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王文治行书跋《唐玄宗鹡鸰颂》

王文治行书跋《唐玄宗鹡鸰颂》

misa2 03-28 3次浏览 0条评论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现江苏镇江)人。王文治少年时即以文章、书法闻名乡里,聪慧过人。诗有唐人风范,书学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王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乾隆35年(1770)探花,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与喜用浓墨的刘墉成鲜明对比,其书名与刘墉齐。与姚鼐交往甚密。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回,自此无意仕进。工书法,以风韵胜。年未五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论书绝句三十首》等,传世书迹较多。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以探花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县)知府。在建水、通海等地留下过很多碑刻和对联。至今滇南一带尚有他的墨宝遗存,虽只尺中楮,民间亦视为拱璧。王文治学书虽宗“二王”,但对颜真卿却深怀敬意。他在《论书绝句》中写道:“曾经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中兴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并喜写颜书内容。

展开全文

王文治跋《唐玄宗鹡鸰颂》

王文治书法用笔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果敢有致。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既妩媚动人,又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表露出才情和秀丽的特色。王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王文治书法用笔规矩而洒落,结构亲昵而内敛,墨色以淡为主,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王文治忠实地秉承帖意,但无传统帖学的流转圆媚与轻滑。王书运笔柔润,墨韵轻淡,疏朗空灵,气格风神婉美,近于董其昌的书风而更加妩媚,倜傥风流的境域是作伪者难以仿效的,莫怪当时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

王文治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人手,受其影响颇深。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但钱泳却认为他是学赵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笔,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从王文治传世书法来看,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而线条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除笪、董二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漠视:王文治中年以后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特别专心关注。他曾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征。

王文治书法用笔规矩而洒落,结构亲昵而内敛,墨色以淡为主,着实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王文治忠实地秉承帖意,但无传统帖学的流转圆媚与轻滑。其书用笔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显得果敢有致,干净麻利。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既妩媚动人,又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表露出才情和秀丽的特色。

从王文治传世真迹来分析,王书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近于董其昌的书风而更加妩媚,倜傥风流的境域是作伪者难以仿效的,莫怪当时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王文治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这与他的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国朝刘石庵相国(指刘墉)专讲魄力,正梦楼太守(指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钱泳亦将他与刘墉、梁同书作比,认为王文治中年得张即之书迹临摹,遂进轻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纤,姿态自佳,而欠庄重。此论虽取贬义,但对王文治的书风特色的譬喻,还是比较精当的。这种“秋娘傅粉”般的格调,亦可作为真伪鉴别的依据

飘逸传世
美育绘本:趣味解读中国传世名画 历代楷书名家作品精选,经典收躲!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