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misa2 04-09 3次浏览 0条评论

安史之乱时,为什么哥舒翰的西方二师打不外安禄山的东北三师?

从上文我们晓得,颠末灵宝一战,哥舒翰的河西、陇右二师丧失殆尽,李亨告急令李光弼和郭子仪的朔方军回师救援。可是,与哥舒翰的西方二师和安禄山的东北三师比拟,朔方军仅是一收偏师,从此再无力量能够与安史叛军相抗衡。

于是,唐肃宗李亨想到了借兵回纥。

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1、杜甫《北征》和大唐第一次借兵回纥(即回鹘)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以上节选自杜甫的长篇叙事诗《北征》,所谓北征就是向北行走的意思。那一年是公元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肃宗迁至凤翔,杜甫从长安奔赴凤翔,被肃宗录用为左拾遗。然而,杜甫不久便在房琯罢相的问题上惹恼肃宗被贬,那首诗便写于从凤翔到鄜州探家的途中,因鄜州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

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展开全文

固然郁郁不得志,但杜甫仍然伤时感事,他在那首诗中便记载了其时五千回纥兵助大唐平定安史兵变的颠末,好像千年之前的现场报导:

回纥自西北而来,能征善战的五千戎马迅猛如鹰,破敌的速度比射箭还要快。皇帝长短常想要得到回纥的搀扶帮助,但其时的言论却对借兵回纥颇为沮丧。

为何会如许呢?因为固然此战收复了两京——长安和洛阳,但借兵回纥的后遗症十分大。

2、杜甫《留花门》和回纥兵的危害

北门天宠儿,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认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停。

胡为倾国至,出进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天。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田家最惧怕,麦倒桑枝折。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渡河不消船,千骑常撇烈。

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花门”即是回纥,假设说在上一首诗中杜甫还对回纥兵的战斗力表达赞扬的话,那么在那首《留花门》中便充满了对回纥兵踩踏中原的忧愁。

“公主歌黄鹄”,指的是唐肃宗为了向回纥借兵,将幼女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而“歌黄鹄”则是化用了汉武帝期间嫁公主至西域乌孙的典故,公主悲秋做歌道:“愿为黄鹄兮回故土”。

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田家最惧怕,麦倒桑枝折”,最恐惧回纥兵的仍是老苍生,那些游牧民族习惯了劫掠,何况还有霸占名城之后唐朝的默许。

借兵回纥,关于大唐来说其实是迫不得已之举。

3、大唐第二次借兵回纥

安庆绪和史思明反面

安庆绪杀了其父安禄山之后,史思明便有了自立之心。而安庆绪也对史思明的不听号令十分不满,于是便想找时机杀了史思明。

之后,史思明降唐,肃宗封其为“回义王”。但唐肃宗其实不相信史思明,史思明心里也很清晰。但史思明的一度回降仍是看到了早日平定兵变的期看。

史思明投降后,肃宗以乌承恩为使派往史思明军中,李光弼密信让其乘隙杀掉史思明,后来事泄被杀。于是,史思明愤而复叛。

九节度围攻安庆绪

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王思礼,还有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蹼节度使许叔冀、平卢戎马使董奏、郑蔡节度使季广琛,九个节度使率数十万大军在相州围攻安庆绪。

那一战,唐肃宗一心想要彻底平定兵变,所以还通过与回纥和亲的体例借兵助战(就是上文的宁国公主)。然而,此战因为史思明的复叛和助兵安庆绪而招致唐军大败,即便有回纥兵助战也无济于事。

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关于此战,杜甫在《即事》一诗中写到: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回。

秋思抛云髻,腰收胜宝衣。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那一战,大唐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肃宗本想通过借兵一举击败安庆绪,没想到却兵败如山倒。唐军战败后,史思明杀安庆绪,从头攻占了东都洛阳,并自立为帝。

4、大唐第三次借兵回纥

史思明在兵力最为强大之时,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其命运与安禄山千篇一律。我想,假设安禄山和史思明不是被其子所杀,大唐最末能否平定兵变实的是未知之数。

史思明身后,唐朝又看到了期看,想要反攻。然而,此时的唐代宗(肃宗之子)同样怕官军打不外,有一次向回纥借兵。

公元762年,唐代宗以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与回纥兵结合进军洛阳。关于此战,《旧唐书·回纥传》中记载:

怀恩与回纥右杀为前锋,及诸节度同攻贼破之,进克东京洛阳,史朝义率残寇而走。

关于那一战,杜甫写下了《遣愤》一诗: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回。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

蜂虿末怀毒,雷霆可震威。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

此战,东都洛阳再次收复。之后,回纥兵在洛阳鼎力大举抢劫,无恶不做。杜甫此诗描写的恰是被回纥并扫荡之后的惨境。《资治通鉴》中同样记载:

回纥进东京,肆行杀掠,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

唐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了长安,唐代宗借兵回纥收复了洛阳,也最末平定了史朝义。但回纥“于国之功更大,为民之害亦最深”,杜甫的诗即可以证明。

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兴,苍生苦;亡,苍生苦!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在我国古代的大诗人中,陶渊明“悠远”,李白“高山仰行”,而杜甫似乎离我们其实不远,他的诗似乎写的就是整个古代,或许还包罗如今。

一天免费看三次的花季传媒
琅琊榜11:梅长苏三次看房,三种差别的心境,蒙挚最让人骇怪 泰国王后第三次往看Phra公主!穿戴仿诗琳通挎包的私服,太像了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