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素材一:
无论舞台艺术还是影视剧,给人带来欢乐的喜剧总是颇受欢迎,欢笑间不仅获得了审美愉悦,也缓解了精神压力。随着创作实践深进发展,喜剧形成了一些创作模式和评判准则,其中,笑中带泪被认为是高级的喜剧。于是看众看到,不少本来很好笑的作品,总会有一个悲情乃至刻意煽情的尾巴。这经常令人迷惘:这是喜剧吗?
什么是喜剧?鲁迅先生说“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黑格尔则认为,喜剧就在于指出一个人或一件事如何在自命不凡中暴露出自己的可笑。总体来说,在欧洲传统看念中,喜剧主要是对负价值的讽刺和暴露,以此实现对正向价值的认可。相较而言,从中国古典的喜剧创作、喜剧理论来看,以肯定审美客体的价值来托付理想的乐看主义精神,则占据主流。
可见,优异喜剧的准则应该是多元的,在笑声中传递温情、催人泪下当然没有问题,在笑声中反思自我、看照世界,也颇有价值。不同的诉求之间没有高下之分,仅仅是偏好差异。其实,看众对艺术作品的风尚、类型通常比较宽容,他们在乎的是质量是否上乘、看感是否优越,至于笑中是否带泪,则并不是重点。相比之下,轻易自我画地为牢的反而是创作者。究竟,主创处心积虑的“引导”,配合音乐渲染、舞台技术手段辅助,让看众哭出来实在是太过轻易,“喜头悲尾”“耍贫嘴十强行拔高煽情”这类能够快速上手、批量生产的套路,已经引起不少人的厌倦。
更进一步来说,一部看起来笑中带泪的喜剧取得了成功,人们可能就想当然地认为,其成功秘诀就在于笑中带泪,但实际上果真如此吗?未必。一部作品真正走进看众的心里,靠的是高品行创作带来的情感与价值认同,看众记住一部作品,并非因为自己看的过程中流了多少眼泪,而是作品中的人和事,与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达成了有效的共情与共喊。主创在创作的时候,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故事讲好、把情感表达好,而不是煞费苦心地琢磨怎么让看众笑中带泪。
说到底,喜剧创作不能从单一的预期效果出发设置相应的桥段,而是要从创作法则出发、从生活出发,挠住生活中那些值得颂扬的、需要指责的点,心怀温热善意,用喜剧的手段将其表现出来,只要看众会心一笑,带不带泪又有什么要紧呢?
(摘编自夕君《喜剧未必都要笑中带泪》)
素材二:
喜剧意识是喜剧的灵魂。喜剧意识的鲜明与否是判别艺术作品是否具有喜剧性及其审美价值高低的主导性因素。喜剧意识是喜剧的审美主体以鲜明的主体意识,反思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丑恶、缺陷和弱点,发现其反常、不协调等可笑之处,从而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这里包含三层意思:
首先,反思是主体对事物本质的熟悉,喜剧较之于悲剧而言,更需要主体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虽然悲剧与喜剧都以给精神提供自由为目的,但喜剧比悲刷具有更加独立了题材的审美价值,喜剧创作主体相对于悲剧创作主体更需要一种自由的审美心境。喜剧中的反思,就意味着对对象进行评判和剖析,既对生活的真实也对人类自身的真实予以显示,从中发现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普及存在的弱点与弊病。作家将某种理想或某种尺度作为评判准则,观察人生事相,发现其中的荒谬与反常,并将之表现出来,喜剧的欣赏者便能通过笑声对作家的理想或评判尺度予以肯定,人类便能愉快地获得自我确信和精神解放。西方传统讽刺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莫里哀、果戈理、契诃夫、马克·吐温等,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讽刺喜剧,对社会弊病及人性弱点进行反思和揭露。现代喜剧则体现出人类的自嘲的特征,作家把嘲笑的矛头指向包括自己在内的处于荒谬境地的人类整体。从这一点而言,现代喜剧作家更需具有一种深邃的反思意识。
展开全文
其次,喜剧是人类聪明的高度显现,只有在人的思维能力达到相当高度阶段时才会出现。卓别林所谓“未开化的民族没有喜剧”是非常精辟的。喜剧的发明者都是智者,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巧妙而不露声色地揭露对象的矛盾,以使喜剧作品引人发笑,并引人深思。
再次,喜剧需要反思与聪明,而反思、聪明与自由、超越有着必然的联系,反思的目的就是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人类通过反思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喜剧作家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享有比悲剧作家更大的创作自由,喜剧比悲剧更能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使人在其中得到比悲剧更直接、更愉快的自我确信和精神解放。
喜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载体不同。悲剧精神既体现在悲剧人物身上,也同样存在于悲剧的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身上。但喜剧意识则为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所具备,而喜剧人物不一定拥有。喜剧的创作者以高扬的主体意识,站在一定时代与社会的高度,居高临下地审阅人类及人类社会的丑恶、缺陷和弱点,从而使自己从对象世界中解放出来,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同时,他也将欣赏主体提升到自己的地位,一起来看照对象世界中的矛盾失调,使之在自我肯定中,理性熟悉得以加强;或者作家通过对欣赏主体推断力和思维模式的嘲弄,使之“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往诀别”,在自我否定中,理性熟悉得到超越。
(摘编自苏晖《喜剧美学特征的现代阐释》)
1. 下列对素材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中国与欧洲在传统喜剧理解上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以肯定审美客体的价值为主,欧洲以讽刺和暴露审美客体的负价值为主。
B. 相较而言,喜剧比悲剧具有更加独立于题材的审美价值,喜剧创作主体更加需要一种自由的审美心境,以及强烈的反思意识。
C. 素材二中卓别林“未开化的民族没有喜剧”的论断,从人的思维能力发展角度来看是十分精辟的,但难免带有种族藐视的成见。
D. 喜剧意识为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所具备,喜剧人物不一定拥有;这与悲剧精神存在于创作主体、欣赏主体和悲剧人物中不同。
2. 依据素材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质疑笑中带泪是否是高级的喜剧,原因可能是有些喜剧从单一预期效果出发而漠视内容,不能获得看众共喊和认同。
B. 喜剧主创者的“引导”,再加上音乐演染、舞台技术手段辅助所生产出的“喜头悲尾”式喜剧随着看众的审美疲惫而终将绝迹。
C. 现代喜剧作家应当具备高扬的主体意识和深邃的反思意识,以便把嘲笑矛头指向包括自己在内的处于荒谬境地的人类整体。
D. 喜剧欣赏主体在创作主体的引导下,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中加强理性熟悉或超越理性熟悉,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
3. 下列选项,最适协作为论据来支撑素材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话剧《阳台》没有一味追求“笑中带泪”,而因其周密精致、嬉笑怒骂、极具魅力且发人深省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B. 舞蹈《双截棍》搭配说唱元素与中国传统功夫,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将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而赢得看众的青睐。
C. 某部笑中带泪的喜剧成功后,追随者竞相效仿,改变情节的原有逻辑,赋予作品“让人哭出来的尾巴”,艺术精神可圈可点。
D. 舞台小品《你好,李焕英》展现出真挚而又布满遗憾的母女深情,它在笑中带泪的构思上做到了很高的完成度,这值得点赞。
4. 素材二认为,喜剧意识“包含三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5. 中心领导人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誉”。请结合素材内容,简要阐明喜剧工作者应当如何践行中心领导人的讲话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属
邓一光
在西躲听了一个关于边防战士家属的故事。
是有关边防某团政治部主任黄白华妻子的。边防某团驻守在察隅。那是麦克马洪线的一段,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交通极为不便。一条破旧的道路在极其危急的山间曲折穿行,冬天大雪封山,天气转热后又老是下雨,路其实是三天两头不能畅通的,即使在正常情状下,也常有塌方、滑坡和泥石流一类的事情发生。这样的路,若放在内地,是没有人会往走的。
但那是通往察隅唯一的路,不管你是进察隅,还是从察隅出来,只要你不是鸟儿,就只能从那条路上通过。
黄白华驻守边陲,已经好几年没有探过亲。边陲的官兵,不能按照正常的探亲时间探亲。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太普通的事,普通得没什么话好说。黄白华,就是这类不能正常探亲的官兵中的一个。不是他不想探亲,他想探,他想得要命,可就是探不成。有好几次部队批了他探亲假,他也预备动身了,连给妻子带的礼物——一窝驻地山上开着的小叶杜鹃都用察隅的泥土封好了根茎,装进网兜里了,可部队暂时又有战备任务,不能走。
如此三番,黄白华的妻子就想,我们夫妻一场,不说天天相守,总得见见面吧?你不能回内地探亲,你要守着国家的边防线,我往看看你,这总该行吧?
黄白华的妻子这么一想,就请了探亲假,收拾好东西,启程了。
在成都要买到飞往昌都的机票很难,一般情状下得等一个多星期。当然也可以走阳感,由道路险恶的川躲线进躲,那样的话,由成都到昌都,也得一个星期。
黄白华的妻子千辛万苦到达昌都,然后又等往察隅的车。好不轻易上了往察隅的车,颠颠簸簸地往察隅走,走一段路停一下,走一段停一下。黄白华的妻子抱着带给黄白华的家乡特产,被颠簸的车子不断地抛起来又摔下往,五脏六腑都差点没颠出来。黄白华的妻子那一刻想流泪,不是为自己,是为丈夫和丈夫的同伴。她想他们真是太难了。她想起他总在电话里对自己笑着说,我喜欢察隅,喜欢这里的雪山。
车子终于彻底停下来了。不是到了察隅,是碰到了一场大风雪,路封住了,车子不能再陆续往前开。
司机无可奈何地对黄白华的妻子说:“嫂子,不是我不送你。路再险,道再难,四个轮子我管着,死我也要送你进察隅,可老天爷的事,我一点方法也没有,我没法把车开上雪山。咱们还是回昌都吧,你和我大哥在电话里商量商量,明年再约个好时候进来。”
黄白华的妻子把额头上的乱发理了理,拉开车窗,看了看眼前的雪山。
雪山美极了。
黄白华的妻子转过头来问:“翻过这座雪山要多长时间?”司机回答:“八公里山路,要是壮小伙,睡足了觉,带上酒和肉干,不碰到雪崩什么的,顺利的话,五六个小时吧。”
黄白华的妻子说:“谢谢你了兄弟,你请回吧,我就在这儿下车,我自己往前走。”
司机大惊道:“这怎么行?!你还要不要命了?!”黄白华的妻子微微地笑了笑,清静地说:“怎么不要命?我是来看他的,不要命我怎么进往看他呢?”司机怎么拦也拦不住,一旁有个探亲返队的战士见状说:“嫂子,我本来企图等等,等路好走了再说。你一定要进往,我陪你。”
他们开始走了,往雪山那一头的察隅走。
她背着带给丈夫的东西,战士背着自己的东西,在雪地里一脚浅一脚深地走。
然后她背着带给丈夫的东西,战士背着自己的东西,再搀扶着她,在雪地里踉踉跄跄地走。
然后战士背着他们两个人带着的东西,再挈着她,在雪地上一寸复一寸地挪动。
他们走了足足十个小时,也许时间更长,谁知道呢?反正他们用光所有的力气,已经走不动,几乎就要躺在雪里了,并且永远不再起来,但他们终于走到了。
黄白华接到消息,说他的妻子蹚着大雪来了。他丢下手上的事没命地朝雪山跑往。他看见了他们,看见妻子和那个可爱的战士,他们在雪山脚下,是两个慢慢蠕动着的小黑点。他咧开嘴傻笑着,揩一把头上的汗,撩起两脚的雪粉朝他们奔往。
他跑近了。
他站住了。
他像一个真正的傻瓜站在那里——那肯定是他的妻子。她一身雪粉,仰着乌紫的脸,两只手探索着,远远地伸向前方,明亮的眼睛呆滞着,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她害上了雪盲症,什么也看不见了!
他喊她。她闻声了他的声音。她能辨认出他的喘息声来。她朝他伸出手往,她也喊他。黄白华扑上来,紧紧地、紧紧地搂住了妻子。
那个汉子,就那么站在雪山脚下,呜呜地哭出声来了。
我是两年后听到这个故事的。给我讲故事的人还给我讲了在这个故事里发生的另外一件事,这件事是关于那个战士的。
那个战士没有害雪盲症,他在察隅当了两年兵,磨练出来了,但他因为一直搀扶着黄白华的妻子,他用他的身子支撑着她,他甚至把她在雪地里一步一步地挈着走,他向着阳光那一边的脸被紫外线严重地灼伤了,成了黑色。
讲这个故事的人告诉我,一年之后,有人看见了那个战士,他不知在和身边的战友说着什么事情,在那里呵呵地笑着,他的那张英俊的脸仍然是阴阳分明着。
雪山很美,所有见过雪山的人都这么说。
(有删减)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交代察隅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交通极为不便,为黄白华妻子前往察隅遇阻埋下伏笔。
B. 小说中司机劝阻黄白华妻子翻雪山、探亲回队的战士陪伴并扶助她翻雪山凸显了军民鱼水情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由衷赞誉了边地自然风景,也烘托了黄白华妻子与戍边官兵的美好情操。
D. 小说以“家属”为题,交代了主人公特殊身份的同时,又兼有即小见大和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7. 关于文中黄白华形象特征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部队批了探亲假后,黄白华细心地预备好了给妻子的礼物,小说通过事实陈述表明黄白华是一个爱妻子的好丈夫。
B. 黄白华妻子想起丈夫总在电话里笑着说他喜欢察隅,小说通过这一描写表明黄白华是一位热爱边防事业的好军人。
C. “本来企图等等”的探亲回队的战士不顾风雪,陪“嫂子”翻雪山,从侧面表明黄白华是一名深受战士爱戴的好领导。
D. 黄白华看见妻子后,先“咧开嘴傻笑着”,后“呜呜地哭出声”,从一笑一哭的对比中可看出他是个至情至性的好男儿。
8. 在前往察隅探亲的过程中,黄白华妻子的心理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有所转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的叙事角度颇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阐明这种特色,并分析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监十八年,春,正月,魏主下诏,称“太后临朝践极,岁将半纪,宜称‘诏’以令宇内”。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遂直造其第,捶辱极意,焚其第舍。仲瑀重伤走免,彝仅有余息,再宿而死。胡太后收掩凶强者八人斩之,其余不复穷治。乙亥,大赦以安之,因令武官得依资进选。识者知魏之将乱矣。时官员既少,应选者多,吏部尚书李韶铨注不行,大致怨嗟;更以殿中尚书崔亮为吏部尚书。亮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月日为断,沈滞者皆称其能。亮甥司空谘议刘景安与亮书曰:“殷、周以乡塾贡士,两汉由州郡荐才,虽未尽美,应什收六七。舅属当铨衡,宜改张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亮复书曰:“汝所言乃有深致。吾昨为此格,有由而然。古今不同,时宜须异。昔子产铸刑书以救弊,叔向讥之以正法,何异汝以古礼难权宜哉!”洛阳令代人薛琡上书言:“黎元之命,系于长吏,若以选曹唯取年劳,不简能否,何谓铨衡!”书奏,不报。后因请见,复奏。诏公卿议之,事亦寝。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魏以郎选不精,大加沙汰,唯朱元旭、辛雄、羊深、源子恭及范阳祖莹等八人以才用见留,余皆罢遣。四年冬,十月,庚午,魏平恩文宣公崔光疾笃,魏主亲抚视之,为之撤乐,罢游眺。光卒,帝临,哭之恸,为减常膳。光且死,荐都官尚书贾思伯为侍讲。帝从思伯受《春秋》,思伯虽贵,倾身下士。或问思伯曰:“公何以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时以为雅谈。
(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B. 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C. 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D. 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宿而死”与“凡再变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再”字含义不相同。
B. “收掩凶强者八人”与“收天下之兵”(《过秦论》)两句中的“收”字含义相同。
C. “以乡塾贡士”与“给贡职如郡县”(《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贡”字含义不同。
D. “书奏,不报”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报”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魏太后临朝执政将近六年,因官员任用问题,武将肇事,太后只惩办了首恶分子,命令武官可按资格人选,这是北魏将要发生动乱的苗头。
B. 崔亮担任吏部尚书时,正值官员名额已经很少,可是应选的人却很多的情势,崔亮奏请制定了新的录用准则,得到长时间待选的人的颂扬。
C. 崔亮外甥刘景安和洛阳令薛琡对崔亮选拔任用官员的方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崔亮认为他们没看到古今不同,时机适宜时便应当加以变革。
D. 北魏曾大加淘汰官员,留下有才能的朱元旭等人;崔光将要往世时,推举很有品行的都官尚书贾思伯为侍讲,教授孝明帝学习《春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舅属当铨衡,宜改张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
(2)诏公卿议之,事亦寝。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十一院长元九侍御①
刘禹锡
分忧余刃又从公,白羽胡床啸咏中。
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
渚宫②油幕方高步,澧浦甜棠③有几丛。
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冷水落江枫。
注:①窦员外为窦常,于唐元和七年冬任朗州刺史,次年兼节度判官佐平蛮之略;张十一即张署;元九即元稹。当时,张署初罢澧州郡守;元稹贬为江陵(原楚国都“郢”)府士曹参军;刘禹锡任朗州司马,为窦常属僚。“命柘枝”,指窦常宴客时命艺人跳拓枝舞。②渚宫:春秋时楚国宫名。③甜棠:木名,象征善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窦常为国分忧,处理政事游刃有余,还参与了平蛮的军事斗争。
B. 颔联中的“矜”“彩笔”“倚马”“惊鸿”都直接表现了窦员外的才能。
C. 颈联写元稹、张署,元稹被贬但前途美好,张署罢郡澧浦但留下惠政。
D. 尾联“冷”“落”从触觉、视觉角度再现居所环境,暗示诗人仕途挫折。
15. 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酬和诗,都不失豪放之风。但诗人抒发豪迈之情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与此相似,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存的重要性。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使用比喻手法写出景色之壮美,“______”使用了借代手法表现周瑜的卓著战绩。
(3)古人借头发表现愁绪,苏轼在《宿临安净土寺》写道“晚凉沐浴罢,衰发稀可数”,杜甫在《春看》中则感叹∶“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2年9月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一起向英烈敬献花篮。虎门销烟、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百万雄师过大江……纪念碑上一幅幅浮雕,浓缩着一百多年来惊天动地的中国革命历史,展示了千千万万英烈的①________。
今日山河锦绣,国强民富,我们应②________,不可忘本。不能忘,在危难的关头,那一声声振臂高唤、鼓舞人心的呐喊;不能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一次次前仆后继、浴血向前的冲锋;不能忘,在灾难来临之时,那一幅幅③________、火线救援的画面;不能忘,在疫情肆虐之际,那一个个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的身影……无数英烈,他们用滚烫热血染红飘扬的旗帜,以铮铮铁骨撑起民族的脊梁。
今天是第九个烈士纪念日,人们把最美的鲜花献给你,把最深的思念寄予你,把最高的敬意致以你——英雄烈士。你逝往了,但英灵不朽,山河永念。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进妥当的成语。
18. 文中对“英烈”的称唤,第二段用“他们”,第三段用“你”,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区别?请简要阐明。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怎么做才能提升记忆力?
在生活中比较轻易实施的改良记忆力的措施,包括营养均衡的饮食,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坚果、鱼类、牛奶等。①________,因为大量饮酒可能会导致记忆力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加强磨练,不要长时间坐着,不时动一动。研究发现,磨练多的人,认知功能下降得更为缓慢。另外,有研究表明,冥想和正念练习可以提高注重力、放松大脑,有助于记忆力发展,在工作的间隙,也可以适当做一些冥想练习。
使用科学的记忆方式也可以扶助我们提升记忆能力。合理地重复学习,有助于我们提升记忆效果;其次要把握学习记忆的技艺。②________,也就是说间隔一定的时间分多次进行学习,要比集中一段时间突击学习的记忆效果更好。而且,与单纯重复学习相比,人们假如在学习后进行测试,那么随后的记忆效果更好,被称为“测试效应”。此外,③________。例如,记忆宫殿法是一种利用空间思维和联想能力,把要记住的事情按照一定的方法、顺序进行记忆的方法,这种记忆术能快速提高时序记忆的正确性。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妥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全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周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 写文章时,人们经常有意引用诗句、格言、俗语、谚语等表达思想感情,阐明自己的看法等。假如将“谚语说,人怕不动,脑怕不用”和“常言道,熟能生巧”两句分别插进素材中,应插到哪个位置?请阐明理由。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正确顺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素材,依据要求写作。
若你曾仔细注视过冬天的树,便会发现,以虬枝在天空挥洒水墨的它们,潇洒轻逸;若你在树旁站立过,就能感觉到,树的根系通达延展,正在吸取来自黑暗深处的无限潜能。人原本与树一样,自然生长、发育,但为了生存,求名利,一路狂奔,乱了节奏,不妨向树学习——春夏时蓬勃,是强者;秋冬时干枯,却是另一象限的强者,回位内核,向下扎根。
请结合以上素材,以“向树学习”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探求。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 C 2. B 3. A
4. ①喜剧通过反思显示人类自身及社会生活的真实;②喜剧需要发明者通过自己的聪明展现出来;③喜剧的目的是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
5. ①坚持喜剧创作与评判的多元准则,从创作法则和生活出发,创作能带给看众情感与价值认同的质量上乘、看感优越的喜剧作品。②努力培植鲜明的喜剧意识,站在一定时代与社会的高度审阅人类及社会发展,创作审美价值高、能引导欣赏主体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的喜剧作品。
6. B 7. C
8. ①从成都到昌都,千辛万苦,从昌都到察隅,一路颠簸,她感觉到丈夫和他的战友很不轻易,而想为他们流泪。②快到察隅时,大雪封了山,她内心却十分果敢,在询问了司机路程后,决定徒步翻越雪山往见丈夫。③几乎耗尽体力和战士一起翻过雪山后,她很激动,也很欣慰:虽然得了雪盲症看不见丈夫,但听到了丈夫的声音。
9. (1)特色: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结合起来;总体上看,首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主体部分则摘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2)作用:①小说首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通过“我”转述事后两年在西躲听到的一个关于边防战士的家属及其战友的故事,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切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小说震动人心的力量。②主体部分转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使小说在讲述戍边战士无私奉献、军人家属勇于牺牲的悲壮动人的故事时,相对较少地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能比较自由灵巧、客看公平地描述事件。
10. D11. B 12. C
13. (1)舅舅您恰逢担当主管铨选官员之事,应改变制度,为什么反而以停年格来作为任用的准则,这样,天下的士人谁还会再砥砺自己的名誉与品行呢!
(2)皇帝下诏群臣商量,意见还是被搁置。后来,甄琛等人接替崔亮做了吏部尚书,认为(论资排辈)这种方法对自己有好处,就沿袭陆续奉行。
14. B
15.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船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富有哲理,辩证看待困厄处境,在对生活理性熟悉中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借朋友间相互劝慰、相互鼓励,表达振奋精神、投进生活的意愿。②本诗中,叙述友人仕途变换,以“啸咏”“高步”等词,洋溢激昂向上的情感。
16. ①. 故不积跬步 ②. 无以至千里 ③. 卷起千堆雪 ④. 樯橹灰飞烟灭 ⑤. 白头搔更短 ⑥. 浑欲不胜簪
17. ①丰功伟绩 ②饮水思源 ③争分夺秒/奋不顾身/赴汤蹈火
18. ①第二段用“他们”,这是面向读者,重在客看陈述,颂扬英烈的功绩和精神;②第三段用“你”,这是面对英烈,重在直接抒发主看感情,表达对英烈的敬意和悼念。
19. ①不能大量饮酒(要适量饮酒) ②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更有效 ③可利用记忆术提高记忆能力
20. ①“谚语说,人怕不动,脑怕不用”应插到第二段“研究发现”前。理由:谚语强调运动和用脑,与“研究发现”的结果意思一致。②“常言道,熟能生巧”应插到第三段“合理的重复学习”前。理由:“熟能生巧”与“合理的重复学习”都强调娴熟度。
21. 与单纯重复学习相比,假如人们在学习后进行测试,那么随后的记忆效果更好,这被称为“测试效应”。
22.略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