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肃翰札的书体演变
甜肃翰札的书体演变
甜肃是翰札之乡,从1907年斯坦因获得敦煌汉简到后来的放马滩秦简、居延汉简、马圈湾汉简、肩水金关汉简、悬泉汉简的考古出土,甜肃先后共有六万余枚秦汉翰札面世,此中汉简的出土量占全国汉简出土量的82%。那些数量浩瀚,品种丰富的秦汉翰札不只是研究秦汉期间汗青文化和社会风俗的贵重材料,也是汉字从篆书到隶书曲到后来的行、草、楷各类书体开展演变的间接载体。我们从中能清晰地看到字体从秦篆改变为隶书、草书和行、楷的早期演进过程以及各个差别期间书体的风气特征,借此可以深进领会秦汉翰札书法的艺术风气开展和影响因素。
展开全文
汉简中的篆书和隶书
在甜肃,汉代篆书相关出土文物数量比力少。与秦篆比拟较体格近方,并且笔法已有隶意,因而后世将汉代那种渗进了隶变形构的篆书称为“汉篆”。 甜肃出土更具汉篆特征的墨迹留存至今的次要代表性帛书之一有甜肃翰札博物馆躲“张掖都尉棨信”帛书,1973年出土于金塔县肩水金关遗址,绛红色缯帛,高21厘米,宽16厘米,上端有素绂,篆书“张掖都尉棨信”六字。棨信是一种表达题表的旗号,为仕宦出行时系悬于竿上的仪仗之物。“张掖都尉棨信”仅仅六个字,但展现出的篆书写法和动态线条的清劲刚逸特征,反映出西汉晚期敢破敢立汉篆书风的书法精神,颇具个性特色。
秦隶起于战国期间,根本构成于战国后期,到汉武帝期间式微。其特征是形式和结体明显带有篆书构造,却已少少屈曲围绕线条,其书体介于篆书和汉隶之间。那一期间最次要的古隶墨迹为甜肃翰札博物馆馆躲的“天水放马滩秦简”,计四百六十枚,成册于战国秦王政期间,可分为甲本、乙本及墓主记等三部门。皆为古隶书体,字形略扁,用笔重起轻提,线条不见分书的蚕头燕尾,有时显的短笔划快有跳跃感。肩水金关汉简典范简册《甜露二年御史乘》也有古隶意味。汉隶是由古隶开展演变而成,有完全的蚕头燕尾形态和破磔用笔,其特征为笔势生动,风气多样。汉隶书体简占甜肃出土汉简书体80%以上,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的“相利善剑刀册”,内容次要是辨识宝剑的原则和办法。共六简,容字二百一十个,原则八分隶书,墨色如新,构造横扁,非常工整,笔划少改变,代表汉代官方八分隶书的较高成就。
汉简中的草书与行书
甜肃翰札书体章草比力成熟,在汉简墨迹中是一种相对独立且辨识度较高的书体,又是由草隶向今草体演化的过度体,构成于西汉中晚期,流行于东汉至魏。次要特征是突破隶书方整、端方、严谨的写法,将早期草书和汉隶相融,波挑明显,笔划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用隶之笔法,却破了隶书法度,结体得到了很大的简化;笔划存有波磔但非常简省,书写自在、节拍感强,线条朴实凝练;章法上字字独立,大小不拘,少少连缀。章草翰札的代表性简册有马圈湾汉简中的章草简和居延新简《隧长焦永死驹劾状》。启功先生在描述汉代章草时说:“汉代草书翰札中的字样,多半是汉隶的架构,而简易地、快速地写往,所以无论一字中间若何简单,而收笔常带出燕尾的波脚,且两字之间绝不相连。”应该说《死驹劾状》简册代表西汉末东汉初开展成为约定俗成的日常草体技法。而马圈湾汉简中的章草简也是代表简册之一,字数多,草化比例高,和《死驹劾状》比拟又独具特色。
行书书体是在书写中构成的无定造的书体,并不是楷书产生后的半实半草。行书产生的时间很早,只是表示形态差别。人们看念中的行书,也是在“隶变”过程中构成的,到东汉晚期成熟。甜肃翰札中的东汉早期行书墨迹,多属含有草书、分书笔意的一些“大象无形”之迹,是字形风气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综合浩瀚出土材料察看,可确定行书萌芽可逃溯到西汉,正式产生大致在东汉至魏晋之际。
汉简中的楷书与帛书
楷书做为一种通用字体是在南北朝期间,而其发端则要逃溯到西汉中晚期。完全的楷书简在金关汉简和其他西北汉简中其实不多见,单字楷书交叉于其他书体在翰札中则略微常见一些。目前完全的汉代楷书简几乎看不到,有些汉简上的楷书意向已经初见眉目,如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内《建武三年城北隧长病书》册,有完全的编年“建武三年”,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年号(公元27年)。全文属于正体隶书,但是个别字已经呈现了楷化现象,如“月”“匈”“勺”、“朔”等字偏旁,提顿笔、趯钩笔均呈现,那些属于早期楷书笔法。第三简末批语“今言府请令就医”为大字粗笔草书,那是东汉简上行、下行文书经常呈现的现象。同期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的《候粟君所责寇恩事》简册、湖南长沙的三国吴简和长沙东牌坊简也有此现象的存在。因而楷书呈现应该在西汉末至东汉初年。
帛书源于春秋,盛于两汉,与翰札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汉代称蚕丝织品为帛或缯,因而帛书也称缯书。与翰札比拟,缣帛的书写篇幅较广,据传汉代织造的丝帛尺余宽,长四丈,可根据需要随意裁剪,故帛书笔划不容易受面积影响,加之缣帛较之翰札更笨重柔嫩易于照顾,所以,在纸普及利用之前,缣帛是一种很好的书写载体。现存的文献中有关帛书的记载,大都与皇室、贵族有关。汉代帛书书法除了“张掖都尉棨信”为篆书书体以外,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元致子方书》也是汉代帛书隶书书体代表做之一,为原则汉隶。黄绢分书十行,三百二十余字,是保留最为完全的汉代私家帛书手札墨迹,写书人名元,受书人名子方。用笔峻迈,线条劲逸,是汉代帛书书法精品。
(本文做者系甜肃翰札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