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悲剧的降生
公元755年前,欧洲正处于动乱不安的中古期间,中国唐玄宗李隆基创下开元之治的绝世盛况。
大唐边境「横造六合,骏奔百蛮」,拥有野战精兵49万,领土面积到达1076万平方公里,威震四海,万国来朝。通俗巷陌,苍生们安身立命。长安陌头多的是外国面目面貌,充满异域情调的「胡姬酒肆」各色各样。文学艺术群星灿烂,弥漫着自信和浪漫气息,一派盛唐气宇与承平气象!
然而,公元755年,一场堪称中国汗青上最灾难性的骚动发作了。
史称安史之乱,倡议者:安禄山。
755年后,祸乱战火敏捷蔓延了整个中国。
以安禄山为首的叛军,烧杀掠夺无恶不做,同情无辜苍生们流浪失所。鲜血流过插着禾苗的田地,昔日安稳的军事屏障全盘瓦解,似乎也步进了中世纪晚期般的「暗中时代」。
唐王朝自此元气大伤。
安史之乱死了几人?
——3600万人。
唐朝缺失了2/3的生齿,约占其时全世界生齿的1/6。
按平克在《人道中的仁慈天使》里的计算,人类汗青上,根据全球生齿基数计算战争、暴力带来的灭亡率,安史之乱高居榜首。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5500万人,只能排到第九位。而安史之乱灭亡人数,假设折合成二十世纪的生齿数量,相当于四亿两千九百万人!
大唐由盛转衰,转折点就在安史之乱。李白杜甫,都是履历那个转折点的大诗人。杜甫一生的诗歌成就,跟那八年的安史之乱密切相关,他的「三吏三别」,他的《春看》、《悲陈陶》、《哀江头》、《羌村》、《北征》、《洗戎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都忠实笔录了人类汗青上最惨烈暴力给社会带来的伤痛。
呜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01.
一个粟特人的起家史
盛唐之后,为何会降生那场大悲剧?
那得从安禄山起头说起。
那个大白胖子安禄山的起家史,几还带有些传奇色彩。
展开全文
▲安禄山画像
他是混血儿,「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女」(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是被称做「柳城杂种」的胡族粟特人。粟特人是操着一口古中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原生活在远远的中亚,后来迁移到西北敦煌、祁连山的绿洲一带。持久在大国夹缝中保存的粟特人,长于战斗,且富于朝上进步,把持着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还促进了工具方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换。
一个外族孤儿,若何一步步爬到了权利高峰?
安禄山早期是一个小小的互市牙郎,也就是在边境城市各族间,商业市场上说合的中介人,具备好揣人意和巧舌善诱的谋外行段,并且通晓多种「藩语」。但是,那种行当收进微薄,有时他不能不靠盗窃来庇护生计。
大约开元二十年(733年),安禄山因为盗羊功而被戳穿。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拘捕了他,刚要一棒子打死时,安禄山突然大喊道:「将军不是想灭奚和契丹吗?为什么要杀勇士呢!」张守珪见那人言貌都自有一番胆识,便令他戴功犯罪。
那时,安禄山正值而立之年,人生的转折点也就此开启。
他在张守珪麾下,骁勇善战,数次立得显要战功,遭到重用和提拔,被录用为节度使府中的高级军将。张守珪出事落马后,安禄山转而向御史中丞张利贞献媚凑趣,升迁为节度使。
节度使是一种处所军政长官,批示本地军镇和治理财务。其时唐朝国土辽阔,随之有防御之需,玄宗就在北部边境摆设边防重镇,通称「藩镇」,「藩」是藩篱,即庇护之意,以此抵御游牧外敌的进侵。
但是藩镇兵额不敷,玄宗摘用了宰相张说的定见,将原先兵民合一的府兵造改为募兵造,各节度使自行在本地招募战士。
那一改动,影响严重。从此藩镇兵士只知节度使,不知有天子。
但安禄山晓得该若何表忠心。
天宝二年(744年),当安禄山第一次以节度使的身份进朝奏对,就向唐玄宗剖明:
「臣若不可邪道,事主不忠,(虫)食臣心」(我假设不做功德,不忠实于陛下,就让毒虫吞食我的心肝)。
玄宗欢心不已,授予他骠骑上将军的军衔。
其实,那能有几分实心呢。
安禄山与玄宗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还请为贵妃养儿。每逢觐见时,安禄山便会先拜贵妃,后拜玄宗,并阐明说:「蕃人先母后父」。
▲唐玄宗画像
安禄山的上位除却他本身的「勤奋」外,各方面也为他「推波助澜」。
坐拥大好山河、承常日久的玄宗,年轻时励精图治,晚年却逐步懒惰朝政,沉湎于杨贵妃的温存富贵乡。
他重用李林甫。
李林甫身世显要,但不学无术,嫉恨「文学之士」,又脾气狡诈,擅长猜度心理,时人评其「口有蜜,腹有剑」。他大权在握十八年,排斥贤达,把政坛搅得乌云密布,人日憎怨,到了异口同声的地步。为避免有名看的节度使「出将进相」威胁到他的位置,他主张重用、提拔「蕃人」守边。
那为后来的武夫横行、藩镇割据场面埋下了祸根。
安禄山却乘隙搭上顺风车,一身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汗青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慨叹:
「唐代其实太富太强了,他们忽忘了民族界限,他们不懂恐惧外国人,不懂提防外国人,大量利用外国人当兵做将,成果才弄得不成拾掇。于是唐代的府兵一变而成为藩镇,军阀割据,胡族临造。」
玄宗怠政、权臣独霸朝政、守边政策的不妥,唐朝盛极而衰的迹象在安史之乱发作前已见眉目。
02.
「渔阳鼙煽动地来」
按理说,安禄山遭到如斯恩遇,一生富贵已极,又何必造反?
《旧唐书》中说安禄山「谋逆十余年」,但实在动机沉没于汗青,很难为后人晓得。
或是唐人姚汝能在《安禄山事迹》中认为的,安禄山关于杨氏姐妹心生「食色之欲」;或是史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提出的,安禄山「成由节俭败由奢」,欲看越来越大;又或是安禄山在朝廷权争之下,在本身难保担忧之下的反弹?
先前,安禄山顾忌李林甫的狠辣手段,不敢轻举妄动。可李林甫一死,朝中执掌大权的是贵妃族兄杨国忠,他因裙带关系而攀上高位,才能不敷又骄奢淫逸,难服世人之心,更谈不上能造衡安禄山。
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日益激化,杨国忠时常在玄宗的耳旁煽风点火,挑唆说安禄山有谋叛之心。玄宗要录用安禄山为宰相,也被杨国忠以安禄山「胸无点墨」劝阻。
史载禄山「于公卿皆慢侮之」,乃心高气傲之辈,若何忍得下那口气?
此时,安禄山掌握的三大军区力量足以与全国抗衡,约有二十多万重兵,而杨国忠主持的两次讨南召战争不只失败,且耗尽了朝廷军力财力。
此消彼长,正合造反。
▲安禄山起兵道路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范阳,以「清君侧」为灯号,讨伐杨国忠,剑指长安。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述那场突然来至的暴动: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敷。渔阳鼙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刚听到动静,玄宗还将信将疑,曲到连续不断的奏报飞来,他才回过神来。
叛军来势疯狂,所向披靡,温馨已久的官军几无招架之力,仓皇应战中又迭出昏招。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进朝,向玄宗夸下海口:不久之后,我就会把安禄山的脑袋呈上给陛下。
一个多月之后,安禄山攻下洛阳。封常清的夸口成了笑话,他的脑袋也被盛怒的唐玄宗砍了。
诗人李白此时隐居庐山,听闻洛阳沦陷,悲忿交加,写下诗篇《古风》第十九首: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天宝十五载,兵变后的第二年,安禄山黄袍加身,以洛阳为首都,成立起大燕王朝。
03.
「万户悲伤生野烟」
话说因为东都洛阳沦陷,封常清与高仙芝被玄宗赐死,前线重任落在哥舒翰身上。然而玄宗又一次错判,命哥舒翰出走潼关,队伍再次被叛军击败,还丧失了潼关那一重要屏障。
场面地步急转曲下。
在叛军前方,位于河北中部而毗连幽州和洛阳的交通冲要上,有一常山郡,太守颜杲卿树起了对抗大旗。但是,孤城难守,不到二十天,被另一叛军头子史思明攻破。
颜杲卿被押至洛阳,仍句句大骂安禄山。安禄山怒形于色,命令把颜杲卿及其族人捆在中桥柱子上,一刀刀地剐,惨忍杀死。
大书法家颜实卿是颜杲卿的堂弟,他在《祭侄文稿》提及「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翰墨淋漓,悲情尽显。
▲颜实卿《祭侄文稿》,被誉为仅次于《兰亭集序》的「全国第二行书」
目睹节节溃退,叛军就要攻上家门来了,朝廷内部「寡皆惶惧流涕」,哀嚎一片。七十多岁的玄宗只要摘纳杨国忠的幸蜀之议,带着皇亲国戚,仓皇逃离京城。
自此,长安城再无人可守,叛军一路通顺无阻。
▲安史之乱叛军进攻道路、唐朝方面的撤离道路图
或许连安禄山本身都没想到兵变停顿竟然那般顺利。
一日,安禄山在洛阳凝碧宫举行庆功宴。在场伴奏的梨园门生却抽泣不成声,乐音断断续续,凝聚成凄楚的亡国悲曲。乐工雷海青更是当场扔掉琵琶,朝向西面蜀地,痛哭流涕。安禄山立即命令,将他残暴肢解。
诗人王维传闻此事,不由悲从中来,在《闻逆贼凝碧池做乐》一诗中哀叹:
「万户悲伤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长安大雪,飞花凋谢,一夕山河破裂,汗青已伤痕累累。
04.
从盛世到末章
当玄宗一行人抵达马嵬坡时,发作了闻名的叛乱。正所谓「六军不发无法何,含蓄蛾眉马前死」,在各将士的高唤中,在玄宗的掩面哭抽泣下,杨贵妃和杨国忠皆被赐死。
但是,大唐的起色也末于来了。
年迈的玄宗决意进蜀,苍生苦苦挽留,他们都自愿请命破贼。玄宗与太子李亨,亦自此分途。李亨根据幕僚们的定见,分兵北上宁夏灵武,并即皇位,号为肃宗。玄宗则退居太上皇。
▲马嵬驿叛乱后玄宗南下与太子北上图
新朝廷起头组织有效对抗。以邺侯李泌之策,郭子仪、李光弼自山西频繁出击,用洛阳、长安大范畴调动叛军,「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粹劲骑,不逾年而蔽」,以逸待劳,使叛军在数千里战线上疲于奔命,丧失主动。
疲则生变。所谓「安史之乱」,安禄山不外主导了两年。757年,晚年安禄山患有眼疾、脾性暴躁,被其子安庆绪刺杀。之后,叛军像是中了蛊般的内乱连起。安庆绪无力改变,便逃到邺郡,不睬政事。759年,史思明灭安庆绪,自立为帝。但是,就在史思明在河阳之战击败唐军,想乘胜西进时,又被本身的儿子史朝义杀死了。
763年,史朝义被擒,那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末于被平定。
此时的唐王朝,昔日盛世光景不再,而今已是千疮百孔。
汗青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谈到:
「自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外表上还庇护着同一,对外的威风亦未至于全然失坠,然而自卑体言之,则末于日进于衰乱而不克不及够复振了。」
毫无疑问,盛唐悲剧,源自安史之乱。
正如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所著剧本《桃花扇》中描写南明一朝大厦倾覆的苍凉唱词:
「目睹他起高楼,目睹他宴来宾,目睹他楼塌了。那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05.
传统时代的命运
现在的现代人,身居承平之世,虽然世界仍然有难以让人称心之处,虽然人道仍然有那么多的暗中面,但我们仍是难以理解杜甫写下「进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的悲切,以及听闻战局改变,写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时的心里狂喜。
大唐盛世,让我们那些后人提起来还能心生骄傲感的时代,只是遭遇一场兵变就灰飞烟灭。八年时间,不只毁灭了文明与富贵,还形成了人类汗青上灭亡率排名第一的残暴后果,让人不由不慨叹传统时代的转折之快、颠簸之大。
现代学者有良多名词来归纳综合传统时代的限度。好比「农耕枷锁」,好比「马尔萨斯陷阱」,都是用来描画传统时代,也就是人类未能现代化之前的农业社会的懦弱。
农业社会开展到必然高度,消费增加,生齿也随之增加。但在农耕为主的传统时代,消费无法无限增加,最末受限于边际递加法例,消费增长会逐步放缓。消费力在农耕文明时代的天花板,被称为「农耕枷锁」。但生齿增长不会降低,于是人均消费总值就会起头下降。人均消费总值低到一个水平时,社会动乱就起头了。
可能是一场天灾带来的农业饥荒,一会儿多了良多食不上饭的活动生齿,也可能是为了争夺保存空间,从边地起头发作的战争,最末城市继续带来饥荒,带来战争。
饥荒会带来战争,战争亦会带来饥荒。无论从战争起头,仍是从饥荒起头,最末都是灭亡、疾病、灭亡。灭亡消亡了生齿,当最末战争平息,恢复和日常平凡,人均消费总值又有了增长的空间。
围绕着人均消费总值的周期性颠簸,能够不竭看见传统时代的骚动-和平-骚动-和平...不竭的周期性的反复,像一个陷阱,牢牢的握住了传统社会的命运。那就是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
大唐悲剧的降生,拉远到我们今天的间隔,我们才气看清晰,其实它也只是碰着了传统时代下全人类的配合命运:农耕时代的农业社会,懦弱不胜。
人类社会那一万年,有两个最重要的时间点:
其一,
是一万年前从打猎进进农耕,起头定居,营建城邦,敷衍生齿,开展出文明体;
其二,
就是比来五百年来,自英国起头的人类的现代化过程。现代化把人类从传统时代的周期性悲剧宿命挽救出来,以至有才能把人类的格局从地球扩展到整个星辰大海。
全体人类的现代化,至今并未完全完成,包罗我们所钟爱的那个自卑唐盛世一路走到今天的国家。回忆大唐盛世的悲剧,恰是为了提醒我们本身,现代化过程一天不完成,悲剧重演的可能性就仍然存在。
不完成现代化,老苍生仍然躲不开「兴,苍生苦;亡,苍生苦」的命运。
几乎应该说,不完成现代化,一切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