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奚啸伯:毫无名伶习气的立场,给人留下深入印象
京剧旦角素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之称。三十年代时,继“喊天”(谭鑫培)之后,京剧老生行傍边也有“四大老生”的说法,那就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四位。四十年代以来,余、言、高三人相继去世,又有马,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大老生”之说。
奚啸伯之《上露台》
四十年前,在京华有幸与奚啸伯君了解,比来,从电台播送中又听到放送他生前的灌音唱片,人世沧桑,不由慨叹系之。
啸伯出生于逊清宣统末年,其祖父为中堂裕禄。他少小热爱皮黄,十一岁即拜在言菊朋门下学艺。十九岁正式“下海”。先后曾搭尚和玉、杨小楼所组织的班社。一九三四年,一次偶尔的时机,梅兰芳在南京看了他的表演,颇为赞扬。散戏后,立即到后台看看他,并当面约定,日后有时机必然同台协做。一年后,他们的配合愿看公然实现了。自此,啸伯陪梅氏到汉口、南京、上海、香港等地做了长时间的巡回表演。
啸伯的演唱艺术,最后宗谭,稍后又学余(叔岩)、言(菊朋)两派。同时,他广收博摘,参考了时(慧宝)、王(又宸)、高(庆奎)、马(连良)各派艺术特征,构成了他本身独有的“清爽高雅,细腻委婉”的艺术风气。在唱法上,他尊重皮黄调的“湖广音”、“中州韵”,嘴里讲究“字眼”,若何“以字定腔”、“以情行腔”,如何“耍板”、“赶板夺字”、运用气口、处置“过门’等等。兼之他那种浮云遮月、声如洞箫的嗓音,虽窄小而达远,虽幽咽而柔润。出格老生唱腔常用的“人辰”、“衣齐”诸辙口,则是啸伯所擅长。他早年录造的《击鼓骂曹》、《上露台》等唱片,早为广阔京剧戏迷们所熟知,他与梅协做的《二堂舍子》,与程协做的《秘诀寺》,则更为听寡赏识。至于《白帝城》、《清官册》、《十道本》、《乌龙院》诸剧都是顾曲者所难以忘怀的。
展开全文
梅兰芳、奚啸伯之《宝莲灯》
四十年前,笔者曾在北京东四牌坊北九条胡同奚宅做客,啸伯那种为人谦和和气、平易近人、毫无名伶习气的立场,给人留下深入的印象。他晚年编演的以《儒林外史》故事为题材的新戏《范进中举》,颇得广阔看寡的赞誉。
(《京华感旧录》)
- 汗青选举 -
梅兰芳和崔承喜1945年关于跳舞的对话
许姬传:忆抗战期间及成功后的梅兰芳先生
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赏识梅兰芳《刺虎》之保镳记忆
京剧里的“走边”是什么?到底有几种形式?
说“捧角”:伶人红不红,都是命运际遇,不成强求
由昆曲式微不胜,想到幼时所听梆子戏
京剧演员练武功对嗓子有障碍吗?
谈听戏:不懂戏偏要听,就该诚恳端方,不应台下起哄
北京停闭的戏园:随社会演变,不能不同回于尽
程砚秋三请俞振飞:“要成为一名好演员,可要经得起棒打呀!”
晚年的精品(记程砚秋教师的《三击掌》和《英台抗婚》)
谈四大名旦:“常有先天嗓音极透亮者偏欲学程,实错误也”
老画家陈之佛先生谈京剧:“做画有工笔和适意,京戏也一样”
现代四大名旦之比力(1930年《戏剧月刊》征文揭晓第二)
更多梨园旧事get√
冰壶秋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阿谁
努力于觅觅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