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康熙大帝到吉林,探觅松花江中的巨无霸-鲟鳇鱼的秘密
捕捉鲟鳇鱼。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
序说:康熙乾隆松花江捕捉鲟鳇鱼
三百多年前的
1682年
,为了捕捉鲟鳇鱼,日理万机的康熙皇帝东巡吉林途中即预先下旨,命令吉林将军巴海和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总管西库特预先预备,他要到松花江上“网鱼”。到达吉林后,康熙皇帝居然在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管辖的龙堋江段亲自下江操船、撒网、捕鱼。
为了捕捉鲟鳇鱼,康熙帝
1698年
刚刚御驾亲征平定了西北准噶尔的叛乱,就不顾鞍马劳顿,急匆匆地奉太后、带皇子绕道蒙古草原,斜插松花江,然后在沿松花江设立的黄鱼圈和打鱼楼四周江段撒网捕鱼,历时多日,玩了个愉快。
为了捕捉鲟鳇鱼,乾隆皇帝于
1754年
紧步皇爷爷康熙帝的后尘,奉太后、带嫔妃巡查吉林,然后山上狩猎,江中捕鱼,并模拟乃祖康熙大帝,来个松花江捕鱼赋诗。
让我们紧跟康熙的足迹,前往松花江和黑龙江畔,往探觅鲟鳇鱼的秘密!
展开全文
鲟鳇鱼。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
★鲟鳇鱼是什么鱼
大清皇朝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进贡北京皇宫的贡品册籍上,赫然写着一种稀罕的鱼类——
“鲟鳇鱼”。其实,这是两种鱼,鲟鱼和鳇鱼。
鲟鱼,又写作鱏鱼,即现今的史氏鲟。鳇鱼,学名达氏鳇,是鲟鱼的一种。约定俗成,东北人早就把它们称作鲟鳇鱼。
鲟鳇鱼在现今的松花江中上游近乎绝迹了,现在只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的流域
,且十分稀少,因而,人们很少看见它的尊容。
但是鲟鳇鱼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鲟鳇鱼血统古老,比之人类要古老的多。
科学家考证,
鲟鳇鱼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动物,可以追溯到一亿三千万年前,可谓地球上的活化石。
它的脊背上天生5行大的菱形骨板,如同脊背长有骨板的剑龙。有人推断说,这种鲟鳇鱼脊背的骨板,就是古代恐龙属动物的遗传。当然这种证实极其困难,因为恐龙时代究竟太过远远了。有研究说,恐龙时代的后期,地球突然遭遇猛烈的自然嬗变,于是恐龙逐渐灭绝,而鲟鳇鱼却保留了下来。可见鲟鳇鱼的基因是何等强大。
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被捕捉到的鲟鳇鱼
第二,鲟鳇鱼个体硕大,是江河中的巨无霸。它的最大个体可达7-9米长,稍大些的五六百斤,再大的一千多斤,更大的可达二千多斤。
倘若它在黑龙江或者松花江的水中突然冒出来撒个欢儿,必然会激起漩涡巨浪,那是古代人眼中龙一样的水族,是现代人心中湖怪、水怪一样的存在。
第三,鲟鳇鱼相貌奇丑。
它体型似纺锤,浑身像鲶鱼、黄鳝一样无鳞。头如笆斗,上唇细长,似乎鲨鱼的尖吻,嘴巴隐躲在尖吻的下面,与腹部齐平。小眼睛和硕大的脑袋、粗长的身体极不相当,有些像蛇眼一样小而丑陋。希奇的是它的头部唇边还长着几根触角似的长须。肚皮白色,但头部与身体呈灰黄色,这可能是清朝时代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捕鱼渔丁把它喊“黄鱼”的原因。
鲟鳇鱼是回游鱼类,一旦产卵期近,它就会从日本海或者鞑靼海峡循着淡水游进黑龙江,然后向上游进军,一直游进松花江中上游宽敞的激流处,才把它那宝贵的鱼卵产到江底的礁石上,再游回大海,完成一个生命生产周期。古代人的
捕鳇
期,正是它的会有期。
被捕捉到的鲟鳇鱼。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
但是,
自从1937年吉林市松花江上修建了充足水电站后,拦江大坝截断了鲟鳇鱼的回游路线,加之松花江上游桦甸夹皮沟金矿的开摘和冶炼的废水污染,已经不适于鲟鳇鱼生存繁衍,因此,现在的鲟鳇鱼只在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的唤玛县至抚远县的黑龙江流域出现,并且数量越来越少。
★鲟鳇鱼为何会成为大清皇家的贡鱼
多年来,民间一直在推测鲟鳇鱼为何会成为大清王朝皇家几百年必不可少的贡鱼,而且一旦数量不够,体量不够,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总管及其所属干部,都要受到革职、罚俸的处罚。据有关史料记载,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私访大栅栏时,发现市场出卖的鲟鳇鱼长有丈余,体态硕大,威武反常,比之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进贡的鲟鳇鱼要大得多。乾隆大怒,立刻下旨对吉林打牲乌拉衙门的总管进行革职并罚俸三年的严厉处罚。
大清皇室为何如此重视鲟鳇鱼?这有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鲟鳇鱼是历史上传下来的美味佳肴。
宋朝吴自牧的《梦粱录·肉展》早就笔录着鲟鳇鱼是美肴。史称宋辽金时代的辽国统治东北时期,辽国皇帝耶律氏即年年逼迫女真部族在松花江上捕捞鲟鳇鱼,供其皇族花天酒地。
康熙松花江捕鱼。
金灭辽后,金国皇族完颜氏也将产自松花江和黑龙江中的鲟鳇鱼,作为吉祥物和美味佳肴加以捕捞。
其后的明朝大才子徐渭在《送娄某丞丹阳》诗中就有:“应怜道路疲迎送,莫买鲟鳇糜俸钱”的佳句。《红楼梦》第53回描绘乌庄头乌进孝冒着连天大雪给贾府送年货时,那年货贡单子上就写有
“鲟鳇鱼二个”
的贡品。光绪年间的学者徐珂在《清稗类钞·动物·鲟鳇》中记载:
“鲟鳇,一名鳣(shàn),产江河及近海深水中。无鳞,状似鲟鱼,长者至一二丈,背有骨甲,鼻长,口近颔下,有触须。脂深黄,与淡黄色之肉层层相间。脊骨及鼻皆软脆,谓之鲟鱼骨,可进馔(zhuàn,饭食)。”
徐珂还说:
“奉天之鱼,至为肥美,而鱏鳇尤奇。巨口细睛,鼻端有角,大者丈许,重可三百斤,冬日可食,都人目为珍品。
——徐珂说的奉天,泛指东北。
第二,鲟鳇鱼是难得的滋补品。
《本草纲目.鳇鱼》专有引用:
“其肝主治恶疮疥癣”
,又在“鲟鱼”条下引述云:
“其肉补虑益气,强身健体,煮汁饮,治血淋;其鼻肉作脯补虑下气;其籽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小虫。”“鲟骨长腰力,食之延年益寿,明目壮阳”。
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
大家试想一下,鲟鳇鱼肉既鲜美,又能治疗这么多古怪的疾病。爱新觉罗氏皇族若干,后宫佳丽三千,加之皇宫御医既重视又忽悠,哪个皇帝不惜命?哪个嫔妃宫女不爱美?哪个皇家的王公贵戚、哪个朝中的官僚、哪位宫中有权的太监工人不想食一点尝尝鲜,健健体治治病?
第三,鲟鳇鱼个体硕大,是江河中的霸王,是鱼虾中的鱼龙,且有个“鳇”字做名,更沾了皇家的光。
所以才有那些诸如有人捕到鲟鳇鱼送往北京,请慈禧太后命名,慈禧太后见此鱼硕大,颜色又黄,就赐名“鳇鱼”等等来自民间的传说。实际上,鲟鳇之名早在宋朝就已经见诸文书了。何须慈禧太后命名!那故事无非说,连慈禧太后都重视鲟鳇而已。
其实,在吉林市的乌拉街镇的满族群众那里,至今还可以听到关于皇家为何重视捕捞鲟鳇鱼的各种版本的传说。其中,
传说宫中大年除夕的团年饭必食鲟鳇鱼。
因为那是一年中皇帝和所有太后、皇后、嫔妃、皇子皇孙们共同聚餐的唯一的一顿团圆饭。所以,宫廷御宴的菜肴中,必须有各种鲟鳇鱼的佳肴,以示皇帝对家人的亲情和重视。
黑龙江抚远市捕捉到的鲟鳇鱼。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
还有另一种传说也比较可信,
说大年初一的早晨,当宫中的大钟敲响前,皇帝亲临太和殿前,看太监把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进贡来的最大的鲟鳇鱼从冰窖中抬出来,抬到太和殿前石阶之上,重新裹上新的黄绫子,鱼头鱼尾配上专用大红宫花,所有的皇子必须给皇帝拜年后,当着皇帝的面儿,不准太监搀扶地自己登上鲟鳇鱼头上踩一踩,跳一跳。踩一踩,喊做踏龙头,站稳了,保太平。跳一跳,喊跳龙头,寓意为跃龙门。实际上皇子生皇家,就是生在龙门之内,还需要跳什么龙门?可能寓意是皇子们人人都要有当个好皇帝或者好王子的理想而已。
★康熙、乾隆二帝,三次亲临松花江,并没有网到鲟鳇鱼
但是,鲟鳇鱼并不好捕捞。假如轻易捕捞的话,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绝对不会组建捕鱼八旗,绝对不会专门设立打鱼楼,绝对不会沿松花江和黑龙江畔修建若干“黄鱼圈”,以饲养春夏秋三季提前捕捞到的鲟鳇鱼。
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
假如轻易捕捞的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绝对不会多次临江操船捕捞却空手而回。有人说,康熙和乾隆的捕鱼诗词中,不是都有关于捕捞到的鲟鳇鱼的描写吗?我认为,那是诗人的联想和诗意的浪漫。因为《清实录》《吉林通志》《吉林外纪》《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典志》上并没有关于康熙和乾隆帝捕捉到鲟鳇鱼的片纸只字的记述。
康熙第一次东巡吉林时,曾亲手在龙堋驾船捕捞鲟鳇鱼。康熙第二次奉太后,带领七位皇子东巡吉林时,专门在松花江各黄鱼圈码头游历多天。乾隆东巡吉林也在松花江上亲自下过江捕过鱼。两位皇帝如此重大的活动有关史料都有笔录,但是,唯独没有他们捕到鲟鳇鱼的笔录。假如两位皇帝真正捕到了鲟鳇鱼,而有关史官不记,那恐犯有杀头之罪吧!想一想,康熙东巡吉林途中,每到一地射死多少野兽,都有笼统的记载。假如射死老虎,那么必有
“射殪一虎”
或者
“射殪二虎”
的记载。一句话,两位皇帝如此想亲手捕到鲟鳇鱼,但恰恰没有捕到!
康熙网鱼图。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
喜欢狩猎和捕鱼,可能是人的天性。
一方面,野兽和鱼虾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另一方面,那种参与的胜利感觉和收成的体验,可能是妙不可言的。国家现在为何要禁猎?因为人类太喜欢狩猎捕捞了,无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水中游的,几乎被猎捕得越来越少,近乎绝迹了。大象敢猎,雄狮敢猎,老虎敢猎,熊罴敢猎,毒蛇也敢猎。水中的鱼呢?连足有一节火车长的庞然大物蓝鲸(蓝鲸 长度33.58米,重:239吨)都敢猎,何况最大的仅有几米长的鲟鳇鱼呢!
捕捞几斤重的鲟鳇鱼,并非难事儿。捕捞十几斤、几十斤重的鲟鳇鱼,似乎就有困难了。一般的渔网很难网住这么大的鱼。
水是鱼世界!水中的鱼如同山中的老虎,水中的蛟龙,力气大得很。
我在松花湖畔教学时,一名中学生在午休时的松花湖浅滩抱起一条被网住的十多斤重的鲤鱼时,出水的鲤鱼一个鲤鱼打挺,一尾巴就把那十几岁的男孩子拍倒在水中,那鲤鱼冲破几重渔网,接连几个鲤鱼跃波,倏然蹿进松花湖深处。
捕捉到的鲟鳇鱼。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
还有一次,我在假期亲眼看到松花湖的渔民捕到一条27斤重的鲶鱼,两条船上的渔民凑到一起用渔网在水中缠了又缠,裹了又裹,抄罗子装不下这鱼,只好慢慢将它挈到浅滩处。一位年轻的渔民跳下船想按住它,结果被鲶鱼身体一弯,一个横扫落叶,毫不费力地抽倒在水中。试想,假如想捕捉住几米长的大鲟鳇鱼,没有特殊的捕捉方法,根本就是痴心妄图。
《黑龙江外记》
中曾有介绍,捕鲟鳇鱼之法是“
长绳系叉,叉鱼背,纵往,徐挽绳,以从数里外
。”此法极其危急,渔船会被鲟鳇鱼挈走,掀翻。前几年,我到黑龙江抚远市摘访——抚远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是中国陆地最东端的地方,是满族先祖肃慎人的发祥地之一,原名“伊力嘎”,是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在那里,一位70多岁的赫哲族渔民说:这江中的鲟鳇鱼力大无穷,实在太可怕。头几年的一个闷热的下午,我正划着渔船和渔民小六子到前边的江中起网,清静的江面忽地涌起一道大浪,只见船头一侧的水下一尺左右的深处,显露出一个圆圆的黑糊糊的大鱼脑袋。
水中的鲟鳇鱼。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
我怕是大鱼翻江作祸,急忙将船头一歪,想躲开它,可是那大鱼一头扎到我的船下,轻轻一拱,我那一丈多长的渔船险些翻掉,船头的小六子却一个不稳闪下船头落进江中,那大鱼一个回身,水面立刻卷起一个浩大的漩涡。小六子刚想爬上船立刻被卷进漩涡。我摸起拴着缆绳的鱼叉,奋力朝着水中的黑影掷往,咔嚓,正中黑影。江面立刻泛起一滩血迹。我正兴奋时,渔船像箭一样向上游射往,我被猛然晃倒在船舱。原来鱼叉叉中了大鱼,大鱼食痛,带着缆绳拴在船旁棹桩子上的渔船向上游逃往。我紧握船桨想保持方向,但力气别不过大鱼,哗啦,渔船被拽侧翻了。那大鱼就横挈着船往上游飞奔了一二里多才停下来。等我游到岸边,小六子正在岸边等我。我们驾着另外一只船追上我的翻在江中的船时才发现,受伤的大鱼早已脱叉逃走了……我感兴致地问,那鱼有多大?老人回答,比我的船长,总有千八百斤吧!
我询问,这黑龙江的鲟鳇鱼怎么才能捕捉到?老人探求着说,整个抚远县二三年间兴许能捕到一条几百斤以上的大鲟鳇,那都是赶巧了。你要真想捕捉它,还真捕捉不到。我问,是用鱼叉还是渔网?老人说,这几年捕捉的大鲟鳇,基本都是用
“网其它鱼的渔网裹住的
”。至于怎么这么巧就裹住了,不好说。
鲟鳇鱼。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
老人家说,你可想想,得用什么样的渔网、多长的渔网,多坚固的渔网,才能裹住它?不用说千斤鱼,就是百斤鱼,弄翻一只船也是轻易事儿。总之,这鲟鳇鱼可遇不可求。再问,老人说,甭听别人瞎吹唤我是鳇鱼王,我一辈子六十多年才打了七八头大鳇鱼,怎么能称鳇鱼王呢!嗨!那年为了捕捞鲟鳇鱼,我还死了个年轻力壮的伙计呢。白瞎了,才不到三十的年纪。说到此,老人再不开口。
希奇的是,这里的赫哲渔民可以和你大碗酒大块鱼地食饮,可以和你吹嘘他们捕捞过多大的鲟鳇鱼,可以说他们捕捉鲟鳇鱼时多么惊险,但是,绝对不会和你说他们用什么方法、怎么捕捉的。
打开鲟鳇鱼的网页,你可以看到众多的捕捉到几百斤,乃至上千斤的鲟鳇鱼的报道,但是,却无论如何查不到渔民们究竟如何捕捉到鲟鳇鱼的。
怪哉!鲟鳇鱼。谜一样的鲟鳇鱼!
被捕捉住的鲟鳇鱼。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回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