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从青楼歌女到都督夫人,离婚创办锦江饭店,演绎传奇一生
在上海繁华的市中心,坐落着一座布满传奇色彩而且拥有悠久历史的闻名花园式饭店—锦江饭店,说它传奇,不仅仅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和众多历史风云人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锦江饭店的创始人,正是被称为“中国的阿信”的一代商业奇女子董竹君,她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是由青楼女子到督军夫人再到商界大亨直至世纪老人的完美递进。
出身青楼,凭一己之力跳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市的一个贫民窟里,祖籍是江苏省南通市,祖祖辈辈农耕赶海来到上海,董竹君的父亲董同庆26岁时赴上海谋生,以拉黄包车为主,董竹君从小就随着父母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她12岁那年,由于父亲患了伤冷症,迫于生计被押给青楼做三年的卖唱女。
董竹君从小天生丽质,邻居们都赞扬她为“小西施”,虽然出身青楼,但是董竹君品行高洁,胆识卓绝,卖艺不卖身,董竹君一开始仅仅以为是在堂子里面唱京戏,后来才认清堂子其实就是青楼。
虽然她在青楼卖艺不卖身,名义上抵押三年就恢复自由身,可是青楼岂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地方呢?董竹君听闻太多身边的青楼卖唱女被逼卖身,于是一心企图逃离此处。
展开全文
那时候出进青楼的,不仅有浪荡之徒,还有些以青楼为掩护,实际是革命义士,夏之时就是其中一员,夏之时比董竹君大12岁,而且是真心喜欢董竹君,经常鼓励她多读书,当好人,当时的夏之时已经有妻子,但是妻子患有肺病病逝,在妻子病逝后,夏之时主动给董竹君表白,表达要给她赎身。
夏之时提出给董竹君赎身,可是老鸨开始加高价码,夏之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心里很着急,然而董竹君没有心急,她经过探求,自己做了企图,不想让老鸨占便宜,也不情愿让夏之时给自己赎身,不想将来被人有把柄,不仅如此,董竹君还对夏之时提出了要求,赎身以后她必须是正室妻子,夏之时满口答应。
此后的董竹君开始装病、不接客,老鸨非常生气,没有方法,只能让她到别的地方养身子,如此一来,董竹君逃跑的机会就增加了很多,后来在两个好心的老鸨扶助下,逃出了青楼。
逃出青楼以后的董竹君,立刻和夏之时在日租界办了婚礼,当时的夏之时正在被通缉,董竹君和夏之时一起避走日本,在日本董竹君进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和文化。
四年之后,董竹君随着夏之时回到了成都,夏之时就任四川都督以后,董竹君风景成为四川省都督夫人。
追慕进取,冲破樊笼,历经艰难险阻,创办上海锦江饭店
有时候,女人的命运,靠婚姻不如靠自己,董竹君和夏之时共同生活十五年后,两人的价值看差异越来越明显,1919年,四川军界内部派系斗争中夏之时拥护错了人,所以被正式去除了军职,夏之时因为仕途不顺而意志低沉,终日沉湎于鸦片和麻将之中,再加上他大男子主义,对董竹君经常恶语相向。
董竹君感到最难受的是,丈夫夏之时重男轻女的思想很重,董竹君连生四个女儿,虽然他口头什么都没说,但是两人在教诲孩子价值看上的差异太大,董竹君期看四个女儿都能接受最好的教诲,但是夏之时认为养女儿不用上太多的学,对于夏之时这种思想,董竹君非常反感。
夏之时性格越来越不好,此外在生活中也是各种瞧不起董竹君,董竹君接受不了丈夫的变本加厉,她不恋锦衣玉食,1929年,董竹君和丈夫开始了长达5年的分居,1934年两人毅然公布和夏之时离婚,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四川奔赴上海,逃脱了夫权的樊笼,原来曾经让人羡慕的英雄美人,如今也成了这般模样,让人唏嘘不已。
离婚后的最初几年,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出走上海,过着艰苦的生活,为了生存下往,她往得最多的地方是典当行,典当东西成了家常便饭,小女儿没钱交校服费,拿着大女儿的大提琴往典当,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最困难的时候把皮鞋卖掉才换来孩子们的一顿早餐。
然而生活虽然苦,她却从没丧失过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看,仍然想尽方法让四个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诲,在有限的生活条件下,努力过着体面的生活。
1930年春末办起了小规模的群益纱管厂,1932年1月28日,侵华日军进攻上海闸北,董竹君经营的群益纱管厂遭到炮击,被迫停工。
董竹君企图在上海开设一家川菜馆,一来是因为她对川菜的做法很熟悉,二来是她对市场进行调查的结果。
虽然当时没有任何靠山,干什么都难,困境就在面前,董竹君非常清楚,可还是满怀期看,那时候,董竹君手执借来的两千大洋,开始置店、装修、摘购、聘人,将自己的一生都赌在了这座饭店上。
董竹君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专心看察得到的体验运用到饭店经营中,将日本严厉的卫生要求和细致周全的服务引进到川菜馆,饭店虽然不大,却打理的清洁雅致,菜品也更符合上海人的口味。
1935年3月15日,锦江川菜馆正式在上海挂牌营业,开门便是满堂红,菜馆刚开门,营业状况就让人大为称心,不但座无虚席,甚至经常有顾客在外面排队,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在锦江川菜馆聚餐、集会。
上海滩青、红帮的头面人物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人经常在这里食饭,三教九流均在此出没,就连一些外国人也慕名而来,默片时代的头号明星卓别林在来中国访问的时候也品味了这里的香酥鸭子,还将这个写在了回忆录里。
由于锦江菜馆生意太火,而菜馆面积太小,当时的上海滩青帮老大杜月笙总因为排不上位置而发火,有一次,他等了好久,有些不耐烦了,就让服务员和董竹君说,赶紧扩充店面,店面现在太小了,还答应她用自己的名义跟店主商量,董竹君当然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而店主也误认为董竹君有杜月笙这个大靠山,只好赞同,最后干脆出手扶助董竹君。
在杜月笙的“关照”下,锦江菜馆越建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而且董竹君的名字也被大家知晓,借着锦江菜馆在上海滩的稳重发展,锦江茶室也随之诞生。
身陷囹圄,无惧无畏,坚定如常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董竹君的锦江菜馆成为许多革命志士的避难所,她把开饭馆赚来的钱捐给抗日前线,还创办了《上海妇女》杂志,专门给女性发声,随着战事食紧,日本人开始对董竹君威逼利诱,为了不当叛徒,董竹君带着女儿前往菲律宾。
1940年冬,董竹君乘坐荷兰公司的轮船前往菲律宾,但是她来的时间很不凑巧,日本远征军进侵,董竹君和大女儿国琼沦为难民,还被误认为是日本间谍,幸亏友人相助,才脱离险境。
1945年初,董竹君在菲律宾结束了受困的五年,之后她跟着日本红十字会的难民船重新回到上海,但是当时的锦江饭店已经被代理人张氏弄得面目全非,假如她稍微回来晚一段时间,那么她辛劳创立的锦江两店一定会落到他人手中,董竹君连忙筹集资金,靠自己的头脑终于将事情摆平,化险为夷。
上海解放以后,董竹君遵照上海市公安局和市委的指令,以锦江两店人员为班底创办了锦江饭店,此后锦江饭店终于能清静发展下往,她还将自己含辛茹苦十六年所赚得的十五万美元全部奉献给了国家,还交出了自己的花园住宅。后来在公私合营的大形势下,董竹君将自己一手创办的锦江饭店交给了国家。
有人说她傻,她一笑置之。后来,她简单地阐明:“我从来没有把这些东西当成自己的财产。解放了,还有很多事情好做!”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董竹君一度不幸进狱,曾被扣上特务、汉奸、国际间谍等帽子,但是依然用坚强的毅力熬过了动荡年代的五年牢狱之灾,天天,她都在监狱内小跑磨练身体,为了让空气好闻一些,她把香皂放在枕头下,哪怕身处最艰苦的环境,始终坚信生活是美好的。
1997年12月6日,董竹君安稳往世,终年97岁,她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啧啧称奇的谈资,更是在无助时刻能够激励自己再次站起来的力量,身处逆境依然一往无前,绝不低头,她以一个世纪的自强不息,谱写了一部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史诗,董竹君的风雨人生正当得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