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唐山地震博物馆,看灾难面前,人道之美倾国亦倾城
天然界创作发明了万物,创作发明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同时也为生命设下了诸多磨练。时间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在悲喜中轮回。我相信,生命的主旋律,也只要履历了打磨才会描摹出温热而亮堂的色彩。——题记
1976年7月28日凌晨,北京时间3时42分。唐山,大地颤动,山河移位。那片地盘遭受了7.8级强烈地震,家园被毁,满目疮痍。24万人灭亡,16万人重伤,成为20世纪世界上最惨痛的地震灾难之一。
寄情遗址,是对生命的礼遇
2008年,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在原唐山机车车辆厂内建成了。那是以“纪念”为主题的大型地震遗址公园,园内除保留了唐山大地震遗址——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遗址,还修建了地震纪念墙、地震博物馆、纪念广场、纪念水池等,建筑面积高达1.2万平方米,使其成为目前中国更大的地震主题展馆。
展开全文
地震原址上残垣断壁,墙体倾圮,屋梁落地,立柱扭曲倾斜,摇摇欲坠。面前那个砖砌烟囱,地震时因受上下波动的影响,已经酿成套筒式构造,也从25米下降到了19米。历经风雨的洗礼,仍然在荒草间屹立,像一个期看的使者,守护着生命的门楣。
长达300米的“万人墙”上镌刻着24万地震罹难者的名字。随行的展馆讲解员说良多唐山当地及来自各地的唐山人城市来那里,默默地站一会儿,缅怀逝往的亲朋。岁月无声,生命有痕。用不着再多说话,人的生命能摆列的如斯紧凑,我确实被震动了。
纪念水池
纪念墙右侧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水池,水中摆放着大小砾石728块,代表地震发作日期“7·28”。冬往春来,四时轮回,大小砾石也总会充盈在活着的人的心灵之中。
灾难面前,人道之美,倾国倾城
纪念展厅在地下一层,沿台阶缓缓下行,一尊青铜雕塑映进眼帘。一男一女手擎烛火,呈半蹲状,基座上书“生命之光”四个大字。
那是在表达对生命的依托亦或是期看,仍是对逝者永久的驰念?闪光的生命铸就闪光的人生,每小我都是一道永不磨灭的光。现实生活中,我所碰着的每一个老唐山人,都已经浴火重生。
纪念展厅由稀有震害、抗震救灾、自救互救、重建家园、科学开展5个部门构成。共展出400多幅汗青材料图片,600多件贵重实物。
时间历来不语,却答复了所有问题。
实景展现的简易地震棚,里面只要一张床、一把椅子和几个食饭的碗、饮水的杯。
地震发作后,街坊邻里收起一个大锅灶,各人彼此接济,共度危难。
一张张图,一件件实物,一幕又一幕触及着我们人道最为柔嫩的一面。
泪眼之间良知苏醒,废墟之上人道矗立。灾难面前,被遮蔽的人道之美,是如斯倾国倾城。
一辆红色的矿山救护车十分显眼的安顿在展现厅里,那是在唐山家喻户晓的唐山矿场前工会副主席李玉林的事迹。他在地震发作后,与别的三人飞车进京,将准确的灾谍报告给党中心,为抗震救灾决策摆设博得了贵重时间。
1976年的唐山,举国相助,八方援助。那一年也铸就了我们新的民族气量,仁爱、宽大、坚韧。
一座地震博物馆实的是一部物化的抗震史,通过那些地震文物与那段灾难的对话,让我们在性善性恶的千年辩题中,找回了关乎群体的自信,感触感染到了民族国度不成或缺的向心力。
我眼中的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是闪烁着伶俐和自信心的。它也凝聚着爱与力量,绽放着傲骨与芬芳。我们来此看到的也不该该只是灾难的汗青、抗灾的精神,更应该是安不忘危,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