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王安石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热进屠苏

王安石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热进屠苏

misa2 03-28 4次浏览 0条评论

元日

王安石 〔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热进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往,迎着和热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射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往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往。

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喊做“屠苏”。另一种说法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热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

展开全文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进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氛围。次句“春风送热进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芒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芒绚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亲昵唤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看自信的情绪。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锐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挠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足够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氛围,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布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热进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饮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重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布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闻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旧的桃符替换成新的桃符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布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格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誉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热”那样布满生气;“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普通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良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衰落事物的这一法则。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托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闻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赞扬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往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光辉女郎符文
天热才发现,会妆扮的女人,穿卫衣从不配无痕裤,今春时髦这样穿 建县2222年,因浮光山?您可知“光山”县名的真正由来?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