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春爱妻蔡畅:为妇女解放赴汤蹈火,往世后上交3万元工资
在我国革命历史上,总有不少故事令人感慨万分,其中有位女英雄名喊蔡畅,被美国作家斯诺夫人评判道:“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产生一个比她更优异的女革命家和比她更漂亮的个性。”
蔡畅生于1900年,母亲名喊葛健豪,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人,蔡家英杰满门,但分歧极大,葛健豪对待孩子们的教诲十分重视,而父亲蔡荣峰则是较为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在这样矛盾的家庭里,蔡畅的童年生活,可谓是喜乐参半。
六岁时候,她到了需要缠脚的年纪,可是蔡畅却不情愿忍受剧痛,在与父亲的一番斗争之下,竟然获得了不用缠脚的特殊待遇,饱受到同乡人议论的同时,蔡畅只觉得理所应当。
这是她在人生之中第一次为自我女权的抗争,也为她往后在妇女革命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埋下了伏笔。
在蔡畅十三岁的时候,葛健豪带着她与哥哥蔡和森往到了学校读书,可因为经济贫困,只是刚开始读了一个学期便又返回到了乡下。
葛健豪深感孩子们获得求学的机遇难得,便变卖了自己的衣服与首饰(身为曾国藩的后世之家,多少还是有点存底),让三人能在县城接着读书学习。
展开全文
此时的大清已然灭朝,人民解放思想的春风沐浴大地,蔡畅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殷切期看,在校期间学习用功,经常熬夜苦读,因为成果优越接连跳级,别人所需要几年时间学习的内容,她在两年的时间便完成了作业。
等到与母亲一同毕业以后,葛健豪甚至回乡办理了一所学校,就是为了给贫困孩子们提供上学的机会,可以说,葛健豪带来的影响,是蔡畅未来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母亲创办的学校里,蔡畅除了平时的主课与同学们一同学习以外,葛健豪还让她负责教导体育、音乐等艺术学科,蔡畅虽然不懂,但却十分情愿下功夫专研学习,既是学生,也是老师。
在课堂之上,她带给了同学们许多欢乐,因为身材娇小,所以每当蔡畅教学的时候,总是需要在黑板前放上一张凳子,站在上边才能看清后排的同学们,虽然很累,但蔡畅却乐此不疲。
惋惜葛健豪所创建的女校,在受到当地时局的影响下,只开了三个学期便停办了,相比哥哥们而言,蔡畅只能回到家中与母亲务农,在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当时社会对于女性打压的现象十分严重,而历史的阴影同样还是笼罩在了蔡畅身上。
在家呆了两年时间,年到十五岁的蔡畅已然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这也让蔡荣峰动起了“买卖婚姻”的歪主意,家中收进一直不佳,祖上老本如今也被他挥霍一空。
于是蔡荣峰找到了当地一位关系与他互相来往过几次的地主,私自谈及了关于蔡畅未来的婚事,蔡荣峰依旧秉持着旧思想,以六百块钱私自定下了蔡畅下嫁到他人之家的婚事。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葛健豪非常反对蔡荣峰的做法,可蔡荣峰却觉得错不在自己身上,他怒斥妻子道:“这全是你这死老太婆惯的,今天上学、明天办学,还要上天了,全不把老子放在眼里!”
家中因为蔡畅定亲之事闹得不可开交,蔡畅在心疼母亲的同时,自然也无法认同父亲的做法,可是在蔡荣峰的威逼之下,她又该如何逃脱命运的束缚呢?
蔡畅左思右想,考虑再三后决定离家出走,她将计划通过写信告知了远在长沙求学的哥哥蔡和森,蔡和森较早接受到了进取思想,很快便给蔡畅回了信,表达认同妹妹的做法,而蔡畅最终在母亲的扶助与哥哥的支持下,逃婚成功了。
离开了家乡,蔡畅往到了哥哥所在的长沙,考上了长沙周南女校,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的节点,在这里,她熟悉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例如陶毅,向警予等人。
在帝国统治时间,她与好友们一同到街上做宣扬,游行,至此,蔡畅找到了自己往后人生中情愿交予生命的奋斗目的——革命。
学校毕业以后,蔡畅当了三年老师,然后在反帝国运动期间,与哥哥,母亲一同往往了法国留学,靠着六百大洋,在那艰苦地生活着。
在他们的饭桌上,肉类食品极少出现,大多时候,只有难以下咽的黑面包,以及空心菜,但正值青春年华,且心有浩大理想的蔡畅却觉得十分充实。
隔年,她又在学校熟悉了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同为中华同胞的大家,在这异地共同谱写着将来振兴中华的伟大宏图:向警予和蔡和森组成的“向蔡联盟”,宣告了一个旧婚姻制度灭亡的开始;
古城堡的下坡路上,曾留下当年青春年少的邓小平骑车不亮信号灯挨罚和他拒绝不公平待遇的工作的故事;
蔡和森月啃书本过百,成为中共早期理论家,在他给毛泽东的信中布满了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思辨火花;向警予漂亮热情的身影,令何长工慨叹而激发了无限的灵感;
周恩来经常乘火车到蒙塔尔纪与大家见面,一有闲暇还要和咖啡馆老板打场网球;陈毅勤工俭学劳作一天后,住在没有热气的房子里仍然精神抖擞;李富春在铁路上修完火车头,还要赶到“新尚”女子学校门口与蔡畅约会……
1923年,蔡畅加进了中国共产党,负责党组织的宣扬工作,于是蔡畅又从法国马赛往到了巴黎,也正是在此契机之下,她遇见了自己的一生挚爱——李富春。
李富春是在1920年来到的法国,可他的命运却与其他的革命同志截然不同,本想求学的李富春,在刚刚抵达法国时候,便正好遭碰到了北洋政府勾结法国当局迫害留学生的情状。
这一次的错失良机,让他只能在巴黎的一家工厂里打工谋生,一连几年的时不待我,几近要让李富春舍弃了理想,直到蔡畅出现在了他的生活里。
在蔡畅为党组织向留学生宣扬革命思想的时候,李富春熟悉到了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不凡女子,两人很快便坠进了爱河,不久之后就结了婚,李富春曾经回忆道:“我们三个人饮了一点酒就完成了婚礼,小平同志还是我们的证婚人!”
蔡畅在婚后怀上了李富春的孩子,可是这对于一心革命的她却不是一个好消息,她担心在往后的红色斗争中不能很好地对孩子负责,所以起了打胎的想法,但是在法国,关于打胎是有法律严厉禁止的,最终在葛健豪的极力反对下,蔡畅还是将孩子生了下来,取名喊做特特。
1925年,蔡畅和李富春回回祖国,此时的国内北伐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党组织的安顿下,蔡畅秘密的以个人名义加进了国民党,并且开始着手关于妇女解放工作的进行。
从小的经历告诉她,女性解放必须与革命相进行,并且蔡畅以身作则的,在国共协作分裂以后的内战之中开了先头。
在国共内战时期,蔡畅往到了江西中心苏区,因为国民党近些年来对于共产党员同志们的打击,此时的红军力量被压抑到了根本,大多数青年男子都奔赴了前线战场,而后方关于粮食生产的问题。
当然不让地落到了女性同志身上,这也正好符合蔡畅之前提出的理念,为了践行,蔡畅率先带领了当地的女性同志们开展了下地劳作的活动,那时的当地人认为,女人下到地里干活,是要遭到天谴的。
而蔡畅却视若无睹,留下了一段“蔡畅领导妇女吓跑雷公。苏区妇女是不怕雷打的英雄”的佳话。
1934年,红军在第五次对于国民党“反围剿”行动失败以后,被迫进行战术转移,开启了北上的长征,蔡畅将母亲的一张照片带在身边,用以激励自己振作,党组织给她分配了一匹骡子,骡子是骑行与挑担的好帮手。
但是因为蔡畅的警卫员曹昌在长征开始前期便突发病患,于是蔡畅便将骡子让给了他,自己则挈着行李步行,这让曹昌深受激动,他又怎能不知,党组织之所以给蔡畅分配骡子,是因为蔡畅本身就有着严重的胃病呢?
蔡畅与人为善的行为举止让大家对她十分钦佩,红军队伍中,较小年纪的兄弟们更是称唤蔡畅为“蔡妈妈”,而作为红军女同志中年纪最大的蔡畅,在长征道路上,仍然为了党组织的思想工作而做出了不少奉献。
为了鼓舞士气,她带领着女同志们编排戏剧,在队伍中做宣扬演讲,甚至是分享自己在国外时候的故事,康克清曾经说道蔡畅的故事,就像是大伙眼中的精神食粮。
当时的红军队伍物资紧缺,粮食不多,很多战士们都只能抉择啃树皮,煮皮带来填饱肚子,在搜索食物这一事情上蔡畅下了不少苦功夫,她时常在驻扎的山头山脚带领大伙挖野菜充饥,将较好的青裸麦,都分享给了其他同志。
为此,警卫员曹昌发现了她时常躲在背地里啃着难以下咽的菜梗,曹昌十分心疼,但蔡畅只是教导他道:“我们为了革命事业,大家走到一起来了,革命同志要互相关怀。眼下,我们有野菜食,就算不错了,有的同志连野菜还食不上呢?”
蔡畅跟着队伍,走过草地,上过雪山,她的包里,一直放着几块干馍片,干馍片食起来味同嚼蜡,但好在含碱量比较多,可以缓冲蔡畅胃病时候的疼痛,爬过雪山时,大家身着单衣,报团取热,许多同志在饥冷交迫之中睡上一觉,便见不到了第二天的太阳。
为此,蔡畅时常嘱咐曹昌,努力征服困意,尽量保持清醒,还将自己之前在队伍路过城镇时候,买来的生姜片分给其他同志抵御风冷。
外国作家哈里森曾在《军事与泥巴》一书中写道过:“假如说长征有什么圣徒的话,那么,这个圣徒便是她(蔡畅)。”是对于蔡畅的最好肯定。
随着长征结束,蔡畅来到了陕北,陆续风风火火地开展妇女工作,在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她发起了“四三决定”,改变了党中心对于妇女工作开展的方向,使得无数女性获得了真正平等自由的权利。
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富春与蔡畅两人分居两地,不常见面,但是他们经常靠着电话与书信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富春与蔡畅两人都在党中心身居高位,靠着政治经历,两人本来可以得到党中心很好的关照,但已经习惯食苦了的二人,在生活上依旧保持着简单的作风。
此时的两人,都来到了天命之年,在生活上,党组织安顿了警卫员照顾他们,并且配有公车使用,但是他们却觉得公车放在家里用处不大,与其浪费国家资源,不如还给单位用在更为应该的地方。
于是蔡畅往找到警卫员商量:“目前我们国家还很困难,把这辆汽车省下来交给公家就可以多派点用场,你辛劳一点,骑自行车买菜好不好啊?”
警卫员是个年轻人,思想觉悟也高,哪能不理解李富春和蔡畅的良苦专心,自然是表达十分支持,而骑着单车虽然节约,但是在生活中也不方便,往往碰到刮风下雨,两口子便总是担心警卫员的安全问题。
特殊是蔡畅,对于年轻一代,总是像对于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为此警卫员有过回忆道:“两位首长总像对我过意不往似的,其实,他们也是为了国家,我根本没有意见。”
李富春与蔡畅不仅对于自身的要求十分严厉,对待自己的子女亦是如此,身为家中独子的李特特也没得到丝毫关照,那时的李特特在北京读书,有一年冬天格外冷冷,蔡畅担心李特特在学校着凉感冒,便让她带上家里的一床被子回学校。
警卫员觉得下雪天,道路湿滑,就让家中司机难得使用了一次公车送李特特回学校,没想到这番做法被蔡畅知道以后发了脾气:“你们开车往,招摇过市,影响多不好。我们的孩子那么特殊,群众会怎么想?”
等到李特特结婚以后,为两口子带来了孙子李勇,李勇年纪不大,但是蔡畅却让他从小就自己学着洗衣服,并且尽量走路往上学,李勇对于家里一直少有使用的汽车有跃跃欲试的想法,但蔡畅总是孜孜不倦地教导他说:“汽车是爷爷奶奶工作用的,不能办私事,更不能接送孩子。”
这一辆车子代表的,不是李富春与蔡畅的政治地位,而是他们大公无私的政治情怀,等到李勇长大以后,
也对此事印象深刻:“记得上小学时,我住在学校,每周回来一次,外婆每周就只给我往返一趟所需车费5角钱。说起来有点‘冷碜’,我有时为节约出买一只冰棒的5分钱,而不得不步行几站路。”
新中国成立时期,李富春主要负责协助周恩来开展经济建设的工作,而蔡畅则带着国家妇委走向了国际,随着国门打开以后,各个国家的妇女代表团都有来到中国拜谒。
蔡畅作为代表,在巩固各国妇女代表团友谊的外交工作上派上了很大作用,周恩来对此很是敬重:“我们的蔡大姐,她是最敢于同外国朋友交往的人,她为中国妇女和各国妇女的友好往来做出了重要奉献。”
两人在外出工作时候,总是在穿着上妆扮得一丝不苟,特殊是从事外交与宣扬工作的蔡畅,对于外表特别看重,生怕丢了国家的颜面,实际上在私下里,老两口的衣服都是缝缝补补,满是补丁。
负责照管他们的工作人员就有说道:“蔡大姐爱整洁,她穿上带补丁的衣服,也透着考究、麻利,有些补过的衣服因有新旧两种颜色,其外孙不情愿再穿,她自己拿来又要穿好几年才丢。”
他们的婚姻长跑经过了几个轮回,终于在1975年1月9日戛然而止。
那时的李富春身患病症,住进了隔离病房,因为时局动荡,蔡畅少有机会与丈夫相见,偶然见面,也是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互相看看。
在9日早上,蔡畅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工作,突然接到医院电话,向她紧急告知了李富春命不久矣的消息。
于是蔡畅立刻喊上司机开车将自己送到了医院,在李富春的病房前,正站立着这一对传奇夫妇的婚礼见证人——邓小平,还没等到蔡畅进到病房看看丈夫最后一眼,邓小平便先向她转达了噩耗:“节哀,蔡大姐。”
蔡畅没能见到丈夫的最后一面,对于她来说是一个繁重的打击,可她只能痛苦地喊道:“富春!我来迟了!”
对于两人之间的爱情,柳亚子是如此评判的:“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死生流转各天边,今日新都奠众华。记取铁肩担道义,双飞李蔡两名家。”是这段生死爱恋的最好写照。
在李富春往世以后,蔡畅便将他的所有工资都作为党费上交给了国家,有人曾经意见道她多多少少留下一些,为了孩子好。
但是蔡畅却严厉地说道:“不,这钱是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富春往世了,我们应当把它交还给党和人民。孩子们要靠他们自己往劳动。我们留给他们的应该是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好思想,而不是钱财。”
在往后几年,蔡畅甚至将自己攒下的3万工资也一并还给了党,这位为了国家劳累一生的女英雄,用一生为我们树立了自立自强的表率。
在蔡畅1990年往世以后,她的往世遗嘱上还有写道:后事从简,不举行遗体辞别仪式,不开哀悼会。真可谓:“为中华崛起妇女解放赴汤蹈火,功高德重与世同龄,当人民公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风亮节万代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