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购物都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不得不赞颂古人聪明
引言
据《礼记·中庸》记载:“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其实早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周朝建立时就已经开始了进行文字统一的工作。汉语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现在已经比古时候简单多了。
不过即便如此,汉语仍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这不但是因为方块字难写难认,还因为汉语中很多词汇含义众多,同一个词或者字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很多字词内在的含义,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所以对于汉语并非母语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要想全部理解非常困难。
▲汉字的演变
01
例如“东西”这个词,最基本的含义就有两个,一个用于表达方位、方向;还有一个含义是用来广泛指代各种事物。这是在汉语里的一个高频词,人们经常说的“买东西”就是一个例子。
那么,同样用于表达方位方向的“南北”却不会用于指代事物,人们也不会说往“买南北”,这又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问过他的好友盛温如。朱熹是唯一一位并非孔子的亲传弟子,但同样可以在孔庙祭奠的人。他的理学思想在元明清三朝有着浩大影响。其地位已经无需赘言。
展开全文
▲朱熹画像
02
某日朱熹出门在外,遇见好友盛温如,他见盛温如手里提着一个篮子便问,“你这是要往哪儿呢?”盛温如告诉朱熹说自己要上街往买东西,朱熹便又半开玩笑地问道,“你只买东西,难道不需要再买一点南北吗?”没想到盛温如非常认真地告诉他说,不能买“南北”。盛温如此言,绝非随口杜撰,“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
五行学说在我国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五行的踪影。按照该学说中的基本理念,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分别对应东西南北中这五方。
东西两方分别对应木金两行,金木类的东西是可以买卖,篮子也能装的;而南北两行分别属于火水,这类事物不能装在篮子里。
所以只能往买“东西”装在篮子里,而不能买“南北”。
▲古代购物画像
东方属木,而“木”指代花草树木等一切植物;西方属金,“金”指代金银铜铁等所有金属矿物;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不能指代具体的物品;北方属水,便是指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一切水分;中方属土,土是种植一切的根本,也就是我们脚下的大地。
03
由于木和金指代的事物,是人们在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的各种物品,所以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时间一长,它们便成为一切有用的实体物品的代表。
很快人们就把代表木金的两个方位联系在一起,成为指代物品的“东西”。
▲汉代长安城
关于“东西”这个词,还有几个说法。
清朝学者龚伟曾经提出自己的考证,其实这个词跟两座城市有关。众所周知,东汉年间有两个首都: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
首都自然比别处繁华,集中在这两处卖东西的商人也很多,人们大多到这两地摘购,久而久之就有了“买东”“买西”的说法,用以指代往洛阳和长安摘购,再后来,“东西”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货物的另一说法。
我国当代闻名学者陈看道在《修辞学发凡》中也对“东西”作出过阐明,他认为“东西”就是“东西南北中”的省略用法。所有的物品都来自这五个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所以也可以用东西南北中,来指代所有的物品,但假如把物品称之为“东西南北中”过于累赘,便将其省略为“东西”。在《浪迹续谈》卷七中也有这种说法的佐证:“通行之语,……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后举东西,犹史记四时而后举春秋耳。”
意思就是说,产于四方的物品称为“东西”,和一年四季被称为“春秋”是同一个道理,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所编著的《春秋》便是因此得名。
▲《春秋》书影
结语
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其间包含了很多深厚的传统文化,单是讨论一个“东西”都可以写出一本书来,不得不赞颂古人聪明。怪不得网友们经常调侃说,幸好我们是中国人,中文对我们来说是母语,要不然学起来可比学其他语言难多了。当然这也只是玩笑,其实想要深进地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并非易事。
参考资料:
《礼记·中庸》
《浪迹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