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调(戏)开创人阮自华与闽剧开山祖师曹学佺
(做者:项结权)
黄梅戏是以安徽安庆地域民间音乐为基调,用安庆地域方言演唱的处所戏曲艺术,起源、降生并开展强大于安庆地域,是安徽省次要处所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村落音乐”。黄梅戏曾用名小戏、摘篮戏、摘茶戏、花鼓戏、二高腔、黄梅调和皖剧,也曾被称为“怀腔”或“府调”,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成立,始命名为“黄梅戏”。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处所戏曲处所戏曲剧种,国度级非物量文化遗产之一。 闽剧是现存独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时髦于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域,并传布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合成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黄梅戏开创人是明末进士阮自华。阮自华(1562-1637),字坚之,号澹宇,是抗倭名将、明嘉靖进士、官都御史、浙闽巡抚阮鹗之次子。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后举家迁往安庆城区,并在怀宁黄梅山置有“别业”。其在怀宁黄梅山创造的腔调,后来被民间称为“黄梅调”。
闽剧最早前身由福州西郊洪塘村夫曹学佺组织兴办曹家班(后称“儒林班”)创研出新腔“逗腔”起始。曹学佺(1574-1646),字能始,一字尊生,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村夫,明代官员、学者、诗人、躲书家,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曹学佺躲书万卷,著书千卷。一生勤学,对文学、诗词、天文、天文、禅理、音律、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出格工于诗词。熟知音律,擅长度曲,曾谱写闽剧的次要腔调逗腔。
展开全文
阮自华与曹学佺有很深挚的交情,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秋,时任福州司理的阮自华与曹学佺等邀集了闽、浙、皖等地以及琉球等国的诗词、戏曲等喜好者七十余人,那中间包罗福州的昆曲喜好者陈一元、躲书家徐、诗人邓原岳、熟知音律的曲家陈喊鹤、谢在杭以及徽州府闻名平民诗人、戏曲做家吴兆等列位戏曲音乐名人,当然还包罗福州本地的官宦文人等,一时间斯文雅集,尽现榕城风流。
钱谦益《列朝诗集》“阮邵武自华”条:”尝大会词客于凌霄台,推屠长卿为祭酒,丝竹殷地,烈炬熏天,宴集之盛,传布国内。” 又“屠仪部隆”条:“阮坚之司理晋安,以癸卯中秋,大会词人于乌石山之凌霄台,名流宴集者七十余人,而长卿为祭酒,梨园数部,看者如堵。”
据载:屠隆当场“幅巾白袖,奋袖做《渔阳掺》(写三国故事的节目)”。鼓声一做,广场上看寡全神灌输,鸦雀无声。剧情超卓飞腾时,好像“山云怒飞,海水起立”。屠隆的鼓技令人赞颂不已,一时传为美谈。曹学佺也带家“曹家班”到乌石山为来宾们演唱《荔枝红》。
第二年, 阮自华去官回里,回到安庆,与本地名人吴应铉、刘长秀等组织了“海门大社”,同时他还招募伶人,兴办了“声伎家班”,以昆曲、高腔等自娱。那是皖江地域有据可考的第一家梨园。其时的戏曲名家曹学佺、吴梦旸、吴兆、潘之恒等前来看摩,戏曲评论家潘之恒在《亘史•杂编叙曲》中说:“云间(松江)倾六朝之艳,而皖上(安庆)与之颉颃矣”。
明朝曲做家吴梦旸(明浙江回安人,字允兆。好吟诗,善做曲)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来安庆拜见阮自华,阮自华有诗《丁未(1607)謪还浣上允兆自会稽来访赋酬》。吴梦旸抵达安庆后,阮自华邀请他到乡郊黄梅山别墅聚集,阮自华的“阮氏家班”前来扫兴,吴梦旸称阮氏家班唱的为“田野美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