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陈友谅后裔迁徙记
在华夏大地上,有一部先人走过的足迹,这条足迹穿山越岭,悠悠贯穿着后人成长的岁月,直至文明发达的今天。
今天我们沿着这条足迹溯源而上,它越过千山万水,旷野荒原,时而清楚可见,时而模糊难辨,时而千盘百转,时而坦荡无垠,婉转绵延很远很远。尽管这条足迹经过多年风风雨雨的沧桑巨变,早已覆盖着岁月的沉淀。但我们仍然清楚的发现,
茂叔公四世孙伯倍公为湖北上保西边头守庄祖,公生有五子:言、训、谅、谒、话。
言、谅,话三公留居老屋,后谅全家迁江西泰和县六都河永乐村陈家湾,谅后又奉旨进黔发展黔文化定居贵筑。
陈友谅、张氏殁葬贵筑县谷池里五甲,小地名羊子窝
明天启二年(1622 年),奢崇明、安邦彦起义,朝廷军队在贵竹集结 会战及修整,由于大军压境给百姓带来及大侵害和生产生活上的不便, 为了躲避战乱,文字辈便在崇祯元年(1628 年)迁居 清镇沙鹅谷下里大红岩羊场大小寨一带居住。此后,文,世,朝,兴四代人便在羊 场大小寨一带生息繁衍。
康熙年间,谷下里羊场大小寨及周边人口已达高峰,人多地 少,加之朝廷各种税收繁忙,人们便开始觅觅适合生存的地方迁居, 于是各姓人口便开始纷纷外迁……
于是,兴崇迁居大方水西之地得垮大寨生息繁衍
兴海迁于大方六龙生息繁衍
之后就到了大清光绪年间,国内动荡不堪,当时军需给养任务繁忙。而且税务名目繁多,还有派夫、派银、派物等差役,使得百姓难以承担。当时在大方陈光谱的辖区内,出了上述名目外,还有清乡费,保护费等。
话说陈光谱(乳名冠宝)趁大清动乱之机,无视朝庭训令,明正暗匪,许多百姓为了生存便加进土匪行业,于是打,杀,夺便成了当时的一大祸害。再说大方山多地少,人口众多,收成的庄家出了名目繁多的税务外,基本所剩无几,人的生存极为困难。
陈光谱明正暗匪,但又怕朝庭发现被治罪,于是对“不听话”的人实施排挤驱离,对下属和家族实施严厉管制和打压。一时间,人权,族权,军权便成了陈光谱的专横武器,官府与豪门勾结,致使农民走投无路,上山为匪者有之,而大多数破产农民则背井离乡往觅觅生路。
于是,友谅许多后裔为了生存又进行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