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历代名家画奇石:姿态万千,心旷神怡!

历代名家画奇石:姿态万千,心旷神怡!

misa2 03-28 2次浏览 0条评论

陈洪绶 《米芾拜石图》 设色绢本 上海工美2007春拍 成交价836万元

“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

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

是无声的诗,是不朽的画。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对奇石情有独钟,

敬石、供石、赏石、写石、画石、

躲石之风更是层出不穷,

千百年来在我国形成了特殊的石文化。

中国历代向有爱石之人,而以石进画者亦层出不穷,古之赵佶、米芾、陈洪绶,近之任伯年、溥心畬、吴昌硕等皆有专画奇石佳作传世。

【五代】

展开全文

【宋代】

宋代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北宋徽宗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躲石家。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苏轼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等文坛、政界名流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躲、品评、欣赏奇石的积极参与者。

宋微宗能书善画,特别喜爱翰墨、花、石;他大兴土木,在皇城东北处隅筑万寿艮岳,《艮岳记》云:”石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长成,养于雕栏曲槛”。除了征用民间的庭苑花石来筑艮岳,还广征天下奇珍异石,选得六十五块,亲自一一予以封爵题写铭文并刻于石背,定名为“宣和六十五石”。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是闻名古今的第一石痴,他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他玩石如醉如痴,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初进州廨,见奇石便“唤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米颠拜石”一直传为美谈。他曾在涟水为官,因当地毗邻美石产地灵壁县,因而米芾躲石很多,上佳石子,他一一品题其名,躲于雅斋,“进玩则终日不出”。遇有石中珍品,他便躲于袖中,随时取出欣赏,谓之“握游”。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

赏石、玩石的胸襟与其性情一样阔达磊落,他仕途坎坷,颠沛流离,所到之处广泛收集奇石,自得失意,奇石总成知己,还写了许多咏石诗文。举凡山水景石、抽象石、纹理石、彩石等等,都是随兴所至,无甚拘束。以为“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并首创以水圩供养、欣赏纹理石。苏东坡多次提出以盘供石而不可将山水景石随意放置,此外还有“石文而丑”的论点。

一次,他在扬州获得两块奇石,一块为绿色,一块为玉白,石上山峦迤逦,有云穿于山脊,他十分珍爱,就借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诗句命名为“仇池石”。他将这双石置于案头,每日都要玩赏一番。苏东坡的这块仇池石,后来被好友、当朝驸马王诜看中,借走不还,苏东坡不让步,便提出王诜以大画家韩干所画二马交换,为了这件事,当朝几位名人都卷了进往。

【元代】

元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均处低潮,赏石雅事当然也不例外。书画大家赵孟頫是当时赏石名家之一,曾与道士张秋泉真人善,对张所躲“水岱研山”一石十分倾倒。面对“千岩万壑来几上,中有绝涧横天河”的一拳奇石,他感叹“人间奇物不易得,一见大唤争摩娑。米公平生好奇者,大书深刻无差讹。”这一时期,在赏石理论上无大建树,多半承袭了宋代的审美,元代很多书画大家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都有经典的赏石题材。

【明代】

明清两朝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从恢复到大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这数百年间,中国古典园林从实践到理论都已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明代闻名造园大师计成(字无否)的开山专著《园冶》;明代天年间王象晋的《群芳谱》;明代李渔的《闲情偶记》;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等相继问世。

明代大书法家米万钟也是个石迷,他的诗画名噪一时,在六合县当县令时,“自悬高赏”搜购雨花石。他家中贮石众多,公务之余,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他躲有18枚绝巧的奇石,分别以诗句命名,如“三山半落青天外”、“门对冷流雪满山”等,还请画家吴文仲作成《灵岩石图》,请胥子勉写成序文《灵山石子图说》,这是有摄影以前,中国最早的关于玩石的图片记载之一。他每请人欣赏这些石子,都要“拭几焚香,授简命赋”,才喊书童捧上奇石,继而把客引至石斋,端出上乘美石,最后才从袖中亮出极品,可谓郑重其事。

【清代】

发展到明清时代,赏石活动一进进繁盛期,赏石家层出不穷。这个时期的赏石理论研究也不一般,石谱、石志有如纷纷问世。清朝的《看石录》和《后看石录》;蒲松林的《聊斋志异》中写的“石清虚”等;郑板桥爱石,画石,提出了石头丑而雄、丑而秀,发展了赏石理论……

陈洪绶 米颠拜石图 嘉德2010秋拍 成交价1176万元

米芾爱石,见奇者輙拜,此帧即写其颠状。人物长面丰颐,相貌奇古,躬背作揖,神情虔敬。衣纹屈笔劲勾,锋芒毕露,与石皴虽粗细有别,而峻嶒遒劲之趣一致。二小童一前趋,一后瞻,使画面又多了一重转变。陈老莲进住青藤书屋,已是四十多岁以后,故此图为其盛年所作无疑。曾多次出版,可称名品。

陈洪绶 米芾拜石图 设色绢本 上海工美2007春拍 成交价836万元

《米芾拜石图》,陈洪绶以米芾为主人公所创作的一件历史人物故事作品,在表现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面貌。画面上方嶒崚玲珑不可名状的奇石下,米芾乌帽红袍,手持长笏,神色端庄,恭敬真诚地对石拜揖。待从三人二背一正,恭手而立,肃然起敬的表情,增添了画面静穆肃然的氛围。将“米颠”狂放、戏谑精神世界表露无遗,全图体现出一种脱俗磊落的格局和气质。

《米芾拜石图》品相完全,保存良好,明朝的绢地,包浆散发出的时代气息,古色古香,令人神往。可以称为陈洪绶传世的绘画作品中的精作佳构,闻名画家,鉴赏家的谢稚柳先生珍躲之品,并钤有三方谢氏收躲印章,弥足宝贵。

郑燮,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躲石、画石,且论石。他完美了宋人的赏石看,进而阐明:石丑,当“丑崦雄、丑崦秀”方臻佳品,“丑字则石之拮态万状皆从此出”。由此看来,米元章的四字奇石看,是很好的概括,苏东坡的“丑石看”进一步丰盛了这一赏石理论,而郑板桥对苏东坡看点的肯定和诠释,则使之更加明确和深刻。

清 任颐 《奇石图 》116×50 cm

任颐(1840—1896),即任伯年,清末闻名画家,“海派四杰”之一。

清 任颐 《奇石图 》局部

本幅《奇石图》作于1873年,为任伯年艺术创作盛期写奇石之佳作。作品写奇石一尊,并有长题于其上。题中言明黄昏之时,画家倾酒豪饮,突记起友人来笺索画,遂乘酒兴写成一诗一画,便是此幅。奇石以逸笔写出形态结构,笔墨疏朗柔韧,用线疏密、浅淡皆有法有度。石之皴法不宗任何一家,以逸笔散锋随兴扫之,呈大度潇洒之势。又用浓淡水墨区分石之阴阳向背,颇有明暗光线映照于石头表面上的光影转折之感。

清 任颐 《奇石图 》局部

画中长题以行草书体为之,笔法娴熟,内劲外刚,又见飘逸沉着。行笔迅捷而险峻,却无一丝虚浮骄纵之气,可谓清隽古雅,不激不厉。题末又说“似觉稍有逸致耳”显为谦语,从其中我们不难体会出画家自自得满之情。

清 任颐 《奇石图 》局部

题识:

幼读丹青引,略袭前人迹。胸襟贵磊落,夙有烟霞癖。萍水订知交,分笺来相索。昏黄倾罇酒,凭空已筹画。酩酊任挥豪,不日成一石。纵无岩穴泉,滴出玲珑隙。屹立示坚贞,独具真骨格。弗染纤尘埃,奚事莓菭碧。历久质不渝,视今犹视昔。泼墨溢天机,持赠莫予责。余性有嗜好,终宵秉烛,遣兴豪端。味青无癖,共论诗画。畅谭永夕,当亦受益良多。冷夜大醉,一诗一画,获成此幅。似觉稍有逸致耳。有识者其谅之。时同治昭阳作噩涂月六日灯下。伯年颐并记于沪寓。

【近代】

到了近代,张大千、沈钧儒等人都是赏石名家、赏石大家。从沈钧儒的曾祖父到沈钧儒的曾孙,上下绵延的七代人都爱石躲石,堪称世界收躲史上罕见的躲石世家。 沈钧儒还曾把书房称为“与石居”,并题诗云:“唔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至小莫能破,至刚塞天渊。深积无苟同,涉迹渐戋戋”。 吴昌硕、张大千等人也将石头进画,创作出不少奇石作品。

梅石图

乙卯(1915)年作 苍松竹石 立轴 水墨纸本

乙未(1895)年作 兰石图 立轴 纸本设色

享誉世界画坛的现代画家张大千也热爱收躲奇石,他客居美国洛杉矶时,曾在海滩上发现一块仿佛一幅台湾地图的巨石,张大千视为珍宝,题名“梅丘”。1978年,大千移居台湾,友人将这块巨石运到台湾大千“摩耶精舍”,置放在“听冷亭”和“翼然亭”之间。而在他的故乡四川青城山,也有“听冷”和“翼然”两亭,其间也有块“梅丘”石。晚年,几经周折又得了一件泸州空石,令大师喜之不尽,张大千逝世后,人们将他安葬于“梅丘”巨石之下,这正如他生前所吟:“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1943年 米芾拜石 立轴 设色纸本

癸酉(1933年)作 梅石水仙 立轴 设色纸本

竹石牡丹 镜心

1966年作 梅石高士

1960年作 竹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丙戌(1946年)作 水仙寿石 立轴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梅石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76年作 拜石图 镜心 设色纸本

飘逸传世
人民日报:览吴地风物 品江南韵味(华夏博物之旅) 论清官窑之新奇:乾隆买不过嘉庆?竟然超千万级别了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