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南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号召回国抗战,滇缅公路下埋1000爱国忠魂

南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号召回国抗战,滇缅公路下埋1000爱国忠魂

misa2 03-28 4次浏览 0条评论

大家好,我是吴关。

小时候在电视上听过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私以为,歌里唱的中国心就是所谓的爱国心。

爱国,是一种高贵的情怀,爱国,就是无论你在何时,无论你在何地,当你听到祖国母亲的名字都会热泪盈眶!

李大钊先生曾说: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由此可见,爱国,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必然力量。

而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近百年前这样的一群年轻人——南侨机工,他们为了自己的爱国心,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罗开瑚是2020年11月12日在云南昆明往世的,享年102年,他是云南最后一位的南侨机工。

八十年来,这些被称为南侨机工的老人散落在世界各地,云南、重庆、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他们大都已经是耄耋之年,他们步履蹒跚,或许已经被人遗忘,但是在八十多年前那场席卷全世界的战争中,他们,就像是一粒微小的芥子,承担起了本不属于他们的重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南侨机工。

上世纪三十年代,南洋兴起了一股淘金热,和国内的军阀混战不同,南洋那时候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一群群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前往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觅觅生存之旅。

展开全文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南洋大亚酒店

开出租车,做点小生意,擦皮鞋,只要你放得下身段总能找到自己的一口饭食。那里是世界上最多的华侨聚居地,他们在那里世代耕作,中国人传统的辛勤劳动让他们成了南洋最富有的一群人,大批的橡胶种植园、银行、商行,都是华人的产业,华人把南洋经营成了自己的第二家园。

每个来南洋的年轻人都抱着一个发财的梦想,也有很多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可是这个梦想很快就被日渐逼近的战争打破了。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7月7日卢沟桥事变,11月上海失守,12月南京沦陷。

上海有10000多人被杀,南京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汉口,广州,日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尸骨累累,死的全是平民百姓。

国力和军力的差距,早已经注定了这场战争最初的局面。

1937年,日本年生产飞机1300架,坦克330辆,汽车近万辆,而中国需要的飞机、坦克等重武器全部需要国外进口,可当时国民政府的外汇储备仅仅只有1.1亿美元,只够买一艘美式的密苏里号战舰。

再加上国内军阀混战的现状,国民政府对于地方的统治可以说是低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国家危亡,中日国力相差悬殊,日本陆相衫山元狂妄地宣称三个月就可以解决中国战事。

检阅士兵的衫山元

当时国内一片低迷的抗战情绪,面对强大的日本人,没有人能看到未来,甚至国内出现了和日本和谈的论调,国民党的领导蒋介石甚至在厕所里痛苦流涕,破口大骂日本人的无耻行径,可是转过头来,除了过过嘴瘾,他依旧是无能为力。

也就是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候,南洋的华侨向国内伸出了援手。

1938年10月10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在新加坡怡和轩成立。来自马来亚,爪哇,菲律宾等地区的华侨代表164人,聆听陈嘉庚的演讲。陈嘉庚这次演讲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家国危亡,救国,救国,还是救国。

但怎么救国,他们这些飘零在异国他乡的华侨怎么为抗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嘉庚这里有答案。

陈嘉庚

捐献物资,为祖国运送飞机大炮。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些行不通,为什么?交通被切断。

1938 年 10 月以后,中国东南海陆交通均被日军切断,必须新开垦一条滇缅公路。特别是广州失守以后,滞留在香港的 2 万多吨军火,必须转从滇缅公路运进。为此,国民政府在昆明设立西南运输处,并在新加坡和缅甸仰光设办事处,负责把军火物资从香港经新加坡移囤仰光,再从滇缅公路运进昆明。但是在1938 年底至 1939 年初,西南运输处国际物资运输面临更为严酷的形势。一是苏联军事物资急需经滇缅公路运进中国。1938 年 10 月 11 日,苏俄运输军用品的数艘船只运到香港时,广州已不守,粤汉铁路被切断,越南各埠又不答应中国卸下军运品,后来通知中国船只改在仰光卸货。二是美国援华物资亟待运输。经过中国外交部门的努力争取,美国开始援助中国。1938 年 12 月 8 日,中美签订《桐油借款合约》,依据协定,美国政府向中国提供 2500 万美元借款,用以购买美国物资抗战。至此滇缅公路的开垦迫在眉睫。

滇缅公路自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戍,全长1146公里。内可联川康黔桂四省,外可通曼德勒,仰光,是战时我国与东南亚联系的纽带,也是沟通中国与南太平洋战区盟国之间互相援助的唯一通道,世界各国和海外华侨支援我国抗日的军需物资均赖此路输进。

但问题当时云南的壮劳力都被拉往参军打仗,没人来修这条公路,怎么办?

谁也不曾想到,一夜之间,一支20万人的修路队伍出现了,他们是当地的傈僳族的妇女还有孩子,有些妇女还奶着孩子,都扛起了扁担,拿着锤子,在穷山恶水之间,只用了九个月时间就建造起了条横跨怒江的滇缅公路。

造路的民工

为了建造这条公路,当地少数民族付出了浩大的代价,依据1938 年 9 月 21 日的《云南日报》报道:“曾经不少的征服自然的男女战士粉身碎骨、血肉横飞,怪可怕地死于无情岩石底下,怪凄惨地牺牲于无情的大江之中,还有不少的开路先锋则死于恶性疟疾的‘暴力’之下。据大约统计,牺牲于上述种种缘故的男女民工不少于二三千人。”

他们只是些抗战时期普通的妇女老人,可也是他们,告诉世人,我们,还不想输!

这条新建造的公路宽不过两丈,狭隘的地方仅能容一辆卡车通过。由于是战时夺修的暂时公路,路面坑洼不平,一遇雨天,道路就泥泞难行,随时都有车毁人亡的危急。此外,还要经常遭遇,敌机的狂轰滥炸。一名外国记者在滇缅公路摘访后感叹,“这是比世界任何一条公路都更具有危急的地方”。如此恶劣的行车条件,没有技术娴熟的驾驶员是无法胜任的。当时国内严重短缺此类人才,国民政府即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唤吁,招募娴熟的汽车驾驶员及修车机工回国,加滇缅公路国际抗战物资的运输工作。

陈嘉庚接受了这项任务,他急祖国之所急,立刻于1939年2月7日发表《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并在报上刊登广告,号召机工回国服务,共拯危亡。

机工招募的条件是:一、能驾驶大型货运汽车的司机及修理工。二、年龄在20岁以上,40岁以下,持有当地(侨居地)汽车驾驶执照者。三、略识中文,略会讲普通话,无不良啫好(特别不嗜酒)。四、凡应募者,须持该地筹赈会或商店介绍函,知其平素确具爱国志愿。招募广告附告:各地筹赈会负责征募,考验合格者报南侨总会。

陈嘉庚振臂一唤,响者云集。爱国从来不是在嘴上说说的,那种热情的情怀即使穿越了几十年的时空,也是格外动人。

南侨机工回国参战的报道

有位颇有声看的英国汽车公司的机械工程师王文松,当时招募广告规定机工月薪仅国币30元,而王文松却放弃200坡币(折合国币近700元)的月薪,自甜牺牲,并带领一批伙伴,自备全副机修器具回国。

新加坡华侨机工许志光,他仍珍躲着1939年3月13日陈嘉庚先生亲笔签署的一封信,信上写道:“华侨青年许志光君,热心国家,此次毅然牺牲原有职业,回国服务司机工作,扶助国家,殊足钦佩。现伊母亲及其妻子,拟不日遄返原籍安居……希予以特殊优待。”在这封历经半世纪沧桑的宝贵信件中,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陈嘉庚给许志光君的信

机工队伍中,也有几位热血的华侨女青年。槟城筹赈会妇女部职员白雪娇(曾为广州师院副教授),瞒着双亲报名参与机工队,临行才留下一封家书,她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止我投笔从戎了……此往虽然千山万水,未卜安危,但是,以有用之躯,在有用之日,特别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刻,正是青年奋发效劳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见祖国决死斗争……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生无负于祖国!”

信的全文发表在1939年5月19日的《光华日报》上,现在读来,依然令人振奋。

另一位被何香凝题词誉为“巾帼英雄”的海南籍马来亚华侨机工李月美,女扮男装与弟弟李锦容一起回国参战,则更富有传奇色彩。有一次,李月美翻车受伤,幸亏及时被送到医院夺救才脱险,人们也才知道木兰原来是女郞。后来,李月美与一位对她精心护理的海南籍华侨机工杨维铨在患难中结成伴侣,一时传为佳话,被当时国内外报章誉为“当代花木兰”。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当时这些海外赤子,有的是舍弃海外待遇优厚的职业而回国;有的年仅十七八,却虚报为二十岁才够条件回来;有的惜别未婚妻而奔赴抗日疆场,并约好胜利回来再相会;有的已经结婚却毅然别妻离子投报祖国;有的因家长不赞同,则改名瞒着家庭秘密参与机工队伍……总之,踊跃报名的动人事迹,感人肺腑,无法尽述。仅在1939年的半年内,前后共有9批机工回国,总数达3200多人。他们当中,既有普通司机、修理工,又有富家子弟、工程师、大学生等等,但都在爱国号召下不落人后,共赴国难。正如《新华日报》1941年1月27日所报道的:“几乎每个人回国来参与抗战的经过,都是一段可歌可抽泣的史实!”

年轻的南侨机工

华侨机工分别从两个地方出发,一批从新加坡乘船往越南,从那里启程的主要是新加坡南马各埠及沙捞越、荷印、泗水、巨港等地区的华侨机工。一是从槟城出发,经缅甸进滇,主要是槟城、吉隆坡、霹雳、吉打、彭亨和丁加奴、暹南、苏门答腊等地的华侨机工。第一批共80人,于1939年3月28日由新加坡乘法国邮轮出发。临行前,当地社会名流各界人士均前来送行,机工队列经过街道时,每条街都张挂横幅标语,队伍所过,万人空巷。在新加坡,曾在南侨总会会址怡和轩举行盛大的欢送机工回国仪式,陈嘉庚先生亲自出席并发表讲话,颂扬机工是代表千百万华侨出力,回国的责任就是往保护国家,争取民族的生存,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辞别的路上,他们慨然高歌:

再会吧,南洋

你海波绿,海云长

你是我们第二故乡

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

血流着黑龙江

这是中华民族的存亡

再会吧,南洋

再会吧,南洋

我们要往争取

一线光明的期看

他们在昆明接受部队的练习,学习山地驾驶,没过多久就匆匆奔赴运输前线。

可是到了前线,所有人都傻眼了,虽然心里早就有所预备,但是实际情状还比想象中的要更加糟糕。

曲折曲折的滇缅公路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要闯四关。

一是险路关,滇缅路乃是为抗战暂时夺修而成,路况较差,又曲折在峻山谷间,沿途多悬崖峭壁陡坡急弯,当满载军火物资的卡车行驶在如此陡峭的路上,稍有不慎便车毁人亡,南侨机工无名英雄们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

二是雨季关,一到雨季,泥泞路滑,行车就如老牛拉犁,裹足不前,塌方险情更是屡见不鲜。南侨机工每人都随身带有厚木板,碰到险路则随时展垫,冒险通行。

三是瘴疟关,此关最难幸免。古来即有“要下瘴疟坝,先把老婆嫁”之谣。据新华日报报道当此路通车之始, 华侨司机就做了开路先锋,他们驾车驶到芒市和遮放一带天天遭遇时髦的恶性疟疾,平均死亡率每日约七八人。

四是空袭关,日寇为了封锁滇缅公路,经常派飞机空袭轰炸,但华侨司机并不因此而灰心,在敌机机翼下拼命为祖国夺运物资前赴后继,以加紧运输来为死难的同胞复仇,整个滇缅路就依靠这些抗战英雄的壮烈牺牲来保护。

他们风趣的称驾车奔驰在风花雪月之中,即沿途云南风物的四大特征:下关的大风,祥云的茶花,苍山的积雪,洱海的明月。

从1939年春出征滇缅路到1942年缅甸沦陷期间, 他们数年如一日,不分昼夜地战斗在高冷的运输线上,困了累了就在汽车上休息,因此他们把道奇车喊做“道奇宾馆”。

据战时日本参谋本部的估算, 自滇缅公路开通,南侨机工加进运输队伍以后, 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每月通过滇缅路运进中国的军用物资等达1万吨。仅在1941年1年中,运回国内的机枪、炮弹、汽车、汽油、药品等重要战术物资就达132193吨; 而在南侨机工投进运输前的1939年1至5月, 每月运输量仅有1000吨, 两者相差10倍。依据统计, 经南侨机工运回的军用物资总共达45万吨之多, 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抗战。

被称为“道奇宾馆”的道奇车

由于南侨机工运输不断弥补了抗战实力,对日本妄图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构成阻碍,因此,日寇将切断这一国际要道作为重点目的。

1940年,日本玩弄外交手腕逼英国公布封闭滇缅公路三个月(7月18日至10月18日)。消息传出后,南侨机工组织了一次突击“大夺运”,夜以继日,将大批军火赶在封闭前夺运进国境来,立了功勋。

当滇缅公路重新开放后,日机则更疯狂轰炸功果桥与惠通桥,企图切断滇缅路的咽喉。

据统计,自1940年10月18日至1941年2月27日的130多天内,日寇出动飞机400多架次,轰炸滇缅路的重点桥梁达20多次。

其中严重的有,1941年1月23日,功果桥遭到9架日机的狂轰滥炸,有一半桥面坠进澜沧江中,敌广播“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期看”;然而,南侨机工却用144个汽油桶扎成大浮筏,冒险将满载军火的车队及时夺运过江,使军运大动脉畅通无阻。

汽车通过惠通桥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大举进攻东南亚。1942年2月,南洋群岛各地先后沦陷,日军由泰国进侵缅甸。为保护滇缅公路,依据中英协定,中国差遣10万远征军进缅与英缅联军并肩作战,但因种种原因,战事失利。3月8日,仰光沦陷;4月下旬,日军占据腊戍,随即以装甲车为导,用汽车载运步兵先遣队沿滇缅公路向中国境内推进;5月3日,日军占据我国边陲城镇畹町;4日攻下龙陵;5日挺进至怒江惠通桥西岸。

为阻止日军东进,国民党军队自炸惠通桥,致使数百名南侨机工、近千辆汽车及数万名缅甸华侨难民未及过桥而被阻于怒江天险。而剩下的这些南侨机工有的冒险渡过怒江,有的上山参与游击队,还有不少人被日军挠往惨遭杀害。

至此,敌我双方隔江相持,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终于被切断了,国内运输只剩昆明至保山之间的路段陆续运行。

三年多来,南侨机工奋斗在运输的第一线,他们穿越了敌人的层层包围,征服了天险路障,他们用自己的爱国心经历了种种牺牲,可是这一次他们受到了来于自己人的刀子。

国际滇缅公路已被切断,路没了,南侨机工在战火连天中失业了,西南运输处对回国参战、屡建功勋的南侨机工却至此撒手不管。除一小部分被留用外,多数机工被遣散,突然间成为就成了无业游民,生活陷进困境,而国民政府竟无一部门过问。

有的南侨机工身上还有些积存,于是和几个战友一起开了家饭店,对于来食饭的机工战友一律免单,可是这样也没能撑多久,来的战友太多了,饭店很快就倒闭了。他们无处可往,当时南洋已沦陷,侨汇中断,有家回不得,许多机工无依无靠,只得四处飘零,流离颠沛,有的竟在贫病交迫中悲苦地死往。

有的人和同伴一起睡在昆明的防空洞里,但是这座温热的城市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温热,第二天醒来同伴的身体都凉了,他们也没钱找人收尸,只能自己一个人静静离往。

沦为乞丐的南侨机工

1943年,抗战的第七个年头。回国的时候,南侨机工他们受人夹道欢迎,意气风发,可是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们变得衣衫褴褛,形同乞丐。

而祸不单行,他们远在南洋的亲人朋友也正在遭受灭顶之灾。

1942年,“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带领十二万日军集中海空力量对驻守马来亚的英军进攻,没过多久,八万英军在玻西瓦尔中将带领下向日军投降,马来半岛、新加坡沦陷。

新加坡的沦陷给了还沉浸在大英帝国的残梦中的英国人一记狠狠的重拳,可是相比于他们,那些生活在当地的华侨遭遇的却是真实的噩梦。

今天东南亚到处可以看见日军兽行的遗迹,依据史料记载,日军十万人以上的残杀总共有三次,分别是“南京大残杀”、“菲律宾大残杀”和“新加坡大残杀”。无数人在日本人的残杀中无辜死往,他们的境遇和苦难在战争中和生活在别处同样遭受日本侵略的其他人没什么两样。

陈嘉庚得知南侨机工的境遇,痛心疾首,可是他也无能为力。南洋失守后,作为抗日的主力分子,陈嘉庚也是日军通缉追杀的主要目的,他四处逃亡,在朋友家避难时候,他也不敢牵连朋友,随身带着一小包砒霜,一旦被捕,就立马服毒自杀。但他也不是全然无能为力,他也有自己的战友——侯西反。

陈嘉庚和侯西反(左)

侯西反成立华侨互助会,在南洋四处募捐为在国内的华侨运送物资,他四处奔走,筹集了50万银元,资助流落在外的南洋机工。

1942年,他给友人写了这样一封信:“看就近多多照管,因此种专业技术人才,乃系国家命脉之血轮。宜培植之,以壮我国家之元气,未悉君等以为然否。”

此时失业的机工和眷属总共753人,全靠侯西反以及华侨互助会资金解决。

机工走出了最初的艰难,境遇大为改看,而这时候二战的形势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1944年,盟军在向德国本土逼近,日本的防备圈正在缩小,五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天险,向侵吞滇西两年之久的日军发起进攻。而很多机工,也在这时候夺运枪支弹药,修理机炮,甚至为了抗战最后胜利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曾经意气风发的南侨机工

1944年11月9日,对于南侨机工来说是个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侯西反从重庆飞往昆明参与侨光小学的航班上,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终年62岁。

侨光小学是侯西反为在昆明安家的机工子女预备的礼物,他的后半生都是为了机工而奋斗,可是现在他走了……

这一年年的冷冬,昆明城里万人空巷,众人含泪送别这位牵挂祖国,牵挂回国抗战机工的宽厚长者,在送别的挽联上有这样一副,写着:“侨胞失母”。

他,于在昆明的南洋机工来说何尝不是如父如母,而这也是对他最高的评判。

1945年春,中国军队消亡日军精锐第18师团,克复缅甸北部,滇缅公路重新贯通,南侨机工们又行驶在这些熟悉的公路上,迎接着抗战的最后胜利!

依据抗战胜利后统计,3200名南洋机工,三分之一留在国内,三分之一回到南洋,还有三分之一永远长眠在了这条生命线上。

他们为什么可以为了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我想他们的内心都有这样一个声音——爱国。

是啊,也只有爱国才有这样的力量,也只有爱国这样的同理心才可以把散落在四方的游子汇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他们的牺牲,正阐明就爱国,永远不败!

我想当年,一定有一位年轻人,行驶在某个没有炮火的午后,天很蓝,风儿清,他也许会想到自己远在南洋的阿妈,阿妹,也许还有自己未过门的妻子,他也许困倦了,可是一想起自己早已经牺牲的战友,想起来了自己正在遭受苦难的祖国,他又打起精神来,前路风雨飘摇,身后战火纷飞,他知道自己身肩重担,只能等待,等待,等待那必将到来的最后的曙光!

塞纳里奥远征队声望怎么刷
独家专栏 - 平远国际影展日记Day 9:在平远最后的夜晚 枪杀数人却平安无事,把狗看得比人还重要,孔令伟为何如此嚣张?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