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大唐究竟有多强?使臣王玄策上演一人灭一国的战争奇迹

大唐究竟有多强?使臣王玄策上演一人灭一国的战争奇迹

misa2 03-28 4次浏览 0条评论

序言

唐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封建王朝,也是同一时期世界最为强大的帝国,最耀眼的就是帝国超强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唐初贞看时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个个人中龙凤。

在李世民和他的能臣猛将带领下,帝国军队开疆拓土,先后消亡东突厥、漠北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威震四海,万国宾服。

然而在这个将星璀璨的时代,有一个喊王玄策的外交官凭借一己之力掀翻反对大唐的印度政权,上演一人灭一国的战争奇迹,建立亘古未有的旷世奇功。

跨界外交官王玄策——印度人民的老朋友

王玄策,出生在洛阳,生辰年月不详,早期曾担任融州黄水县令,但对于担任县令这段经历,史书并无记载。

笔者查阅发现黄水县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黄金镇,在唐代,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蛮荒之地,气候恶劣,条件艰辛。

不过正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下极大地磨炼了王玄策的意志,成为日后的一笔宝贵财富。

643年(贞看十七年),王玄策的人生迎来转折,他奉命作为副使,跟随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

婆罗门国位于印度次大陆,这是王玄策作为外交官第一次出国,经过两年跋涉,李义表与王玄策于645年到达中印度的王舍城,这一时期的印度处于佛陀时代。

而佛教从东汉传进中国以后,迅速生根发芽,到唐初已经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宗教。

王玄策为了表达对印度人的尊重以及亲昵大唐与印度的关系,他登上闻名的佛陀说法之地耆阇崛山立碑,不久又在佛教圣地摩诃菩提寺立碑,此举赢得当地社会的一片好感,从此中印关系也更加亲昵。

647年,王玄策作为印度的老朋友再次被李世民差遣出使天竺(印度),不过这次王玄策是正使,随行使团30人。

展开全文

但是天竺已分裂为五个国家,分别是东天竺、西天竺、南天竹、北天竺和中天竺,其中:东西南北四大天竺都派使者带着财物来,预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

而当时的中天竺却发生政变,国王尸罗逸多病死,国中大乱,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并发动军队抗拒王玄策。

然而王玄策使团也不是食素的,操起武器就开干,当然,结果不出人意料,30人使团被ko,包括王玄策在内的全部人员被擒获,中天竺趁机将四大天竺国奉献的财物全部劫掠。

不过鸡贼的王玄策趁乱逃离,一路逃到吐蕃。王玄策作为堂堂大唐帝国的外交官,岂能受此屈辱!

他必须反击,挽回大唐尊严,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报复行动开始了,并验证了一人灭一国的历史神话。

王玄策大破印度,生擒那伏帝阿罗那顺

王玄策历经艰险逃到吐蕃后,开始谋划反攻印度,有人会问,王玄策为什么不回大唐报太宗皇帝,然后率军讨伐?

原因有二:一是路途过于远远,王玄策回大唐首先要北上中亚地区,东行经过跨越整个西域,再穿越河西走廊才能抵达长安,然后率军原路回往。

古代交通不便,王玄策出使印度,30人花了两年,一来一回四五年过往了。

二是战争成本太高,唐朝中心政府对外作战,需要调配将领,配置各方资源,一路人食马喂,在王玄策眼里,对付印度这样的对手根本不值得。

另外就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的六年前,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迎娶大唐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被李世民封为驸马都尉,吐蕃与唐帝国形成某种意义的朝贡关系。

王玄策以唐朝外交官的身份请求吐蕃出兵,松赞干布不会拒绝,而且不仅在时间和地理上便利,吐蕃军队战斗力也很强悍。

王玄策抵达吐蕃不长时间,即在当地发檄文征召军队,得到1200吐蕃兵,另外还得到7000尼婆罗(今尼泊尔)骑兵。

就这样,王玄策带领不到一万人的联合军队杀向印度,一开始那伏帝阿罗那顺没瞧得上这支杂牌军,派出三万军队迎战,还有大量战象。

可熟悉印度的王玄策早有预备,他事先征集数十条水牛,在牛角上绑上兵刃,牛尾系上苇灌油,用火点燃,牛群发狂冲进象阵,象群生性怕火,大象纷纷惊惧奔跑,反冲进印度军阵,把印军踩得一塌糊涂。

而吐蕃骑兵长期在高原山地作战,体魄和战斗力十分彪悍,在宽广的印度平原更是大杀四方。

经过三天激战,王玄策攻破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余人,敌人被溺死的约1万人,阿罗那顺逃走。

但在逃走后越想越气,堂堂一国之君怎能被一个使臣的散兵游勇击退,于是收拢军队再次交战,可结果更悲苦,不仅军队再次大败,连阿罗那顺本人也被副使蒋师仁生擒。

剩下的余众跟随其妻子在乾陀卫江陆续反抗,但印军战斗力实在不堪,陆续战败,连同其妻在内的妃子、王子全部被捉。

同时又俘虏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整个王室全被包圆,中天竺群龙无首,五百八十座城邑全部投降。

王玄策以一己之力消亡一个国家的战争奇迹就此诞生,同时也极大震慑其他四大天竺,东天竺本来在暗中支持中天竺。

可经过此役,东天竺王尸鸠摩被大唐可怕的战斗力吓住了,为了避免中天竺覆辙,立刻送来牛马三万慰劳,还送来弓、刀、宝缨络等物,以拉拢王玄策,天竺其余各国也纷纷献物送粮。

648年,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王子等一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李世民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后来在公元657年和662年,王玄策两次出使天竺,出色完成自己的外交使命。

纵看王玄策一生,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为大唐外交奔走,除了军事上的成就,在经济上也可圈可点。

王玄策是西躲——印度路线的主要开拓者,促进了唐朝和天竺的经济文化交流。

同时王玄策在印度还了解先进制糖法,并且带回了大量制糖专家和制糖工匠,经过认真专研改良,大唐制糖工艺取得飞速发展,颜色味道品行远超过西域制糖,为中国制糖业带来丰厚利润。

王玄策的战争神话为何湮没于历史尘埃

按照常理来讲,王玄策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绝后的奇功”的战果,那为什么却在史书上鲜有记载?更何况王玄策还是以文官使节的身份往完成这一历史壮举的。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大唐的对外战术方针,唐朝初期面临的主要战术威逼在北方,也就是与汉民族相爱相杀千年的北方游牧集团。

汉朝时的对手是匈奴,到了唐代就是突厥,唐太宗继位不久即差遣李靖、李等顶级名将攻灭东突厥。

仅次于突厥的是西域、高句丽以及后期崛起的吐蕃,至于远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天竺因相隔万里,且没有地缘利益冲突,自然没有在唐朝的经营范畴。

而且当时天竺实力较弱,唐朝并没有把天竺当做强大的对手,对于天竺的发展情状,唐朝也并不关怀,所以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胜利不受重视。

另外,王玄策虽是一人灭一国,但从战术意义和战争规模看,与当时其他唐朝将领的对外大胜相比,王玄策所做的事并不出众。

再加上王玄策官职地位低微,影响力有限,慢慢地,就被人们淡忘。

当然,还有人说王玄策带回了天竺一名方士,这名方士谎称自己二百多岁,为唐太宗炼制长生不老药,最后被太宗皇帝食死了,所以王玄策才不受重视。

其实是当时唐太宗病重,食了其他的药没有效果,于是食这名方士造的药,但依然没有效果,当然也没有坏的效果,后来唐太宗是因病而死,那名方士还被放还回国。

说一千道一万,只是在武功赫赫的大唐,小小的天竺实在不值一提,直到后世将这段尘封历史翻出。

此后中印再无战事,仍然保持正常外交关系,直到1000多年后的1962年,两国战事再起,不屈的中国人民依然打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血性,光芒的战争事迹终于为后人铭记。

大唐奇迹
“北京奇迹”背后的大唐奉献 襄阳大唐古城复原“火”了,6年研古迹、阅古典,梦回唐朝展奇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