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典1456 : 这座山上的茶,曾经是千年鸿儒名士的社交名片
西汉时期,吴理真在蒙顶山载春为茶,两千年来,这座山上的茶,凝聚了唐人之古韵,宋人之隐逸,明人之风雅,走进了五朝皇都,褪往了市井俚俗,融进了琴棋书画,变得愈加精致,也成为了千年鸿儒名士的社交名片……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的清明刚过,白居易便收到了好友忠州刺史李宣寄来的蒙顶新茶,在仕途不顺且抱病在家时得到好友的关怀,白居易欣喜莫名,并作诗叙述了他与李宣的深厚友谊。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跃然纸上的欣喜,犹见知己故旧,亦感叹于明前蒙顶茶的弥足宝贵。白居易用古意的唐朝煎茶法煎煮蒙顶山茶,品味着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而“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既写出他们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也阐明白居易在品茶、辨茶方面具有独到的造诣。
元代画家赵原《陆羽烹茶图》局部
展开全文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谪居戎州宜宾,有一表亲眉山女博士史炎玉嫁在雅安芦山县,得知表哥在戎州,便托人带往了特产绿菜和蒙顶山茶,黄庭坚早就对蒙顶五峰与“仙茶”有所了解,品味后更是赞不绝口,兴奋之余作词一首。
《西江月·茶》
龙焙头纲春早,谷帘第一泉香。
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
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
无因更发次公狂。甜露来从仙掌。
黄庭坚想起把建窑制造贡帝王品饮的早春龙团茶用谷帘泉水点茶,想象出茶汤滋味的妙不可言。但最使自己痴情的还是来自如仙人手掌(蒙顶)五峰之间的,似上天恩赐的甜露之茶,可见对蒙顶茶的评判极高。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文人学者以文会友,以茶赋诗
元仁宗时期,民间才子李德载在茶肆与友品茶,见茶烟袅袅,搅动着香气扑向茶桌座上宾客,咏赞间将煎茶饮茶的场景与情趣一一描绘出来。
《赠茶肆》(其三)
茶烟一缕轻轻飏,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黄金碾畔香尘细,碧玉瓯中白雪飞,扫醒破闷和脾胃。风韵美,唤醒睡希夷。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金帐饮羊羔。
茶烟轻扬,如兰飘香,茶沫如雪,李德载自信宣称,自己的烹茶手艺可与陆羽相比,如若不信,请君下马驻足来品茶。并称道好茶配好水,而蒙顶山茶是自己心中代表最高境域的茶中极品,而且品茗比起饮酒来,是更上品的风尚。
元朝 刘贯道《消夏图》局部,桌上陈放书卷、茶盏等,可见主人是个风雅文士
明朝文学家王世贞在茶寮中与人品谈文章时,随口与茶作比:假如笔下写出精典华章,那么这上好的蒙顶茶便回阁下所有。
《赵承旨为恭阇黎写经毕以诗乞茶,真迹在余所戏代恭荅》
玉堂润笔元无价,珍惜吴兴祇换茶。
但使毫端吐舍利,一蒙山顶属君家。
翰林院润笔稿酬原本很高,而宝贵撰文高手的文章正好能换茶,当然所换非一般的茶。明代江浙名茶声誉极高,其中顾渚紫笋领先。
“舍利”为高贵的佛门圣物,笔下绝品华章传世者凤毛麟角,茶中能相配者只有蒙顶山茶。以舍利比喻论谈文摘高低,可见蒙顶山茶在文豪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以蒙顶山茶品茗赠茶的佳话,谱写着千年的友谊与温度,成为历代鸿儒名⼠的社交名⽚。他们饮茶赋诗,再现了历朝的茶饮风尚,丰盛着蒙顶山茶文化的内涵,也见证了蒙顶山茶的尊贵品行。
蒙典1456,将蒙顶山优质茶园作为产品的根本,将蒙顶山几千年璀璨茶文化作为品牌的灵魂,将传承千年的贡茶作为产品的基因。
聚焦蒙顶山千年贡茶中的受欢迎的蒙顶甜露、蒙顶石花、蒙顶黄芽,严厉遵照千年贡茶的准则、工艺和精神不断往传承和研制蒙顶山茶。
历代鸿儒,是蒙典1456的代⾔⼈,千古诗词,是蒙典1456的精神。
谈笑有鸿儒,往来礼蒙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