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两个刚愎自用的人做上下级,又互相猜忌,注定是一场悲剧

两个刚愎自用的人做上下级,又互相猜忌,注定是一场悲剧

misa2 03-27 4次浏览 0条评论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119页)

历史的第一页是从互相猜忌、搞阴谋和耍手腕开始的。(米·左琴科《一本浅蓝色的书》)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汉·许慎《说文解字》)

背景图片《长城闪电》(摄影/杨振武)【如有侵权通知我们随时撤下】

崇祯王朝的人与事】

“荣华我已知庄梦”:袁崇焕冤狱】

阅读提要

皇上越是深信不疑恩宠有加,袁崇焕就越是如芒在背懊恼不迭。一场召对下来,冷汗竟至湿透了内衣……内致猜忌,外遭离间,袁崇焕似乎有第三只眼睛,事先就看出了自己日后的遭遇,可是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作为帝王的驭下之术,崇祯当然不是始作俑者,也不会是最后的终结者,他的无师自通挥洒自如出神进化只能让我们叹为看止自叹弗如。

展开全文

只有一点疑虑:天子金口玉牙一言九鼎,却怎的前矛后盾出尔反尔以至于此?

崇祯把皇后、妃子、女儿杀死似乎开了一个坏头。据史料载各地王府被李自成军队攻陷后都有这样的惨剧......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凌晨,北京城人喊马嘶,一片鼎沸,一队队白衣青帽、刀矛并举的士兵神色兴奋地走在街道上。

这是李自成农民军的先头部队,为了迎接已经成了大顺王的李自成,他们要进城接收并负责警卫。

此时的皇宫大内早已是四门洞开,无数的宫女、太监纷纷奔出东华门各自逃生而往。

当天中午时分,李自成意气风发,头戴毡笠,胯下一匹乌驳马,由几百名骑兵警卫簇拥着,在明宫残存太监的引领下从西长安门进进皇宫。

得知崇祯及3个皇子:太子、永王、定王不知往向时,李自成立刻发榜悬赏,公布有献出者赏黄金万两,官封伯爵。隐匿不报者,族诛!

他那时还不知道他的老对头崇祯已在那一天子时上吊自缢,地点在煤山寿皇亭四周。

那以后过了若干年,明朝的遗老遗少们回首往事,还忍不住涕泪横流追思不已——

上焦劳天下十有七年,恭俭似孝宗(弘治),英果类世庙(嘉靖),白皙丰下,瞻瞩非常,音吐如钟,处分机速,读书日盈寸……

(吴伟业:《绥寇纪略》)

古里亡国之君不一,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残暴亡者,以奢华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乃竟以萑苻剧贼,遂至陨身。凡我士民思及甲申三月之事,未有不痛心呕血,思与我先帝同日死之之为愈也。

(张岱:《石匮书后集》)

上英断天挺,承神庙、熹庙之后,反前弊,黜邪党,励精谋治,勤勤然有中兴之思。然疆事日警,中原内虚,加以饥馑荐至,寇攘横出,拮据天下十有七年,而神器遽覆,遂死社稷。呜唤,英睿谟猷,宵衣旰食,曾不一舒其怀,其留憾何极耶!

(钱稚农:《甲申传信录》)

自视甚高的崇祯肯定是怀着天大的遗憾大行西往的,那才真喊死不瞑目呢。

就在吊死煤山之前,他还先逼着周皇后自尽,又喊来太子和永、定二王,嘱咐三个儿子隐姓埋名为他报仇。

然后他又持剑挥向十五岁的长平公主和只有六岁的昭仁公主,并且没忘了到西宫手刃袁贵妃及碰到的嫔妃数人。

他哪来的那么大邪火?!

当他疯了似的挥舞屠刀,一个个砍向亲人的时候,他有没有想过,自己之所以一步步走到今天,其实全是自酿苦酒?

还有,当他自挽绳套,颤巍巍地踩着王承恩的脊背,将自己的脖颈伸进往的时候,他有没有想起一个人,想起一个不该死却被活活剐死了的朝中重臣前敌统帅?

那个人就是袁崇焕。

袁崇焕虽然有高傲跋扈之嫌,但他的忠诚心毋庸置疑,明末无人能出其右。碰到崇祯这个不懂事的君主真是倒霉。

关于袁崇焕,时人是这样评论描述的:

“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格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着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

袁崇焕似乎并不那么讨人喜欢,以至身形长相也成了说道。看看今日两广一带土著的长相,袁崇焕的模样也不难想象。

透过这段不无不屑的描述,大约可以看出时人对袁崇焕其人似乎并不感冒。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被崇祯下狱之后,国中竟是一片杀剐之声。

现在我们明白了,熟悉和了解一个人其实是需要时间的。

但那时的人——包括袁崇焕自己——似乎都没有这份耐烦。

五年云云,其实也是他无意间给自己挖下的一个陷阱。

那是崇祯元年七月的事情。

当时的袁崇焕刚于一年前被崇祯从家乡召回,起用为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由于袁崇焕曾坚守宁远,在孤立无援的情状下,大败自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有人认为要平定辽东,非得重用袁崇焕不可。

也就是认为皇上对袁崇焕的安顿其实还可以商榷的意思。

那时的崇祯还的确有些从善如流的雅量,既然大家都说袁崇焕“不怕死,不爱钱”,还“曾经打过”,那就再给他加点担子好了。

就这样,顶着七月酷暑来到京城的袁崇焕又有了个新头衔: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登莱天津军务,肩负整个辽东地区的军事全权。奉诏进京,目的也是参与崇祯特意召开的讨论平辽方略的御前会议。

那是一次极其郑重其事的召对,参与会议的有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六科、十三道以及翰林院记注官、锦衣卫堂上官。

因为是专题会议,所以崇祯一开口就直奔主题:

“建部(努尔哈赤曾为明朝所封的建州卫指挥使,因此崇祯一朝都只用建部、建州、建奴等蔑称后金和后来的满清)跳梁,已有十年,封疆(指沈阳、辽阳等地)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

袁崇焕回奏:

“所有方略,臣已另写奏本。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

崇祯皇帝大喜过看:

“五年复辽,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看卿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也可世享其福。”

皇上功名利禄封官许愿,在场的大臣们也是欢欣鼓舞,赞不绝口。

只有在场的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还保持了适当的清醒。

就在皇上退进便殿稍事休息、许多大臣还在满面喜色窃窃低语的时候,他当面向袁崇焕请教五年平辽的韬略:

“五年平辽,你拿什么作保证?总该有具体的战术探求和预备吧?”

谁知袁崇焕只不假探求地吐出四个字:

“聊慰上意!”

许誉卿大惊失色:

“军中无戏言,君前更无戏言。如此军国大事,你怎能只是为了皇上兴奋,就这般虚言应对?你难道不知道皇上英明已极,将来若按期责功,怎么办?”

一语点醒梦中人。

袁崇焕一言既出,当然驷马难追。

袁崇焕一句“聊慰上意!”,在他内心是知道大明大势已往,但是又过于信赖他的军事实力能够战胜满清......

深知此中利害的他为了转圜,召对再次开始后,便详尽阐明自己的五年平辽之说,同时提出了许多不无苛刻的前提条件,意在难为崇祯皇帝和各部官员,同时也为自己留下必要的回旋余地。不料崇祯一一允准,使得他退无可退。

袁崇焕向皇上强调:

“辽东边事是四十年积存下来的局面,原本并不轻易了结,但皇上励精图治,臣子正该枕戈待旦,所以臣愿尽心尽量五年平辽。这五年之中,须事事落实才行,第一是钱粮,第二是武器,户部工部一定要细心措置,以应臣手。”

皇上当即命令户部:

“着力措办,务必保证前方不短缺钱粮。”

袁崇焕又向皇上请求今后解到辽东的兵器装备必须精利。

皇上再次下令工部:

“今后所解各项兵器要铸上监造官员及工匠姓名,以备查究。”

袁崇焕又提出人事问题:

“五年之中,事变难以预料,吏兵二部在用人事宜上必须让臣得心应手,当用之人选与臣用,不当用之人立刻罢斥。”

皇上立刻命令在场的吏兵二部尚书照办。

朝廷六部,已经有四部在皇上命令下表了态,袁崇焕又提出了言官与舆论问题:

“以臣之力制服辽东而有余,调和朝廷众口则不足,忌功妒能之人,虽不至于掣臣之肘,亦足以乱臣之心。”

皇上回答:

“朕自有主持,爱卿不必以浮言介意!”

一句话,因为寄予厚看,崇祯对袁崇焕几乎是言听计从全力支持。为了让辽东事权真正统一于袁崇焕之手,他甚至还收回了此前赐给别的辽东大员的尚方宝剑,只让袁崇焕手持尚方便宜行事。

皇上越是深信不疑恩宠有加,袁崇焕就越是如芒在背懊恼不迭。一场召对下来,冷汗竟至湿透了内衣。

回到京中寓所,袁崇焕寝食难安,于两天后再次以“钦差出镇行边督师”的身份呈递奏疏,目的还是想从皇上那里获得一点宽容理解之后的回旋余地。

袁崇焕的戎马生涯多在辽东,杨镐、熊廷弼、孙承宗等几任辽东经略的下场不能不在他脑海心田留下深深的阴影,特别是兵败被杀后又传遍九边重镇示众的前任督师熊廷弼的那颗人头,更是鲜血淋漓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不错,是他袁崇焕扭转了大明与后金之间屡战屡败的局面,是他曾在宁远城下大败努尔哈赤、皇太极,并最终让前者饮恨而殁。

但也正是出于对敌我双方力量的了解,袁崇焕比谁都明白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是不可能速战速决的。

早在万历末年萨尔浒之役后,大明与后金的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能阻挡住后金凶猛的进攻已属不易,更遑论收复失地平复全辽。

但五年平辽又是他自己在皇上面前拍着胸脯说的,而且皇上还称心了他的一切条件,就是要转弯儿,也得有所展垫才行。

在两天后的那份奏疏上,袁崇焕以前任督师熊廷弼、孙承宗受人排挤,郁郁不得竟其志为例,讲到了自己的顾虑——

辽事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所奏,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和为旁着,战为奇着。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此臣与诸边臣所能为,而无烦圣虑者。

这是袁崇焕的一贯主张,也是他的战术方针。

鉴于对辽东局势的深刻熟悉,他以为应当固守、征战、议和三者同时并用,三者中又以固守为主,不求一时一事之得失,期以长远的成功。

一句话,他主张在辽东打一场持久战,而这又与他两天前在皇上面前的信誓旦旦格格不进。

自知难免尴尬的袁崇焕再三强调边臣之难——

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于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

内致猜忌,外遭离间,袁崇焕似乎是有第三只眼睛,事先就看出了自己日后必将面临的遭遇。

可是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待续ღ

【每周二、四、六发布 敬请关注】

更多阅读 点击

链接

作者:

蔡磊 郑泉宝

编辑:

@云山

配图:

杯子

校对:

绿篱

免责声明

本文选自2007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明日落——崇祯王朝的人与事》,经过作者蔡磊、郑泉宝授权网络发布。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信息,否则视为侵权,作者保留追责权利。

倩女幽魂魅者加点
“包租公”元华:李小龙把他当好兄弟,周星驰带他中年爆红 这篇故事在《中国奇谭》第N季充个数可还行?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