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王”蝙蝠随身携带4100多种病毒,若被消亡了,会有啥后果?
此前新冠病毒“毫无缘由”的爆发之后,有一种生物成为了“背锅侠”,它就是蝙蝠。
新冠病毒出现以后,蝙蝠成了背锅侠
当时大家都以为是蝙蝠将病毒带到了人群当中,对其感到深恶痛绝。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识到了事情的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蝙蝠可能是被冤枉的。
事实上,这并不是蝙蝠第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了,而屡屡上榜也是事出有因,究竟它确实是自然界当中的“毒王”,携带4100多种病毒。
那么,蝙蝠到底都携带了什么恐惧的病毒?假如它被消亡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吗?
蝙蝠的身上到底携带着怎样恐惧的病毒?
“毒王”蝙蝠到底有多毒?
作为自然界中唯一能够长时间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无疑是的。
由于生活习,它们只会与自己种群的成员交往,算得上是比较“孤僻”的一个物种了。并且,蝙蝠生活的条件也是比较恶劣的,大多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当中,这些地方基本没有其他的动物涉足。
展开全文
不过,世界领域内蝙蝠家族的成员还是比较多的,算是哺乳动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之一,依据世界动物名典的笔录来看,全世界的蝙蝠可以分为17科175属830种。
蝙蝠家族的成员还是比较多的
不同种类的蝙蝠食不同,具体可以分为食虫、食肉、食鱼、食血、食果五类,这之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食血蝙蝠,事实上这种蝙蝠并不多,只有三个种,在我国也没有分布。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翼手目当中有70%都是食虫的。
而依据栖息环境的差异,还可将蝙蝠分为洞穴型、房屋型和树栖型。或许是由于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当中,促使蝙蝠有很多的机会与病毒产生接触,因为这种环境是病毒繁育的最佳场所。
最初,由于蝙蝠居于深山,人们并未对这种生物过多关注,更没有想到它们竟然是移动的“毒库”。直到后来,人们在蝙蝠身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病毒,比如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马尔堡病毒、坎帕尔病毒等等,绝大部分都是RNA病毒。
蝙蝠身上的病毒类型十分多样
从人们对各种蝙蝠的研究分析来看,这些病毒身上的总量甚至能达到4100多种。此外需要注重的是,它身上携带的大部分病毒,都属于人畜共患病毒,这就意味着蝙蝠可以充当一个合格的传播者,将这些恐惧的病毒带到人类社会,引起大规模的传染。
资料展示2013年,GE等从云南省中华菊头蝠粪便样本中分别获得一株活的SARS样冠状病毒,是目前SARS冠状病毒来源于蝙蝠的最强证据,且研究结果证实SARS冠状病毒在跨物种感染中无需中间宿主。
蝙蝠传播冠状病毒的时候,甚至无需中间宿主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感到不解,这蝙蝠生活在深山老林当中,又怎么会有机会将病毒带到人类社会呢?
事实上,蝙蝠虽然久居深山,但是由于其飞行能力突出,所以和人类之间的接触还是比较亲昵的。
再加上近年来人类领地的疯狂扩大,使得蝙蝠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所以它们和人类之间的接触可能会更加频繁。此外,洞穴探索运动和“野味儿爱好者”也会在不知情的情状下被传染。
洞穴探索运动可能会将蝙蝠身上的病毒带出来
但不管怎么说,这似乎都是人类先动手导致的,究竟一直以来蝙蝠都没有想过要与人类过多接触,它们或许在漫长的演化中发现了自己身携多种病毒,所以宁愿孤独的活着。
当然,人类向来是自私的。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也是为了避免蝙蝠身上的新病毒传染给人类引发大规模感染,似乎将蝙蝠消亡才是最安全的做法,究竟当它了,那些病毒就失往原始宿主了,便也不能如现在这样嚣张了。
难道说只有消亡了蝙蝠才是最安全的吗?
那么,我们真的可以这么做吗?
可以抉择消亡蝙蝠吗?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王者,人类确实是有能力决定其他物种的“生与”的,究竟这些年在不经意间,我们已经消亡了不少动物。正因如此,只要我们有意愿,应该也是可以将全球的蝙蝠都消亡的。
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却不能这么做,因为蝙蝠在生态系统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蝙蝠在生态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是它们特殊的生存空间,促使它们能够在多种人类鲜少涉足的环境中捕食。不同蝙蝠取食生态位的分化,使其成为了当地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第二就是蝙蝠的要害种作用。
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和物种多样保护机制的研究愈加深进,就发现自然界中的某些物种十分要害,人们将其称为要害种。一旦这种生物锐减或者灭绝,将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
蝙蝠是生态系统中的要害种
比如咱们上文中提到的,不同食的蝙蝠,食果蝙蝠对于所处丛林的植物种子传播就有要害作用,甚至说二者是在协同进化的。
资料展示果蝠一夜间能食掉相当于体重2倍的果实,一夜间能飞行23到25千米以上,在热带森林中蝙蝠能为传播种子的植物大约有300余种,而由这些植物所制成的约450余种商品每年的价值可达数亿美元。
果蝠可以起到传播种子的作用
当然,从要害种的角度来说,食虫的蝙蝠也十分要害,它们的存在有效的抑制了害虫的繁育。由于拥有超强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系统,蝙蝠的捕虫之路往往是比较顺利的。
研究明1只小小的小黄蝠14小时内可捕捉600只害虫。1只蝙蝠每个夜晚能食掉相当于1/3自身体重的昆虫,这样来说,1只体重为20克的蝙蝠一夜可食掉200到1000只昆虫。
蝙蝠可以消亡许多的害虫,以此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就是蝙蝠对人类社会的奉献了,别看它们身携剧毒,实际上还是给咱们带来了许多好处的。比如说蝙蝠的粪便是一种优质的农业肥料。正因如此,不少热带国家都会收集它们的粪便。此外蝙蝠的干燥粪便还可以当药物使用,在我国称其为“夜明砂”。
综上所述,蝙蝠在生态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毫不夸饰的说它们甚至算得上是“环保护士”。所以,人类无法承担消亡蝙蝠这之后生态系统崩坏导致的严重后果,即使它是“毒王”,也不能对其下手。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不解,为什么蝙蝠携带这么多病毒,却没将自己毒呢?
蝙蝠的抗病毒机制
当人类追溯蝙蝠家族的进化史的时候,就发现了数百万年来,蝙蝠一直在和病毒作斗争。在不断的努力下,它们与病毒之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使其能够“共生”。
蝙蝠在多年与病毒的斗争中,与其达到了共生
共生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就是蝙蝠超长时间的飞行,使其需要保持超高的代谢率。在这种情状下,它们的体温长期在40摄氏度以上。这种体温,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侵染能力。
第二蝙蝠拥有的骚乱素通路,比如它体内存在的STING基因,可以有效的降低IFN-β骚乱素水平,而这种骚乱素就是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活的。骚乱素的水平越高,机体的炎症反应就越强烈。
蝙蝠体内的STING通络
参考资料:
[1]《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002-2694(2006)05-0450-06-《蝙蝠对人兽共患病的传播作用》-于恩庶,徐国英,刘岱伟,颜苹苹
[2]《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10.13350/j.cjpb.230123-《蝙蝠携带重要病毒研究进展》-胡丹,罗正汉,叶福强,韩一芳,王太武,汪春晖,张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