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没有重点的简历,会在5秒之内进回收站
很多人喜欢把简历写得很长,每一段工作经历、做过的每个项目都写得很详尽,这样事无巨细的简历其实没有必要,甚至可能因为写得多破绽也多。假如真的每一段工作都有很大的亮点,那么写得出色一点可能是加分,假如是非常普通的工作体会,太长的简历会让筛选简历的人没有什么耐烦。
对于筛选简历的人来说可能天天要看很多封简历,没有重点的简历很轻易遭淘汰,因为这就像一篇文章,写得很长的不见得就是好文章,有些短文反而很出色。这是一个很轻易丢失注重力的时代,你的简历没有重点就会丢失筛选人的注重力。
个人基本情状信息中,最重要的就是五个信息,分别是: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联系方式(电话为主,邮箱为辅)。至于什么籍贯、当前工作地、政治面貌、QQ、微信、个人简介、住址这些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重要作用。因为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是筛选简历的硬性条件,这里假如不符合岗位要求,直接就不用陆续再看了。
一分没有重点的简历,会在5秒之内进回收站
教诲经历最有两个信息最重要,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以及对应的学校和专业。第一学历就是高中毕业后上的是大专还是本科,有的企业比较看重第一学历,或许你的最高学历达到硕士,但是第一学历是专科可能也不符合要求。学校是加分项,专业是看跟岗位要求是否符合。至于专业课学了那些科目,没有必要一一列出来。高中及以下的教诲经历也没有必要罗列,都属于冗余信息。有些岗位对英语有要求,那么英语等级也是一个重要信息。
简历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工作经历,但是不代表所有的工作经历都要大写特写,而且前提是个人基本情状和教诲经历达标。筛选简历时最关注的就是总的工作体会是多少年,最高达到什么职位,以及跳槽是否频繁。然后上一家公司的资质,参与过的一些比较重要的项目都是加分项。有的人工作年限比较多,简历从第一份工作时就写得很详尽,但是作用不大,因为已经过往很多年,那个时候的你真正能承担的责任、实际能力都有限,而且项目体会可能早就过时了。
所以你担任的最高职位是一个重点,在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家工作体会是重点。假如你在很多公司都工作过,但是都是一样的岗位跳来跳往,只能证实你不稳定,不是阐明你受欢迎。假如有明星公司、明星项目经历可以突出,有证实自己强大能力的专利、著作可以强调。
一分没有重点的简历,会在5秒之内进回收站
我看到很多简历,每一个项目经历都是写自己做了什么事,用了什么方法,通用的过程,但是看完之后没有任何印象。你在项目中发扬的作用,你给项目带来的成果会更重要。
除非你真的什么工作经历都没有,否则无关紧要的实习,在校期间参与的一些活动都没有什么大的意义。
有些岗位需要提供作品,不要直接附在简历中使之成为简历的一部分,这样会让简历变得很长很大,打开速度会变慢。也不适合用个压缩包作为邮件附件,因为有的企业邮箱对附件大小有限制,假如还要人下载保存解压体验会很不好,最好是附带一个链接,可以打开一个网址查看。
注重个人基本情状、教诲经历和工作经历中的重点部分就已经够了,至于你的兴致爱好、座右铭、特殊看法、技能树、长长的Cover Letter都没有大的作用。
所以,简历中那些虚的内容都不管用,就是看你的硬件条件和有没有干货,硬件条件不合格再长的简历也没有用,没有干货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只会适得其反。将转变视为常态,凡事要预备好预案,重要计划被打乱也可轻松应对
展开全文
这两天没有更新文章,有些朋友问是怎么回事,其实主要原因是由于发了两天烧,同时还在跟同事们一起筹备产品的发布会,天天晚上到家已经很晚,所以就没有方法抽出时间来更新文章。再加上最近一直忙于996上班,也没法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多写两篇,这样就没有存稿,导致断更。不过这也让我想到积极应对转变的重要性,假如我在写作上更有计划性,并且能依据各种突发情状即时调整,那是不是仍然能保证不断更呢?
说到积极应对转变,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计划赶不上转变,但是计划就是为了应对转变,我们这次的产品发布会就是一次积极应对转变的绝佳案例。这也凸显了前期计划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没有齐备的计划也就无法积极应对转变。
产品的发布会原本定在地点A,这个地点距离市区较远,但是比较有特色,很多客户很有可能因为在地点A搞发布会而情愿拨冗出席。因此整场发布会的策划都是按照在地点A进行,有几大块内容,首先是人员邀请,要对全国各地的重要客户发送邀请函,明确时间地点议程等信息;其次是这些确定出席的人员酒店预定问题、接送、就餐问题,因为地点A对外来车辆有限制,所以需要安顿大巴在指定地点聚集在集体送往;再次是在地点A做的舞台布展设计、各种宣扬物料设计、活动安顿等等;最后就是要害嘉宾的时间档期、出场顺序、产品演示环节等等方面。除此之外还会有各种细节安顿问题、外场的布置等等。
将转变视为常态,凡事要预备好预案,重要计划被打乱也可轻松应对
本来一直都在按照计划开展,所有邀请函都已经发出,并且安顿了专门的团队对接各地区的客户。所有的物料和活动都按照在地点A设计和彩排。但是就在发布会的前几天突然接到通知,地点A因为暂时有其它更重要的安顿,无法给我们做发布会。这个时候我们面临两个抉择,一是陆续在地点A搞发布会但是改时间;二是陆续在原时间搞发布会但是改地点。而这两个抉择都非常困难。
假如是改时间,好处是之前的大部分计划安顿、物料设计等都可以陆续沿用,但是问题是之前已经发出大量邀请函已经得到了客户的确认,重要的嘉宾都已经腾出档期,他们可能都已经预定好了机票和酒店,安顿好了当天的各种工作。所以这个方案是方便我们,但是会严重影响到客户,那么客户极有可能直接取缔行程。
假如是改地点,好处是已经确定的客户时间、嘉宾时间,包括我们自己的时间都不会转变,但是问题是前期做的大量舞台设计、物料制造、活动安顿等会作废不少,需要立刻重新规划。还有一个重要的风险点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是否能找到适宜的地点,原先因为在地点A开发布会吸引到的客户可能取缔前往。
经过发布会筹备组的仔细评估,我们抉择了改地点,改到了交通更方便的地点B。因为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说,已经确定的时间是最难协调的,一旦改时间,所有人都要重新再安顿自己的工作和行程,整体上的沟通成本会比较大。对于外地客户来说,改地点影响比较小,对于本地和四周客户来说,假如抉择交通更方便的地点,那么对他们影响也比较小。虽然会流失一些原本被地点A吸引的客户,但是假如重新发送地点B的邀请函,可能也会因为交通方便等原因吸引另一批客户。而且原先安顿集中包大巴拉客的环节也可以省掉,只要照顾少量外地重要客户,其他客户可自行前往地点B。
将转变视为常态,凡事要预备好预案,重要计划被打乱也可轻松应对
那么问题就集中在为整场发布会设计的舞台、物料、活动等环节了,这个时候计划的作用就出来的。所有的环节都有事先的计划,完成的时间周期和节点,负责人是谁、协作资源、当前的进展是什么等等。这个时候将地点A和地点B进行对比,快速推断出哪些已经完成的内容可以复用,不能复用的如何最小化修改,不能修改的内容重新制造是否来得及,来不及重新制造的内容是不是可以抉择其它方式替代,没有其它方式替代的是否可以取缔,取缔是否会对整场发布会带来影响。
经过这样的分析,其实虽然事情的发展有点出乎意料,但是也基本上在掌控之中。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前期没有细致的计划,那么一旦碰到突发事件就可能会觉得六神无主,不知道如何有效应对。正是因为有很详尽的计划,那么在遭遇转变时就能快速调整,可以仔细评估调整后方案的风险,并且快速执行以应对转变,从而将转变带来的影响最小化。
最后,我们在地点B顺利地完成了整场发布会,对于到现场的看众来说可能觉得也不过是换了一个场地,但是其中遭遇的波折可能只有实际参与筹备的人员才清楚。通过这次发布会,其实我们的体会也有了增长,虽然在刚开始遭遇突发状况的时候的确有点慌乱,不过信赖有了这次的经历下次就可以把这样的转变也直接考虑到最初的计划中往。那就不再是执行Plan A的过程中出现转变,立刻调整Plan A,在极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完成修改的Plan A,而是变成在制定Plan A的时候也有一套Plan B,在执行Plan A的时候出现转变就直接实施Plan B,所有人都心里有数,并且处变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