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思成(霸泉):神异佛教梵文大花钱解密
神异佛教梵文大花钱解密
作者:万思成(霸泉)
原本这篇文章的标题喊《论厌胜钱与佛教渊源》,但似乎这个标题像是在搞学术讨论太不接地气,让人产生距离感,假如没被人看到,老万一番辛劳便付诸东流,还是期看更多的人能看见这篇文章,哪怕是带着各种不同的目的,无论是欣赏的、学习的、世俗的、质疑的,甚至是按图索骥的,百家争喊才能百花齐放,这就是我们传承民俗钱币文化的初衷。
本文中论述的这枚梵文佛钱多年来泉界公认开门的仅见两品,但近年来市面已见同类仿品,身边已有朋友食药,为便于传播,以正视听,于是就有了《神异佛教梵文花钱解密》这个肤浅得自己都觉得好笑的标题。全文接近一万字,阅读大约需要半小时,请各位师友在闲暇时间阅读,别耽误捡漏。
老万的写作风尚是先讲故事再聊钱币,习惯的套路,熟悉的开场,亲切的味道。
2016年6月份,笔者应邀参与杭州举办的钱币交流会,头一天的“床交会”和第二天的礼堂展销会都没有太称心的收成,但并不影响欢聚的心绪。我们这些爱好古钱币收躲的人被称为“泉友”,每年全国各地几次钱币交流会,无论是否有交易,只要泉友们能聚在一起便能欢天喜地享受最美好的时光。
展开全文
第三天已是交流会的最后一天,依然是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收成。晚上,杭州当地一位泉友邀请我们到西湖边一家餐厅往食饭饮酒,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泉友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躲品心得好不快活。酒足饭饱之后在迷离的夜色下游玩了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那晚我与一位骨骼清奇的年轻人确定了“基友”关系,后来这小伙凭借自己的努力干出了一番丰功伟业,被泉界称为“首富”,还成立了自己的评级公司,雄霸南方……扯远了扯远了。
西湖走完一圈,大家都有些乏了,打车回酒店,与我同乘一辆车的也是广州一位泉友姓吴,长着一双“无邪”的大眼睛,看谁都面带桃花。随意客套的问他最近有没有什么好收成,他思量片刻,随即打开手机给我看了一张图,这是枚带有梵文字的花钱,由于笔者信仰佛教多年,对佛教文化元素有着深厚的兴致,加之钱币上梵文形态优雅,又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品种,当图片映进眼帘时,我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幸好当时车内昏暗,朋友没有看出我猛烈的情绪反应,直觉告诉我这是一枚反常宝贵的顶级佛教花钱,我暗自调整唤吸,尽量让自己显得若无其事的口气问道:这是个啥?泉友答:佛教花钱。
我问:有啥讲究吗?
泉友答:上面写的是梵文和经文,很宝贵的。
我问:怎么个宝贵法?
泉友答:反正我收躲花钱十几年没有见过第二枚,(他用手比划着)这么大型的直径,这样完美的品相,这么漂亮的工艺还是头一回见。
我看他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干脆直截了当地问:这玩意卖吗?
泉友说:来价太高了,暂时不想卖。
我假装无所谓的试探:能有多高嘛,不就是个花钱嘛?
泉友说:好几年前为了买它,我把买车的钱全用来买它了。
我问:摩托车?
泉友:滚。
我陆续套话:那究竟是个啥?
泉友:A4知道不?
我:打印纸?
泉友不耐烦:哎呀,跟你这种土鳖没法交流。
我故作惊恐:不会……不会是……是……汽……汽车吧?
泉友自得地“嘿嘿”一笑。
我调侃道:四个轮子的钱买一个轮子,你二不二?
泉友:这能一样嘛?汽车有钱就能买,我这东西你捧着钱都不知道往哪里买。
我:给句干脆话,多少钱?
泉友:都说不卖咯。
我心有不甜陆续套话:啥想不想卖的,不就是钱的事嘛,价钱到位了啥都能卖,开价。
泉友说:已经有人出过三十几万了,真心舍不得卖。
听到这里,我已意识到今日强攻恐难成事,豪夺不行只能智取,再纠缠下往拼个头破血流也未必能达到目的,于是只好喊金收兵择日再战。
仅是那惊鸿一瞥,那枚梵文佛钱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回往查阅了大量资料和书籍都未见其踪影,但我坚信将梵文以如此飘逸优雅的形态展现出来的钱币必定不是俗物,很多个难眠的夜晚我都梦想着将它据为己有,一个信仰佛教的人对物欲的贪心竟然到达如此程度,唉,正如之前一位年长的老师所说,收躲是一条不回路,自从踏进这个坑那一刻起,这一世便注定孤独的期看着收编一个又一个好钱,带着无数的遗憾了却残生。
某日往公博找老段饮茶,往过老段办公室的朋友都知道,他那里最多的就是书,满满当当的几大书柜,每次往都能看到老段繁忙的身影,偶然闲暇下来几分钟才有机会跟我说上几句话,然后又自顾忙他的往了。每当被冷落的时刻,往书架翻书便成为我最好的消遣,书架上大都是钱币类的书籍,随便挠一本也对我的胃口。这天随手翻阅了几本,又抽出一本,翻了几页,突然手一哆嗦差点掉地上,图片正是我苦苦觅觅那枚梵文大钱!这钱于2017年11月15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民俗钱币大会上展出过,并录进为纪念大会召开发行的川花专著《花重锦官》一书。书中对这枚钱有一些简单的介绍,说这是川炉的名誉品,关于梵文的含义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书中这枚钱深色包浆,比起广州泉友那枚品相稍逊,更遗憾的是八点钟地章中间有一个明显的穿孔,但就是这样一枚有瑕疵的大钱,依然被《花重锦官》一书评为了最美川炉花钱,可见各位泉友的审美还是在线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精美漂亮的花钱,对于我这样的“花痴”来说,也算享受了一场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之后便向老段索要这本书,老段的规矩,你在书架上能找到两本一样的书可以拿走一本,假如是孤本,对不起,说什么都不好使,遗憾的是怎么翻都翻不出第二本,任我百般撒娇,老段依旧铁面无私,只留下我一声叹息。
杭州一别,与那位持宝泉友久未谋面,但时常都在关注着他的动态,特殊期看某一天突然听到他说缺钱了,甚至恶毒的妄想着他突然打电话来说家里的房子被洪水冲走了……唉,为了这身外物,竟然萌生了这么恶毒的想法,弃信仰于不顾,人性的本质是贪心,看来我是掉钱眼里了啊,要深刻反省。
我知道这种事情急不来,收躲讲究缘分,欲速则不达,越急功近利越难遂愿,币随有缘人。这些话都是刚进行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不是我的,想方设法也弄不到,是我的,怎么跑也跑不掉。我不停的抚慰着自己,从此陷进了漫长而焦虑的等待与期盼中。
苦苦等待半年有余,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等来这一天,看到这位泉友发朋友圈说在拍卖会买了个咸丰雕母大钱,钱还没凑够,想出点旧躲之类的话。我想,可能时机来了,按耐住激动的心绪,打过往电话,对方依旧咬定说不卖这枚梵文大花,只卖另外几枚也不错的宫钱,磨了半天他也没有松口。虽然那几枚宫钱也是我的菜,但不是我的首要目的,假如我买了他的宫钱,解了他的围,那枚梵文大花岂不是就更难弄出来了。于是我欲擒故纵,喊金收兵。
日夜焦灼的等待,隔了两天,泉友主动打电话来,我知道,时机到了,我推断应该是拍卖会的结款账期到了,他还没凑够钱。电话中他还在卖力的推举那几枚宫钱如何如何美,哈哈,宫钱还没卖掉,有期看,我直奔主题,梵文大花究竟卖不卖?卖了就能解你的燃眉之急。一开始朋友还是舍不得,电话里磨了很久很久,电话都打烫了,终于,我情真意切的诚心打动了他,他开始松口,说出可以,但肯定不会便宜。 我磨刀霍霍,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切磋,我出了一个我能承担的极限价格,他也给了一个他能割爱的最低价格,终于谈拢了,挂掉电话那一刻我的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衫,感觉比当年艺考过三试还难,我瘫软在沙发上动惮不得。
泉友要钱要得急,下午赶紧整理账户,东拼西凑总算凑齐,把钱汇过往一颗心总算清静下来,但立刻又陷进了另一种焦虑,直到接到了顺丰发来的短信提示,广州有快件寄出,于是便每五分钟看一次手机快件到哪里了,这种心绪信赖大多数泉友都体会过。还好,快递第二天就到了,我紧张地拆开快递,生怕不小心弄坏了它,弄了很久才取出来,我双手抖动捧着这枚梵文佛钱,幸福得差点哭出声来,不知啥时候,旁边的调皮包儿子突然闪出来,一把从我手中挠起大钱撒丫子就朝门外跑往……
言回正传,为了这枚宝贵梵文佛钱阐述清楚,这篇文章将从各个角度反复梳理,篇幅较大,难免出现主看导向和陈词赘述,还看读者们带着虚怀若谷的心态且听我细细道来。
为了照顾到每一位读者的感受,请答应我用少量篇幅为大家讲清楚什么是“花钱”。简单的说,在古代,可以用来买东西(钱货交易)的钱喊行用钱,不能花(不能钱货交易)的钱就喊厌胜钱,现代俗称“花钱”,日本喊“绘钱(意为钱上面有绘制的图画)”,古时的厌胜钱类似于现代的纪念章或纪念币,古人习惯将它挂在屋里或戴在身上,即作装饰,又辟邪祈福,厌胜钱也是古代传播民俗文化的载体,厌胜钱又分很多种类,每一类都有它特殊的意义。下面简单追溯一下厌胜钱的来历。
目前钱币界公认的厌胜钱最早起源于汉代,最常见的两种是:除凶往央邪兵莫当和长宜子孙永宜官秩,也有人说新朝王莽所铸的一刀平五千也是赏赐花钱,无从考证。“厌胜”也喊“压胜”,“厌胜”意思是:将厌恶的人战胜,古时道士用法术诅咒或祈求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鬼怪为目的,钱以“厌胜”命名,是因古人笃信钱币可以通神役鬼,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古时道士、和尚做法或辟邪、斩鬼、祈福,也习惯将经文、符咒、八卦、生肖铸在钱币上,将此类钱币当做法器。甚至将此类钱 编成一把钱剑,以增强法力。
可以说厌胜钱就是民俗钱币的起源,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这类不能使用的功能性钱币又延展出了许多的种类,以实现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需求,按其用途大致可以分为:宗教类、宫钱类、吉语类、游戏类、特殊用途类等五大类,宗教类主要以厌胜钱为主,前面已经介绍过;宫钱主要为皇宫内部使用,其用途为:祝圣、赏赐、配饰、袱坠、挂灯、镇库等;而吉语类的主要用途就是祈福、祝福、祝寿、喜庆纪念等;游戏类顾名思义用于酒桌游戏或棋类;特殊用途主要有:通行凭证、卜卦、上梁、筹码代用币、殉葬、性教诲等方面之用途。但后来这几大类钱都被统称为厌胜钱或玩钱,现代习惯称之为“花钱”。
花钱在古钱币收躲行列一直都是一个不进流、不被关注重视的门类,直到九十年代初,以陆昕、郭宜岭、郑轶伟、刘春声、孙爽、刘源、老赵、刘璐、周玺、何纬等……一批专玩花钱的青、中年才俊涌现出来,在诸位老师的带领和推动下,古钱币收躲界才开始逐渐重视这一类承载着厚重中华民俗文化的花钱,并给它重新起了一个响当当的统一喊法:“民俗钱”。2007年在陆昕、郭宜岭及众多民俗钱币爱好者的组织推动下,“中国民俗钱币学会”正式成立,“学会”成立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进一步扩展民俗钱币的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学会”将致力于更加深进地挖掘民俗钱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不断推动民俗钱币收躲事业的发展,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聊着聊着又扯远了,实在抱歉,我想说的实在太多了,可能有些读者看到这里会觉得我太啰嗦,像个说书的,很不幸,我年轻的时候就是个说书的。
厌胜钱的题材图案和铭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各时代的一些官僚统治、思想情趣和社会意识等文化面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厌胜钱收躲的普及,人们对厌胜钱开始重新熟悉。厌胜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盛的文化内涵,以及和历朝历代民俗文化的重要关联,成为中国古钱币收躲领域里的一朵奇花,而接下来要聊的佛钱正是厌胜钱里的一个重要分支。
佛钱是佛教专属的厌胜钱,古时称“供养钱”、“供佛钱”、“庙宇钱”(为方便叙述,本文统称佛钱)。佛钱古时由官方铸钱局或大型寺院所铸持,用以供奉佛主、佛殿、庙宇装饰、高僧随身佩戴或赠予信众所用钱币。
佛教的传进中国大约在汉明帝时期(约在公元纪67年左右),佛教传进中国被称为浮屠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已经进进鼎盛时期。佛教的盛行自然离不开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倡议。唐代初期是一个开明宽容的社会,对外来佛教也摘取兼容并蓄的政策。唐代统治者从唐高祖开始,大都对佛道二教摘取并重的态度,然而在厌胜钱的大家族里,却多见道教题材,极少见佛教题材,笔者多年集躲看察发现,佛钱的占比不到道教厌胜钱的十分之一,这又是为什么呢?
道教的起源大约也在东汉时期,由沛国丰人张陵学道于鹤喊山,依据《太平经》作道书24篇,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并依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民间信仰,创立了道派。此派教徒尊张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在众多厌胜钱的品类里,以“张天师”为题材的衍生出的厌胜钱品目繁多,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种,特别是宋代名花天师斩鬼背十二生肖,几乎为所有的厌胜钱集躲爱好者熟知,乃至于在清代,道教发源所在地(江西龙虎山)赣炉大量铸造发行的山鬼八卦钱、太上咒钱、驱邪避恶钱、此符压怪钱更是家喻户晓的道教厌胜钱的代表。
佛、道起源大致都在同一个时期,为何从古至今道教厌胜钱的数量却远远大于佛钱呢?针对这一希奇现象笔者提出几点愚见,算是抛砖引玉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对鬼神的崇拜和敬畏,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鬼神祭奠礼仪和礼制有着亲昵的关系。人们崇拜神灵就要举行祭奠活动,而祭奠活动离不开“礼乐文明”,礼乐文明随着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逐渐由上层走向民间,被后来的民间方士和巫觋所继续,道教成立后,这些繁复的斋醮科仪被称为“法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民间日常的一种文化习俗,民间无论是红白喜事或是牵扯到妖魔鬼怪的事情都会往请道士来做法,而当年道士做法都需要使用一些法器,如:桃木剑、招魂铃、八卦镜、墨斗线、罗盘、拂尘、铜钱剑、符等,除此之外宋代道士做法还有一种特殊的法器喊雷令,雷令由青铜所铸,外形特殊像一个大铜钱,不同的是上面有许多符咒文及宗教鬼神图案,“雷令”意为雷公的命令。出处为元代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臣敢不启奏玄空,急扬雷令,招接天庭,奉行摄勘。”“雷令”也称“五雷号令”,用来召集天雷,助施法者斩杀鬼怪。因雷令有辟邪杀鬼的功效,后来雷令逐渐演变成普及民间的厌胜钱,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镇宅驱鬼辟邪之物,因为需求量大,所以它的铸造量就非常大,同时道教也借助厌胜钱这一载体,将道教的文化根植到千家万户中往。就像把毛主席的头像印在钞票上一样,是文化和信仰的传承,让后世铭记那段艰苦抗战的岁月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
道教是在世的法门,而佛教是隐世的法门,道教日常与平民百姓接触频繁,为百姓消灾解难,驱鬼辟邪,红白喜事都离不开道教,所以道教的文化及道教相关的厌胜钱广泛的与民众接触。而佛教讲究的是戒律和觉悟,是一种自我度化修行的法门,它的宗法礼仪大多都是在极私密的场所举行,给人一种神异感和距离感,它与民众的关联并不亲昵,古代有文化的人只占少数,多数人都无法理解深奥的佛经、佛理,民众与佛教主要的联系便是——祈福。佛道两者最大的不同是:道教是一种实际的需求,而佛教就像奢华品,它是高于生活的。
道教就好比现在的医院,病了就必须往医院看病,而佛教更像是图书馆,是一种精神上的托付和信仰,而它不是必须品,它是凌驾于基础生活之上的精神境域。需求上的差距造成了两者铸造压胜钱数量上的差距。
道教的厌胜钱因雷令演变而来,青铜所铸,家庭必备,广为流传,而佛教弘扬文化和传承文化的方式更多的是经文,而这种经文通常都记载在纸上发行,纸质轻易腐烂,不易保存,偶有铸造一些佛钱,但数量极稀少,跟道教钱比起来也只能算凤毛麟角,两者的属性决定了结果,这可能就是道教厌胜钱存世多和佛教钱存世少的重要原因吧。稀缺的存世量令佛钱在民俗钱的大家庭中显得弥足宝贵,而定义明确的大型佛钱更显尊贵特殊。
佛钱的钱面除了 “南无阿弥陀佛”、“唵嘛叭呢吽”、“明咒”这些常见的文字外,还有一些表面是点点、圈圈、符号、图形组成的庙宇钱,还有一种法则博局线条的钱,也被广大泉友称之为庙宇钱,但笔者将它解析为坛城钱,另外有极少量的梵文钱和绘有的佛像的钱。在两千多年的时光流转中当然也有一些精品传世,下面就列举一二:
(由于没有找到适宜的图片,这里暂时用铜镜图代替)↑
首先列举一枚宋元时期的“达摩渡海”佛钱,正面图案为达摩靠坐在一只竹筏上,四面围有波涛汹涌的海浪,达摩置身其中宛如乘风破浪漂洋过海,这个图案民间又多称仙人过海图、罗汉渡海图等,取材于达摩在南朝·宋时航海到中国的故事,达摩为天竺香至王子,本名菩提多罗,于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泛海至广州,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达摩倡议断绝一切想念杂思以求悟得佛理,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钱币背面由花卉、树枝装饰,寓意佛理的弘扬和传承枝繁叶茂。
↑这是一枚五代或辽代早期的佛钱,钱体厚重、铜质精美,应为大型寺院庙宇所铸,穿左右应为天王,上方为迦楼罗金翅鸟,下方应为护法,此钱整体艺术张力丰盛,是不可多得的佛教题材精品。
这是日本躲家平尾赞平的躲品,由于太过宝贵竟然没有找到钱币图片,只能以拓片代替。此钱应为宋元时期大型寺庙所铸,中间上方主尊为释迦牟尼佛,左方骑白象为普贤菩萨,右方骑狮为文殊菩萨,下方为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人物之间祥云围绕,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的美景,整体布局精致,笔者这枚梵文花钱的布局与此类似。
笔者另收躲一枚宋元时期宝相花配吉语“长命富贵”的钱币,所谓“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则是圣洁、端庄、美看的理想花形。此纹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主题而盛行的图案,之后便一直跟随着佛教文化延用下来,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而组合的图案。宝相花得属性是供佛花,所以宋元时期所铸的宝相花钱回类到佛钱范畴应属合理。笔者推断这枚钱应为寺庙回馈香客的祈福钱。
有一种经常出现在拍卖会上的宝贵佛钱是:淳化元宝背佛像的金质佛教供养钱,此钱于1988年春天佛教圣地五台山修建佛塔时偶然发现,正面钱文为行书“淳化元宝”四字,背面铸有左立、右坐两尊佛像。坐佛背部有佛光屏,立佛为韦驮,手持如意。两尊佛像下均有莲花座。佛像造型逼真,体态栩栩如生,淳化是北宋太宗年号,这批淳化佛钱是纯金质地,尊贵无比,显然是当时皇室专门铸造并敬奉五台山寺庙的供养钱。
现任中国民俗钱币协会会长陆昕老师还躲有一枚辽代的顶级佛钱:佛仪天象供奉图,图案生动华贵,通体鎏金,是不可多得的顶级佛教供养钱(还有一说是宫钱)。
刘春声老师收躲了一枚宝贵的唐五代时期的“思维太子”镂空佛钱,这枚钱币上的图案是悉达多太子以一手支颐、一手抚腿、头略低垂的姿势思维的画面,旁边有他的仆人及他的坐骑白马,悉达多太子悟道成佛后便有了一个被世人熟知的名字:释迦摩尼。
这枚令人震动的镂空钱也是刘春生老师所躲,题材是“童子拜看音”,典型的佛教题材,艺术表现力强,内涵丰盛,创作手法灵巧,足够展示了中国传统题材设计纹样特殊的视觉魅力,构图之浪漫精致,是不可多得的佛钱珍品。除此之外,刘春声老师还躲有一枚“准提神咒”大佛钱,也是反常罕见的佛钱,只惋惜未能找到图片与诸位分享。
扯了一大圈,终于回到了正题,下面就来聊聊笔者收躲的这枚大型佛钱。这枚佛钱看风尚与刘春声老师收躲的“准提神咒”佛钱相似,应属同一时期产物,刘春声老师在文中将此钱定义为明末清初铸造,笔者也拿不出确切的证据往证实它的铸造时间,笔者对比了大量明清两朝的梵文器物,从梵文书写风尚来看,此钱梵文更接近于明朝。因此钱为名家旧躲,在圈中小有名气,曾听多位泉友说它是川炉所铸,笔者从它的穿口工艺、文字风尚、铜质砂型来看,也牵强赞同这一说法。后与天津清宫堂于堂主交流,他说此物有可能是清代故宫养心殿佛堂供奉之物,因查阅书籍,发现佛钱上的梵文书写方式和书本上记载养心殿佛堂铜器上的梵文极为相似。当然,这些都只是推断。
此钱体型硕大,直径达到了70毫米,厚度3毫米,同等直径在佛钱中亦属罕见,经过多年的调查取证,目前仅见二品,另一枚之前已经说过,据说目前秘躲在川内某位高手的匣中。追根溯源,这枚佛钱是台湾闻名古钱币收躲家陈鸿禧先生的旧躲,陈鸿禧网名“老麦”,曾是古泉园地网站的版主,为古钱币收躲界奉献大量文献,陈鸿禧先生在十年前将此钱转让给天津闻名躲家玉泉斋孙爽,后又听闻孙老师将此币转让给川内花钱高手“黄内裤”刘老板,刘老板再卖往广州,几经波折终于到我手,可谓流传有序。为此黄内裤还亲赐墨宝,书写了此币的详尽源流图(见下图),这里向刘路兄致敬。
1987年陈鸿禧先生出版了中国的第一部花钱专辑《玩钱集》↑,这是中国最早的花钱图录,也是后来厌胜钱领域的一本开拓性宝典,里面总共收录花钱1456枚,大部分是陈鸿禧先生的旧躲,其中就包括这枚佛钱,第276页,编号1173,陈鸿禧在所有自己躲品的左下角都标注了一个“鸿”字,这枚佛钱也不列外,可谓出处清楚。
之后这枚佛钱被天津闻名大躲家孙爽收躲,并被收录在2004年出版的《中国花钱图典》中↑,第469页,编号1985,拓片下方标注了躲家姓名:孙爽。
最后此钱被著录在2015年由龚士元老师编撰出版的《中国花钱图集》中,第520页图录原物。遗憾的是,虽然此钱三次被书籍刊载,却没有一本书能道明其图文含义,都是以佛教花钱或是梵文花钱一笔带过,上面的文字究竟有什么意义却不得而知。
最初将此钱图片发给一些居士看,不明其意,后又托付居士将图片带给庙里的高僧看,这五个神异的梵文得到的反馈结论皆是六字真言,什么?六字真言?后来我又反复的数了几遍,确定是五个字,而不是六个字,也拿来了六字真言的梵文作对比,可以确认不是六字真言,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于是我又陷进漫长的钻研中,收躲花钱最大的乐趣除了获得,另一个愉悦的嗨点便是研究的过程,在我纯粹的求知若渴的状态下,整日都在冥思苦想这五个梵文究竟是什么含义呢?
泉友将这枚钱转让与我时曾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搞清楚这枚佛钱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含义?在得到这枚钱币之后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但我天生就是个刨根问底的性格,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深进研究后,一次机缘巧合,我终于揭开了它神异的面纱,下面便将我的心得与众师友分享。
某日,偶然在保利拍卖图录上翻到了一件明代的金器↑,上面横着写了五个梵文,与钱币上的梵文极相似,金器的注解是“五方佛”,看到这几个字后如醍醐灌顶,我豁然开朗,顺着这个构思查下往,果然在一些古籍经文中查到许多相关的图片和文字注解,钱币上这五个字便是:佛教密宗金刚界五方佛的种子字,也就是说每一个字代表着一尊佛。
“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心的毗卢遮那佛(俗称“大日如来”、即是释迦牟尼佛)、东方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此五佛之种子字依次为‘鍐’(vam!)、‘吽’(hu^m!)、‘怛落’(tra^h!)、‘纥哩’(hri^h!)、‘恶’(ah!)。
种子字,又作种字,以佛教金刚乘(密教)的准则,意谓以梵字书写,佛菩萨金口宣说的真言咒语,即称为种子字。含有引生、摄持之义。之所以称之为种子字乃因其具有‘自一字可生多字,多字复可赅摄于一字’之意。所以,种子字也含有“引生、摄持”的意思。无论躲密、东密或中国本土的唐密,都是以此理表达“若了知一法,即了知一切法;若了知一法空,即了知一切法空;若能於一字专注行看,修诸行愿,即能於一切行愿皆得圆满”,所以,种子字经常宽容无限的意思在内。
用大白话说,就像英文字母,不同的字母组合在一起会组成不同含义的单词,这五个梵文种子字组合在一起便是五方佛的意思。
弄清楚了什么是金刚界五方佛,什么是种子字,钱币上这五个梵文的含义便清楚明了起来,穿上的三个字从左至右依次代表的是:南方宝生佛、中心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穿下左边是:北方不空成就佛,右边是:西方阿弥陀佛。
钱币上的五个梵文分列在钱币的五个方位,笔画充足,布局精美,并没有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显得很拥挤,留白恰到好处,拟人化的梵文看上往既像字又似佛,有着写意、超然的感觉,又有极强的欣赏性。上左的梵文仿若一位翩翩起舞的圣僧,伸展、飘逸,享受着佛光普照大地的幸福。中间那一位看上往布满了理性与聪明,仿若洞察一切生死因缘,淡定从容的笑对世间。右边那一位谦卑、严谨,仿若一位正在弘法的高僧。穿下两位佛爷则动中有静的显露出佛理的肃静与威严,原本单调的五个梵文构成了一幅灵动美好的画卷,流转于千年的时光轮回中,透过这枚精美绝伦的佛钱,依然能窥见当年那位在昏暗烛光下精雕细琢的铸钱大师的身影,并感受到他独具匠心的聪明与清静内心的浩大深远。
佛钱背面是由七个汉字和一个梵文组成,七个汉字“唵斡资囉塔囉麻”,这是一句佛教咒语“次进看音禅定印”的音译,最后那个梵文读作“纥哩”,是咒语的结尾,意为:皈依无量光(如来)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咒”原作“祝”,指不能以言语阐明的具有特殊灵力的秘密章句,在祈愿时唱诵,可用真言概括。密宗特殊重视咒的作用,如六字大明咒:“唵嘛叭呢吽”,几乎随时随地为躲密所持诵。
“唵(引) 斡 資囉(二合) 塔 囉麻(二合) 紇哩(二合)”
由结此印诵真言,加持心额喉顶故。即自身等同看安闲菩萨。正进定时念赞颂,“次进看音禅定印”全文如下:
南无无尽三宝尊,我今誓发菩提心;
唯愿菩萨来摄授,速证看音微妙身;
次进看音三摩地,澄心闭目看心中;
圆满皎洁净月上,字种放光成莲花;
花中有一看安闲,相好具足无比对;
左手执持妙莲花,右手于叶作开势;
菩萨思惟有情身,各具觉悟之莲花;
寂静法界无惑染,八叶各有一如来;
如来进定跏趺坐,各各面向看安闲;
项臂圆光身金色,光明朗照极晃耀;
次想其花渐舒大,其量周遍虚空界;
思彼觉花照法界,如来海会共广大;
心若不移于此定,怜愍一切诸众生;
觉华蒙照脱苦恼,便同菩萨看安闲;
莲花渐收同己量,复结安闲看音印;
加持四处诵密言,自身亦等看安闲;
以此禅定胜功德,回向法界诸有情;
同见西方无量光,成就普贤广大愿;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看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次进看音禅定印”玄妙无比的内文还被编成佛曲广为传颂,偶然在庙宇礼佛时亦能听闻如此美好至极的梵音,令人神往。
梵文和汉字两种文字同时出现在一枚钱币上,为钱币增添了无穷的趣味和丰盛的文化内涵,这枚佛钱也成为了当年两种文化交融碰撞的铁证。双体字厌胜钱有着非同普通的地位,常见的双体字是一面隶书配一面篆书,分别四个字组成两句不同的吉语,而这种由一面梵文和一面中文组成的双体字厌胜钱却寥若晨星、宝贵特殊,它不仅同时展现了两个国家的文化元素,它还合成了宗教文化的两种表现形态。
物华天宝,怀古追今,繁花似锦,五个梵文种子字飘逸潇洒,形似天神下凡,小小一枚佛钱承载着厚重的佛教文化,同时将2000多年前发明于远古时代的印度古文字以这种优雅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钱币背面虽字数较多,远远超过普通花钱一面四个字,但排列有序,摘用围绕形布局,字体适中,主次分明,无丝毫杂乱之感,远看气势磅礴,威严大气,近品妙趣横生,玩味无穷,看之不禁心生敬畏,殊胜无比。
穿越时空的界限,回到到几百年前的一间佛堂,殿内漆黑清幽,佛台上的油灯闪耀着微弱的火光,一位身着素衣、面目祥和的僧人正盘坐在佛前真诚地念诵经文,佛堂中心的主尊释迦摩尼佛主慈爱清静地俯瞰众生。佛台上供奉着一枚梵文佛钱,它静静地伫立在佛主的脚下沐浴着梵音、浸润着香火,不知道它已在这禅意浓浓的寺庙里听过多少佛经、滋养了多少时光,看过了多少春秋、轮回。此刻佛钱映衬着微弱的火光,上面的梵文忽明忽暗地舞动着飘了起来,仿佛有了灵魂,佛主注视着飘舞的精灵,表露出悲悯的笑脸,时空在这一刻优雅的凝聚。
万思成(霸泉)
一稿2018年1月22日于北京
二稿2022年10月12日于北京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