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民国期间若何在绥宁县境内娶个媳妇
绥宁县,因为各民族往来十分频繁,民族间和民族内部都十分重视礼节。那么,根据清代和民国期间绥宁县境内婚嫁的礼节,你想娶媳妇需要历经哪些过程呢?总的来说,需要履历“求婚”、“定亲”、“成婚”,那个看起来似乎和我们如今的绥宁人成婚履历的阶段一样,但是各个阶段里面的端方却长短常有意思的,好比“求婚”,过往绥宁境内的男女求婚有“跳月求偶”、“跳鼓择对”、“对歌爱情”、“草标幽会”,不晓得如今的绥宁年轻男女求婚还有没有那些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路来熟悉一下过往在绥宁县成婚的那些风俗,欢送熟悉绥宁本地情状的伴侣们填补雅正。
1、求婚
清代和民国期间,绥宁境内苗族青年男女有“跳月求偶”、“跳鼓择对”、“对歌爱情”和“草标幽会”等形式。“跳月求偶”就是夏秋月夜,青年男女在屋外唱歌跳舞,结识相爱,自在抉择配头。“跳鼓择对”就是每当椎牛祭祖时,青年男女聚会一路,击宣扬笙,且歌且舞,“男外旋,女内旋,皆举手顿足,其身摇动,舞袖相闻,目不转睛。”通过跳鼓,赶上意中人,互表衷情,定下婚姻。“对歌爱情”是在村寨边、路途中、凉亭里或者劳动时,通过对唱山歌,增进领会,进而互表倾心之心,最初共定末身。
展开全文
“草标幽会”就更有意思了,男女青年约定幽会地点,先到者在来路的草尖上打个草结,草根指向幽会的标的目的。后到者,别的打一个草标横放在第一个草标中间,表达此地有人幽会,请旁人不要打扰。过往行人见了草标,自觉回避,如有误进者,那就必需向幽会者报歉了。初度幽会时,男女两边都邀请几个未婚青年做伴,互相领会以后就会零丁幽会。通过屡次幽会而情投意合者,彼此许下誓言,互赠信物,定下姻缘。
男女青年定情后或男方父母看中某家姑娘以后,男方家就预备两包糖和红包,请伐柯人向女方父母求婚,假设伐柯人遭到女方父母热情招待,表白女方父母有意。但是女方以多求为贵,伐柯人 第一次上门,女方父母往往不冷不热,待男方托伐柯人求婚屡次,女方父母才会附和。那是过往绥宁境内青年男女求婚的大致过程,和如今的自在爱情再加彩礼的体例仍是有些区此外。
关于绥宁县过往的风俗礼约,定见各人找笔者分享一下《绥宁县志》,那版本的《绥宁县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绥宁县官方同一编撰的第一版《绥宁县志》,里面搜集和整理了许多贵重的汗青素材。《绥宁县志》是研究绥宁本地风俗和绥宁人道格特征的百科全书,对绥宁县处所汗青感兴致的伴侣很值得认真阅读。
笔者有《绥宁县志》能够分享给各人
2、定亲
男方择吉日送礼。定亲礼的数量有“若要发,不离八”之说,所送酒、肉、米、糖、衣服和喜钱,其尾数必需是八。用大抬盒拆好,请担保抬送,担保一般由叔伯兄弟担任(隆回县那边喊郎客)。沿途吹唢呐,到女方村边时放鞭炮报信。女方父母及叔伯兄弟出来驱逐进屋。女方父母请亲戚房族饮定亲酒(也称:启齿酒),宣告女儿亲事。内弟内妹喊姐夫,侄男侄女喊姑丈时,男方要给赏钱,称为启齿礼。新婿喊岳父母、叔伯父母时,晚辈也要给未婚女婿启齿礼。定亲后,未婚女婿逢年过节或岳父母生日都要送礼,表达尊崇。
3、成婚
成婚的头一天,由伐柯人、唢呐匠和担保等构成迎亲步队,抬着酒、肉、米、糖果、面条和为新娘购置的衣服、鞋袜、首饰、礼钱等前去女家,花轿走前。抵达女家门前,唢呐鞭炮齐喊,但新娘家的大门仍然封闭,迎亲代表将开门礼从门缝塞进,以示两姓之好和娶亲的诚心。大门翻开以后,迎亲步队进屋。晚上,女方把族人和亲戚伴侣请来饮酒,饭后,新娘在父母、兄嫂、姐妹的伴同下唱《哭嫁歌》,以抒发对父母培育之恩的感激和告别之情,往往唱得全场人员潸然泪下。第二天朝晨发亲,伐柯人用格筛(即篾筛)托着男方购置的衣裳、首饰、鞋袜,请新娘穿戴。
然后,新娘进堂屋离去祖先和父母,由兄弟或者从兄弟背进花轿抬往夫家。发亲时,女家还要将事先备好的一对红灯笼内的红蜡烛点燃,到村寨门楼口交给迎亲步队中的一对童男(童男由男方家在本身家族中选定),灯童在轿前摆布掌持。到男家后,由两位村中德高垂青且儿孙满堂的长者接进红灯笼,挂在堂屋祖宗牌位两侧,以示接进珍珠,迎来光亮。新娘进夫家,
妯娌必需回避会热面(就是其时不克不及碰头)以免此后反面睦。新娘步进堂屋时要踩格筛以隔邪。进堂屋后,立即举行慎重的拜堂仪式,新郎新娘饮交杯酒。晚上闹洞房,唱《洞房歌》。婚后3日,娘家打发人接女儿回家,称三朝回门,新郎伴同前去,在娘家住2到4天,然后返回男家,起头一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