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上红糖的“魁头”又香又糯
蘸上红糖的“魁头”又香又糯
我是个“正宗”的路桥街人,小时候,奶奶家住十里长街北边的蔡於,外婆家则在南栅。幼时的我,就像一条小鲫鱼似的,经常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溯游,往返穿越半条十里长街。
每年临近春节,都是长街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要预备年货,街上的商展突然多了许多通俗看不到的别致玩意。关于孩童来说,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各类奇巧的烟花和色彩斑斓的糖果,一堆堆孩子围在那些摊展前不愿离往。假使父母开恩,买下几枚心仪的烟花,必舍不得立即燃放,总要不寒而栗地收起来,天天盯着,扳着指头倒数日子,比及元旦夜才拿出来跟小伙伴们一比高低。
路桥人过春节是从腊月廿四起头的,那一天,我们会帮着大人大拂拭,大部门商家也早早打烊,开启春节形式,所谓“廿四掸蓬壅,廿五送长工。”当晚“送灶神”,晚辈们会用糖果和糕点祀灶神,让灶老爷的嘴抹上点甜,“上天言功德”。
谢年是春节前最有仪式感的民俗。家家户户会把八仙桌摆到檐廊外,点上香烛,供上猪头、公鸡、鱼、肋肉、瓜果等和“魁头”,以感激六合神祇对家庭那一年的护佑,还要接回灶神爷。祭奠完毕,用供品炒几盆小菜,饮几两黄酒,而母亲会切了那些“魁头”,用筷子串起,蘸上红糖给我们孩子食,实是又香又糯。
春节的大头戏无疑是元旦夜,以前各人庭,必当百口聚餐年夜饭。那是一年中最丰富也最热闹的一餐,鸡鸭鱼肉样样俱全。米饭必定要多做的,食不完的部门放在饭箩里,表达明年有饭食。当然,除了贴对联、晚辈们分发“压岁钱”等传统项目,最让孩子高兴的就是末于能够燃放攒了很久的烟花爆仗了。在地上旋的“小蜜蜂”,往天空放的“连珠箭”,每一个烟花绽放的霎时,似乎都盛放了童年的一个梦。元旦关门前,要燃放“关门炮”,放事后,就不克不及再出门了。有些人家彻夜亮灯,谓之守岁,驱逐新春到来。
大岁首年月一是属于玩的日子,家长们都特殊驯良。按规定,不劳做,不扫地,不动刀杀生,不动针线,不骂人,不打小孩子。放过“开门炮”,穿上新衣,各人互相走拜候候,或者集体往公园、寺院玩耍。
路桥岁首年月三就开市了,所以周边有句老话:“初一糕,初二糕,初三落路桥”,开市必先祭财神,谓之“开年”。“金锣爆仗,牲醴毕陈,以抢先为利市,必早迎之。”各商家摆起“魁头蹄”、米糕做的元宝、鱼、肉等,点香烛,燃鞭炮,供奉财神爷。供桌上还要放一把刀,刀上撮点盐,谐音“现到手”。
其实路桥的春节,不断到闹过上八,过了元宵后,才算实正过完年。但勤奋的路桥人可等不了那么久,初三之后,街上早就恢复了常日的富贵喧闹,又是一年人世炊火。
李异(路桥区路桥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