谙、曈、浥那些字你会读吗?用那10首耳熟能详的诗来测一测!
谙、曈、浥那些字你会读吗?用那10首耳熟能详的诗来测一测!
谙、曈、浥、茱、萸、鳜、箬、泗、喑、曲(qū? qǔ?)、苔(tái ? tāi?)、重(zhòng ? chóng?)那些字,你都熟悉吗,怎么读呢?它们在诗歌里又是如何发音呢?来瞧瞧那10首耳熟能详的诗,看看那些字到底该怎么读。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字音解析:
曲:音qū,表达弯曲,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浮香绕曲堤,圆影覆华池”(卢照邻《曲池荷》);“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曲”字读qǔ 时,表达曲子、歌曲,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往年气候旧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诗意解析: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所写。那首诗简单平实,笔调清爽天然,挠住对象(鹅)的凸起特征来停止描写。写得逼真、逼真。出格是开头的“鹅、鹅、鹅”不但是模仿鹅的喊声,并且把那种动态感表示得淋漓尽致。做者就是通过如许的白描手法,简单地勾勒出一幅心爱的“白鹅戏水”的动态画面。
展开全文
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光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字音解析:
谙:音ān,熟悉、大白之意。在那首词里,指做者曾经很熟悉江南的光景。“谙”在古诗词顶用得不多,较闻名的还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墨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抽泣露》);“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词》)等。
词意解析:
在那首词中,白居易只用十几个字便准确生动地归纳综合了江南春景。他从向阳、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用烘染、映托的手法勾勒出美轮美奂的江南美景,使得整篇文词色彩灿艳,条理丰富。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贴切又圆活的“好”字,不只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并且归纳综合出做者的赞颂之意与憧憬之情。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仗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热进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字音解析:
曈:音tóng,曈字常用的词组只要两个,一是曈曈,指日出光阴亮而温热的样子;二是曈昽,描述太阳初升由暗而明。如“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陆机《文赋》);“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白居易《短歌行》);“晓日曈昽。愁见凝酥热渐融”(贺铸《减字木兰花》)等。
诗意解析:
“爆仗”指前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酿成放鞭炮。“屠苏”是药酒名。古代风俗,大岁首年月一全家合饮那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用来驱邪避瘟疫,延年益寿。“桃”指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夏历正月初一时人们在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辟邪。
本诗是典型的借物言志诗。王安石不只是诗人,仍是闻名的政治家、变革家。那首诗外表上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的动听气象,现实上抒发了做者等待政治改革的思惟豪情。首句“爆仗声中一岁除”紧扣标题问题,衬着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同时以景明志,意味深长,既形象地描画了新的一年万象更新的气象,又展示出做者对变革前景的乐看与自信。
4《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字音解析:
浥:音yì,意为沾湿。古诗词顶用到“浥”字的还有“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露浥荷花气,风散柳园秋”(韦应物《陪王卿郎中游南池》)等。
诗意解析:
那首饯别诗前两句写了送此外时间、地点、情况,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气氛。后两句借用诗人脱口而出的劝酒辞,饱含临别时依依不舍之意及对友人前路爱护保重的殷勤祝福。全诗感情真诚,可歌可咏,表现了逼真的惜别之情。
5《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进深林,
复照青苔上。
字音解析:
柴:此处读做zhài,同“寨”,栅栏之意。鹿柴为地名。
苔:音tái,指苔藓类动物,生长在阴湿的处所。读做tāi时,做舌苔一词。最闻名的包罗的“苔”字的诗要数清代袁枚的《苔》:“白天不四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此外还有“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诗意解析: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那首诗正表现出诗、画、乐巧妙连系的特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只能闻声部分的人声,衬托出万籁俱寂的意境。后两句操纵强烈的比照手法,凸起一小片日影和大片幽暗深林所构成的强烈反差,使得落日西下的山景更显出幽冷空寂的色彩。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远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字音解析:
茱萸:音zhū yú,是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会插戴茱萸,据说能够避邪,如“手种茱萸旧井傍,几回春露又秋霜”(武元衡《长安贼中寄题江南所居茱萸树》);“山阴柳家女,九日摘茱萸”(万楚《茱萸女》);“茱萸生狭斜,结子复衔花”(萧纲《茱萸女》)。
诗意解析:
那首诗的前两句,摘用了艺术创做的“间接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本身身处异乡的孤单感触感染。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最初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以村夫之视角,表示本身未能和故土的兄弟共度佳节的遗憾,角度别致,满怀密意。那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做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十分讲究的山川诗差别,那首抒情小诗写得十分纯朴,但却情实意切,耐人觅味。
7《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回。
字音解析:
鳜:音guì,鳜鱼是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量鲜美。箬:音ruò,箬笠指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蓑:音suō,蓑衣指用草或棕体例成的雨衣。
诗意解析:
那首词描写了秀美的水乡光景和温馨的渔人生活。前两句描写天然光景,色泽明显但又温和。后两句由写景转而写人,描写了一位赏识春光,心绪愉悦的渔夫。词中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一幅气氛平静但又蕴含活力的烟雨图。整首词语言清爽淡雅,意境悠然脱俗,拜托了做者逃求自在、热爱大天然的情怀。
8《春日》
宋·墨熹
胜日觅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老是春。
字音解析:
泗:音sì,泗水是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进淮河。
诗意解析:
那是一首蕴含哲理的咏春诗。诗的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及赏识春景的美妙印象。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描画东风的神异与万紫千红、百花斗丽的气象,颇为凝练逼真。然而,那首诗外表上是在写游春看感,现实上,诗人将儒学圣王之道比做催发作气、点燃万物的春风,深含哲理,手法极为巧妙高明。
9《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作。
随风潜进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字音解析:
重:音zhòng,“花重”即花沾上雨水而变得繁重。
诗意解析:
那是杜甫在成都所做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句写春雨适时而降,用一个“知”字把雨拟人化,写得活乖巧现。三、四句写雨的“发作”,道出了雨“潜”“润”“细”的特征。五、六两句写夜雨“黑”“明”相衬的标致气象,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初两句用细腻的笔法,紧扣“喜”字,写出雨后清晨以及成都的诱人气象。全诗感情逼真进微,描写细腻动听,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喜欢与赞誉之情。
10《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振作,
形形色色降人才。
字音解析:
喑:音yīn,意为哑,缄默不语。“喑”字在清代及近代的诗中呈现较多,如“文高万士喑无声,德盛千豪书可秃”(姚鼐《墨石君中丞视赈淮上途中见示长句次韵二首 其一》);“神龙睡任群鱼抽泣,病骥喑看万马喧”(丘逢甲《次韵再答宾南,兼寄陈伯严 其一》)。
诗意解析:
那是一首别具特色的政治诗。全诗条理清晰,头两句写出了暮气沉沉的现实社会。后两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指明中国想要有做为、有期看,必需破格荐用人才。全诗语言独辟奇境,标新立异,唤唤自上而下的变化。
那十首诗固然都是广为传播之做,但诗中字句的读音却需要特殊重视。
来源:微信公家号“唐诗宋词”,原题目:耳熟能详的10首诗,你能读对几首?
编纂: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妥帖”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标。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进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络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