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此人严拒四辅臣,力剿三藩王,却因特殊原因被康熙帝隔代弥补

此人严拒四辅臣,力剿三藩王,却因特殊原因被康熙帝隔代弥补

misa2 03-27 2次浏览 0条评论

向敬之

米思翰,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他承袭世职,兼管牛录,在四辅臣时期出任内务府总管。

有辅政大臣借御用器具,米思翰不惧强权,严词拒绝。康熙六年,圣祖名义上亲政,以“守正不阿”之名,晋升他为礼部侍郎。

僭分借物的辅政大臣是哪位?史料未载明,但应该不是鳌拜,否则在鳌拜“一时威福,尽出其门”(《啸亭杂录》卷一)的康熙亲政初期,米思翰没有被惩罚、反而受奖励,则是一个力证。

此时的鳌拜,一家独大,就连序列四辅臣第二的苏克萨哈,也被他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回政等二十四款罪名,处以绞刑,诛杀全家。

《康熙王朝》鳌拜威逼康熙

在康熙迫于鳌拜淫威的艰难日子里,米思翰对主子是绝对忠诚的。康熙扳倒鳌拜的第一时间,旋将米思翰擢升为户部尚书,进列议政大臣。

户部尚书主管全国财政税赋和经济命脉。议政大臣参决大政,四辅臣就是以议政大臣的身份摄政的。无疑,康熙对身兼两大要职的米思翰是极为倚重的!

所以,对于米思翰最果敢地支持撤藩,康熙帝给予果敢的支持:吴三桂、尚之信等蓄谋已久,假如不及早除之,使他们养痈为患,那就会蔓延成国家大祸。现在,他们势力大增,撤藩也反,不撤也反,我们为何不先发制人?

吴三桂果然造反,事态扩展,康熙帝派出亲王贝勒领兵征讨。

有大臣提出军需浩繁,宜就近调兵防守。

米思翰成为反对者:“贼势猖獗,非绿旗兵所能制,宜以八旗劲旅会剿之。至军需,内外协济,足支十年,可无他虑。”(《清史列传·米思翰传》)

吴三桂等打出旗号“兴明讨虏”,假如康熙以汉军讨伐,不免阵前倒戈,再生兵祸。米思翰提交平叛方略,以八旗劲旅为前锋,命各路将军、护军、骁骑校、尉,并王公贝勒,贝子,各旗佐领,以及所有各部披甲一起上阵,以示八旗军威。

展开全文

他深谋远虑,考虑战斗配置和粮草补给,并非是纸上谈兵图表现。

康熙帝将吴三桂的质子、皇太极的女婿吴应熊父子处死,也是米思翰的意见:诛杀叛臣之子,以绝叛军之看,以振朝野之气。

《孙子兵法》有云“谋定而后动”,而《清史稿》本传评判米思翰“知定谋有由”。

米思翰诸大臣的鼎力支持,使康熙不惜放手一搏,以纾解这一场从未有过的焦虑和压力。

《康熙王朝》中的索额图与康熙帝剧照

既然康熙决意平定三藩之乱,索额图、图海、熊赐履等反对派们,及时调整构思积极参与。而支持者米思翰、明珠和莫洛忠于职守,尽其职责,被康熙分别委以不同的重任安顿。

康熙十三年二月,莫洛第一个被封为武英殿大学士,经略陕西,以刑部尚书管兵部尚书事,赐以敕印,扼守关中,防守川陕参与叛乱。

明珠被调任吏部尚书,于康熙十六年出任武英殿大学,开启了他长达十一年的“明相”生涯。

而率先主张撤藩的米思翰,备办军需,被以克勤职守之功,加太子太保。他紧急调派粮草,有条不紊,同时做到了不加赋、不扰民、不累民的非常之举:“师行所至,屡奉明诏以正赋给军需,恐有司尚多借端私派,请敕各督抚严察所属,给予粮饷薪刍,一切动官帑,毋许苛派;其购自民间者,务视时价支给,勿纤毫累民。”(《清史稿·米思翰传》)

遗憾的是,他在康熙打响平藩大战的第二年(康熙十三年)十二月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年仅四十三岁。

他没有像莫洛即将死在平藩的战场,也没有像明珠后来死于擅权的囚室,而是不幸英年早逝于能臣的病榻。

索额图曾向康熙意见,斩杀支持撤藩首谋者,指的就是米思翰、明珠和莫洛。

康熙说:撤藩是我的主意,他们何罪之有?

胜利之后,康熙皇帝追忆支持他的诸大臣,还专门提到对米思翰的依依不舍。

不舍其人,不弃其后。米思翰次子马齐,以荫生出仕,被康熙多次破格擢升,历相康雍乾三朝,常任首相近四十年。这是康熙补了米思翰的大学士,并使之超长待机。米思翰的长子马斯喀、三子马武,也长期位列议政大臣,官拜领侍卫内大臣,品秩与权力不输于内阁大学士。

乾隆帝

米思翰第四子李荣保,后来成为了乾隆皇帝的国丈。米思翰凭孙女孝贤皇后而贵,被多情的孙女婿乾隆下旨:进祀贤良祠、追封一等公。此般殊荣,亦不失为康熙追思米思翰的一种延续。

至于马齐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暗箱操作,议立皇八子胤禩,激怒康熙咆哮朝堂欲斩之,但很快又将其复出提升为满洲首席大学士,利用他来制衡曾引为“知己”的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此中缘由,一是马齐确实有魄力,二是米思翰遗留的情分,三是康熙贯彻“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帝王心术很难猜。

难猜就莫猜,我们只看事实。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大地之环军需官在哪
70岁前往不枉此生!沿着中国地图自驾,跨越3万公里,越玩越疯狂 上海解放,财政局长向军管会亮明身份后称:有些事你得往问潘汉年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