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处洞穴的黑暗水域中,首次发现神异鱼类,神似独角兽!
贵州是我国地形地貌非常丰盛且复杂的省份,特殊是这里山峦叠嶂、人迹罕至,拥有很多神异的洞穴,由于与外界联系很少,形成了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里面生存着很多奇异的生物,因此这些洞穴也成为很多生物学家以及探险爱好者神往之地。
近期,有研究团队在贵州一个不太起眼的洞穴深处,发现了一处大约1.8米宽、0.8米深的小水池,里面游动着看上往似乎很特殊的鱼类。由于洞穴深处光线黯然,当时很难进行正确辨认,于是研究人员在水中捕捉了部分这种鱼类个体,带回实验室开展研究。这个“无心之举”,没想到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物种。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新物种的形态非常特殊,身长大约在10厘米左右,体表没有鳞片,也没有色素沉着,浑身乳白色,眼睛非常小,有两对胡须状的触须,额头伸出一个反常大的角,看上往就像微型的独角兽一般。
经过对这种鱼的DNA进行检测,并与其他已知物种开展比对,研究人员发现这是一种以往根本没有发现的鱼类。与这种鱼亲缘关系较近的为金线鲃属的鱼类,目前全球已发现70多种金线鲃鱼,全部都是在我国被发现,属于我国独有的鱼类,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为分布于云贵高原东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区),特殊是在西江水系上游支流和长江上游部分南侧支流区域中,往往生活在水面较开阔的静水湖泊中,平时多分散栖居于湖泊的出口或积水较深处。
展开全文
由于金线鲃鱼几乎终年都生活在缺少光线的环境中,因此演化出了比较相近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比如视力严重退化甚至没有视力,成为仅存在眼睛结构和痕迹的“盲鱼”,此外还有身体表面没有鳞片覆盖、皮肤没有色素沉着等特征。
同时,这种鱼没有生活环境的限制,食物来源并不怎么丰盛,几乎可以用比较贫瘠来形容,因此体型都不大,通常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藻类以及植物的残渣等为食。在生物量相对较多的水域中,也能以小鱼和小虾等为食。
由于金线鲃鱼的眼睛基本上是一个摆设,根本看不到东西,因此它们如何感知到食物并且有效进行捕食,成为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致的课题。通过此次发现的这种全新的金线鲃鱼,研究人员在它们非常显眼的“长角”上面,似乎找到了答案。
与它们体型极不相配的、长度反常的角状结构,可以说在它们的近亲物种中也没有被发现过,属于它们独行的身体特征。金线鲃鱼的不同种类之间,这种角状结构也有较大差异,既有长度上的不同,也有分叉不分叉的区别。
研究人员推断,在黑暗环境中生活的这种鱼,可以扶助它们弥补“失往”眼睛的功能,使它们能够在黑暗中感知外界环境的某些刺激。由于生活的水域一般不怎么大,因此可能只需要最低级别的“导航”技能,就能称心它们感知的需要,而这种角状结构正好能够胜任。
经过深进研究,科学家发现,这种鱼的身体表面,有一条明显的侧线,这是由高度敏锐的细胞组成的器官,沿着鱼的身体横向延伸,可以检测水域中的压力、温度和盐度的转变,这个侧线与头部角状结构相配合,可以很好地起到“导航”作用。但是,究竟这种新发现的鱼,头部明显的角状结构具体的功能是什么,目前来看还没有完全被科学家所破解。
在我国特殊区域中发现的独有金线鲃鱼类,对于深进研究和探索生物物种基因库、生物进化法则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区域生物演化的特征等,也能提供可靠的实物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鱼的生存环境比较特殊,对环境的转变也非常敏锐,因此对气候转变、人类活动的骚乱、环境污染等的反应非常猛烈,稍有不慎,都会引发种群的萎缩甚至灭绝,目前在自然界中,金线鲃的鱼类总体看非常稀少,处于濒危的状态,在我国属于受严厉保护的重点物种,除了必要的科研之外,我们还是尽量少往骚乱它们的生活,让这一自然界的宝贵遗产长时间地存在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