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那座道看,苏轼写诗陆游撰碑,更曾被誉为“全国道看之首”
“庭下贱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那是苏轼在玩耍杭州洞霄宫做的诗,何为洞霄宫?在道教文化中,有着“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而洞霄宫即是在此中的“第三十四小洞天”的大涤山上,能在此洞天建看,也可见其凶猛,比之“川西第一道看”的成都青羊宫、“全实龙门派祖庭”的北京白云看都不遑多让,曾被誉为“全国宫看之首”,很多文人骚人慕名前来玩耍,此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李白、苏轼、陆游等人。不外可惜的是,青羊白云今犹在,而洞霄却少有人知。
洞霄宫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的大涤山旁,距杭州市区约35公里,其所在的大涤山是天目山的余脉,因周边被九峰围绕,因而又称之为“九峰山”,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80年),汉武帝刘彻在此地建坛祈福,那也是洞霄宫的前身,之后便有道士在山中修道,而至唐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命令在山中修建“天柱看”,而李白就曾来到过“天柱看”修道,留诗“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仙人,从此练金骨”。
两宋工作,洞霄宫才实正抵达巅峰,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实宗赵恒亲赐其匾“洞霄宫”,并将其列为“全国第五名山洞府”,而此时的洞霄宫便已不再单纯的做为道看所用,而是与嵩山崇福宫一样,做为一些名流大儒的修学之地,尔后但凡宰相大臣,退休之后先挂个“洞霄宫提举”虚衔,此中苏轼即是在任杭州通判时,屡次前来此玩耍,发出“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的慨叹,那也让那里成为了其时文人骚人必来的旅游胜地。
展开全文
而实正让洞霄宫出名的仍是在宋室南迁定都杭州,其时的宋朝皇室极为崇道,南宋绍兴初年(1131)宋高宗赵构还亲身上山来祈福,然后更是以皇室私库重修洞霄宫,而且修建了一条“五马并行”的青石板道路,而那一条路其实就在杭州西溪路的柏油之下,乾道二年(1166)以后,宋孝宗赵昚更是屡次来到洞霄宫,将其当做“避暑行宫”之用,亲笔御书匾额“自有六合”,宋理宗亲笔御书“洞天福地”,嘉泰三年(1203年),陆游更是亲身撰写《洞霄宫碑》,名望大噪,被称为“全国道看之首”。
可惜的是,自宋以后,洞霄宫便起头日渐衰落,曲到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更是被销毁殆尽,只留下一片残垣断壁,实正的洞霄宫遗存,其实所剩不多,从山口“九峰拱秀”牌楼而进,颠末山下村庄,过天柱泉、会仙桥、元同桥,以及翠蛟亭遗址,此亭即是取自苏轼“亭下贱泉翠蛟舞”,便来到洞霄宫,此看却是新建而成,虽无风古,却也独有一番神韵,深山之中,流水之旁,可以与世无争、平静修道倒也令人羡慕。
洞霄宫旁边草丛之中即是大涤洞,上窄下宽,上嵌一块石碑“石磴风烟幻,松门岁月长。白云躲紫府,唤吸到华阳”,洞口气息遍是蝙蝠恶臭,其实那里才是昔时实正的“洞霄”,而曾有进洞探觅之人,言洞内有块“隔凡石”,叩击声如敲钟鼓,后面即是历朝历代的祈福之地,有飞鼠玉芝,食之可得道,而通过此洞以至能够中转西安华阳,有诗云“小巧乳室隔凡处,路接华阳不回往”,但洞内空隙稍小,难以深进,不知实假, 感兴致的却是能够往探险一番。
秋山不成尽,秋思亦无垠。从汉时的天坛、到唐宋的宫看、再到如今的残洞,履历过灿烂,也曾陷进低谷,洞霄宫那2000余年的兴衰履历可谓是传奇,恢宏宫看虽已不在,但深山花草间照旧依稀可见昔时灿烂遗迹,以至有人还曾在那里发现过哥窑和龙泉窑的瓷器碎片。大涤山做为余杭的两大名山之一,那里的光景仍是很都雅的,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闲暇时分来到那里觅访探幽,放松放松心绪也是个很不错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