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究」张建|古琴台与“琴台铭”之述事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汉阳古琴台又称伯牙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文人与公众之间普遍传播,二人知音的传奇色彩,给中国文化增添了可歌可抽泣的一页。由知音升华为对友情的忠实不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美德。1957年,200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二次从头修茸琴台,立碑记述其事,并将其嵌进墙上,建成碑廊,供游人赏识。
武汉知音读书会重游古琴台,凝看《古琴台》门楣,知音文化学者钟生华教师,为我们讲述了《古琴台》三字的由来和《琴台铭》。《古琴台》门楣中的“古”字,是后来加上的,“琴台”二字北宋时已有之,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1051—1107)所书,“古”字则为光绪十六年(1899)所增,其间相距800年。“古”字是从宋湘的题壁诗中拓下来的。
展开全文
谈到琴台,让我们先来说说享誉国表里的饶宗颐巨匠,其学问博识精深,大致可分为文学、古文字学、敦煌学、甲骨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书画艺术,为中国现代闻名的文学家、汗青学家、考古学家、经学家、书画家、琴学家、翻译家和潮学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的大学者,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浩荡奉献。
饶宗颐先生曾于上世纪九十年某日过汉阳,登琴台,为汉阳古琴台写下了一篇弥足贵重的《琴台铭》。全文如下:
余过汉阳,薄莫,登琴台。蔓草未除,丰碑若揭,下有诸可宝镌像,其廨舍间黄彭年杨守敬所立诸碑皆在。道光六年宋湘狂草诗云:“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往矣。”想见兴酣落墨,俨欲槌碎黄鹤楼踢倒鹦鹉洲也。琴台者,向传钟子期听伯牙琴于是。《魏世家》:“秦昭王问摆布,中旗冯琴以对。”中旗,韩非子《说难》做“钟期”,事在秦昭王四十一年。期虽事秦,而旧是楚人也。湖北枝江出编钟一,铭曰:“秦王卑命,为竞甬。王之定,救秦戎。”铸钟而曰“秦”,必在白起破郢之后,岂秦昭之所铸耶?时钟子期已进秦久矣。楚伶人有钟仪,乐尹有钟建。高诱注《吕览》:“钟子期夜闻击磬者悲”云:“钟,姓也。”余谓诸乐人皆姓钟,和其巧合,钟即《周官》之钟师,以职为氏,犹鼓瞍之瞍为掌乐者耳。连类考之,认为容甫张目,并为铭:
谁斫雅琴?全国至悲!出塞龙翔,在阴鹤飞。或操或畅,繁促高徽。
涓子叙心,壶林息机。崇丘在看,水月生扉。春风拂岸,吹柳成围。
芜阶昔径,余响依稀。滚滚江汉,二子安回?赏心纵远,末古无违。
注:参考文献,《琴台雅集》(钟生华主编)
(做者:张建 学者)
责任编纂:王斯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