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医生驰援唤吸科?这不是段子……
“骨科医生戴上听诊器,外科医生忙着翻内科书……全医院科室都变成唤吸科”最近网上流传的这些,真不是段子。背后是各家医院举全院之力,应对新冠感染者的就诊高峰,上演一个个负重前行的故事。
近日,记者摘访了
福州一名男科大夫潘日润
在急诊高峰到来时
他当起了发热门诊、急诊科、
120出车的医生
而在危重症高峰袭来时
又加进了唤吸科团队
而他,只是千军万马奋战在
新冠救治一线“白衣战士”的缩影
潘日润
坐诊急诊科 驰援唤吸科
2022年12月之前
潘日润还只是福建省人民医院
男科的一名主治医师
泌尿外科硕士毕业、80后的他
对于本专业疾病的诊疗
展开全文
可谓得心应手
往年12月初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加
医院未雨绸缪
储备了一批应急医务人员
潘日润第一时间报名
并积极参与新冠感染救治相关培训
潘日润在坐诊
他没想到的是
2022年12月25日
他就“派上用场”了
因为发热门诊患者陡增
他穿上“大白”战斗服
加进发热门诊接诊行列
12月27日,急诊患者进进高峰
他又转战急诊科并参与120出诊
“急诊科接诊的患者病种纷杂,情状轻重不一,有一种开盲盒的感觉。”初来乍到,潘日润很紧张。他还记得,那时急诊的患者爆满,一度都排到院门口,而急诊科很多医生“阳了”。
作为弥补力量,他凭着在住院医生时打下的良好临床基础,很快进进状态。碰到病情复杂的,他就通过“全院会诊”来解决,几乎医院所有科室的医生,他都唤喊过。
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夺救病人
成功救治脑梗患者
2023年1月1日深夜,一位70岁的老太太被推进急诊科,2小时前老人出现头晕头疼,一侧身体动弹不得。通过查头部CT,潘日润初步推断是脑梗塞,于是赶紧请来神经内科医生会诊,确诊是早期脑梗塞患者,需要急诊溶栓治疗。
潘日润知道,脑梗患者一旦错过了黄金治疗机会,致死致残率会大幅上升,于是在急诊外科医生手把手指挥下,开了人生第一份溶栓医嘱。很快,老太太症状得到缓解。
唤吸科医护人员转运患者
随着新冠感染后的急危重症患者增多
医院迅速增设唤吸科病区
全院“总动员”支援唤吸科
潘日润也成为了“唤吸科医生”
主要任务是辅助科主任救治患者
“虽然再次跨界,但我们有一枚定海神针。”潘日润介绍,新增的唤吸科病区虽然由多个学科医生驰援组成,但他们有着坚实后盾——重症医学科陈怀宇副主任医师。
唤吸科医护人员救治病人
有体会丰盛的上级医生带队
不懂就问,手把手教
他也开始重新学习抽搐脉血气、
查看唤吸机参数、纤支镜检查配合……
找到了实习时的感觉
就这样,在唤吸科的大团队里
潘日润和众多医护人员守护着
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不出意外的话,
我应该会在唤吸科过完特殊的春节。”
潘日润说
急诊科医护人员夺救病人
“全院都是唤吸科”背后 是“救死扶伤”的担当
和潘日润一样,特殊时期里
许许多多医护人员跨界驰援唤吸科
开启争分夺秒夺救生命的故事
肺病科的翁恒主任医师是我省重症救治组的副组长,他取缔了全科双休日和节假日,和唤吸科医护人员一起战斗;重症医学科李红艳主任医师坚守岗位,每日巡诊量150余人次;重症医学科陈怀宇副主任医师染阳了就休息一天,食药退热后就回来上班;急诊科的吴晖主任医师天天从早上8点忙到深夜12点,没有一天休息;设备科的同志们24小时轮岗保障氧气给予,吴传兴工程师还被零下180℃的液态氧冻伤手掌;药学部的同仁们凌晨两点还在加班加点熬制中药……
翁恒(左上)、李红艳(右上)、吴晖(左下)、陈怀宇(右下)
“医生们跨界的背后
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甜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省人民医院院长陈捷
激动于医护人员的坚守与奉献
他介绍
自国家疫情防控策略优化以来
患者高峰压力从发热门诊到急诊科
再到病房序贯袭来
患者急危重程度也越来越高
对医疗资源形成浩大冲击
也考验着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
为此,省人民医院的工作部署
也及时作出调整
举全院之力
进行了系统性的软硬件工程改造
各科来支援的医生
首先,医院打通了急诊科到病房的绿色通道,做到了新冠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急诊清零。
其次,迅速增设唤吸科病区,“我们在5天时间里,从1个唤吸科病区增设至4个。唤吸科医生不够,那么所有的科室都来驰援,可以说‘全院都成为唤吸科’。”陈捷说。
“扩充病房同时,
我们也保障医疗同质化。”
陈捷介绍,每个病区都由老带新
以专业带非专业,保障医疗质量不变
全力保障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平稳有序度过危重症高峰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在病房
目前该院实现了可用于
新冠患者收治床位1100张
其中收治了800多名急危重症患者
陈捷院长表达,接下来,医院将陆续发扬中医优势,让中医药在新冠治疗中显身手,通过中西并重的方式,全力护航百姓健康。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魏映双 童颖辰 文/摄
来源: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