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武比肩董卓、比智则为董卓所忌的大汉胆识之士皇甫嵩
题记
说起东汉末年的那些年,我们时常关注和回忆其董卓的残暴无道、刘关张的结义桃源、曹孟德干犯天下之大不韪、孙氏一门镇守江东基业,我们都慢慢遗忘了这样一些人,忠于汉室不图谋一方只求汉室复兴的人,这里面有卢植的重任担当、刘虞的忠心恪守,其中更有我们不得不说的一人便是——皇甫嵩的矢志不渝。
不从权臣唯听汉帝,出为议郎侍奉汉朝
皇甫嵩的名誉在正史之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首先其出身官宦世家父亲皇甫节是大汉的雁门太守镇守边关,叔父皇甫规是大汉的度辽将军,可以说皇甫一门是戍卫汉家边关的武将世家。由此再凭借《后汉书-列传-皇甫嵩朱俊列传》所记载"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可以看出皇甫嵩是一位冉冉升起的将门新星。
假如皇甫嵩生于河清海晏,可能其凭借家族影响力和自身的才能可以成长为一代名臣,可是东汉末年大汉江山在宦官和权臣们的把控之下百姓连活着都成了问题,各地更是叛乱四起,百姓在腐朽的朝廷掌握之下百姓连活着都成了问题。
此时皇甫嵩的声名已经为各地方所熟知,在太尉陈蕃和大将军窦武的两次征辟之下,皇甫嵩都无动于衷,直至汉灵帝亲自下诏征辟皇甫嵩为议郎,皇甫嵩才真正的步进朝堂,不久之后黄巾军在汉家的疆土之上作乱频繁,皇甫嵩受命为北地太守为
(图一、汉灵帝)
汉家镇守北方。
在张角的势力愈发强大的时候曾有一名名为马元义的大方(后汉书记载"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 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万。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勾结洛阳城内的官员预备里应外合攻陷洛阳,不过张角弟子唐周半路向汉朝告密,马元义也因为密谋失败而被车裂。假如这位大方凭借自己的计策拿下了洛阳恐怕当时的黄巾军会在一个月之间就被扫平,因为袁氏一族和江东的孙坚将会瞬间起兵联合各地守军开启大规模的清剿。
此事之后候3汉帝国开始彻查与张角相关的人员,而张角等人也发现事情败露,于是黄巾军就出现了,一时间汉家天下都是头戴黄巾的黄巾军,烧毁官府、劫掠城邑、州郡长官无不奔走逃亡。
展开全文
首战黄巾便出奇计、三军合围大破敌军
这时,皇甫嵩在朝堂上提出去除官员们交流的限制,国库出资和马匹来招揽军士。汉灵帝服从其意见征发天下精兵四万之众,挑选能人为将帅。赐予皇甫嵩以"节"并封其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俊分两军出兵征讨聚集在颍川的黄巾军。
朱俊引一军与黄巾军的波才交战,朱俊不敌败走,皇甫嵩则进驻长社城,而波才也立马围住了刚刚进城的皇甫嵩一军。皇甫嵩的部下见波才兵众而己寡,都十分恐惧。,皇甫嵩见此便召集军中校尉在帐中商讨退敌事宜。皇甫嵩看察波才的部众都是在草木众多的地方扎营驻寨,便告知部将:"用兵之道有奇谋而使众寡之势相3逆转,如今贼人在草木众多的地方安营扎寨,轻易被火星点燃并且今夜有大风,假如趁着噎死放火33烧营敌军必定惊乱,此时我军杀出,四面合围,大功可成。果然当天傍晚起了大风,皇甫嵩便差遣军士带着草堆登上城楼,派出精锐战士在波才的军营之外纵火大喊蛊惑敌军,加之城楼上的军士借着大风点燃稻草,适时波才军营起火满布浓烟,趁着敌军大乱皇甫嵩擂鼓进军正赶上朱俊和汉灵帝差遣的曹操率军赶到,此战大胜三
(图二、曹操)
军合围共斩首数万。此战之后皇甫嵩凭借战功受封都乡侯。
此战之后皇甫嵩与朱俊向汝南、陈国方向进攻,讨伐这里的黄巾军,先在阳翟方向追击波才,又在追击途中碰到了彭脱,两军合于西华之后,皇甫嵩和朱俊两军将至讨伐殆尽,此战之后这三郡的黄巾军都投降逃窜。
体恤百姓赈饥民,爱戴军士声名显要
在平定汝南、陈国等三郡的黄巾军平定之后,又兵锋转向东郡平定卜己,同时北中郎将卢植与东中郎将董卓讨伐张角,无功而返,朝廷下诏命令皇甫嵩兵转北方,讨伐张角,皇甫嵩领兵与人公将军张梁战于广宗城下。张梁手下兵勇战力强悍,皇甫嵩无法攻克。便闭营休士等候时机,果不其然皇甫嵩挠住了张梁的松懈之处。
皇甫嵩差遣部将趁着夜色行进,鸡喊时分进攻张梁战阵,战至午饭时分皇甫嵩大胜斩杀张梁,斩首三万,推进河中而死的共计五万余人,皇甫嵩的名号传遍京师。再战于曲阳大败
(图三、皇甫嵩游戏形象)
地公将军张宝。此后皇甫嵩拜左车骑将军。
此后天下平定,皇甫嵩为冀州百姓请一年税赋来赈济饥民,上从之。冀州百姓无不为皇甫嵩赞扬其功绩。皇甫嵩在军中更是体恤士卒,受到军中士卒的爱戴。每次整军修整之时,皇甫嵩必须等到军士的营帐修好之后再进进自己的帐中休息。与众将士一同进食,假如军吏有受贿的,皇甫嵩也不责罚他,而是赐之以财物,感化他们,有些人感觉对不起皇甫嵩的大义而身亡。
万难不改其志,忠君与国者嵩也
在皇甫嵩征讨张角期间,中常侍张让曾向皇甫嵩索要五千万钱,皇甫嵩不给。同时中常侍赵忠的住宅超过了他本应享受的领域,皇甫嵩就上表没收了。两人因此记恨并以其征战日久而无功为名收回了左车骑将军对的印绶,并消爵六千户,陆续改封都乡侯,享二千户。之后皇甫嵩受命班师回京,镇守皇室园陵。
之前,皇甫嵩手下谋臣,阎忠出计游说皇甫嵩说出这样的一番话:"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不旋踵者,几也。"劝导皇甫嵩此时是他举兵起事的大好时机,凭借他在百姓口中的名誉和在军中的威信,加之当时天下朝政昏聩,权臣与宦官把持天下,并以韩信临终之前悔恨未服从悔毒的话语为先例3劝导皇甫嵩,并给皇甫嵩提供了一整套可行的行事方略,不过皇甫嵩表达:"此是非常之谋,不能在当前的有常之世所执行。同时做人不能忘记主公,天命不会庇佑叛逆之人。此事作罢",阎忠见自己的非常之计不被受用,便连夜逃亡。
(图四、韩遂影视形象)
此时,边章和韩遂在西北作乱,不久就兵锋染指三辅之地(可以理解为卫戍京师的地方类似天津和河北,当时京师在洛阳)朝廷无人可派便再次启用皇甫嵩领兵讨伐。此战皇甫嵩为汉室收服韩遂等人,平定西北。中平五年,凉州贼人王国发兵围住陈仓,陈仓危在旦夕,汉室再次启用皇甫嵩为左将军监督前将军董卓,两军各率两万兵士据敌。
行事缜密震慑董卓,以整击疲大获全胜
董卓想要急行军至陈仓,以解陈仓之围,皇甫嵩拒绝。董卓与皇甫嵩开始了第一次的争论。董卓表达:"有智之人不会挈延时机,有勇气的人不会不果敢。此时速往解救陈仓则陈仓可以保全,假如不往陈仓可能就会失守,能不能保全陈仓就在这个时候了。"不过皇甫嵩则有另一种看法。
(图五、董卓形象)
皇甫嵩说:"你的看点有误,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率先出击不可为胜,而待敌军则可能胜利。不能胜利的因素在我方,而胜利的因素则在敌军。敌军守备不足但是我军进攻有余。我军有余彷如九天之上,而敌军不足就是陷于九地之下,如今陈仓的城池虽然小,但是城中守备却是是十分充足,并不是陷于兵家的九地之下的。
如今王国虽然强,但是他进攻的地方是我军不急于救援的地方,所以其并没有处于九天之上的形势。这样看来,没有九天之上的形势,那么他就是受害者;而被围的不在九地之下,则防备的一方不会被攻陷。由此可见,王国的部队已经陷进不利的一方,陈仓也是一个不会被拔掉的城池,我军也可以不烦兵动众就能获得全胜之功,如此为何要救援呢。经过此番分析,加之督军的身份没有急兵进攻,同时王国围住陈仓八十余天未能拿下,部众士气打散,果然自行解围,此时皇甫嵩下令出兵进攻,董卓以穷寇不宜追击为由而出言相劝,皇甫嵩则又从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得出以修整之师追击疲惫之军并无不可,果然皇甫嵩独自进攻连战连胜,斩首万余,王国在逃亡的的路上被手下击杀。董卓因此感到十分惭愧悔恨,并且十分忌惮皇甫嵩。
董卓挟持天子,皇甫嵩忠君从命犹震董卓
董卓进京诛杀十常侍,焚毁东都洛阳,袁绍在东方预备进攻董卓,此时是皇甫嵩在董卓西侧统兵三万,此时皇甫嵩的子侄皇甫郦向皇甫嵩献计,劝导皇甫嵩和袁绍一同打着勤王的旗号举兵讨伐董卓,存救天子。两方进攻董卓必败。不过皇甫嵩依然拒绝,此时董卓假借幼帝的名号征召皇甫嵩进京,皇甫嵩抉择进京,在他进京之后,董卓就将皇甫嵩下狱,预备将其除之而后快。
(图六、袁绍形象)
此时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借着昔日与董卓的旧情,在宴席之上为皇甫嵩求情,磕头流涕,表以大义,与会者无不感受皇甫坚寿的心绪,董卓也离席牵起皇甫坚寿的手与其同坐并派人往传令放过皇甫嵩。于是董卓再次拜皇甫嵩为议郎,升迁御史中丞。等到董卓回到长安,文武百官出门迎接,董卓下令百官之中只有御史中丞皇甫嵩不用下跪,其他人必须下跪迎接。由此可见董卓还是恐惧皇甫嵩的。
此时的皇甫嵩也是服了软。百官迎接之后,董卓拉着皇甫嵩的手问道"义真现在服不服我呢?"皇甫嵩此时笑着向董卓赔罪,董卓见此才解了心中恨意。董卓被杀之后,皇甫嵩又被拜为征西将军,又升为车骑将军同年春季被任命为太尉,位列三公。不久后便病死了。
结语
纵看皇甫嵩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为了那个动荡年代而出生的一位将门新星,并在多年的征战之中积存大量的威名,智谋远在董卓之上,本有多次机会起兵勤王,但都因为自己的忠心而舍弃,本可以尽早的压抑董卓但也是舍弃了,可以说皇甫嵩生于动荡年代,却认为这是个河清海晏。实为可悲可叹之人,然忠义之心天地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