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60大寿上,他感叹膝下无子,儿媳却下跪:其实您还有一个儿子
拯进士及第,以亲老侍养,不仕宦且十年,人称其孝。向者仁宗时,包拯最名公直——司马光
谈及包拯,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开封府那个“刚正不阿”的官员,不畏强权、为百姓伸张正义,也因此获得了“包青天”和“包公”之名,甚至还有人盛赞为“包龙图”。
只是,包拯虽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但他自己的人生却有很多的不圆满之处,比如60岁的时候还没有儿子。幸运的是,上天还是给了他“一个期看”,儿媳说他还有一个儿子,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故事。
宋真宗时期,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从小就冷窗苦读、饱读经书,少年之时便已经学识渊博。28岁那年,当别人还在为秀才头疼时,他却已经考上了进士,并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古人曾言:“学成文武艺,卖于皇帝家”,只是包拯却不是如此,他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包拯当官的时候,他的父母已经很老了,朝廷虽然有意提拔他,但包拯却为了父母舍弃了晋升的机会。
起初,他还只是在四周的县衙上班,后来干脆就辞职了,专门在家赡养自己的父母。直至几年后,包拯的父母相继过世,而包拯手丧期也满后,他才服从相亲们的意见,陆续进朝为官。
公元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被授予了天长知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传奇生涯。在这一个地方,包拯还留下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名为“牛舌案”。
展开全文
为此,包拯断定割牛舌之人必然是想要报复这一家,于是包拯便让这位农民往买牛肉,引罪犯上钩。果不其然,真正的贼人看到农户买牛肉后,立刻往包拯那里告发。
结果,包拯却直接将这个人给捉拿了,通过审问此人也招供了。因为他与这个老农有恩怨,所以便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报复,可却偷鸡不成蚀把米。
总的来说,自1037年-1056年间,包拯在北宋各地都任职过,也断了很多离奇的案子,还老百姓一个清白,给人留下了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印象,逐渐有了“包青天”之名。
包拯往开封府上任,大约是在公元1056年,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在职期间,只要一有机会,他便会向皇帝意见裁减内侍、减少不必要的费用。
同时,他还改革了古代老百姓申诉的流程,比如老百姓想要上诉,需要先将状子交给小吏,然后才能一步步向上传达,这就多了一些作弊的机会。
在此情状下,包拯便直接削减了这个流程,老百姓可以直接进进公堂,向官员陈述自己的情状,极大地改良了当时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不少的冤假错案。
严厉来说,“开封有个包青天”等相关的传奇故事,大多都是包拯在1056年之前做的,他当时在各地为官,主要的工作就是为老百姓申冤,也有那个时间。
当然,在开封府任职期间,他依然为老百姓伸冤,即使对方是朝中大员,他依然不会有任何的恐惧,民间流传的《铡美案》不就是如此嘛!
包拯60岁“老来得子”
古人曾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包拯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清官,然而也是因为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投进到了事业上,导致自己的家庭状况不是太好,特别是香火的传承问题。
古代因为人少地多,再加上国与国之间经常打仗,所以男子的数量比较少,男人“三妻四妾”也是大势所趋。包拯虽然没有三妻四妾,但他也曾拥有过两个妻子和一个妾室。
这段婚姻也还算可以,第二任妻子给包拯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喊做包繶。在父亲的教导下,包繶虽然没有取得很大的名气,但也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长大后,他娶妻生子,生活也算是顺畅。奈何,天不遂人愿,包繶英年早逝,包拯白发人送黑发人。更让人悲痛的是,包繶往世后不久,包拯的孙子也往世了,这就等于包拯家没有了男子。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平时包拯虽然不把这件事情显露出来,但他的心理依然很不“得劲”。某一年,包拯60岁大寿时,因感慨人生,觉得自己没有后代很悲伤。
事情是这么一回事,当年包拯在娶第二任妻子的时候,妻子带来了一个通房丫鬟,也就是包拯的妾室。后来,因为这个女人犯了一些错误,包拯便将他赶出了家门。
巧合的是,女子被赶出家门不久,就发现自己怀上了包拯的孩子。然而,她已经被赶出家门了,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带着孩子生活,并将孩子抚养长大。
包拯对这件事情虽然不知晓,但是他的家人却知道此事,并且还瞒着他。当包拯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的兴奋,并且让孩子认祖回宗,取名为包诞。
或许是因为包拯的正义吧,老天也不想让他晚景凄凉,冥冥中有了这样一个安顿,也算是好人有好报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