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游走四方-到北京西山历代石刻印章开了眼

游走四方-到北京西山历代石刻印章开了眼

misa2 03-28 3次浏览 0条评论

游走四方——

展开全文

绿今

仲夏一天,我们登上北京西山八大处时,真劳累已极。坐在山顶小亭里,凉风习习,俯瞰四面,苍翠层林掩映着红墙绿瓦,沉浸在美景中,再也不愿动身一步。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地。时间有限。山顶除了小亭,如同下火。午后的斜阳炙烤着,暑热难挨,也必须立刻离开。打开阳伞,火热当头,走下阶梯,举步为艰。

突然,出现一条坡道,有箭头指向右侧——精印谷。精印谷?我们都昏昏沉沉,也顾不得闹清是什么地方,为避暑,就着坡,急忙鱼贯地跳进谷里,立时进进一片神话的凉爽地。说是山谷吧?眼前一片干涸,没有溪水流动,但野林葱绿,青草依依。

在凉快的环境,静下心来,立刻发现了奇看:四周外形迥异的石体上刻有风情万踵的印章,它们无序地散落在往下延伸的山谷里。在嶙峋坎坷中,谷道制高点立有白色石柱,柱上有“清印区”字样,柱体刻有清代重要石刻及人物介绍。隔一段又是明印区。走在林带中,翠绿遮日,枫树、槐树及不知名的树木婆娑摇曳,四面幽深静谧。往深处走,印章接踵而来。在元印区,在一块白色五角石上刻有“王冕之章”,印章简约恬淡。读过王冕刻苦学画故事,不知道他还有篆刻的技能!在唐印区,一片青石板上下分别刻着贞、看(繁体)两个独字大印;看之,赏之,有古朴凝重,沧桑之感。在上游耳听淙淙水声,一路下来却不见请水,可能为保护石刻,把山泉截流?到了下游,才见潺潺的流水冲刷着山石,清洗着石刻。那些精美的朱字、蓝字经过岁月磨砺,雨水沐浴,狂风残蚀,越发清楚、明朗。坐在水边,注目粼粼碧波中的石刻,不由思古人之幽情,引发许多联想。 印章各有风情:汉印“魏霸”,足有四平米,雕刻在天然山石上,与多姿山石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尚书兵部之印,是黑石上工整的一方庄重黑印,显现了古代把握兵权的位高权重。一兀立大石,如《红楼梦》荒野中的大青石上,一笔挥就的大红“福”字,雕刻的功力十足,韵味无穷;小道边的“白云野鹤”四个隶书字,让我想起那些放浪形骸,云游天下的古代文人;“曲径通幽”艺术精湛竟刻成红色图案,如一人站在月牙形小船上向远方射箭。趣味无穷,异彩纷呈中。终于明白了走向,我们是由高往低处走,逆行从近代出发。一路顺次沿着清、明、元、宋、唐、汉、秦、前秦八大印区的足迹走向远古。

走出谷道尽头,返回身来,看到正面进口处的中、华、精、印、谷五个贴金大字的醒目石柱,每个石柱顶上顶部分别坐着龟、龙、吼、象、鱼的印钮。这是独具一格的精印谷进口标示!

看旁边石刻文字介绍,终于得到精印谷的整体概念:这是一条近385米长的绿色自然沟谷,雕制了自殷商以来的一千多枚历代名章,并以金石篆刻的历代演变对印章加以分类,按其年代顺次展开。其中有中国考古学上发现最早的“殷商三印”,有战国玺印中最大的“日庚都萃马”印”……在西山深处,鬼斧神工的石刻博物馆使人耳目一新!中华博大精深的印章文化尽在此中。

不虚此行!巧取天工,雕琢清新,于漂亮自然中镶嵌独树一帜的人文、历史的石刻汉字有新意,有情趣!随着时光的推移,今后一定魅力不减,颇受青睐,引人进胜,并时时吸引着中外宾客慕名前往纷至沓来。

龙之谷学者技能加点
时程柯——中心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禅达英烈志:豆饼传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