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方子,逼出骨中冷毒!横扫关节冷、痛、僵,请收好备用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挥下来借鉴、使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我和一老友谈天。
他对我说,这三伏天,是他一年当中最喜欢的日子。因为他的关节舒适,不凉也不疼。再往后,到了深秋、进冬的时候,他就有些难受了。
他问我,中医有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能让关节在春季也舒适一点。
我说,有啊,有很多。你要是早问我,你早就舒适了。
现在,我把我心目中这张不错的外治方,也分享给我的读者。
你来看看吧:
展开全文
制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制半夏各20克,当回尾、川芎、赤芍、鸡血藤、宽筋藤各30克。
所有这些药,可不是用来内服的,而是用于熏洗的。把药材放在一起,加水2升。慢慢煎煮,煎煮到药液剩1升即可。用这个药液,趁热熏蒸患处。等待温度适宜了,再外洗患处。复煎。一日2次。
2升水多少啊?1升,等于1000毫升。我们最普通的矿泉水瓶子,可能是550毫升左右。你自己算吧。
这个方法,我声明,不是我自己琢磨的。其创制者,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罗月中老师。我前些年在学术刊物中看到,收躲至今。
围绕这个方子,还有一个小医案故事,我想和你说说。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是45岁。干啥的呢?就是做水产生意,是水产店的店主。
既然是做这个行当的,那少不了在水里泡着。
于是,天长日久,她就生病了。什么病呢?双手和膝关节疼痛,反反复复差不多十年了,秋春季节尤为严重。碰到低温,立刻犯病。温度一上来,痛感就减轻一点。
疼痛的地方,固定不移,就是双手和膝关节,而且皮肤颜色不红、皮肤不热。
刻诊,见患者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紧。
对这个患者,罗师最初就是嘱咐用上头的外洗方。
结果如何?半个月过往了,此人疼痛之感减半,于是用验方隔日一洗,再用药半个月。从那以后,此人的疼痛感基本消失。为了预防复发,每年天气冷冷的时候用上方外洗数次。
现在,我给你说说此方的道理。
我跟你讲啊,像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她的筋骨深处,有冷湿之毒。
什么是冷湿之毒?打个比方吧。
北方人,应该在春季都见过屋檐下的“冰溜子”。那是水遇冷成冰所致。
这个冰溜子,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体。自然界冰溜子的形成,离不开水湿和冷气。人体内的冰溜子,之所以形成,也离不开湿气和冷气。
所以说,有冷湿的地方,日久,就会在人体内形成冰溜子。这个冰溜子,我们称之为冷湿之毒。它是引起关节冷痛、屈伸不利的病根儿。
请注重,这类患者,关节痛处往往固定,痛感强烈,皮肤不红不热。这都是冷邪致痛的特征。
天气热和的时候,冰溜子稍微熔化一点,疼痛感就减轻。秋春季节,冰溜子越结越大,患者疼痛感就越强。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自然界的冰溜子,人们多用长杆把它敲下来。人体内的冰溜子,就不能敲下来了,只能用热性药,增加局部的温热力量,从而把冰溜子彻底化掉,大
而化小,小而化了。同时,还得用化湿的药,把筋骨内的湿气驱散。
这样一来,没有了湿气,没有了冷气,患者的病,不就好了吗?
好,我们现在看看罗师的这张外洗方——
制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制半夏各20克,当回尾、川芎、赤芍、鸡血藤、宽筋藤各30克。
这里头,制川乌、制草乌,大辛大热,是温阳的,提高筋骨内的阳热之性,以化冷邪。制南星和制半夏,是除湿的,化散筋骨内的湿邪。如此,冷湿二邪,看风而逃。
当回、川芎、赤芍,用于活血,使得局部通而不痛。鸡血藤和宽筋藤,可以养血、舒筋、活络。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构思。其实,它一点都不复杂,层次分明。
但是,说实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冷。你得病用了多少年,治病就得用多少年。筋骨为冷湿所伤,导致关节冷痛、发凉、滞涩、活动不利,绝不是一朝一夕能治好的。所以说,上头这个外洗方子,得用上一段时间才行。症状明显改良后,还需要在严冷低温时节使用,以预防复发,把疼痛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当然,你还得注重,这方子是仅仅用于外洗的,不要内服。川乌草乌,那都是有大毒的。有皮肤病,皮肤有过敏史,皮肤有伤口的人,也要慎用。
其实,现在这个季节,关节冷痛者相对好过一些。但尽管如此,我期看大家还是能把上头这张方子记下来,以备严冷数九的时候救急。
另外,辨证也是顶新的的。切记,此法针对的是冷痹。关节假如红肿热痛,患者舌红,苔黄腻,那绝对不要用。适合此法的人,往往舌淡胖,苔白或白滑、白腻,脉象弦紧,或弦缓,或弦而无力。发病之前,有受冷着凉史,或素体阳虚、气血不足。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