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老兵务工39年,却当了40年的“烈士”,为了儿子当兵,公开身份

老兵务工39年,却当了40年的“烈士”,为了儿子当兵,公开身份

misa2 03-27 4次浏览 2条评论

1990年,新华社一篇报道火遍了整个中国,随后更是引起各大媒体争相跟进。《人民日报》共刊登过七篇相关报道,《解放军日报》更是有十几篇,央视与地方的各类电视台也纷纷专访新华社原报道的主人公。

不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看了报道的群众也自发给被报道的这位主人公写信,赞扬他是“真正的英雄”,是“一面旗帜”。

后来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发布通知,号召全省人民向这位英雄学习。原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员、中心军委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更是亲自看看。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又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才能引起全社会各界如此大的反响?此人以如此高调的方式登场,他又想做些什么呢?我们需要先从引起浩大反响的两篇报道说起。

一、第一篇报道

第一篇自然是新华社这篇报道,它的题目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烈士’李玉安还活着,40年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做奉献”。这篇报道公布了被所有人认为已经死亡了的“烈士”李玉安还活着的消息,还略微叙述了他四十年来默默无闻的经历。

展开全文

新华社这篇报道出炉之前,提到李玉安的名字,大部分人会觉得熟悉而陌生,似乎在哪里见过但又记不清。但报道题目里的另一篇文章则是家喻户晓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可是在语文课本里学过的。原来就是在这篇课文里,笔录了一位名为李玉安的烈士。

所有中国人都知晓的 “烈士”李玉安居然活着,还活了整整40年之久,在这40年里深躲功与名,为新中国的建设默默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样浩大的反转怎能不让所有看到报道的人都大食一惊。

二、第二篇报道

让李玉安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的第二篇报道,就是新华社报道题目中的这篇文章了。信赖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这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因为它影响力非常广泛,多年进选语文课本。

即便到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也都看过这篇文章,即便没完全看过,也知道“最可爱的人”最早是用来形容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最早在《人民日报》刊登,是由作家魏巍所著的报告文学,他在抗美援朝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往了一线战场,战士们一起生活,展开笔录。与战士的接触让他感慨良多,挥笔写下感情充足的文章,赞扬志愿军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

后来这篇文章进选语文教科书,成为影响无数代中国人的课文,因此文章里的内容也为所有人熟知。文章记载了朝鲜战场上最猛烈的一次战斗——松骨峰战斗。

原文对这场战斗的描述非常惨烈。我方部队负责堵住敌人逃走,于是先头连的100余人就占据了一个小山岗来建成阻挡敌人的阵地。 敌人为了逃跑穷尽他们的武力,为了碾平我方的阵地而摘取了一系列非常恐惧的措施。他们用三十多架飞机往阵地投掷汽油弹、用十几辆坦克带领集团化部队向阵地冲锋。

但我方的勇士们没有被敌人的进攻吓到,他们不畏阵地的火焰、不畏敌人的冲锋,一次次地把胆敢冲上来的敌人打退。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丢光了。他们就带着满身的火焰,扑向敌人、死死抱住敌人,用自己身上的火与敌人同回于尽。

如此猛烈的战斗、如此勇猛的战士、如此惨烈的场景,怎能不让看到文章的人记忆深刻。魏巍在文章中将这次战斗的13位烈士的姓名也一一笔录了下来,李玉安正是其中之一。

正是魏巍的笔录使得所有中国人都知道:李玉安是一位抗美援朝的战斗烈士,是最可爱的人!他为了保护新中国而无惧死亡;他所在的连队面对武器精良的敌人毫不恐惧;面对飞机、坦克、与汽油弹不退半步。最终消亡了数百名有着飞机掩护、坦克保护、汽油弹清场的敌人。

人们知道李玉安还活着,惊喜的同时无比钦佩。不过人们同样迷惘:李玉安是怎么样从如此惨烈的战斗中活下来的?为什么如此一个伟大的战斗英雄,却抉择深躲功与名,不享受自己应得的荣誉?李玉安既然抉择了40年来都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什么在1990年的一天突然揭露自己的身份?接下来我们就来解答这三个问题。

三、战场活命

松骨峰战斗中,敌人的炮火非常猛烈,炮弹如同雨水一样遮天蔽日。李玉安所在的335团3连在枪林弹雨中毫不退缩,与敌人战斗到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战斗即将结束,李玉安同连队剩余不多的战士们企图与敌人同回于尽时,却突然感觉腋下一热,随即倒地失往了意识。

这时连队的其他人也顾不上他了,见惯了死亡的他们以为李玉安中弹身亡了。没有子弹的战士们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最后的武器,他们身体被汽油弹点燃,但他们丝毫不怕疼,反而冲的更猛了,带着唤唤的火苗扑向敌人,然后死死抱住敌人,用自己身上的火焰与敌人同回于尽……

李玉安醒来后,才发现四周已经全是战友与敌人的尸体,枪支都完全破碎了,机枪的零件散落得满地都是。只有自己活了下来。满目疮痍之下,他泪流满面,下定决心就算自己最终活下来了,也绝不贪图享乐而辜负战友们的牺牲。

后来李玉安非常幸运地被前来收拾战场的朝鲜人救了下来,朝鲜人与兄弟团的战友将李玉安送到医疗室时,人们才发现他受了如此重的伤。子弹从李玉安的腋下射进,打坏脊柱后又打断了两根肋骨,还好没有伤及致命的器官。

医生给李玉安做了手术取出弹片,保住了他的性命,但李玉安在朝鲜疗养很久,伤情却迟迟不见好转。于是李玉安被送往国内医院治疗,前后辗转多个医院,又做了好几台手术,终于把伤给治好了,但李玉安的胸口却永远留下了疤痕。

伤好后李玉安第一时间就请求返回部队,陆续往第一线参与战斗。这时抗美援朝战争仍处于白热化状态,也需要大量的战士。但上级拒绝了李玉安的请求,因为做完手术的他已经是残疾人了,首长让他复员回家。

军令不可违,况且自己的身体确实难以再上阵杀敌了。李玉安也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体而挈累部队与战友,他只能无奈地挥泪离开军队,拿着《残疾证》复员,投进国家建设之中。

四、深躲功与名

李玉安复原后不久,《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就发布了,看到如实笔录了自己连队殊死战斗的这篇文章,李玉安再次百感交集。他没有站出来承认自己还没有牺牲,而是把文章好好地保存了下来,与他的功名同时压进无人知道的角落。

后来复员后,只要本地工人与外地工人之间出现了矛盾,党支部就派李玉安前往调和。李玉安耐烦地给他们做工作,最终成功化解了很多次摩擦。

转岗后经常有些人给李玉安送礼,用猪肉、粉条之类的稀罕货让李玉安在称粮时“高抬贵手”。每次碰到这种情状,李玉安每次都做出严厉的表情,严词拒绝这些人,想通过他来多食国家的粮食,绝不可能!后来时间久了,粮库领导与人民都用“公平秤”来形容李玉安。

四十年来有不少人都拿着《谁是最可爱的人》来问李玉安,他是不是课文里写的那个李玉安?每次李玉安都会回答“不是,重名重姓而已。”连自己的儿女都不告诉实情。

1964年,李玉安回部队更换新版军人残疾证时碰到了一个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老战友王久海。王久海看到李玉安后很是惊诧,他说部队里的人都以为李玉安已经牺牲了,还召开了哀悼会呢,既然李玉安还活着。为什么不回部队看看老战友们呢。李玉安赶忙让他不要声张这件事,说自己不情愿给组织添麻烦。

后来有人摘访李玉安,问他为何始终不承认自己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李玉安,他说自己不情愿用那样的身份往占国家的便宜,而且自己的100多位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了,自己能活下来全是侥幸,他实在没有脸往用这个名头来获得国家的优待。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认可,才是真正的实力。

李玉安就这样瞒了所有人整整四十年,他居功不傲,反而为了避免特殊待遇而辛劳掩盖自己的身份,只为不占公家便宜。可最重要的问题也来了,他为何在迟暮之年反而要承认自己的身份呢?

五、为儿从军而出山

1990年2月的一天,李玉安在外甥的陪伴来到了保定驻军某部政治部招待室。他这次前来带上了印有《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小学课本与自己的军人残疾证。为了让儿子可以顺利从军,回到自己原来的部队,李玉安决定公开自己的身份了。

负责招待李玉安的谢干事震动了,此时距离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已经三十多年了,而且《谁是最可爱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烈士李玉安在松骨峰战斗中牺牲。谢干事急忙将这件事上报首长,很快,军史办公室主任李淼生亲自前来招待李玉安。

李淼生也是朝鲜二次战争的参与者之一,更在李玉安曾经工作过的团工作过,非常了解松骨峰的战斗。于是李淼生与李玉安多次交谈,听老人讲述松骨峰战斗的情状与被救下性命的过程,再查看老人的伤疤。

李淼生当即断定李玉安没有说谎。因为假如不是战斗的亲历者,是绝不可能说出这些细节的。又经过仔细的调查核实,军队认定这位老人就是当年三连的副班长李玉安。

核实了身份后,李淼生问李玉安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的扶助。李玉安这时才不好意思地说出自己的来意。

原来他的小儿子李广中从小就热爱部队,初中毕业后连续三年报名军队的应征,但都因为名额有限而没有成功。他实在是没方法了,才找到政府和部队,期看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进进军队时得到一些照顾。

李玉安说自己有六个儿女,他和老伴都想把一个儿子送到老部队里为国家效劳。但儿子已经耽误了三年了,眼看不能再耽误下往了,他也就不能再掩盖自己的秘密了。“要是有别的方法,就不给部队添麻烦了!”李玉安满怀歉意地说。

部队领导经过讨论后决定,按照特殊方法招待李玉安的儿子进伍,并且亲自给李玉安当地的政府写了封信,告知他们李玉安是真正的战斗英雄,让当地政府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李玉安看到自己儿子可以如愿进伍,非常兴奋地拿着信件回家了。

怎知好事多磨,由于各种原因,儿子的进伍手续一直没办下来。1990年4月份,无奈之下的李玉安只能再次回到部队请求扶助。这次恰逢李玉安所在的团队召开庆功大会,于是李淼生将李玉安介绍给庆功会上的军团领导,大家纷纷给李玉安鼓起热烈的掌声。李玉安热泪盈眶,不断地向同志们鞠躬致谢。自此之后,李玉安终于彻底出山了。

后来,李玉安的儿子李广忠顺利进伍,服役的部队正是李玉安之前战斗过的连队。直到这时,李广忠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居然真的是“烈士”李玉安,自己从父亲手中接过来为人民安全而奋斗的大旗。

六、“烈士”复生传全国

公开自己的身份后,新华社记者将李玉安的故事进行报道,随即全国轰动,这两篇文章将李玉安的传奇人生告知所有中国人。不断地有记者来摘访李玉安,随着记者的报道,更多李玉安的事迹也为大众所知晓。人们才发现,原来李玉安并非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功绩。

李玉安本来是河南人,1924年出生于一个非常贫苦的农民家庭,16岁往东北当苦工。1946年李玉安加进了解放军,1947年加进中国共产党。

李玉安在战斗中非常勇猛,在四平会战中荣立一等功,辽西会战时立大功,平津战争又立战功,渡江作战再立一等功。在解放战争中,李玉安跟随部队从北往南,一直打到广西,这期间屡立战功,短短时间就立下十次功绩。

1950年10月,李玉安跨过鸭绿江参与抗美援朝,他所在的连队只有100余人,配备的装备也是最简单的步枪、机枪、手榴弹,面对的敌人却是拥有十几架飞机、几十门大炮、几十辆坦克的摩托化部队。一百位战士与敌人血战8个小时,打退敌人5次反扑,毙敌600多人,为志愿军“装口袋”聚歼逃敌立下特等功。

李玉安与魏巍之间的故事也让群众们津津乐道。1990年,李玉安来到北京魏巍家,魏巍仔细审视后,惊喜地认出了李玉安的身份。李玉安情绪也很激动,说这不就来看您来啦。后来魏巍赠予李玉安一本《魏巍散文集》,并亲笔题词。

后来黑龙江省军区把李玉安、井玉琢、魏巍,一齐请到省军区做客。三人同框的场景让人感慨良多。原来当年除了李玉安外,还有一位名为井玉琢的“烈士”在战争中活了下来,媒体们称两人为“双玉”。

井玉琢与李玉安的故事非常相似,他也是从那场战斗中活了下来,之后同样深躲功与名,默默地为国家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双玉”的故事再次让人民感慨,这真是最可爱的人。

这样传奇的人生让无数人感叹,为了宣扬李玉安的荣耀事迹,很多部门都行动起来。李玉兰先后获得了“无私奉献的好党员”、“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后来中心电视台和黑龙江省委组织部联手,将李玉安的故事拍成了电视剧在全国播映,名为《硝烟散后》。

李玉安也被选为代表,往往朝鲜参与系列国家间的交流活动。李玉安在朝鲜参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40周年纪念活动。朝鲜政府也非常重视李玉安,朝鲜中心人民委员会授予李玉安“一级国旗勋章”。

七、迟暮之年为家乡建设而求人

1994年10月,李玉安作为全国英模参与建国45周年国庆看礼,受到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国庆看礼期间,说起晚年的想法,老人说自己还想做最后两件事:一是回到河南家乡给父母扫墓,二是凑钱给贫苦的家乡修条路。关于自己,老人只字未提。

国庆看礼结束后,李玉安回到离开多年的河南故乡,受到市县政府与30万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之后,李玉安开始了他第二次求人办事的过程,那就是募资给家乡修条路。

上世纪90年代时,李玉安家乡的兴隆镇路况极差,一下雨后路面就泥泞不堪难以行走,人民有苦说不出。看到家乡的人们为一条路所困,李玉安再也坐不住了。他这时已有名气,不顾旧伤四处筹集修建道路的款项,最终一人筹集了百万资金。

1997年,还没等家乡的路修好,李玉安就因病往世了,享年73岁。李玉安辞世前留下3条遗言:

1、嘱咐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镇上三条道路的修建。

2、强调自己获得的荣誉属于战友们,要全部上缴到部队。

3、自己往世后,给魏巍等老战友们打个招唤。

一生不求人的李玉安,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报效祖国而不惜揭露自己的身份,为了老乡的幸福生活而在迟暮之年四处奔走。甚至直到往世前,关怀的仍然是群众与战友。

李玉安出生于贫苦家庭,但一生都没有为自己考虑过哪怕一件事,心里想的是祖国、念的是人民。在战场上他骁勇善战、不惧牺牲。复员后他谦逊低调、做好本职。暮年时他再次出山,图的却全都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他是真正的“最可爱的人”。

参考资料:

《双玉记——两位志愿军“活烈士”的传奇故事》

《双玉传奇——"活烈士"李玉安,井玉琢的故事》

《我曾摘访过"活烈士"李玉安》

破碎海滩 调查军团
互花米草防治 一场不得不打的植物进侵之战 水门桥:历史背后究竟是什么?血与血的相持,还是人与人的较量?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
匿名用户
破碎海滩 调查军团:涉案场景的探险,层层揭秘真相,以冒险者们的智慧与勇气直面危机之境地;步步深入线索之旅颇具魅力!
匿名用户2024-08-10 06:05:07回复
匿名用户
破碎海滩 调查军团展现了团结、勇气与探索精神,令人惊叹的冒险故事中穿插着深刻的自然保护意识。
匿名用户2024-08-10 06:06: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