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恍然月白” 分享会成功启幕
人生中少有相识,初见便如故人相逢。艺术家戴莹和过云楼的缘分,就是这样一种相遇。过云楼有着"江南收躲甲天下,过云楼收躲甲江南"的美誉,150年间经六代人传承,其躲书属中国近代人文艺术收躲之巅峰。躲书楼中800余种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体量令世人震动,如同院子里顾文彬当年亲手栽下的古茶花树一般依旧繁茂无比。如此百年文化传承所得以留存的深厚底蕴,为艺术家此次因地制宜的创作探求赋予了无限延绵的灵感和启发。在戴莹不同过往的生活和艺术感受中,苏州是一座尤为抒情的城市,这份独属于江南的情感时刻表露于园林每颗石子的细缝中,由雨后透过窗格的湿润空气散发出江南文化的细腻与雅致。这与艺术家此前常年居住的纽约和北京截然不同,如此,艺术家内心最为柔软、最为抒情的女性特质被不断唤醒,像是慢慢流淌的涓流,滋润着每个细胞并带来超然而特殊的感受。
展览主题“恍然月白” (Suddenly Moon White),也强调了艺术家与过云楼之间恍如隔世的相遇感受,其灵感源于过云楼清代主人顾文彬后花园“怡园”中的一副对联。原文“竹边松底,只赠梅花,共结岁冷三益;薜志苔荒,摩挲峭石,恍然月白千峰”,表达了古代文人曾在顾家园中雅集会友的美好场景和超然心境。“恍然月白”四字,与艺术家戴莹身处过云楼时恍如隔世、超以象外的感受,月影相照、无二无别。“恍然”,诠释出艺术家身处此地如梦似幻的飘然状态,时移世易,不知今夕何夕。“月白”记载于 《史记·封禅书》中,古意为透着淡淡微蓝光泽的月色,是古代文人尤为钟情的一种颜色和意境。同时,也是清代皇帝在祭奠中制定所需穿着祭奠朝袍的颜色,具有既诗意、高古而又厚重的文化寓意。
展开全文
△图 | 展览现场
本场展览在过云楼五进三落的空间中慢慢展开,艺术家通过作品和古建筑之间的多个对应关系,构建出穿越时空、地域、人文等多维度的立体对话场域。例如,二进院、三进院皆有出现的塑料材质白色草坪,显现了当代世界和古代世界的对话,艺术家通过象征乌托邦般存在的人造物,寄予了一种雪白而美好的东方诗意愿景。在二进院展厅地面中心,艺术家戴莹以当地土壤为素材带来全新空间装置作品,浩大的方形土壤与墙面上诸多方形绘画之间交相唤应地交流着。土壤的寓意尤为厚重,跟建筑、生命、在地有着根源性的连接。当地土壤埋葬了这里的过往,也孕育出万物和未来,代表生命的开始和结束,而艺术家过往画作和全新系列似乎也共同回应着这样的生长与轮回。在展览开幕当天,艺术家戴莹以行为艺术的方式特殊演绎过云楼“恍然月白”。她在泥土中不断挠取、放下,以悲悯的气场布满整个空间。这一行为也是对其2020年雕塑装置作品《绵延》的一次全新升华。值得注重的是,处于土壤之上的两根建筑柱子,其中一根被特意以镜面素材包裹,和另一根保留古建原本面貌的立柱也形成了彼此的对话。墙面上生锈的圆盘装置如一轮圆月,见证着展厅中的一切存在,诉说着艺术家关于“恍然月白”的更多哲思。
△图 | 展览现场
△图 | 行为艺术表演
本次艺术家以过云楼躲书文献和当下心境为灵感而创作的系列新作,气场彰显出艺术家惊人的爆发力,在极具江南意境的月白色中,可以看到诗意而厚重的文化寓意和前所未有的玄妙绘画语言。《流玉》《云头》《麟》《澥》等画作,突破了文字的形式,将汉字结构抽象为绘画,隐于淡蓝而富有光泽的月白色之间。画中每一次落笔,可见艺术家放下自我和惯有思维,任处于偶发性和必然性交替的精神状态当中。这些空灵而又精准的画作,将中国汉字和水墨的世界看,通过如瓷一般的画布、如水墨质感的油画颜料淋漓尽致地表达、释放,其背后丰盛的突破性耐人觅味。由此,艺术家戴莹以其今人的身份,通过艺术的多种丰盛形式,在过云楼中与古人展开她的对话,用艺术自由地表达、探讨、致敬、纪念前人传承下来的文明之繁盛,又展看过云楼盛誉之未来。
△图 |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荣邀西交利物浦影视艺术学院院长麦莉娟教授,与艺术家戴莹老师现场对谈。
△图 | 分享会现场
文/张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