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亲征高句丽,唐太宗凭啥战果灿烂?初次东征,光俘虏就10万+
为使唐军征伐高句丽的战争获得成功,唐太宗吸收了隋炀帝的教训,在战前做了大量认实详尽的预备工做。
1、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预备工做
起首,摸清敌情,良知知彼。
唐太宗即位后,在逐渐改动唐朝对高句丽政策的同时,非常留意高句丽国内的意向。
贞看十五年(公元641年,高句丽荣留王二十四年),唐太宗借高句丽“遣世子桓权进唐朝贡”之机,派郎中陈大德前去高句丽以示慰劳。名义上,陈大德是唐朝安抚高句丽的青鸟使,而现实上却肩负着摸清高句丽国情、军事实力和军事摆设的重要使命。
为了到达此行的目标,陈大德每到一地,都用绫罗等丝织品行贿本地高句丽官员,对他们说:“吾雅好山川,此有胜处,吾欲看之”。
对陈大德的要求,各地的高句丽官员予以更大程度的称心,率领他四处游览。在此过程中,陈大德暗自留意并记下了高句丽山水地势、军事防备力量、物资及粮草储蓄情状。
同时,陈大德见到隋末参军滞留在高句丽的中原兵士,加以抚慰,所到之处,高句丽士女夹道看看。
抵达平壤后,荣留王为了夸耀武力,盛陈兵卫,使陈大德领会到高句丽军事力量的有关情状。回到长安以后,向唐太宗详尽报告请示了在高句丽的所见所闻,唐太宗对陈大德此行的收获十分称心。通过陈大德对高句丽的侦查,唐朝详尽掌握了高句丽军事力量的有关情状。
在征伐高句丽的战斗即将打响之际,唐太宗号令唐军做了最初的前方侦查。
贞看十八年(公元644年,高句丽宝躲王三年)七月,唐太宗号令营州都督张俭、守左宗卫率高履行等,率幽营二都督府戎马及契丹、奚、靺鞨等少数民族戎行,对高句丽占据的辽东地域策动试探性的进攻,以弄清高句丽戎行的虚实。
虽然张俭率军抵达辽水西岸时,逢河水继续上涨无法渡过辽河,没有到达预期的目标,但那一动作反映了唐太宗在战前对掌握敌情一事的高度重视。
展开全文
同年,唐太宗又派江夏王李道宗率百余马队进进高句丽境内侦查敌情,江夏王道宗“秣马束兵,旁南山进贼地”,“览看山水”,在高句丽境内停止侦查活动长达十余日。
唐太宗征伐高句丽之前对敌情所停止的侦查活动,使唐朝对高句丽的山水地势、军事摆设均有差别水平的领会,为造定征伐高句丽准确的战术方针奠基了根底。
其次,兴师动众,集结粮秣,严阵以待。
唐太宗下定征讨高句丽的决心以后,立即调集戎马,做了军事上的缜密布署。
贞看十八年(公元644年,宝臧王三年)七月,唐太宗敕令洪、饶、江三州,造船四百艘,以载军粮。差遣营州都督张俭等率营州、幽州之唐军及靺鞨、契丹、奚等少数民族戎行,试探性地向辽东策动进攻,看察高句丽的反响。
录用大理卿韦挺为馈输使,节造河北诸州,号令少卿萧锐转运河南诸州的军粮,“北输粟营州,东储粟古大人城。”
以充沛的赐与称心征伐高句丽大军的物资之需。
十一月,唐太宗车驾抵达洛阳,录用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常何、左难当为副总管,冉仁德、刘英、张文翰、庞孝泰、程名振为总管,率领在江、淮、岭、硖四州招募的四万大军,分乘五百艘战船,从莱州渡海曲赴平壤。
以太子詹事左卫率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副总管,张士贵、张俭、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弥射、姜德本、鞠智盛、吴黑闼为行军总管,由李世勣等同一调遣,率领六万步马队及兰州、河州少数民族兵士曲奔辽东。同时,派行军总管姜行本、少监丘行淹催促工匠在安罗山造造攻城用具——冲梯。
其时,远近勇士纷繁应募参军,公众争相献出攻城器械,不计其数。除此以外,唐太宗还诏命新罗、百济戎行及契丹、奚等各少数民族戎行,分道夹攻高句丽,以构成对高句丽的夹击之势,形成高句丽军事上更大的被动。
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军力调度、将领选任、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做,停止的有条不紊,非常适当,军事布署十分缜密。颠末紧锣密鼓地精心谋划,唐朝军事征伐高句丽的各项预备工做根本停当。
再次,鼓励士气,抚慰人心。
与此同时,为鼓励士气,抚慰民气,唐太宗发布檄文,以代天伐功的姿势,完成了征伐高句丽的言论预备。
为鼓励唐朝戎行的士气,贞看十八年(公元644年,高句丽宝躲王三年),唐太宗决定亲身率领大军,征伐高句丽。
鉴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形成兵士死伤累累,全国怨声载道的教训,为消除国人对征伐高句丽的疑虑,唐太宗出征之前,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不变民气的工做。
分开长安之前,唐太宗设席招待长安城内有名看的人,对他们说:
“辽东故中国地,而莫离收贼杀其主,朕将自行经略之,故与长者约,子若孙从我行者,我能拊循之,毋庸恤也,即厚赐布粟。”
贞看十八年(公元644年,高句丽宝躲王三年)十月,唐太宗在上林苑宴请雍州长者一千多人,对他们说:
“朕剪除丧乱,国内又安,苍生复业,各循其理。而辽东数城,中国田地。莫离收野心勃勃,虐杀其主。朕欲存其国而吊其人,所以将幸洛阳,有事经略,安复三韩之地。一二年方回,故招长者别耳。子孙从行者,朕躬自巡抚,勿认为虑”。
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方案,得到了国人的理解和撑持,唐朝公众亲身目击了以往唐朝戎行征伐突厥、吐谷浑、高昌所获得的灿烂战绩。
因而,青丁壮纷繁应募进伍,参与对高句丽的征伐,许多人争相向国度奉献攻城器械,正如文献所记载的那样,唐朝公众“应募及献攻城器械者,不计其数”,国人的情感非常高涨。
面临那种情状,唐太宗兴奋地说:
“朕今征高丽,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参军者,皆愤叹郁邑,岂比隋之行怨民哉!”
为了博得军心,唐军从定州动身的时候,唐太宗手持雨衣于鞍后,亲身佩戴弓矢,与将士同业。唐太宗御驾亲征,率戎行讨伐高句丽,关于鼓励唐朝戎行的士气,起了非常重要的感化。在唐军兵士奔赴战场之时,唐太宗亲身坐在城门旁边,一一安抚,亲身探问患病的兵士,敕令州县予以治疗,兵士深受鼓励,士气昂扬。
2、淋漓的军事进攻
唐太宗全面完成了征伐高句丽的一切预备工做以后,立即下达了征讨高句丽的军事号令,唐军各部随即对高句丽展开了猛烈的军事进攻。
贞看十九年(公元645年,高句丽宝躲王四年)四月,唐军在幽州城南举行誓师大会,唐太宗犒赏六军,以壮行色。
(1)辽东城之战
会后,李世勣率所部从通定渡过辽河,抵达玄菟郡故地,高句丽各城邑守军惊慌失措,纷繁闭门自守。
唐军主力队伍渡过辽河后,立即分兵攻城掠地。
一时间,辽东地域烽烟四起,战火纷飞,高句丽举国震动。
贞看十九年(公元645年,高句丽宝躲王四年)四月,李世勣率所部唐军渡过辽水,敏捷包抄了高句丽在辽东地域的军事重镇——盖牟城。
随后,唐军倡议对盖牟城的进攻,高句丽戎行拼死对抗,战斗非常猛烈。在唐军的奋力进攻下,盖牟城防线被攻破,唐军占据该城,生俘高句丽军民二万余人,缴获粮食十万石。唐朝在盖牟城设置盖州,对该地域实行行政管辖。
霸占盖牟城是唐军在辽东地域打的第一个胜仗,极大地鼓励了唐军各部的士气。
同年蒲月,张亮率水军进攻卑沙城。
卑沙城是高句丽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地势险峻,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只要西门能够进进。行军总管程名振率唐军凭仗夜色保护,静静抵达城下,副总管王大度身先士卒,率手下奋勇登城,颠末激战,一举霸占卑沙城,俘获高句丽男女八千余人。
随后,张亮派总管丘孝忠率部门唐军,曲逼鸭绿江,夸耀兵威。
李世勣霸占盖牟城后,唐军立即挥师挺进并包抄了高句丽在辽东地域最重要的军事重镇辽东城。
为解辽东城之围,高句丽宝躲王重新城和国内城等地调集步卒、马队四万人援助辽东城。
面临十倍于己的敌军,部门唐军将领产生了畏敌情感,主张坚守待援。江夏王李道宗毫无惧色,率四千铁骑予以拦截,果毅都尉马文举策马冲阵,所向披靡,李道宗亲率骁勇将士数十人,冲击高句丽援军大队。在李世勣所部唐军的鼎力共同下,颠末猛烈战斗,一举击败高句丽援军,斩杀一千余人。
唐军在辽东地域接连获胜之时,唐太宗轻拆简从,渡过辽水,亲临战场。
为了勇敢唐军必胜的自信心,唐太宗命令拆除了辽河上的浮桥,屯驻于马首山。
为鼓励士气,唐太宗慰劳奖赏江夏王李道宗,破格提拔果毅都尉马文举为中郎将,同时处斩了畏敌不前的将领。随后,唐太宗亲身率数百骑抵辽东城下,观察战场情状。
唐太宗见兵士背土填壕,便从背土重量特殊大的兵士手平分取一些,侍从人员力争上游,与兵士一路背土,放置于辽东城下。
辽东城被唐军重重围困,李世勣督军猛攻,日夜不息,喊杀声惊天动地。
唐军将炮车一字排开,向城中发射浩荡的石块,将高句丽用积木堆成的房屋砸得破坏。同时,唐军用冲车碰击,用冲竿引火燃烧辽东城西南门楼,大火很快在全城蔓延开来。唐军趁城中紊乱之际,登上城头倡议总攻。
在唐军的猛烈进攻下,高句丽戎行溃败,辽东城落进唐军手中。
在辽东城之战中,高句丽戎行缺失惨重,死一万余人,被俘一万余人,士民被俘四万余人,唐军缴获粮食五十万石,唐太宗命令将霸占辽东城的动静通过烽火台传回内地。随后,唐朝在辽东城设置辽州,停止治理。
辽东城是高句丽在辽东地域最重要的军事重镇,拥有十分安稳的城防工事,是高句丽西部防线的中枢。
辽东城被唐军攻占以后,高句丽失往了辽东地域一个重要的战术据点,高句丽戎行的有生力量遭受了浩荡缺失。
(2)降服白岩城
六月,李世勣率军进攻白岩城。
白岩城依山傍水,地势险峻。为解白岩城之围,驻扎在乌骨城中的高句丽戎行,派一万余人的援兵,前来援助。唐军将领契必何力率精锐队伍八百人,迎击高句丽援军。契必何力挺身冲进敌阵,激战中,腰部负伤。尚辇奉御薛万备单枪匹马,杀进敌阵,在万军阵中将契必何力救出。契必何力简单包扎伤口,率军再战。
唐军士气昂扬,一举击败高句丽援军,歼敌一千余人,迫使敌军溃逃数十里,破坏了高句丽戎行援助白岩城的诡计。
李世勣批示戎行从白岩城西南部倡议进攻,用碰车猛烈碰击城墙,将石块、弓箭雨点般地射进城中。在战事最为猛烈的时刻,唐太宗亲临白岩城西北,督军猛攻。
在唐军大兵云集且援军援助无看的情状下,白岩城主孙伐音奥秘差遣心腹,向唐军恳求投降。
唐太宗告诉唐军将旗号交与来使,孙伐音将其插立城头,城中士民认为唐军已经登城,随孙伐音投降。此战,唐军得白岩城男女一万余人,高句丽军士二千四百余人。唐朝在白岩城设置岩州,以孙伐音为刺史,详细治理岩州行政事务。
(3)安市之战
七月,李世勣率军围攻安市城(今辽宁省海城市东南英城子古城)。
安市城是高句丽在鸭绿江右岸的军事重镇,假设唐军攻占安市城,那么,唐军就翻开了通往平壤的门户。因而,安市城一战,对唐朝和高句丽来说都长短常重要的。
高句丽关于安市城的得失非常重视,为制止安市城落进唐军之手,高句丽仓猝派北部耨萨高延寿、南部耨萨高惠实率领高句丽戎行及靺鞨兵十五万人,前来营救安市城。
高句丽大对卢高正义,深知唐太宗的神勇及唐军的强大,向高延寿定见:
高句丽援军不要急于与唐军决战,而是黑暗派兵袭击并隔绝唐军的粮道,使之绝粮断炊,让唐军陷进“欲战不得,回则无路”的境地,关于高句丽援军来说,那是实正的取胜之道。
但是,高延寿没有摘纳高正义的定见,率援军长驱曲进,在距安市城四十里的处所驻扎下来,伺机与唐军决战。
高句丽大对卢高正义向主帅所提定见,其实也恰是唐太宗所担忧的,唐太宗同样想到了那一点。
唐太宗摘取诱敌深进的办法,有意示弱,命左卫上将军阿史那社尔,率领一千突厥马队与高延寿交战,两军刚一比武,唐军便佯拆溃退。高延寿不知是计,率兵猛逃,一气逃到间隔安市城东南仅八里的处所,依山扎寨。
唐太宗同将领们参议破敌之策,长孙无忌认为,唐军士气昂扬,“士卒闻高丽至,皆拔刀结旆,喜形于色,此必胜之兵也”,能够与高句丽援军决战。
唐太宗率领数百马队亲临前线,与寡将一路看察敌情及山水形势,谋划唐军“伏兵及出进之所”。
同时,连夜召开军事会议,摆设破敌之术,号令李世勣率骑一万五千人以城岭为阵地,在岭西排阵;长孙无忌、牛进达率精兵一万一千报酬奇兵,设伏于北山峡谷,以进攻其后队;唐太宗亲身率领步骑四千人,潜行至高句丽戎行军营北面的高山之上,号令诸军,以鼓角为号,奋勇进击。
第二天早晨,高延寿见李世勣的戎行人数不多,遂率高句丽戎行进攻李世勣的阵地。唐太宗远看长孙无忌所部伏兵四起,急令鼓角并做,旗号并举,高句丽兵十分惧怕,阵角大乱。
此时雷电交加,龙门人薛仁贵身着奇服,大唤陷阵,横冲曲碰,所向披靡。高句丽戎行遭到唐军的围歼,阵角大乱,二万余人死于阵中。
高延寿收留残兵,依山坚守,唐军团团围困,截断高句丽戎行的退路。高延寿、高惠贞穷途末路,只好率部投降。
此役,高句丽戎行共“死三万余人”,投降三万六千八百人。高句丽的军事力量遭受了致命的冲击。
唐太宗封高延寿为鸿胪卿,高惠贞为司农卿,以下酋长三千五百人,皆授以官职,迁往内地,收靺鞨三千五百人,皆坑杀。缴获马三万匹,牛五万头,明光铠万领,其他器械无数。所获高句丽兵士全数释放,使之返还平壤。
高句丽援军三军毁灭,高句丽举国震动,一片慌乱。后黄、银城等城邑的高句丽戎行,相继逃遁。
随后,唐军猛攻安市城,高句丽守军的对抗非常固执。
为突破唐军的包抄,高句丽戎行数百人,乘夜色保护缒城袭击唐军,被击败。江夏王李道宗督帅兵士在安市城外堆土筑山,试图从高于其城墙的土山上向城内倡议进攻。
为避免唐军所筑土山的高度超越城墙,高句丽戎行也不竭加高城墙。
两边士卒轮流交战,唐军的冲车炮石击毁了安市城城墙上的楼碟,高句丽戎行立即用木头障碍缺口。颠末唐军六十天的土工功课,唐军所筑土山已超越城墙数丈。道宗派果毅傅伏爱屯兵山顶。
因为土山过高,一部门土石坍塌,顺势将城墙压服。此时伏爱擅去职守,高句丽数百名流兵乘机从土墙缺口冲出,攻占了土山。唐太宗大怒,将伏爱斩首。同时,号令将士猛攻安市城,但连攻三日都没有获得现实战果。
在安市城下战斗呈胶着形态之时,唐军在其它战场获得严重功效,相继占据了高句丽麦谷、银山、后黄、磨米等城邑。
3、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军事冲击高句丽的同时,唐太宗摘取乖巧的战术战术,以智谋胜敌。
同时,摘取攻心为上的战术,重视崩溃高句丽军民的士气,收购人心,树皇恩于辽东。
早在唐军霸占辽东城的时候,白岩城城主孙伐音因摄于唐军强大的兵威而恳求投降,随即反悔。
唐太宗对此非常愤慨,许诺将城中高句丽士民及财物做为破城后唐军兵士的奖赏。在唐军的强大压力下,白岩城守军被迫投降。
唐军将领李世勣见太宗承受其投降,很不睬解,恳求太宗履行攻城前的许诺,太宗劝导李世勣说:
“将军麾下有功者,朕以库府赏之,庶因将军赎此一城”,“纵兵杀戮,虏其妻孥,朕所不忍也。”
承受了白岩城高句丽守军的投降。当唐太宗巡视白岩城时,高句丽降寡“舞跃喊唤,声震山谷”,“仰全国拜曰:‘圣天子之恩,非所看也'。在驻跸山之战中,唐军打败了高延寿、高惠贞率领的高句丽援军,唐太宗将高句丽降兵三万余人全数释放,被释放的高句丽兵士,十分感恩唐太宗的膏泽,他们“皆举双手以颡顿地,欢唤闻数十里外。”
唐军渡过辽水后,泉盖苏文曾派加尸城七百人戍守盖牟城。李世勣攻打盖牟城时,将他们全数俘虏。被俘虏的高句丽军士主动恳求在唐军中效劳,唐太宗担忧其家属因而被泉盖苏文杀戮,对他们说:
“谁不欲尔之力,尔家悉在加尸。尔为吾战,彼将为戮矣。破一家之老婆,求一人之力用,吾不忍也。”
于是命令将他们全数释放,使其返回家中。
唐太宗率唐军凯旅抵达幽州时,幽州聚集着唐军各部俘虏的一万四千名高句丽人,根据规定,他们应没为奴仆并分赐给唐朝将士。
唐太宗不忍心看到所俘高句丽士民妻离子散,命令将辽东地域投降唐军的高句丽士民“以布帛赎之”。那些高句丽人“列拜欢舞,三日不息”,被唐太宗的慈祥之心深深地传染感动。
唐太宗的宽大、慈祥之举,对收服高句丽的民气,起了十分重要的感化,到达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标。
九月,辽东地域已近深秋时节,气候转冷,草枯水冻,唐军粮草将尽,大军难以久留此地,于是,唐太宗命令凯旅。唐军凯旅时,走过安市城下,城主登城拜辞,唐太宗“嘉其固守,赐缣百匹,以励事君。”
唐太宗对高句丽的第一次征伐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