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战列舰的历史与大炮巨舰主义(2)

战列舰的历史与大炮巨舰主义(2)

misa2 03-27 3次浏览 0条评论

大舰巨炮主义

大舰巨炮主义是一种海军战术思想。其核心是利用装备大口径火炮的大型军舰,主要是战列舰以取得制海权。

大舰巨炮主义是美国海军理论家

马汉

准将海权理论的政策表现。马汉是在总结19世纪以前几千年海战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海战史的基础上推出

“大舰巨炮主义”

学说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的理论得到各国重视,各国纷纷投巨资建造各型战舰,各型“无畏舰”的诞生则是大舰巨炮主义的最集中表现。

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这本书中,马汉依据近代英、法、荷、西各国海洋争霸斗争的体会教训,提出了有关海军战术的闻名论断:

一国要称雄世界,必须拥有广大的疆土和殖民地;要拥有最大疆域和殖民地,必须拥有制海权;要拥有制海权,就必须拥有压倒敌舰火力的优势舰炮火力,因而要求装有大口径舰炮的巨型战列舰。

展开全文

从对马海战到日德兰海战

三笠号战列舰

对马海战中日方能取得如此悬殊的战损比,除了东乡平八郎的出色指挥外,日方战列舰部队的强大火力同样功不可没。

假如说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足够证实了装备有速射炮的高速巡洋舰在近代海战中的作用的话,那么对马海战就是战列舰最好的舞台。对马海战结果足够证实了马汉的海权学说,也再次证实了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

此后的列强都纷纷投进到研制更大口径的火炮、更厚的装甲、更强的发动机的竞赛中。终于,1906年2月9日,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下水。

这种全部装备大口径火炮的巨型战舰使得其他所有战列舰都相形见绌,掀起了无畏舰时代的狂潮,也正是它们将大舰巨炮主义推向巅峰。

无畏舰时代的到来,将大舰巨炮主义推向了最高峰,吨位与口径即等同于制海权的思想在对马海战后的三十余年间一直被各国海军奉为最高的指挥思想,更高吨位、更大主炮口径的战列舰在这之后层出不穷,而于1916年发生在英德之间的日德兰海战,更是成为战列舰与大舰巨炮主义最大的表演舞台。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两国海军舰队主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四周的北海海域展开了一场对决。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海战,以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列舰之间海战。

战争的结果,舍尔海军上将指挥的德国公海舰队以缺失1艘战列巡洋舰的相对较少的舰只缺失,击沉了3艘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从而取得了日德兰海战在战术层面上的胜利。

但从战术角度来考量日德兰海战,杰利科海军上将领衔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港口,使得德国海军在战争后期成了旁看者而毫无作为,事实上是英国海军取得了战术上的最终胜利。

日德兰海战对此后二十余年的世界海军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虽然战列巡洋舰在此次战争中将防备薄弱的缺点暴露无遗,却并未影响到战列舰作为海战主力舰的地位,甚至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列强海军间的特别是主力舰建造的军备竟赛,使得一战后列强不得不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来限制主力舰吨位,以求减弱这场军备竞赛。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列强海军仍无不以大舰巨炮作为海军建设的核心,其最终代表便是满载排水量超过72000吨的日本海军大和级战列舰。

其实通过日德兰海战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到,英军的水上飞机母舰为舰队进行侦察、德军前期对英军进行潜艇骚扰、双方轻型巡洋舰利用高速优势在战场上反复穿插,这些战术在海战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种种细节其实都在传递着一个信号:“大舰巨炮”开始走下坡路,仅仅依靠主力舰就能打赢战争的日子一往不复返。航空母舰、快速巡洋舰、潜水艇快速发展起来,在下一场战争中将取代战列舰成为新的海战利器。

最终在三十多年后的二战中,曾经不可一世的战列舰被海军航空兵赶下神坛。随着武躲号和其姊妹舰大和号先后被舰载机送进海底,战列舰作为海军主力的日子终于走到了终点。

大型海战单机游戏
甲午海战,反而给西方列强海军带来了这些影响 30年前我国:收复的6大岛礁,如今作用不可替代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