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91年17名登山精英集体遇难,7年后发现登山日记:我们坚持不住了

91年17名登山精英集体遇难,7年后发现登山日记:我们坚持不住了

misa2 03-28 4次浏览 0条评论

1991年1月4日,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的17名队员在攀登卡瓦格博峰时突然失联,自此便消失在了茫茫雪山深处。

事故发生后,国家登山队及队员亲属曾多次前往山中搜觅,却始终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

时隔七年,这场事故的详尽情形终于为人们所知晓。

当年,登山队究竟遭遇了什么?这场事故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气候转变快,梅里雪山的冰川运动十分猛烈,造就了无数危急的悬冰川、暗冰缝,其攀登难度甚至超过了珠穆朗玛峰。

展开全文

不过,他们很快便败下阵来,此后再也没有人打过梅里雪山的主意。

这支队伍由日本气象专家井上治郎和登山家宋志义带队,汇聚了中日两国的登山精英,还配备了炊事员、驾驶员、躲族协作员等工作人员,誓要将卡瓦格博峰一举拿下。

因此,1990年初,登山队便派出一支先遣队对攀登路线进行了详尽的观察。

最终,登山队决定舍弃以往的明永冰川路线和斯农冰川路线,改从主峰南侧的雨崩冰川路线向山顶进军。

做好万全预备后,中日两国的队员们齐聚在了德钦县。

然而,他们并没有想到,眼前还有更大的困难在等待着他们。

来到德钦县后,登山队员们一直借住在当地的牧民家中。

然而,当发现登山队员的目的是卡瓦格博后,村民们的态度立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因为当地的躲族文化,村民们开始极力阻止他们登山。

一边是当地村民的极力阻止,一边是登顶卡瓦格博的任务,登山队员们一时间陷进了两难处境之中。

在他的努力下,德钦县政府最终批准了这次登山计划。

得到许可后,登山队员们一阵雀跃。

他们各个都摩拳擦掌,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登山机会志在必得。

1990年11月25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的29名队员携带先进的装备,从昆明赶往德钦县,预备向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发起挑战。

12月1日,登山总队在德钦县雨崩村四周建立了登山大本营,正式发起了对卡瓦格博的挑战。

在登山队员们看来,这次出发与之前的行动并无不同。

谁也没有想到,这座漂亮的神山最终会成为17名登山队员的葬身之所。

而后,登山队在海拔4600米处建立了1号营地。

并连续在海拔5330米、5100米处建立了2号营地和3号营地,进展可谓神速。

队长井上治郎将3号营地作为登山队的指挥部,所有重要设备也都被运到了这里。

随后,队员们在主峰右肩上海拔5900米处建立了4号营地。

此时,卡瓦格博的峰顶已经近在咫尺,队员们当即决定舍弃建立5号营地,直接向峰顶进击。

胜利的曙光,让整个登山队都沉浸在了喜悦之中。

12月28日早晨8点,以副队长宋志义为首的五人突击小队从营地出发,向峰顶发起最后的冲击。

上午11点36分,突击小队翻越一座陡峭的冰壁,到达了主峰西侧海拔6200米处。

一个多小时之后,他们顺利来到了海拔6470米处,距峰顶仅有一步之远。

然而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情形发生了——转眼之间,晴朗的天空便被乌云笼罩,气温也骤然下降。

狂风暴雪狠狠地抽打在队员们的身上,让他们无法再前进一步。

考虑到当时的情状,突击队员们决定就地扎营,等待暴风雪过往。

无奈之下,井上治郎命令队员们停止行动,返回营地。

第一次冲顶行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登山队进一步摸清了峰顶的气候和地形,对接下来的行动也更有把握了。

随后,登山队决定建立5号营地作为突击营地,并于1991年1月4日再次发起冲顶行动。

时隔多年,张俊依然能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场景:“12月29号开始飘雪,我在那天离开3号营地。从3号营地到2号营地之间很平缓,下撤很轻松。后来走到1号营地走不动了,就在那里住了一夜。”

张俊下山送信后,又有一个日本队员上往了。

自1991年元旦开始,连续的暴雪降临,登山队员们不得不待在3号营地内休整。1月3日晚,张俊与3号营地进行了最后一次通话,队员李志云告诉他:“雪下得太大,积雪有1.2米高,帐篷都快被埋了,队员们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出往扫一次雪。”

据李志云的妻子曾彩云回忆:“1月3号晚上我下班回家,儿子就趴在桌子上哭,不做作业。我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他突然转过头来对我说,妈妈,我爸爸给雪埋掉了!”儿子的话,让曾彩云的心紧紧揪了起来。

1月4日一大早,张俊像往常一样用对讲机联系3号营地的队员们。

然而,希奇的事情发生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大本营的氛围骤然紧张起来。

随后的两个小时内,大本营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行动起来,用对讲机从两个不同的频道唤唤登山队。

考虑到情状紧急,工作人员迅速向昆明、北京报告了情状。

1月8日晚10点,中国登山协会救援小组赶到德钦县。

一架侦察机也飞抵卡瓦格博四周,在高空进行侦察。

从侦察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3号营地所在位置有大量积雪,初步推断发生了雪崩。

几天后,中国登山界实力最强的西躲登山队赶到现场。

可是,他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也只能抵达2号营地。

1月25日,历经二十余天的搜觅后,中国登山协会发言人沉痛地公布:“此次救援行动失败。从出事至今已历时二十多天,从地形环境上看,已经不存在有人生还的可能。”

17名登山队员的身影,就此消失在了茫茫雪山之中。

为了给家属们一个交代,1991年4月26日,由中日双方共同组建的联合搜索队再次来到梅里,搜觅遇难队员们的遗体。

最终,迫于恶劣的天气,联合搜索队再一次无功而返。

登山队遇难的消息传出后,远在昆明等地的队员家属们遭受了莫大的打击。

队员王建华的妻子翁彩琼曾回忆道:“正式公布搜救失败后,我基本上天天都躺在床上,用氧气袋养着。”

17条生命的逝往,也让整个德钦小城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事故发生后,不少专业登山家曾进行深进分析。

在登山队员出发之前,卡瓦格博地区曾经历一个漫长的晴天周期,气温升高、冰雪消融,冰川下空上压导致了大雪崩。

再加上3号营地的位置抉择失误,最终酿成了这桩惨剧。

1996年,经过五年的休养,日本京都大学又组建了一支登山队,预备再次向卡瓦格博发起挑战。

与村民协商后,登山队决定只登山,不登卡瓦格博的顶峰。

就这样,登山队好不轻易来到了大本营。

然而,在他们面前的是更大的挑战。

由于有了1991年的前车之鉴,这一次登山队的行动十分谨慎。

然而,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突然传来——未来两天将出现浩大的暴风雪。

考虑到队员们的生命安全,大本营最终忍痛决定让队员们撤营返回。

可是,就在队员们抵达大本营时,上天再次跟他们开了个玩笑。

中心气象台、云南气象台、东京气象台三地同时发来消息:印度洋的热湿气流把云层吹走了,未来几天仍然是晴好天气。

反复无常的天气和连续下撤的疲惫,将队员们的意志消磨得荡然无存。

他们再也没有勇气向卡瓦格博发起挑战,第二次登山就此宣告失败。

此后的数年间,这座神异而漂亮的雪山也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走近一看,眼前的场景让他们不由得大食一惊: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冰川上,到处散落着衣服、睡袋、遗骸。

有的遗骸还比较完全,有的则只剩下了一些残肢,看起来触目惊心。

随后,他们立刻返回村里向村长报告了情状。

经专家检查,这些遗物与遗骸正是1991年登山队留下来的。

从这些遗物中,不难推断出登山队员们遇难前的状况。

日本队员船原尚武在日记本中笔录道:“天气越来越坏,风也越来越大了。卡瓦格博的脸被厚厚的云层挡住,我们再也坚持不住了,预备下撤。”

从事故当晚的队员笔记中可以看出,晚上十点钟左右,队员们还在烧水做饭。

然而,仅仅半个小时之后灾难便突然降临,夺走了所有人的生命。

自2001年开始,考虑到当地的文化习俗,德钦县决定禁止攀登梅里雪山。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抱有这样的想法。

2011年初,登山家高家虎不顾禁令独自一人登上梅里雪山,从此便下落不明。

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登山者在向高峰发起挑战。

2021年是人类攀登探索珠峰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无数登山爱好者从世界各地赶来,向珠峰峰顶发起冲击。

据统计,仅2021年春季便有457名登山者从南坡登顶珠峰。

登山者们的勇气固然令人钦佩,但“无高不可攀”的想法,也值得人们深思。

“我们站在大地上,并非我们对大地的征服,而是大地对我们的承托。”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或许才是人类应该抉择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环球人文地理《冷酷的卡瓦格博峰梅里雪山,登山者永远的禁地》

中国新闻周刊《20年来,这个日本人一直在梅里雪山觅觅队友遗体》

纪录片《卡瓦格博》

冰冠冰川任务
豆瓣9.7,对话最了解冰冻世界的纪录片团队 为了未知的气候和未来,乘上浮冰往北极漂流一年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
匿名用户
在寒冷的冰雪世界中,挑战与奇遇并存,冰冷任务展现了玩家们的勇气和智慧。
匿名用户2024-07-31 10:38:02回复
匿名用户
冰冠的**雪域探险之旅:极寒任务挑战重重,再现史诗般战斗场面!让人难忘。
匿名用户2024-07-31 10:39:02回复
匿名用户
冰冠·水脉的试炼——一次探险者必经的任务,令人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寒冷而美丽的极北之地的壮阔。
匿名用户2024-07-31 10:39:23回复
匿名用户
《冰冠与神秘的冬日:体验波澜壮阔的探索之旅——评冰雪任务之<
"挑战极寒,守护荣耀之路>》。》
匿名用户2024-07-31 10:40:02回复
匿名用户
冰冠水中的探寻与救援之路:令人震撼的探险任务,考验玩家勇气和智慧。
匿名用户2024-07-31 10:41: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