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悲剧人生下的诗歌美学
温庭筠是晚唐诗坛各人,与李商隐并称“温李”,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他又是花间词派的创始者,并著有小说集《乾子》,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气。他的诗歌或沉郁,或清爽,或华艳,词则斑斓精工,小说灵通乐看。如斯多样的创做风气,值得引起重视。他又是一位有正义感的耿直廉洁之士,但一生屡遭摈斥,坎坷崎岖潦倒,且谤满一身。
温庭筠的人生悲剧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陈尚君先生在《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一文中考定他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梁超然在其所撰的《唐才子传校笺.温庭筠传》中摘用陈说。卒于咸通七年(866)冬。温庭筠的一生无疑是一个悲剧。他有心济世,才调横溢,却屡困科场,且两度遭贬,坎壈末身。其人生悲剧的详细情形若何,又是什么原因招致的呢?
济世的理想与出色的文才一般人心目中,温庭筠不外是花间才子。其实,他有相当固执的政治理想和用世热情。温庭筠的远祖温彦博在唐太宗贞看年间做过宰相,封虞国公。温庭筠在《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中自注:“予先祖国朝公相,食摘于并汾。”
温庭筠在《上令狐相公启》中说:“嵇氏则男儿八岁,保在故人。”《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中“嵇绍垂髫日,山涛筮仕年”,用嵇康身后,嵇绍被山涛赐顾帮衬生长的典故。可见他八岁丧父,依于世伯。
家势本已陵夷,又失往可依傍的父亲,对一个八岁的儿童来说,无疑是很不幸的。在“男主外”的封建社会,父亲的往世,就像是家庭的顶梁柱的倾圮,意味着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等各方面前提的下降。母亲、姐姐在悲伤之余,必然是把光耀门庭的期看拜托在他的身上。因为他从小伶俐敏悟,显露出天才的迹象。可是她们可能又会有点隐约的担忧,因为那个伶俐的孩子除了读书写做,还喜好吹笛抚琴,以至唤卢饮雉。照理说,少小丧父的孩子,应该比力早熟,有种忧患感。温庭筠前后的文人,好比韩愈、李商隐、欧阳修、范仲淹,都是少小丧父,他们早年几乎都有配合的履历:襟怀大志,埋头苦学,立志高人一等。而温庭筠则“墨弦偶自娱。”“亡羊犹博塞,牧马倦唤卢。”似乎不识忧患。或者说,他的性格是乐看的,少年的生命力又是兴旺兴旺的,所以他很快就被生活中五光十色的工作吸引住了。
不外,母亲和姐姐很快就能够安心了。固然温庭筠喜好普遍,可并没有耽搁进修。他对自已的门第引认为荣:“奕世参周禄,承家学鲁儒。功庸留剑舃,铭戒在盘盂。”祖上留下了灿烂的功业,儒学的家风,使他骄傲,同时也给了他压力和动力。他进修起来的毅力也是惊人的。“黄卷嗟谁问”“五车堆缥帙,三径阖绳枢。”他在清寒的家中博学多才,磨练文笔。据《北梦琐言》记载,他有时候在梳理头发时,下意识里还惦念着本身的文章,突然灵感来了,放下梳子就往写文章。
展开全文
天资和苦学培养了一代才子,关于温庭筠的才调和文思之灵敏有良多传说。唐代以诗赋取士,对骈赋也限制了韵,一首律赋以八韵为常。《唐摭言》记载,他出场测验,写诗不消草拟,只要叉一次手就写成一韵八叉手就写完一首八韵的诗。又说李商隐有次问他“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该怎么对,他答以“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有“金步摇”之句,他对以“玉条脱”,遭到称赏。又药名有“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十分工整。他的才名在其时倾动听耳,《唐才子传》更称他“能走笔成万言”,可能是越传越神了。曲到《红楼梦》里,史湘云教香菱做诗,还在议论“温八叉之绮靡”,他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然那“妇”和“孺”都是有前提承受文化教导的人。(《唐摭言》卷十三:“温庭筠烛下未尝草拟,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当做“韵”),一吟罢了。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北梦琐言》卷四“温李齐名”条云:“才情艳丽,工于小赋,每进试,押官韵做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云: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求进士对之。庭筠乃以玉条脱续之。宣宗赏焉。又药有白头翁,温以苍耳子”为对,他皆类此也。”《唐诗纪事》于此大致不异:“庭筠才情艳丽,工于小赋。每进试,押官韵做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吟”。
在京师,温庭筠以他的高才捷悟遭到推重(《旧唐书》温庭筠传:“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他和李商隐、段成式都是其时才子,他们三人的四六文号称“三十六体”(《新唐书》李商隐传:“商隐……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 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号“温李”。(《新唐书》温庭筠传:“庭筠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在与李、段二人的交往中他们同病相怜,结下了深挚的友谊。除了文学才调,温庭筠还擅长吹笛抚琴。《北梦琐言》记载他曾说:“有弦即弹,有孔即吹,没必要爨桐柯亭也。”可见他深喜此道,对本身的身手也相当自信,还有点随遇而安、满不在乎的潇洒。此外,温的书法也有可看。夏承焘《温飞卿系年》引董其昌《画禅室漫笔一》题温飞卿书:“湖阴曲,温飞卿书,似平原而遒媚有态,米元章从此进门。”温诗有《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劲,风气高远,布掸子觅玩,因有此做》,可见他对书法既喜好,也有鉴赏力。《上蒋侍郎启二首.其一》说“(某)亦尝研穷简籀,耽味声诗。”他对书法是下过功夫的。温多方面的才调,使他名重其时。
名场困窘然而,像温庭筠如许一个才情灵敏的人,在科场上却屡屡失意。
一、开成四年舍弃测验
开成四年(839)温庭筠试京兆,名居第二,被选举参与进士试,但未赴。在《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一诗中他说此次未赴试的原因是“稷下期方至,漳滨病未痊”。在《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不得与乡计偕至王府。将议遐适,隆冬自伤,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察院陈、李二侍御,回中苏端公,鄠县韦少府,兼呈袁郊、苗绅、李逸三友人一百韵》那首长诗中,他一吐积郁。诗题虽说是“抱疾郊野,不得与乡计偕至王府,”诗中却似另有隐情。对本身的才气,他颇怀自信:“经济怀良画,行躲识远图。”正要测验时,他是迟疑满志的:“适与群英集,将期善价沽。”。他又耻事干谒:“胁肩难黾俯,掻首易嗟吁。”最末他没有参与测验:“粉垛收丹摘,金髇隐仆姑。”也就是说,收敛起本身的才气,不测验了。后面又说:“事迫离幽墅,贫牵犯畏途……塞歌伤都护,边角思单于……威容尊大树,刑法避秋荼……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宁复机难料,庸非信未孚。”言辞隐约,似乎是无意中牵扯进什么事务,为逃难全身而远走边塞,也许因而而未试。现代几位学者都认为温庭筠从庄恪太子游,庄恪死于宫庭政治斗争,温难免池鱼之累,开成五年不与计偕与此有关。(见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温庭筠传》、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温庭筠诗做中有几首身在边塞思乡的做品,看来他往过边塞。除了逃难,唐代文人良多参军,谋求以军功身世,那也许是温庭筠往边塞的目标之一。
除了牵扯政治原因,此次不与计偕可能还有此外原因。他在诗中阐明本身喜好吹弹和曾经赌博过的工作:“亡羊犹博塞,牧马倦唤卢”、“黄卷嗟谁问,墨弦偶自娱。”说自已是苦读之余,偶尔以弦歌自娱罢了。联络到后面的“赋分知前定,冷心畏厚诬”。可能其时就有倒霉于他的蜚语蜚语,内容当是关于他生活不检点方面的。
温庭筠在《上盐铁侍郎启》中说:“(某)素励颛蒙,常耽比兴。未逢仁祖,谁知风月之情;因梦惠连,或得池塘之句。莫不冥搜刻骨,默想劳神……其或严霜坠叶,孤月离云。片席飘然,方思独往;空亭悄尔,不废闲吟。强将麋鹿之情,欲学鸳鸯之性。遂使幽兰九畹,伤谣诼之情多,丹桂一枝,竟攀折之路断。”说本身本是山野之性,因为喜欢写关于恋情方面的诗,遭到蜚语中伤,没有了得第的期看。
现实上,那些辩白不无遮饰。温庭筠生活确有不检点之处。《玉泉子》载:“温庭筠有词赋盛名。初从乡里举,客游江、淮间,扬子留后姚勗厚遗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钱帛多为狭邪年费。勗大怒,笞且逐之,以故庭筠卒不中第。其姊赵颛之妻也。每以庭筠下第,辄切齿于勗。一日,厅有客,温氏偶问谁氏,摆布以勗对。温氏遽出厅事,执勗袖大哭。勗殊惊异,且持袖安稳不成脱,不知所为。移时,温氏方曰:‘我弟年少宴游,人情世故,奈何笞之?迄今无成,安得不由汝致之。’复大哭,久之,方得解。勗回愤讶,竟因而得疾卒。”
从那些记载能够看出,温少年时确有江乡之游,并且“功德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因见辱于姚勗一事,“卒不中第。”温庭筠因被此恶名而迟迟无成,他在迫不得已之中,大约是想到以改名来遮人耳目。于是他改名温歧,以求以后的人生之路能顺畅点,不受一件往事的影响。
二、累试不第
时间过了近十年。大中初年,温庭筠来到长安应进士举(开成四年是839,大中元年是847,相隔近十年)。“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但却再次失意于科场。
唐代士人要想考中科举,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广为干谒,求见其时的名公巨卿或文坛先达,投赠行卷,得到他们的赏誉,有了才名,得第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别的,还有人间接停止情面请托,以求得第。
到了晚唐,科场风气松弛,请托成风,身世冷微,不善谋求的有才之士考中的时机天然就少了。对士人来说,才调当然重要,“推销本身”同样重要。从现存温庭筠的诗、文中可确知他投赠、从游的对象有裴度、刘禹锡、庄恪太子、令狐绹等。
因为结识裴度、令狐绹,还因为在某些方面意气相投,温与裴家、令狐家的子弟裴諴、令狐滈常在一路饮酒玩乐。他没想到,因为结交那些人,他背上了千载恶名。那些“恶棍子弟”裴諴、令狐滈后来都得第了,他却“坎壈末身”,功名之一就是跟那些人混在一路饮酒赌博。《旧唐书温庭筠传》:“(温)士行尘杂,囚首垢面,能逐弦吹之音,为侧丽之词,公卿家恶棍子弟诚、令狐滈之徒,相与蒱饮,酣醒整天,由是累年不第。”
然而,“囚首垢面”、“逐弦吹之音,为侧丽之词”、“蒱饮”、“酣醒整天”事实是小我习气,古来有那些禀性的才子俊杰尽多,好比竹林七贤好饮,刘毅、刘裕豪赌,“饮中八仙”好酒,李白、杜甫都既饮且博,王维妙于音乐,唐玄宗善羯鼓,元稹、白居易都写有大量艳诗。以此阻绝温庭筠登第,理由柔弱。何况,《旧唐书.令狐楚传》载中书舍人裴坦知贡举放令狐滈中第,《云溪友议》载裴诚中进士第,官至监察御史。可见那些理由是多么牵强。以温的才华名望,而累年不第,必需有一个理由以塞悠悠寡口。于是执政者罗织了温庭筠“以文为货”、“烦扰场屋”的功名。
三、科场事务
《新唐书温庭筠传》:“薄于行,无检幅。又多做侧辞艳曲,与贵胃裴诚、令狐滈等蒲饮狎昵。数举进士不中第。庭筠思神速,多为人做文。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庭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所为……”《新唐书》中,庭筠不第的原因已与“薄于行……与令狐滈等蒲饮狎昵”无关了。并因他私占授于人,遭执政鄙视。
关于那件事,《唐摭言》、《北梦琐言》、《全唐诗话》、《唐语林》所记大致不异:温庭筠才名藉盛,然罕拘细行,以文为货,识者鄙之。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扰场屋,黜隋州隋县尉。《东看奏记》卷下:“初,裴谂兼上铨,主式宏拔两科。其年争名者寡,应宏词选,前进士苗台符、扬严、薛訢、李询古、敬翊已下一十五人就试。谂宽裕仁厚,有赋题不密之说,前进士柳翰,,京兆尹柳熹之子也。故事,宏科只三人。翰在选中。不中者言翰于谂处,先得赋题,遁词人温庭筠为之。翰既中选,其声聒不行,事彻宸听。”
(唐)郑处诲,(唐)裴庭裕著.明皇杂录.东看奏记.北京:中华书局,1994.第125页6科举轨制下,考生间互出标题问题喊做私课,类似于如今的模仿试题,日常平凡以此互相察看,讨论进修。《聊斋志异》中《阿宝》、《司文郎》等篇都有秀才们互出标题问题的情节。柳熹通过关节得到试题让温庭筠做,温未必晓得那就是本题,而责任却都推到他头上往了。
《唐摭言》卷十三、《北梦琐言》卷四两处记载大致如下:庭筠又每岁举场为举人假手,沈询侍郎知举,别展授庭筠,不与诸公邻比。盖飞卿爱救人故也。翌日,于帘前请庭筠曰:“历来策名,皆是文赋托于学士,某今岁场中,并没有假托,学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自得也。或曰:“潜救八人矣。”飞卿不乐,上书千余字。
现实上,沈询本就是一个徇私舞弊的主考官。《云溪友议》卷下“沈母议”条:“潞州沈尚书询,宣宗九载主春闱。将欲放榜,其母郡君夫人曰:‘吾见近日崔、李侍郎,皆与宗盟及第,似无一家之谤。……于诸叶中,欲放谁也?’询曰:‘莫先沈光也。’太夫人曰:‘……吾以沈儋孤寂,鲜其知音,汝其不悯,孰能见哀。’……遂放儋第也。”
李商隐在《与陶进士书》中论述本身及第的原因:“时独令狐补阙最相厚,岁岁为写出旧文纳贡院。既得引试,会故人夏口(高楷)主举人。时素重令狐英明,一日见之于朝,揖曰:‘八郎之友谁最善?’绹曲进曰‘李商隐’者三道而退,亦不为荐托之辞,故夏口与及第。”李的及第是有力者照拂的成果,当他失往援助后,便屡遭排摈,寸步难行,郁郁而末。温庭筠则连一第都难于博取。在上者能够随意以等第与人,却不准鄙人者有任何毁坏那种统治次序的行为。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中说:“盖飞卿好傲岸显贵,为执政所恶,遂以科场事功之。”此为确论。
不外,因为温“夙著雄名”,若累考不中,难塞寡议;或者像有些书中记载的,因为皇帝赏识,此次测验,执政者不能不放他及第。然而以烦扰场屋为功名,只授他一个小小的随县尉,世认为贬。(《北梦琐言》卷二“宰相怙权”条:“ 益怒,乃奏庭筠有才无行,不宜与第。” 不会无缘无故地向皇帝上奏,当是帝提出“与第”,才奏)。
悲剧的原因一、小我原因
温庭筠个性中本有喜欢声色,任情自放的一面,。他少年江淮受辱即是为此。他自已也说过“墨弦偶自娱”、“亡羊犹博塞,牧马倦唤卢”(《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从他的诗集和友人的戏赠诗可看出他与青楼女子有过一些韵事,偶尔还有点轻薄无聊。但是,在封建社会,那其实不算大过,与操行无太大联络。李白学谢安为人,携妓玩耍,风流自赏,并没有人议论他那一点。元稹、白居易都有过风流往事,也没因而受进攻。杜牧“到处为家忆旧游,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博得青楼薄幸名。”其风流多情,比庭筠恐怕有过之而不及。牛僧孺镇淮南时对他游狭斜多有庇护,吴兴郡长官为称心杜牧猎艳的需要,竟然为他大设游览三日,搀扶帮助他觅花问柳。唐末韩偓被目为忠梗大臣,他的艳诗曲名《香奁集》。温庭筠之后的欧阳修、范仲淹,立品端曲,做词却缠绵艳冶,无损其勋业节操。那些事例都阐明,在其时,喜欢声色其实不受时人诟病,不会因些就承受恶名。历看各类记载,温大节无亏,诗中有很多关心国是,同情劳动听民,挖苦荒淫豪华的统治者的做品,只是因不肯随波逐流,开功显贵,便跋前踬后,那些小我习气都成了功名。
当然,温也确实不善检束本身以塞讥评。科场案中,执政以他“以文为货”为辞;“丐钱扬子院”,也贻生齿实。那可能是因为仕途无看,报国无路,眼看举世滚滚都是“中书堂内坐将军”之流在独霸朝政,悲观之下纵情自肆,就像北宋柳永被皇帝斥落之后,痛快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此外,温那些行为,也许是因屡遭排摈,而带有对抗意味。如科场中“爱救人”,不克不及肃清有借别人之名扬自已之才的动机。《聊斋志异》中《叶生》记一个才名籍籍而屡试不中的秀才,身后怨灵不灭,让门生借本身的文章中举,然后说:“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全国人知半生沉溺堕落,非战之功也,愿亦足矣。”叶生助别人成名,泄自已怀才不遇的一腔愤懑。沈询对温庭筠说:“历来策名,皆是文赋托于学士,”在上者也心知肚明,有些人是借温庭筠的才学得名――那也许恰是温庭筠想要到达的效果。
温庭筠在《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中写:“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轳。”一腔怀才不遇的愤懑。《洞户二十二韵》篇末写:“任达嫌孤愤,疏庸倦九箴。”也就是说,孤愤无人能解,痛快任达自放,不再谨守规箴了。可见他一些放浪行为,其实是对不公允的世事的一种变相的对抗。
二、或许受庄恪事务连累
《旧唐书》传记第一百二十五:“庄恪太子,文宗长子也,母曰王德妃。太和四年封鲁王。六年诏册为皇太子。开成三年,上以太子宴游败度,将议废黜,御史中丞狄兼謩雪涕以谏,上意稍解。十月,皇太子薨于少阳院,谥曰庄恪。十二月葬于骊山之北原。”庄恪之死,是一路政治事务。陈尚君在《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中引司马光《通鉴考异》:“按文宗后见缘橦者而抽泣曰:‘朕为天子,不克不及全一子’,遂杀(宦官)刘楚材等。然则太子非良死也,然宫省事秘,外人莫知其详。”温庭筠集中有《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从“邺客瞻秦苑,商公下汉庭”,可知他曾从庄恪游。以商山四皓谏留太子喻朝臣勤奋的失败,反映出他对废立太子内幕的领会。
温《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中有“事迫离幽墅,贫牵犯畏途……塞歌伤都护,边角思单于……威容尊大树,刑法避秋荼……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宁复机难料,庸非信未孚。”言辞隐约,似乎是无意中牵扯进什么事务,为逃难全身而远走边塞,也许因而而未试。现代几位学者都认为,温庭筠从庄恪太子游,庄恪死于宫庭政治斗争,温难免池鱼之累,开成五年不与计偕与此有关。(见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温庭筠传》、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
三、因出进两党而遭致鄙薄
陈尚君先生在《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中更认为,温早年曾在李德裕门下,后又转到令狐绹门下,时议难免认为他出进两党,鄙其为人,因而排斥他。
以上所论温庭筠人生悲剧的原因,此中小我生活不检点的原因,并不是一定障碍仕途;而庄恪连累说,我认为,假设确有影响,其一温庭筠不是政坛上的大人物,没人会牢服膺住他;其二开成四年温已舍弃测验逃难;其三到大中初已近十年,明日黄花,那件事的影响该结束了。
关于温庭筠出进两党说,笔者认为,若就李商隐而言,他是两党重要人物令狐楚之进室门生,王茂元之婿,堪称与两派都关系密切,时人因而而责备他依违两党;而温庭筠只是李德裕、令狐绹门下散客,连两党的外围人物都算不上。陈尚君在统一篇文章中辨析《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中的“李仆射”不是李德裕而是李绅。同时别无佐证可证明温庭筠与李德裕有深交。至于令狐绹,则并未视他如子弟般敬服,他也没有尊重令狐之意。可见,他并不是两党关系密切的门人门生。并且,一些晚唐人认为李德裕无党,则“出进两党”说就失往前提。那么,温庭筠累年不第偃蹇末生的实正原因是什么?
四、实正原因:“文多刺时,复傲毁朝士”
《唐诗纪事》卷七零《温宪》条云:“温宪,员外庭筠子也。僖、昭之间,就试于有司,值郑相延昌掌邦贡,以其父文多刺时,复傲毁朝士,抑而不录。”既不第,遂题一绝于崇庆寺壁。后荥阳公登大用,因国忌行香,见之,悯然动容。暮回宅,已除赵崇知举,即召之,谓曰:‘某顷主文衡,以温宪庭筠之子,深怒嫉之。今日见一绝,令人恻然,幸勿遗也。’于是成名。”“文多刺时,复傲毁朝士”,恰是温累年不第与末身偃蹇之原因。为此他不只末生见抑,以至还祸及子孙。
如今再来看温庭筠的悲剧人生,能够发现,在晚唐社会,宦官、权臣与世族配合独霸朝政,分配权利,身世孤冷的士子跻身仕途的时机是很少的。科举本是一种公允选拔人才的体例,但在温所处的时代,那种公允只剩下了名义。除非投靠一种当政的权力,不然就只能动辄得咎,跋前疐后。反看李商隐,踏上社会之后,立品谨洁,于声色之事,“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忧谗畏讥之情可见。然而因其政治立场与当权者纷歧致,也被目为“诡薄无行”而“共排笮之”。那是阿谁社会中任何一个耿直、想要连结独立人格,而又孤冷无援的士子的配合哀痛。
此外,从温庭筠的人生履历,能够看出史乘记载的偏颇。两《唐书》对温庭筠的记载,不言其不媚显贵冒犯时忌是迷途之原因,而说是因生活习气、因擅自占授;记扬子院受辱一事,又回护令狐而隐射庭筠好挟怨。那是不公允的。
温庭筠有报国情怀,有悯农思惟,拥护同一,反对藩镇割据,在政治上仗义执言,史乘却略而不载。于其细行则书曰“士行尘杂”如此,于其报国、悯民的思惟则只字不提,以致他贻谤史册。对李商隐也记其“无行”、“诡激”,而略其在宦官残暴时持正刺恶的风骨,略其忧时伤世的的思惟,那种略其大节,专从小处着眼,摭拾零碎的写法,不晓得沉埋了几才志之士。那提醒人们,野史也不成尽信。温庭筠因为野史不公允的记载,谤满死后。如今,当是我们用现代人的目光,公允地对待他,恢复他应有名望的时候了。
多姿多彩的诗歌风貌
前人说:“言为心声”,又说“文如其人”。闻一多也在《孟浩然》一文中提出闻名的“诗如其人”、“人就是诗”的看点。那能够理解为,某一小我的做品总反映他某一时、某一类思惟感情。温庭筠的诗歌闪现出悬殊的风气特色:做为一个力图经世致用的儒家文人时,他的时风气沉郁苍劲,充满廉洁不服之气;陶写山川情怀时,他的诗表示出清拔旷远之怀;而做为一个唯美的诗人,在用诗表达自已的审美抱负时,他的诗飞扬活动,极尽绮艳华美;那些美学风貌,到底哪一种反映他的实面目?其实,人是多侧面的,立体的,越是阅历丰富,生平坎坷的人,越会有多种多样的思惟侧面,有多重的审美兴趣。做为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常识分子,温庭筠起首是一个正统的文人,又是一个花间才子。他积极进世,又时而有悖世俗,以至愤世嫉俗;他有正义感,性格刚曲不阿、狂傲不羁,尖刻而富有诙谐感。他有时赏识清旷闲逸之美,有时又喜好用极度华艳的词采衬着华贵华美的意境。温庭筠多重的思惟人格、审美抱负,就在差别的诗歌风气中表现出来。
温庭筠有远大的抱负和政治理想,他不断都积极地求仕,想要有一个施展才调的平台。在《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那首长诗中,他论述了自已前半生的志向和履历。祖上功业灿烂,那对他既是鼓励又是敦促。他怀着远大的抱负,自信也会有经邦济世之用:“功庸留剑舃,铭戒在盘盂。经济怀良画,行躲识远图。未能喊楚玉,空欲握隋珠。”他饱读诗书,为了能一展鸿图:“五车堆缥帙,三径阖绳枢。适与群英集,将期善价沽。”“蹑尘逃庆忌,操剑学班输。文囿陪多士,神州试大巫。”初度求售,他充满自信,迟疑满志。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他不能不舍弃测验,远走异乡:“长短迷觉梦,行役议秦吴。寒冷风埃惨,萧条草木枯。低回伤志气,蒙犯变肌肤”,豪情由昂扬变成低佪沉郁。“杖轻藜拥肿,衣破芰披敷……芳意忧鶗鴂,秋声觉蟪蛄。”令人联想到从屈原的“吾恐鶗鴂之先喊兮,使百草为之不芳”到杜甫“秋风动兰蕙,碧蕙捐微芳”那种既高洁又沉郁的情怀。他把本身半生履历的悲与欢,抱负与逃求,激情与郁怅浓缩到一首诗里,内容深挚,豪情激荡,风气沉郁凝重。
为求能有一个施展理想的时机,他普遍地求人荐拔。《上蒋侍郎启二首.其一》中他说:“抑又闻三月而行,士人之常准;十年乃字,女子之常期。永为干世之心,厥有后时之叹。”他抱着积极进世的思惟,又感慨时不我与,恐怕蹉跎了岁月。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是恳求援引的。此中写李仆射之勋绩事业:“即矫排虚翅,将持造化权。万灵思鼓铸,群品待陶甄。视草丝纶出,持网雨露悬。法行黄道内,居近翠华边……白麻红烛夜,清漏紫薇天。闲宵陪雍畤,清暑在甜泉。……冰清临百粤,风行化三川。”那一段写得华贵堂皇,典重气派。然后写本身:“有客将谁托?无媒窃自怜……未展干时策,徒抛负郭田……木曲末14难怨,膏明只自煎”。又低佪郁结。那种两段式的构造和将典丽与沉郁两种风气融到一首诗中的写法,都颇似杜甫的一些干谒诗的写法。
干谒诗还有《投翰林萧舍人》:“人世鸳鹭杳难从,独恨金扉曲几重。万象晓回仁寿镜,百花春隔景阳钟。紫微芒动词初出,红烛香残诰未封。每过墨门爱庭树,一枝何日许相容?”那首诗写萧舍人上朝的情形,气象雍容,结尾委婉地表达了本身的愿看。《休浣日西院谒所知》:“荀令凤池春婉娩,好将余润变鱼龙。”也有那一意图。
在《郊居秋天有怀一二良知》那首诗中,他描写田园景物的斑斓、郊居生活的闲适:“稻田凫雁满晴沙,钓渚回来一径斜。门带果林招邑吏,井分蔬圃属邻家。皋原寂历垂禾穗,桑竹参差映豆花。自笑漫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他没有用一个艳丽的字眼,就描绘出一幅充满生趣的田园生活图景。稻田凫雁,果林蔬圃,桑竹豆花,错落有致,疏淡适宜。在如许的情况中,他对自已的志向不由略微有了一点踌躇:那美妙如画的生活还不值得迷恋么?“自笑漫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他自嘲:既然抉择以经邦济世做为本身的理想,就无法把兴致放在吟赏烟霞上了。
《题西明寺僧院》:“自知末有张华识,不向沧洲理钓丝。”诗中表达的志向与上一辅弼同:光景虽好,也许一时勾起了他的沧洲之兴,但他认为以本身的才调,从政的抱负末能实现,因而不会往逃步栖逸。
值得重视的是,温庭筠求仕其实不仅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一展理想,做出一番事业。在《过孔北海墓二十韵》中,他高度赞誉孔融的才华志向,末尾说:“羡君虽不禄,犹得对明庭。”他认为,只要壮志得酬,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吝。那种志向,就把他同那些只求富贵荣身之辈区别开来。晚年他为了榜邵谒等人的做品“以明无私”,而惹恼时宰被贬死,无愧于本身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