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冰山168小时,他如何绝境求生?
前一秒还丧到爆炸:“我不行了,好累啊,算了吧。”
下一秒又疯狂摇醒自己:“我还可以,必须可以!挺住!”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反反复复,在想要舍弃和心有不甜的拉扯间,渡过难熬的日子。
你经历过怎样的失看?
又是怎样支撑自己走出这段至暗时刻?
分享一个绝境逢生的故事,期看能带给你直面失看的力量。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被困冰山168小时,
他如何绝境求生?
展开全文
1985年,乔·辛普森身处“世界最危急的山峰之一”——修拉格兰德峰。
只不过,他不在山上,而是掉进了山腰四周一堵冰崖下的冰隙里。
要逃离冰峰,回到大本营,他得先爬出冰隙,走过山脚近10公里的冰川和碎石地。
更令人失看的是:
1.乔摔断了右腿,没法用双腿走路。
2.乔身上只有头灯、睡袋和攀登装备,没有水,也没有食物。
3.时间有限,营地在短期内就可能撤离,最近的村庄也远在45公里之外。
不管怎样,终点似乎只有一个——死亡。还有必要费力求生吗?
一开始,乔对沮丧的现实感到愤怒,他大声咒骂、痛哭。
挨过漫长的一夜后,他开始接受死亡将至的事实:
我可能能撑三天。我想象着这段时间会有多长——漫长的黄昏,然后是黑夜,从筋疲力尽的睡眠到半睡半醒之间。也许最后一半都会是无梦的睡眠,我会清静地慢慢衰弱而死。
然而,越是逼近死亡,对生的期看就越强烈。
他猛地坐直身子: 我不想那样死往!
有时候,陷进没有什么可以失往的境地时,反而是赌上一切的最佳时机。
乔看向冰隙更深处,扔下绳子,滑向深潭。
或许会有新的出路,或许会摔死,但他宁愿死亡来得更干脆一些。
乔没想到会绳降到一处坚固的雪面上,更出乎意料的是,在雪面与冰壁构成的洞穴顶部,有一个小洞,一束阳光从洞口斜射下来。
图片来源:纪录片《冰峰168小时》截图
一瞬间,惧怕、失看与疲惫一扫而空。
我要往阳光那里。我可以做些积极的事。我可以爬行,可以不断行动,直到逃出这座坟墓。
乔意识到,与糟糕的处境相比, 无助才是最大的敌人,只要有计划,就有做到的可能。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如何挈着断腿爬上通往洞口的40米斜坡。
在几次让伤腿爆发剧痛的尝试之后,他找到了最佳方式:
弯腰在雪中挖好一个大台阶,在大台阶下挖好一个小台阶,把冰镐砸向上方斜坡撑住自己,先把伤腿抬上小台阶,忍受短暂爆发的灼痛,用未受伤的腿猛地跳上大台阶。稍事休息,等待疼痛散往。
每一步都被拆解成几个具体的任务,这些任务组成了一个前进模式:
弯腰——跳上往——休息;弯腰——跳上往——休息……
在专注于重复前进模式的过程中,乔漠视了疼痛和进度的缓慢。
五个小时后,他从洞口探出了头。
图片来源:纪录片《冰峰168小时》
黑暗冰隙外的世界,显得温热而漂亮。
天空蔚蓝,阳光散发着热烈的温度,雪白的冰峰围绕四面,壮丽无比。
一股在努力后重获自由的解脱感,让乔昏昏欲睡。
乔从冰隙中钻出。 图片来源:纪录片《冰峰168小时》
但看向如一条冰冻舌头般曲折向远方的冰川时,那种熟悉的紧张感又涌上心头。
他听到脑中有两个声音在争论不休。
一个镇静威严:我不会就这样等死,可以像在冰隙里那样,往行动。
另一个只是一堆无序的画面:人的面孔、时髦歌歌词、无意义的对话,让他只想待在原地发呆等死。
乔觉得自己太虚弱,前方的路也太远、太难,他不想让步于那个镇静的声音。
但那个声音还是占了上风。
那天下午,他探索出在冰川上爬行的最佳方法,如机械般在雪上挪动。直到黑夜降临,暴风雪迫使他挖好雪洞,在疼痛与惧怕中进睡。
第二天,口渴难耐。他已经两天三夜没食没饮了,食雪无法缓解体内的水分流失,找到水源成了最急迫的需求。
他想起自己在上山途中经过的有溪流渗水的碎石滩:天黑前到达那里!
急于求成的心让他高估了自己在岩石中跛行的速度,也让他漠视了那个声音的提醒:你需要休息。
晚上十点,他在疲惫中陷进睡眠,距离目的不知道还有多远。
乔失看地躺在雪地上图片来源:纪录片《冰峰168小时》
第三天,水为他注进了能量,但一阵忧愁开始潜进心底:营地还会在吗?假如不在,该怎么办?
一切前进的念头瞬间停摆,他被对未知的惧怕和焦虑攫住了。
“别傻了,快点,白天还剩两个小时。”那声音冷酷地推着他,在碎石间麻痹地爬行。
夜慢慢深了,他在黑暗中漫无目的的爬着,突然嗅到一股刺鼻的粪便味。他知道,自己做到了,这里是营地的“厕所”!
乔冲着黑暗嘶哑地吼喊:“救救我!”
不远处,一道电光亮起。
很显然,乔得救了。
你可以说,他的求生有很多幸运的成分,比如队友还未离开,营地还在。
但假如一开始,他在冰隙里就抉择躺着等死,再多巧合,也毫无意义。
乔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
他原本以为这个故事只会在登山圈内激起小小水花,却没想到它触动了更多非登山者的心。
文艺指责大师乔治·斯坦纳就是其中一位:
(这本书是)登山文学的绝对经典。从心理乃至哲学层面见证了人类内心最罕见的冲动。
《浮生一日》导演凯文·麦克唐纳读后急切地把它改编成电影,成就了“英国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纪录片”——《冰峰168小时》。
电影海报
这个故事的魔力甚至延续到了近40年后的今天。
2018年,它被改编成话剧,在英国上演。
2022年,又登上澳大利亚和韩国的舞台。
而乔的原著也不断再版,今年简中版《无情之地:冰峰168小时》也重版出来。
曾有记者问乔,你觉得这个故事为什么时隔多年还会被人们反复讲述。
乔回答:可能它触到了集体意识中的某种东西——英雄回来的神话。我们期看听到某人从死神手中重返人间的故事。
但或许,乔的求生就像一个隐喻,如同我们每个人在或长或短的生命中挺过无数失看时刻的缩影。
我们都会摇摆不定:会崩溃,会焦虑,会恐惧,会感到无助,但也总有一个声音在鼓励自己,挺住,再试一次。
活着就是一场你和自己的漫长决斗,一个无助柔弱,一个强大坚韧,你要让哪个占据上风?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雄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甜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奉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看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躲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合成)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看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阐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看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看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