别怕,不会发脾气的妈妈是“神”,而我们是人
瓜妈说:
昨天有妈妈在留言里说自己脾气大,对孩子耐烦不足,孩子睡着后就“懊悔自己对孩子这么疾言厉色”,孩子看自己的眼神都变得“慌慌”的。
我昨天早上还收到朋友给我发来带着自责的“求助信息”,说自己最近总是掌握不住对儿子(2岁半)发脾气,甚至给自己立下一周不发火的flag,但她一次也没有做到,镇静下来的时候又很自责。
我注重到发消息的时间是凌晨3点,她一定是非常爱孩子的,要不也不会在孩子睡熟后还辗转难眠到深夜。
我跟她约了一个电话。和朋友的通话中,我慢慢理清楚了她现在的状态。和留言的妈妈有些相似情状,都是一个人带娃,都是家里出现了一些转变,其实静下来问自己,发脾气的妈妈多数时候并不是因孩子的行为有多么令人生气,而是妈妈本身就积存了一些负面情绪,而且,发脾气之后如何修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要害。
01妈妈的坏脾气是有原因的
展开全文
朋友现在全职在家带娃的同时还怀有4个月的二宝,老公新换了一份上海的工作,半个月回来一次。孕期的她有时身体不适,有时情绪低落,活泼好动的大宝经常让她觉得有心无力:会因为儿子在床上蹦蹦跳跳就生气,看儿子把衣服、房间弄脏就忍不住数落,自己困得不行儿子还满屋子跑不睡午觉,火就窜上来了~~~
她说自己学了那么多育儿方法,读了那么多育儿文章,说好了做个和煦而果敢的妈妈(以前确实算得上是个和煦的妈妈),现在却成了自己厌恶的样子,有几次明显感觉到儿子都被自己吓到了。
语音电话里,她的诉说和提问让我来不及插话,等她长出一口气的时候,我说:这会儿,你是不是心里轻松许多了。
她说似乎是啊,你还没给我意见呢,我就感觉心里没那么堵了。
“你就是太累了。”我告诉她。
我让朋友想象一下,假如半个月不见儿子,等到回来时,儿子还做这些事,她会不会感到生气了;假如有一个人帮她一起看孩子,孩子在床上蹦蹦跳跳有人在旁边防护,衣服脏了有人给换洗、她困的时候有人陪孩子玩一会儿,她还会不会总是发脾气了。
听到这儿,朋友沉默了一会儿,带着浓浓的鼻音说“应该不会了”(我能听出来,她流泪了)。真的好想往抱抱她,当妈的才知道这份“坏脾气”折磨得她自己有多痛苦。
02妈妈的情绪同样需要采纳
妈妈也不是生来就会当妈妈,很多时候是被孩子的成长裹挟着长大,假如不往了解自己、学习往爱,这一路一定走得跌跌撞撞。
朋友的焦虑除了因为在孕期,自己承担着照顾孩子的工作,身心都受到很大考验,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自己性格比较隐忍,不想把这份压力和负面情绪传递给亲昵关系里的另一半,只会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诉说、不该发火,但自己消化不了的时候,就不受掌握地爆发出来。很轻易就陷进了“焦躁——忍不住凶孩子——自责——积存负面情绪——焦躁”的循环中,别说是7天不发脾气的flag,3天能坚持下来都很难。
被采纳、被理解、被看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情感需求,朋友因为自己是“妈妈”和“妻子”的身份压抑着自己无助时的情绪,这份“假装”的坚强时不时就因为孩子的小事情暴露出来。这可不是一句“脾气变坏了”就能阐明的,我们总是说要采纳孩子的情绪,却漠视了自己这个成年人的情绪同样需要采纳。
03发脾气的妈妈是正常的妈妈而已
我想跟朋友和所有妈妈说,不吼不喊当个和煦而果敢的妈妈是我们努力的目的,正常的妈妈多多少少都会发脾气的,包括我自己,只是我更轻易放过自己,知道怎么快速修复因发脾气给孩子带来的侵害,不会反反复复陷进自责。
负面情绪不是错,是在保护妈妈自己,就是心里不爽了,就是有不开心或者不舒适的事情,最快的消解方法不是责怪自己不该发脾气,而是采纳自己对孩子发脾气这件事情。
朋友为什么受不了孩子在床上蹦蹦跳跳?她知道这是孩子活泼好动的表现,也知道孩子爬高上低是对空间的探索,但身为一个孕期的妈妈,她的危机意识让自己对这种行为感到不安:假如孩子不小心跌倒,她没有保护好,肯定会心疼自责;假如在保护孩子的时候撞到自己,会担心肚子里的宝宝;即使这两种情状都不会发生,一个孕妈一直盯着孩子玩这个带有危急的游戏,也是真消耗体力和耐烦,何况她也没时间一直盯着孩子,还有饭要做、衣服要洗。
她发脾气是因为担心会发生危急,而2岁半的孩子体会不到这份担忧,只会执著于自己的快乐根本停不下来。
我们是生孩子后才开始学习当妈的,学习的过程就是暴露缺点和漏洞,然后纠正和弥补的过程。比起完美的妈妈,他们更需要快乐的真实的妈妈。
04“真诚道歉”可以修复亲子关系
虽然我现在很少跟瓜瓜发脾气,但在陪伴他的过程中并不是没有过,但我是那种心理活动比较少行动比较多的妈妈,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好或者有更好方式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就往做,不会反复在心里琢磨、自责,把问题遗留下来。
瓜瓜和小伙伴
我上次对瓜瓜发火应该是上个月吧,周末送他往兴致班,走的时候他说要给一起上课的好朋友也带一盒牛奶,我就预备了两盒。他说要自己亲手拿着。
一路上,他边走边把装牛奶的袋子甩起来玩,开心得不得了,我提醒他说小心吸管弄掉了,他也并没有停下来,等到走到上课的地方时发现吸管真的不见了。
我第一反应是,送给人家牛奶又没有吸管,怎么给小朋友饮。瓜瓜就往回走,走了一段也没找到,太阳晒得额头都出汗了,折腾一圈上课时间快到了,我就心急,凶了瓜瓜:你假如能稳稳当当,就不会这么麻烦了啊!不想跟你说话了,自己想方法吧。
瓜瓜当时脸很红,眼泪在打转儿,但还是跟我说了再见往上课了。
头脑镇静下来后,我就知道自己做错了。
我生气是因为我对“分享牛奶”这件事要求有点高,而漠视了“分享”这件事本身的美好。瓜瓜一路上的兴奋和期待才会让他不小心把吸管甩丢。我着急是因为看到瓜瓜沿着路找得出了汗怕他感冒,又不想让他因为陆续找吸管耽误上课。而漠视了他情愿为自己的失误承担责任的担当。
接瓜瓜回家的路上,我牵着他的手,跟他正式道歉,并把自己当时着急生气的原因都敞开告诉他。瓜瓜笑着说:妈妈,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我一点都不难受了。
我们生气时传递的信号并不能被孩子正确理解,而真诚道歉却可以为我们修复误解的关系。不用觉得不好意思说出口,也不要因为保护父母的权威形象而拒绝道歉,因为任何遮掩和伪装都不能解决问题。
哪怕是过了几天、几个月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处理方式错了,还是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这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
瓜妈最后说:
带过娃的妈妈都理解养娃的这份辛劳,特殊是需要扶助却只能独自抗下的时候,更轻易耐烦不足,但发脾气之后陷进自责不如明确告诉孩子自己发脾气的真正原因,别让孩子误以为我们不爱他,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容大度。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流动着的情感链接,它没那么脆弱,经不起一点波折,一直挂着微笑的妈妈可能是雕塑,对孩子来说缺少了真实和温度。
“在理想世界里,我们在出现冲动反应以前,会先克制自己;我们永远不会对孩子大喊大喊,威逼他们,或让他们感到难受。惋惜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是绝对做不到的。”
这是心理治疗师菲利帕·佩里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个都曾对孩子发过脾气的妈妈。我们自己也要给自己和解的机会,接受自己是一个会发脾气会犯错的妈妈。
然后,再学习用真诚的、正确的方式往和孩子道歉,这个剖析过程会让孩子觉得安全。
假如你情愿,可以在评论区练习一下采纳自己的情绪,回忆上次对孩子发脾气到底是什么原因,有没有跟孩子修复关系?假如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就给我点【赞】和【在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