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白叟,坐在智能电视机前
颠末五十余年后,那些记忆已变得模糊。开垦后的第二年,雨水从天上汨汨地灌下来,汾河河水上涨,水流涌进滩地,塞满绿豆根茎间的所有空隙。他们失往了地盘。留下的只要一台电视机。午饭前后,张东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着翻开电视机。电视机里播放屡次的老电视剧,帮他庇护了一种时间的刻度:改变也许不成制止地发作着,但他们,也曾站在新手艺奔涌而来的潮头。
2023年3月3日夜晚,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北靳村,65岁的王复穴坐在电视机前。李理荷 摄
文丨李理荷
编纂丨陈晓舒
校对丨赵琳
►本文 8738字阅读 14分钟
在晋南临汾市襄汾县的北靳村,15年间,村庄的烂泥路完成道路硬化,街巷旁架起了集中供热管网,砖土间吱呀衰朽的木门成为废墟,气派的门楼在废墟上拔地而起。村民用缄默的目光测量着邻里门楼的凹凸,在几公分的参差里比赛着脸面和威严的标准。
当然,还有电视。“大疙瘩”电视机(CRT显像管电视机)成为过往,光纤宽带收集进村,壁挂液晶智能电视酿成“面子”生活的另一象征。居所改头换面,里面盛放的生活却与流经村庄的汾河河水般亘古稳定。留守的人们衰朽,但不断歇。他们在地盘上耕种,为生计驰驱,遵照二十四节气流转的法例,用晒干的玉米叶引燃灶膛里的柴火。他们反复着被年轻人放弃的生活。
新的智能电视机里是新的世界,那个世界被功用板块区分,充溢着复杂的会员系统和告白,新世界的起点,是一个又一个以二维码面孔呈现的付费弹窗。你能够想象到那种无措:一片目生的“地盘”,半辈子拿着镰刀和锄头的手,拿起远控,迟疑地按键试图抵达最通俗的休憩。
智能电视机和村庄的老年人世,绵亘着一道数字之墙。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和无法匹敌的天然力量一样难以阻挠。老年人做为数字手艺变化的被动承受者,被留在墙的那一边。那此中有酸涩,有无法,有想要庇护自立威严的强硬。但别悲观,他们匹敌过饥饿,灾害,河流的干涸和人生的磨难,坚韧里自有昂扬和生气。
展开全文
夜晚的电视机
农村的夜比城市深得更早,也更深。晚上八点一过,北靳村便陷进沉寂的暗中。人们像动物缩回巢穴,只要偶尔一两声远远的狗吠突破沉寂。3月3日,64岁的成爱爱和65岁的丈夫王复穴在那时坐在电视机前。屋内灯光晦暗,墙壁上褪色的光景挂画,万年历挂钟,绿漆剥落的床在光下显得陈旧暗淡。独一崭新的陈列是摆放在墙正中的50英寸智能电视机,屏幕里色彩亮堂,照亮王复穴地盘般灰黄的脸。
那台50英寸的电视机购置于2022年10月份,是王复穴的儿子王振在市里花1600多元买的。王复穴说,关于电视他和老婆没有需求,“人家买下啥我们看啥。”固然如斯,考虑到大大都智能电视系统无法曲通卫视,而父母最习惯的仍是像畴前一样看曲播,王振便为电视装备了“盒子”——由电信供给办事的IPTV(交互式收集电视)。
外置“盒子”意味着多了一柄远控器。为了辨认两个远控器,王复穴把掌握“盒子”的远控器放在茶几上,翻开电视后便习惯性地握在手里。他的手指长久停在围绕着ok键的圆盘上,圆盘因而被磨得发亮。利用的仅仅是上下两个按键,掌握看曲播时频道的加减。电视机的远控器则放在一米外的电视柜上,套着塑料膜,几乎没有利用的陈迹。“只按最上面的开关,剩下的就不晓得了!也历来不消。”王复穴无法地笑,褶皱层层叠叠堆在眼角。
若不小心按了主页键,回到开机时的电视界面首页。王复穴和成爱爱便不晓得若何返回卫视频道。首页底部是利用,曲播,选举,点播等7个功用板块,上面则是包罗教导、游戏、热播剧等16个频道分区。“摁了吗?摁不了啊。”拿着远控器,成爱爱有些焦虑地从沙发走到电视机前,伸长手臂用远控器对着电视机。她想要点进曲播,电视机的页面却纹丝未变。
2023年3月3日,成爱爱想要点进曲播,电视页面却纹丝未变。李理荷 摄
看待手里的远控器,成爱爱有份慎重。她不敢持续地按键,从试错中进修是豪华的,“之前的有线电视用了好多岁首,挪动磕了一下就坏了。”提起上一个电视机,她仍心疼不已。“再往上,上头有央视,再按确定。”成爱爱的女儿在一旁提醒她。“确定是中间那个吧?”得到必定的回复后,成爱爱才按下ok键,电视页面末于进进中心一台。
“那个是返回,圆圈中间的是确定。”女儿教成爱爱记忆远控器上的按键。成爱爱嘴里嘟囔反复着女儿的话,按了返回,“确定要退出吗?”,窗口弹了出来,“再看一会儿”,“确定退出”,两个抉择框之间,成爱爱再次陷进了静行。
一番操做破费了3分钟40秒,成爱爱有些怠倦,把远控器递给丈夫,陆续坐回沙发边。繁琐的操做消耗的不单单是时间,两位白叟看电视的积极性也被磨损。电视机停在江苏卫视,成爱爱和王复穴其实不专注于电视里的节目,他们松懈地搭着话,眼睛时不时地瞟向屏幕。女儿平静地在看本身的手机,怕打扰到她,王复穴把音量调低。电视里的女声做为布景音,填补了屋内的沉寂。
往年女儿只要春节时才会回家。近日成爱爱的手刚做完一场小手术,在北京工做的女儿为了赐顾帮衬母亲才暂时回到村庄。假设没有孩子在,白叟可能会破费比3分40秒更久的时间,为此儿子从头设置了电视,让父母翻开电视后能间接进进卫视看看曲播。
智能电视机里毗连收集的那部门,是两位白叟从未摸索的荒漠。查找节目需要通过索引的体例,“有想看的就用搜刮,像放大镜的阿谁”,女儿教过成爱爱,但拼音搜刮的体例对她来说太难,便只能舍弃。收集电视并没有改动王复穴的电视看看形式。热播剧《狂飙》,白叟听孩子们说都雅,便记下播放《狂飙》的卫视,等在电视机前逃剧。王复穴坦言,“电视的收集功用,我们不是不消,现实上是用不了。”
“手艺惧怕”的老年人
北靳村其实不与任何一条省道或铁路相连。想从城市抵达村子,或沿着汾河走河滩边的路,或穿过两个村庄一路向北驶到最深处。村里约有1600人,有三分之一的人外出打工,南下深圳,广州,北上太原和北京,渐渐成为假日里村庄的“客人”。还有一部门人在襄汾县县城找到工做,或在饭馆打工,或在工地上干活,好点儿的能找个班上。
村里60岁以上白叟大约有260人,约占村里总生齿的16.3%。在那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西边是种植着小麦和玉米的耕地,东边流经村子的汾河时而宽阔时而干涸。村里的白叟大多务农,衰朽但不断歇。他们每日向东或向西,农忙时往地里,农闲时在四周村镇打零工。曲到不再能干活的那一天,他们会在午后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就像从石头里长出的朝阳动物。
他们对智能电视机的领会,其实不比成爱爱和王复穴更多。2006年,村里通了宽带,2015年,智能电视机成为村庄的支流。收集进进村庄的十年,也是新农村建立的十年。大大都白叟住进了后代创新过的院子,那些院子有类似的容貌:外部是暗红色的高峻门楼,内部客厅最显眼处摆放着大屏液晶智能电视。
当电视机翻开的时候,绵亘在白叟和智能电视机间的那道数字之墙起头闪现:收集并没有实正进进他们的生活。村里大大都白叟与成爱爱类似,拥有智能电视机但不会利用,仍然游离在收集世界的边沿。还有一小部门白叟,例如村里84岁的成明珠,她一生不识字,靠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法例过活,其实不拥有任何一台智妙手机或智能电视。
第48次《中国互联收集开展情况统计陈述》查询拜访数据展现,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接近10亿,此中约有1.2亿60岁以上彀民,占总网民规模的12.2%。而根据第七次全国生齿普查数据展现,我国老年生齿达2.64亿人,那意味着还有一半以上的老年群体并未接进互联网。
对复杂的收集世界,王复穴和成爱爱知之甚少。那份茫然不解里又繁殖出恐惧:收集诡谲多变,它遍及可能的圈套和电信诈骗。收集的尽头,是一个个以二维码容貌呈现的付费弹窗。王复穴和成爱爱排斥收集,既是被动地无法利用、掌握收集,也是主动地因心理障碍远离收集。
热播的电视剧,“要看就得掏钱”,成爱爱说得笃定。“电视里想看啥都有,功用都要掏钱,咱不掏钱。”王复穴拥护着。
王复穴家智能电视机列内外选举的电视剧只能免费看看两集,必需开通会员才气看全剧。从第三集起头,点播放后便会弹出会员付费窗口。李理荷 摄
2020年,王复穴家安拆了网线。宽带一个月费用是169元,同时还包罗送的两张德律风卡的话费费用。安拆后还送一台监控器,只要下载一个App即可以让不在家的孩子们随时查看监控。王复穴和成爱爱在那之后用上了孩子们裁减下来的智妙手机。送的监控器至今仍未安拆,成爱爱有些担忧,那担忧无关隐私,而是“阿谁工具总得开着可费电呢”。
智妙手机,王复穴利用的功用也仅仅是接打德律风,偶尔刷一刷短视频。与看看电视机里的曲播类似,手机里的动静也是单向地“劈面而来”,他不需要做出抉择,只能承受,平台推给他什么,他就看什么。
手机里儿子曾下载的软件花花绿绿占满屏幕,包罗年轻人常用的约会软件。每个软件图标右上角都展现着几十条未读的通知,他从未点开过。微信他是不会用的,偶尔收下孩子们发的红包或转账,他也从没花过。“我能收了,我可不会往出花。”王复穴说。
“似乎弄不了那些,白叟就没有用”
当被询问村里熟悉智能电视机和收集的老年人,白叟们提到了成素云。成素云69岁,是位“老民师”。从1972年到1992年,她在曾经的北靳村小学做了二十年数学教师,教学的后期又担任村小校长。
成素云是村里最早一批购置智能电视机的人。2013年,她破费约2000元从襄汾县古城镇买了那台电视。那时她租住在襄汾县的出租屋里,做为“陪读奶奶”天天辅导孩子功课,从孙子6岁到14岁,渡过整整八年。素云喜静,不善寒暄,在县城的生活全数围绕着孩子。也是因为陪读生活,年逾60岁的她被拉进全然目生的收集海潮。
为了进孙子的班级群,线上提交功课,她买了人生中第一台智妙手机。素云教学的时候,村里80%都是文盲,她是村里公认有常识的文化人,面子又能干。“有的教师是茶壶里煮扁食,有嘴倒(道)不出。我不是那样。但凡我会的,必然能把学生教会。不会的,研究一下也就会了。”提起专业,素云很自信。可面临互联网,她稀有地觉得到无措和挫败感。
利用智妙手机时,她不习惯触屏,不会发动静,不懂每个符号的意义。每次修改完功课,是孙子批示她点那里,按那里,她才气顺利把照片发给教师。与“数字原住民”孙辈的差别,让她时常懊恼。教学一辈子,到老来却显得蒙昧鸠拙。她觉得失了脸面,继而又在心里下定决心,“小孩会,我也要会。”
她陪孩子进修,进修完了孩子再教她利用智能电视机和智妙手机。孩子上学后,她就乞助同样租房陪读的家长们,一点一点地学:上彀的标记是立起来的小扇子,按住圆圈里的扇形是说话,怎么返回,怎么发送,怎么删除……“很难,一用都恐惧呢。只能当进修一样硬着头皮学。住四周的好多奶奶因为不会用手机,只能回村里。似乎弄不了那些,白叟就没有用。”回忆时,成素云语气有些愤慨,又悄悄叹了口气。
即便利用智能电视机约10年,翻开电视时,素云仍是有些羞惭,仍然怕本身用得不娴熟,“不外复习一下就会了。”她紧接着说。那台电视没有安拆机顶盒,只能通过收集搜刮看点播。开屏告白后点搜刮,呈现拼音搜刮的界面。素云像承受测验的小学生一样走到电视前,双手交叠着托着远控器,右手大拇指停在按键上,她想了半晌,然后茫然地问,“怎么上往按那个C呢?”
确定键四周的四个按键别离掌握“上、下、左、右”,被提醒后素云恍然大悟。“好,再下往,按H。确认。U在哪呢?”素云眯起眼睛,每看屏幕几秒,找觅到字母后,便垂头看一眼远控器,在目光凝视下才敢按键。打出U时,素云不小心按了两下,意识到后她按了清空,刚想打的“春”字的拼音,消逝了。
时间在抵达节目前变得黏稠又迟缓。素云却不急不躁,耐烦地从头来了一次,等再度用拼音拼出“春”字,已颠末往了三分钟。
2023年3月4日,成素云双手交叠着托着远控器,右手大拇指停在按键上,正利用拼音搜刮想看的电视剧。李理荷 摄
电视机外,乏味的农村生活
两年前,孙子读初中后上了寄宿学校,不再需要陪读的素云回到村子和儿子儿媳生活。她天天早起给儿子夫妻俩做饭,食了又拾掇院子,洗衣服,做家务。中午饭后,她往儿子的牛场里帮手干杂活,晚饭前,再做好饭等孩子们回家食。
素云凡是会在晚饭后翻开电视。她其实不关心电视里的故事自己。电视机供给的,是一种安抚式的喧闹,一种把本身抛进故事任其漂流的温馨。略带杂闹的声响让成素云感应平安。她用了“哄”那个动词。她说,端赖电视机哄着睡觉呢。
晚上9点半,躺在客厅角落的单人床上,王复穴按了两个5,频道跳转到山东教导台,是他最喜好的觅亲节目。电视里失散的亲人末于哭抽泣着相拥,王复穴会在那种失而复得的幸福里沉沉进睡。有好几次,在别屋睡觉的成爱爱被电视的声音扰醒,发现床上的丈夫鼾声如雷。
晚饭后看电视的光阴,或许是村里白叟一天中仅有的休憩时刻。走在黢黑的街巷,只能听到风声和随风声隐约流窜的电视机的声音。至于白日,成爱爱说:“白日都在干活。农村人哪有停点(停歇)的时候呢。”
成爱爱的老年生活与她辛勤的前半生并没有什么差别。成爱爱和王复穴两人每月养老金总共不到300元,儿子还未成婚,需要用钱的处所还良多。三亩地里,小麦和玉米交接着由青变黄,收割后是新一轮的播种。日复一日地跋涉此中,她的裤脚和指缝间总有泥垢,似乎永久也无法洗净。
农闲时,成爱爱就在村庄四周打零工。比来的一份工做是为生鲜平台做蔬菜包拆。卡车拉着别致的蔬菜进村,在曾经砖厂的空地上,成爱爱和村里的妇女们分拣蔬菜,把菜择清洁,称重后再用保鲜膜塑封,贴上价格。包一份菜一毛钱,像冬瓜如许需要切成一斤重再包拆的则是一毛五。手里蔬菜流转,成爱爱累积着以毛为单元的酬劳,每月收进1000多元。
成爱爱还种植了一亩韭菜。每年清明节前,韭菜成熟第一茬,她会在前一天薄暮割好韭菜,扎捆后齐整地摆放在三轮车里。第二天凌晨四点,成爱爱载着嫩生的韭菜赶往县城的农贸批发市场。市场5点开门,她要趁早才气碰着更多收菜的人。韭菜是上半年的蔬菜,收过三茬后即是6月,成爱爱又要预备割麦子了。
王复穴同样也是村里生齿中的“能干人”。除了务农外,他当过修路工,也栽过树。3月正值农闲时段,天天早上7点,他往河东的红木厂里打工,帮手移运木材,拉大锯,干干杂活,不断到晚上天黑了才回家。
不克不及停行劳做的老年人囿于生计。那些更老的,不再能劳做的老年人,则囿于更乏味和孤单的生活。白日,人们骑着摩托车、电动车各自往干活,村里愈加沉寂。沉寂里的细微之声是喜鹊的啾啾声,风声,风吹动树枝挤出麻雀的叽喳声,偶尔从大路传来汽车消沉的嗡呜声。
82岁的张东景已经回忆不起那些声音的形态。他耳朵里的村庄比旁人的更静。两年前,张东景被诊断为中度听力缺失,起头佩带助听器。助听器每一周要换一次电池,绿豆一样大小的电池放在用鞋盒做的药箱里,常让他怎么翻找也找不到。更让他芥蒂的是价格,18粒电池20元,每次往市里查抄,买电池就要破费200元。他不舍得用。
在家时,他独一需要佩带助听器的时刻是看电视机时。3月4日下战书1点,张东景和老婆刘淑厦坐在电视机前,边食饭边听看《神探狄仁杰》。那部2006年的汗青剧他数不清看了几遍,无论停在哪个情节,他都能看下往。插播告白时,他陆续换台,换到了同样熟悉的《大宅门》。
2023年3月4日,食过午饭后,张东景坐在电视机前,电视里播放着他看了良多遍的《大宅门》。李理荷 摄
曾经的习惯变得安稳,成为他的一部门再难改动。他爱看的电视剧,翻来覆往仍是曾经的典范剧。 即便在两年前用上了智能电视,他也没有抉择接进收集,而是陆续利用有线电视实时看看电视节目。“不想再学新工具了,人老了,眼睛坏了,耳朵坏了,牙也坏了。没有什么想逃求的,对凑着活呢。”他平静地那么说。
戴着助听器,电视机里的声音听来锋利,人物对话又太快,他需要时间辨认和反响。吃力的专注让他怠倦,张东景把椅子往电视机前挪了挪,好让字幕看得更清晰些。
因为听不清人讲话,他几乎舍弃了社交,不再像以前一样骑着自行车往找伴侣下象棋,打扑克。活到82岁,一路年轻又一路变老的伴侣们一个接一个灭亡,能和谁说话和谁玩呢?他也不晓得。不戴助听器,他独一能闻声的人声是老婆刘淑厦的声音。她不消特意抬高声音,让他拾柴火,往厨房咸菜罐里捞咸菜,给菜地浇水,那些指令他听得清清晰楚。闻声了他便往做。因为腿疼,张东景走得迟缓,左腿先承载着身体的重量落下,犯疼的右腿才渐渐地跟上。他渐渐地走,脚步声也挈沓着一重一轻地跟在他死后。
看电视的那一个小时,他们几乎什么都不说。食完饭后,电视又从头回于沉寂。冷冷的冬天事后,菜园的地盘板结坚硬,他们得用草木灰,铁镐和耙子让地盘从头松软,好停止新一轮的播种。下战书,日头渐渐西斜,早上翻过的土被太阳晒热。张东景整土,敲碎太大的土块,老婆把生芽的大蒜一个一个放进土里。他再用耙子拨动土,笼盖住蒜。
2023年3月4日,北靳村张东景家后院的菜园里,张东景和老婆刘淑厦在种蒜。李理荷 摄
他们都不再能下蹲。常常略微哈腰,便发出拉风箱一样嘶哑繁重的喘气声。那声音是年老的重量,沉寂中只要风听到。
推倒“数字之墙”
20岁的成聪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少小时,他因一场车祸招致双下肢瘫痪,至今仍在村里生活。留守在村子的白叟们,后代多不在农村,他们口口相传“聪聪懂得可多了”,碰着诸如不会在手机上交电费,手机坏了,下载工具等不懂的问题,就往找聪聪。刘淑厦没有什么好赐与的,每次找聪聪时,她把糖果、蜜饯、小饼干等零食拆满一塑料袋,感激他的帮手。
“奶奶,你说想看什么?”,“奶奶,没事儿,看完了你再来找我。”对找上门的老年人,聪聪耐烦又体恤。在村庄,聪聪承担着“数字反哺”的“数字原住民”角色,他给村里的白叟们手艺批示,让他们不至于被数字时代放弃。
刘淑厦家里的智能电子设备其实不算少。为了搀扶帮助白叟融进数字时代,后代们给两位白叟每人买了一个平板电脑,每人一部智妙手机。考虑到家里电视机没有接进收集,外孙还专门买了一台老年人公用的智能挪动电视。
也有平台推出了电视的“适老化”革新。某影视点播软件推出晚辈形式,界面由白叟们感兴致的军旅抗战、戏曲典范、生活大戏等频道构成。除了电视节目,还有名医堂和摄生堂,旨在为白叟科普常见的病痛问题和摄生批示。
针对智能电视界面繁复,告白弹窗多的问题,某电视平台适老化革新的构想是往繁就简,降低页面内信息密度,内容闪现更简洁,同时把字体调大。别的,开启声音掌握能够让老年人远控更便利,也是“适老化”革新重要的一部门。
刘淑厦家里的老年人智能挪动电视操做比智能电视机简单。首页字体很大,分为戏曲,当地视频,电视台等频道分区。屏幕右边的按键都配以“上,下,确认,音量”等文字备注。但设备在线播放不不变,经常加载失败。她打德律风告诉外孙那个问题,隔一周后,外孙拿回来一个U盘,告诉她里面下载好了包罗《大宅门》,《水浒传》,《隋唐英雄传》在内的五部电视剧。
但利用时,U盘里的电视剧却无法播放。因为工做忙碌,在外埠上班的外孙许久不回家,刘淑厦只能往找聪聪。她其实不晓得“U盘”是什么,也分不清各类贮存设备。孩子们拿回来的、能够放进电子设备里的工具,她都小心地收好,拆在空药瓶里。拿着药瓶往找聪聪,倒出来后,她手掌上摊放着两张德律风卡,一个U盘,一个SD卡。
她问聪聪,“你看看哪个能用呢?”
成聪帮她下载好蒲剧放进U盘里,教她插在智能挪动电视上,翻开当地视频就能够主动播放。从那之后,那台挪动电视上总插着U盘,刘淑厦不敢再乱动。其余的德律风卡和SD卡,她仍收好放进药瓶。
老年人智能挪动电视摆放在刘淑厦的书桌上。她把孩子们拿回来的、能够放进电子设备里的工具,都小心地收好,拆在空药瓶里。李理荷 摄
刘淑厦是村民眼中“上了70岁最会用电子设备的人”。她会攒着关于电视机和手机的问题等着回家的孩子们为她解答。比来,外孙回家后教她用语音输进法输进,如许比手写更快。智妙手机也确实填补了她生活的乏味。本年春节,她和许久未见的同亲碰头,两个年过七十的人失散多年后从头联络起来。老乡会分享他本身做的诗句,她则会认实点评。
在刘淑厦床头柜上,架着一台平板电脑,一个安拆电池的手电筒,太阳妙手电筒,纸巾,以及一盒速效救心丸。两个手电筒是为了晚上起夜便利,不至于摸黑摔倒。人老了睡眠少了,进睡也变得困难。睡前她看着平板里的视频进睡,睡一两个小时便会醒来,清醒时看看视频又再次陷进混沌。有时平板会响一整晚。她说,“柜上都是离不了的工具。”
刘淑厦床头柜上,架着一台平板电脑,一个安拆电池的手电筒,太阳妙手电筒,纸巾,以及一盒速效救心丸。李理荷 摄
村庄白叟本身,也并不是只是数字手艺变化的被动承受者和适应者。与地盘打交道超越半个世纪,他们最不欠缺的操行就是坚韧。刘淑厦和张东景是村里最早在河滩地上种植的人,汾河边的荒地,野草在月光下疯长,孩子进往后便消逝在草浪里。那可是盐碱地啊,村里没情面愿开垦。白豆和绿豆不怕盐碱地,张东景牵着骡子干活,一步一步用脚测量完了10亩地。绿豆成熟后,刘淑厦天天带一壶开水和几个馒头,背着三个布袋坐船往河的那头摘摘。
一个夏日后,丰收的豆子给他们换来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视机,11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那是1984年。村里的年轻人们在夜晚移着凳子来到他们的院子,院子里的电视机播放着《射雕英雄传》,是他们人生的第一部电视剧。
颠末五十余年后,那些记忆已变得模糊。开垦后的第二年,雨水从天上汨汨地灌下来,汾河河水上涨,水流涌进滩地,塞满绿豆根茎间的所有空隙。他们失往了地盘。留下的只要一台电视机。午饭前后,张东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着翻开电视机。电视机里播放屡次的老电视剧,帮他庇护了一种时间的刻度:改变也许不成制止地发作着,但他们,也曾站在新手艺奔涌而来的潮头。
(应受访者要求,张东景,王振,刘淑厦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