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到”又“能下来” 这才像真正的专家
人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专家?一则“种菇失败却成功召唤农科院专家”的新闻给出了答案。据报道,近日,湖北宜昌小伙王皝种蘑菇遭遇难题,他急得发布短视频求助。第二天,在热心网友的扶助下,他联系上了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世玲;第三天,专家就来地里“问诊”了;再过三天,按专家的方法,菇果然冒了出来。
专家下来一指挥,这个创业故事有了转机。《山海情》中水花学习种蘑菇的剧情,与现实梦幻联动,在青年王皝的身上再现。网友们因此感叹:“这才是专家该干的事”“终于为专家正名了”。
直率说,现在的专家有些污名化了。以至于一提起专家,大家的脑子里都是一个不问民生、只会胡乱指点江山的形象。随着这些荒唐的意见越来越多,专家被戏称为“砖家”,网友们纷纷表达“意见专家不要意见”。
理性想想,网民未必在盲目地一味反智,专家也不见得人人胡说八道。此等现象无非表明公共话题的言论空间,确实出现了某种错位。背后原因复杂、耐人觅味,更令各方反思——人们固然要信赖真正做事的专家,而专家要怎么做,又才能被人们真正需要?
一个真正的专家,不是只有嘴上功夫,而是一个认真专注的实干家。种菇故事里的专家,让我们看到了这种脚踏实地的智者。刘玉玲接到求助的第二天,就来到地里“问诊”,现场看察菌菇生长情状,推断出问题所在,当场给出解决方案。这是扎扎实实走向大地,服务于民不讲形式,俯下身子沾上泥土,真实接地气的实干之风,真正为专家“正了名”。
现实中,很多专家业务熟知,也非常乐于向大众传播专业知识。之所以不能与现实很快接轨,一方面是专家找到业务的切进点有点难;另一方面是老百姓不知道哪里有专家,怎么和他们联系。这个案例提供了“问得到”又“下得来”的启迪。从网络求助到科普博主牵线,再到专家“落地”,每一步都踏实可靠,最后才有了种菇失败,召唤农科院专家成功的佳话。在这里,专家展示了他们的担当和作为,用专业知识赢得了大众的信赖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