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的全面“升级”
电影《流浪地球2》宣扬海报。
●涂俊仪
《流浪地球2》的上映为这个春节档留下惊艳的奇看影像。影片作为“流浪地球”IP的延伸,在前作成功体会基础上,实现了视觉效果、概念设计及叙事层次的全面升级,在保护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同时,进一步推高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水准。
科幻电影高度依靠建立于高电影工业水准之上的视觉效果。《流浪地球2》相比《流浪地球》在特效方面量与质皆有大的跳跃,视觉亮点主要体现为动人心魄的场面奇看和震动刺激的速度奇看。作为太空科幻片,《流浪地球2》以大量的画面描绘宇宙的浩瀚、星云的神异、星球的孤独与漂亮,描绘穷尽人力所完成的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等科技造物的硕大和新奇。此外,《流浪地球2》多处致敬《2001:太空漫游》和其他经典科幻电影。在沉浸式的视觉展陈之下,月球的萧条对比人身处其中的孤寂,天体空间的浩大对比人类肉身的微小,使看众得以体验到一种思维与宇宙神交的神圣感。影片也多处展现速度带来的震动效果,太空电梯扶摇直上九万里,战机与失控无人机的空中激战,都极大地提升了看影快感。可以说,《流浪地球2》在视觉效果上的想象力和完成度,反映了中国电影工业所达到的比肩国际一流水平的新水准。
在“人与科技”关系探讨的概念设计上,《流浪地球2》开始进进多维宇宙的层面,更为贴合当前看众的审美趣味。比之《流浪地球》知识架构基本以经典物理学等作为基础,《流浪地球2》的科幻理念更多地涉及当下的科技发展及其所引发的哲学探求。电影埋下了Moss这一线索,触及失往掌控的人工智能反噬人类这一科幻片经典主题,同时将如何看待数字生命、数字意识走向何方的命题通过图恒宇与马兆的故事线索进行了足够显现。实际上,不论是科技反噬人类,还是数字意识技术所引发的“真实与虚幻何以区分”的困惑,在以往的科幻片中已经有过大量的探讨。《流浪地球2》对这些命题的触及,看照到当前科技高速推进之下人类的困惑和焦虑,并尝试对这些命题提供一些颇具中国文化色彩的探求方向,这对于中国科幻迷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兴奋点。
电影的情感细节亲昵交织于情节推进中,情感形式更为多元与细腻,加进了大量看众产生共情的要素。通过表现各个角色“小我”对情感世界的执着及对生命意义的探求,电影将视角带进个体的层面:太空电梯的战斗成为刘培强和韩朵朵爱情升华的协奏曲;图恒宇以对女儿的爱和思念融进对数字生命的探索;张鹏到月球执行引爆核弹任务时,生命最后关头依旧挂念着为刘培强觅觅一线生还的期看,爱惜后辈之情让人动容……爱情、亲情、师徒情等情感显现,在丰盛人物形象和影片情感内核的同时,也成为驱动情节发展的结构要素。
《流浪地球》里的“挽救地球”桥段,人物对话及行动多围绕刘培强及其家人进行,而《流浪地球2》让人物行动亲昵地在多种语言、多方力量、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推进,将全球叙事进一步具象化。危急关头,联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李雪健饰)铿锵有力地发表关于“人类股骨”的演讲,唤吁全人类团结起来面对危机,延续人类文明火种,这一幕特别震动人心。
在视觉系统与叙事框架基本遵循科幻片类型模式的前提下,如何打造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质”“中国风尚”的科幻片?影片的导演郭帆认为:包含中国文化内核、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科幻片才能被称为中国科幻片。就这一点而言,《流浪地球2》延续前作,表现了依恋家园的故土情结、以民为本的人文思想和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同时又进一步凸显牺牲小我、集体主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主流电影所推崇的价值看。引爆月球计划中,中国人对月亮的情结通过诗词、月饼、韩朵朵的往事回忆等方式反映出来,直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彰显了影片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特殊人文气质。
接近三小时的时长中,电影在主题表达、人物刻画、价值传达等方面都填进了大量的内容,个别场景难免显得芜杂和“过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整体看感的协调性,但这并不阻碍《流浪地球2》作为一部成熟科幻大IP电影的完成度。从技术美学、概念内核及文化传达等方面来讲,《流浪地球2》的定位较之前作更为清楚,也完成了该系列影片的全面进阶。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