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丰子恺,撸猫、饮酒、存不住钱
天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2007年,
丰羽从他父亲丰新枚手中,
继续了爷爷丰子恺的部门手稿,
那些手稿被报纸包着,存放在皮箱内,
有他的画做、译文、散文、家书……
绝大部门,此前从未面世。
从此,整理出书爷爷留下的吉光片羽,
成了丰羽的首要使命。
很少有人晓得,
丰子恺除了是漫画巨匠之外,
仍是民国期间原则的“斜杠青年”,
熟知文学、书法、音乐、出书、拆帧设想,
还翻译过俄、日、英三国语言的30多种著做。
“猫奴”丰子恺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
展开全文
他幽居小楼,饮酒、撸猫、孤单创做,
在病榻上翻译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代表之做
《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和《落洼物语》,
但是曲到往世,
他都没看到那几本译文出书,
只留下三卷七百余页的贵重手稿。
《丰子恺译文手稿》
本年,三本物语翻译完成的50年后,
丰羽拿出已经泛黄的手稿,
结集出书,
那也是丰子恺的译文第一次以手稿的形式面世。
一条邀请丰羽先生来到上海,
聊了聊他记忆中的爷爷,
也一同回访了丰子恺最初的故宅——日月楼。
以下是丰羽先生的讲述。
自述:丰 羽
编纂:鲁雨涵
编纂:倪楚娇
丰子恺嫡孙 丰羽
我喊丰羽,是丰子恺的嫡孙。我的名字是爷爷取的,是丰家独一一个单名的孩子。
1973年,丰子恺往世的两年前,他把本身良多做品的手稿,交给了他最小的儿子丰新枚,也就是我的父亲。我父亲往世的时候就全数到了我手里。
那一次,我把此中三卷、七百余页日文翻译的手稿拿出来,别离是《伊势物语》《落洼物语》和《竹取物语》,初次在国内出书。
第一次看到那些手稿的时候,我也很赞颂。
三本手稿都是用通俗的格子纸,钢笔写在上面的,封皮是挂历纸做的,外面用报纸包起来,存放在皮箱里。到了每年的黄梅时节,拿出来略微晒一晒。就如许用最简单的体例保留下来,也保留得蛮好的,也是保留人专心。
三卷手稿原件,用挂历纸做了简单的封皮
写在方格纸上
最底子的原因要逃溯到1926年,丰子恺其时28岁,和上海的文化名人配合创建了开通书店。他是倡议人,又任主编,征稿、编纂、出书发行,以至印刷,他都是一条龙做下来的。
他对投稿人的来稿应该怎么回类,怎么保管,都有实战体味。他的子女和孙辈,良多也在处置出书行业,所以各人有一个配合的意识,重视手稿,也晓得保留办法。
到我手里之后,我才起头用一些所谓现代化的手段,存放在恒温恒湿的保险箱里。如许整套做品得以完全地保留了下来,如今初次展现给各人看。
那三本都是日本古代文学的代表之做,是丰子恺在1960年代翻译了《源氏物语》之后,接着翻译的他比力喜好的物语做品。既能够看到日本跟中国文化的同宗同源,也有日本文学本身的个性。
《竹取物语》,是日本古老的神话传说之一。讲的是家喻户晓的辉夜姬的故事,跟我们的神话故事有良多的类似之处。
《伊势物语》手稿原件
《伊势物语》,是日本安然初期“歌物语”的代表。仆人公是一位吟游诗人,一共125回,丰子恺的翻译把它喊做话,每话就是他走到某个处所,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此做一首和歌,相当于我们吟了一首唐诗一样。
因为良多都是写男女之事,丰子恺就描述《伊势物语》说:“此物语很像中国诗经的国风。国风好色而不淫,此物语亦然。”
《落洼物语》,是日本物语文学趋势成熟的代表做,也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写继母凌虐继子的物语故事。
点击图片,购置《丰子恺译文手稿》
那三本翻译本在差别年代都出书过,但都是铅印的,中间还要颠末编纂的两三道工序,从译者到读者之间就有了间隔,灵动性就有所降低。
此次是间接把手稿闪现在读者面前了。你觉得就是到了其时阿谁场景,丰子恺写好了,你就在那儿看。
《伊势物语》那一本还做了一个特殊的设想,右边是丰子恺翻译的手稿,右边是日文和歌的日文原文,一左一右做了比照。
修改陈迹清晰可见
丰子恺所有的手稿,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所有他认为要修改、删除的处所,他会涂上黑色的方格,里面用钢笔填满,几乎看不出本来的内容。
在实正落笔之前,他先是有了腹稿,再有了初稿,可能还不称心,再颠末频频琢磨,最末才构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手稿,也就是最初交到出书社手里的稿件。
所以手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分了几个月的时间,以至更久写的。你从那里面细细的品,能够看到翻译的人,差别期间的心绪改变。
他的笔迹有的时候相对潦草一些,可能那几天的心绪不是很好,或者急着赶什么事儿。有的时候十分端秀,今天必定没什么事,心绪特殊好,渐渐写,不焦急。只要手稿能留下来如许的陈迹。
日本国立国会藏书楼《竹取物语绘卷》
日本国文学研究材料馆躲《伊势物语绘卷》
我们还联络了日本国立国会藏书楼、国文学研究材料馆、国粹院大学藏书楼,拿到了他们馆躲的三本物语的绘卷,都是江户时代前后的日本画家画的,是国度级的赏识文物。
文字与绘卷相唤应,配合复原安然时代物语故事的人物与气象。
再配上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传授蒋云斗教师的权势巨子正文,搀扶帮助读者更好天文解日本物语文化。
丰子恺设想的图书封面
爷爷是民国期间的一个“斜杠青年”,跨界,写散文,画漫画,写书法,拆帧设想,并且每个界都做得挺好。
但是很少人晓得他也翻译,他一生著做170多部,此中翻译的有30多种。他的第一部文字做品就是翻译了英文版的《初恋》,能够说他的创做生活生计就是从翻译起头的。
1921年,日本游学回国的丰子恺
阿谁年代,良多中国粹生城市往东洋留学,我爷爷也往了。路费是他卖了祖产,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钱之后,牵强凑起来的,只够在日本待10个月,所以他喊“游学”。
固然时间不长,但是一有空,他就往逛博物馆,看艺术展览,看舞台演出。他经常往东京的神保町,那里有良多书店和旧书摊。
有一次,他在书摊上翻到了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的《春之卷》,其时就看出神了。他原来是学西洋炭笔划的,后来就变了路子,改成了简笔漫画。
丰子恺翻译、书写的《源氏物语》引歌
在日本的时候,他一看到喜好的文学做品,就有激动要把它们译成中文。但是回国之后,他当了一名教师,忙于备课。他给同事画的教材插图又出名了,他又起头忙做画,搞出版,没有时间翻译。
没想到40年后,那个愿看实现了。
1956年7月 丰子恺和丰一吟在日月楼合译柯罗连科小说
解放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丰子恺的良多工做不克不及再停止下往了。但是他又耐不住孤单,老是要做点工作,所以创做重心就转向了翻译。
1950年代初,他翻译了良多俄文做品,屠格涅夫的《猎人条记》就是那时候翻译的。
丰子恺正在翻译石川啄木小说集
60年代,他次要翻译日文做品,包罗《源氏物语》。其时国内还没有人完全地翻译过那本书,日本也很重视,东京的报纸上还登出过“丰子恺要翻译《源氏物语》”的动静。爷爷1965年交出了本身的译稿,可惜曲到往世,都没有看到那本书出书。
到了70年代,就是各人要看到的那三个物语,也是他翻译的几乎是最初之做了。
译文手稿和和歌原文摆布对应
点击图片,购置《丰子恺译文手稿》
丰子恺的翻译更多的是一种意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把原文嚼碎了,吞下往,消化了,然后再吐出来。”
他更情愿用中国传统的唐诗宋词,广为读者晓得的名句,代进到翻译的做品里面。
“清光虽皎洁,不是庆团聚。
月月来相照,催人进老年。”
像《伊势物语》比力明显。日本的和歌自己是57557的构成,到了丰子恺的翻译,他用中国古代诗歌里七言两句或五言四句的格局,中国人读起来就会很顺畅。
“樱花香色今安在?剩有空枝向晚风。”
“蔓草生幽谷,连缀上高峰。两情长好合,应与此不异。”
他还特殊擅长有画面感的翻译,让你的大脑里产生丹青,从而传递文字中的神韵,那是他喜好的体例,和他的散文、漫画都是一脉相承的。
再像《竹取物语》,是日本的神话传说,他就用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构造。从他的译文里,你能够隐约感应《封神榜》《西游记》的影子。
那跟其时良多翻译家对峙的曲译是有差别的,那个是学术上的争论。事实上良多的读者仍是很喜好他的风气。
他昔时还跟鲁迅翻译过统一本书,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集《苦闷的象征》,所谓的“碰车”。鲁迅还提携他那个后代,吩咐出书社要本身晚出书,让出那个市场。
后来丰子恺往拜见鲁迅先生,表达本身的歉意:“早晓得你在译,我就不会译了。”鲁迅也客气地说:“早晓得你在译,我也不会译了。”稍后鲁迅先生还通过另一个同窗,传话过来说,他觉得丰子恺翻译得比他的好。
丰子恺给丰新枚的日语家书,吩咐他背诵《伊吕波歌》
爷爷很有语言先天,并且有本身一套办法论,学外语特殊快。
在日本游学的时候,他不像良多中国往的学生上日语课,他嫌阿谁教得太慢了。他报名参与了一个日本人学英语的班,英语他已经会了,但教师讲解的过程用的是日语,他就用那种办法快速地进步了本身的日语程度。
他53岁才起头学俄语,其时记忆已经不太行了,他就靠吃苦。有一次贫血晕倒了,家人送他到病院,他还吩咐家人要带上他正在进修的俄语书,到了病院上午治疗,下战书就复习功课。从进修俄文字母起头,到翻译完《猎人条记》,他只花了2年8个月。
现在的日月楼
爷爷是一个存不住钱的人,他说:“钱一多,就会在袋里喳喳喊,所以非用不成了。”
50年代初,他有段日子稿费收进颇丰,就拿出几条“大黄鱼”(金条),买下了上海陕西南路39栋93号,长乐村里一栋三层楼的西班牙式连排别墅。
那个故宅他取名喊日月楼,不断到1975年往世,那里是别人生最初21年栖身的处所,有他三代同堂、最快乐的记忆。
日月楼二楼半个阳台是丰子恺的坐卧之角
二楼的小阳台是他工做的处所。可能6平方米的一个小空间,最右边是一张床,也不喊床,其实就是一块木板,上面放了个垫子。因为他1米73,木板只要1米5几,创做累了的时候,只能蜷着腿在那里歇息一下。
木板旁边是一张书桌,一把藤椅,是他创做的处所。旁边有两把椅子,能够会会客人,中间一个小茶几,就那么简单。
丰子恺的漫画:“日月楼中日月长”
工做室最特殊的是有一个斜顶,斜顶上有一块玻璃,透过那个玻璃能够看到太阳、月亮,所以他称之为“日月楼”。他专门请国粹巨匠马一浮先生,为日月楼提了一副对联:“星河界里星河转,日月楼中日月长。”
在日月楼里,他的创做生活生计进进了最初一个飞腾。
丰子恺在长乐村门口
其时的社会情况其实不撑持自在创做,良多双眼睛盯着他。成果就是他只能天天起早抹黑的,四点来钟就起来创做了,有时候画画,有时候翻译,有时候写两笔书法。七点多钟就得收摊,因为家里人来人往,他不想被他人看到,可能又要拿往做文章。
偶尔过了点没人上门, 他才气松口气,能够看看书、做点本身的事。
1973年,丰子恺独一存世的彩色照片
1972年,他在写给我父亲的信中说:“我比来早上翻译日本古典物语,很有兴味。因而幽居小楼,不觉沉闷。日饮啤酒二瓶,高级烟十余收,自得其乐。”
那几句话,你一副场景已经呈现在你眼眶前面。我不会觉得那小我很苦闷,反而是觉得那小我很悠闲。
他以前抽烟,生病了之后抽得就少了,但是黄酒是伴他一生的,他的学生来看他,都晓得要提两缸黄酒过来。
有时候黄酒断货了,他就饮啤酒。他饮得不多,不像有的人失意了就灌,他不是的,他两瓶啤酒就能够搞一天的,品一口,写两个字,停一停,慢工出细活。
丰子恺有“民国第一猫奴”之称
可能再撸撸猫。
猫是他做品里经常呈现的一个小动物,猫跟狗子性格是纷歧样的,显然丰子恺喜好猫,那种相对高冷的性格。他本身也是比力孤立的,不会往参与太多的社会组织,不拉帮结派。
1962年,孩子们在襄阳公园看丰子恺画速写
襄阳公园,间隔日月楼仅5分钟旅程
思惟锁住了的时候,他就拿着根手杖下楼,走到四周的襄阳公园,活动一下。
襄阳公园过往有良多孩子,丰子恺不断在说,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世的艺术与儿童,是他创做的源泉。所以他要往接触儿童,儿童给他灵感。
说着轻松,事实上在翻译那三本物语的时候,他已经得肺炎了,说不定都已经是早期的肺癌。但他乐在此中,他在手札里说,他反而要感激那场病,不消往干校劳动,能够放心在家创做。
我们能够看到手稿那么多、那么长,他写下来的每一句话,都是颠末很久的根究才写下来的,那都是他一小我的过程。
丰子恺漫画《好花时节不闲身》,描画了本身的工做场景
他本身在文章里也有写,十分有意思。因为翻译得很投进,右手写,左手拿着香烟,茶杯和烟灰缸都放在右边。他有时候把烟灰就点在茶里了,他也不晓得。过了一会他就饮口茶,才发现有烟灰,饮着饮着,觉得有烟灰的茶其实也能够承受。
但是话又说回来,你往读那本书,你会发现他的翻译,从头至尾的情感是根本不变的。阐明外界是一种情状,他本身心里的定力仍是很强的。
丰羽五个半月时,丰子恺给他画的肖像
我6岁的时候,爷爷往世了,所以实事求是说,我对他的印象不是很深入。更多是通过我的父母、伯伯、姑姑的描述,还有他写给我父亲的家书,对他有更多的领会。
印象最深的是我四五岁的时候,跟我妈从北方坐火车来上海,成果他喊了一辆小轿车到上海站接我。那是上海牌的小轿车,似乎花了几块钱的,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坐小轿车。
丰子恺一家在日月楼门口的合影
每年过节的时候,全家二三十小我聚在日月楼,一般家庭就是食食饮饮了,我们纷歧样,要搞活动,交换礼品,击鼓传花,吟诗做对,那些事出格小孩子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不断陪伴着我到如今。
后来我住在上海,我的姥姥在带我,每周把我抱过来给他看。他给我父亲写的家书里,良多信都提到了我。有一次他发还了良多钱,他给了我父亲一点,还特殊写明要给我20块钱买工具。
丰子恺写给丰新枚的家书,提到:“我分20元给小羽买工具”
丰子恺给丰新枚报安然:“小羽发烧已好全”
那时候我妈在天津,我爸在石家庄,过的是三口人三个处所的生活。我觉得到他也有一点肉痛,因为他的原因形成了那么一个成果,期看本身可以尽快恢复身份。他可能一厢情愿地认为他好了,我们也都能够回来了。
我是期看社会可以领会一个更完全的丰子恺,而不是一说到他,各人就想到一个漫画家。他是文学家,艺术家,翻译家,更重要的他是一个教导家。
丰子恺编著的部门教材
他翻译的工具里面,除了我们看的那些小说之外,还有良多的理论著做和教材。有一本书喊《音乐进门》,从一九二几年起头,到建国后出书了二十几版,良多中国大名鼎鼎的音乐家,都是看了那本书才进门的。
还有关于西洋美术、西洋建筑的册本,大大促进了其时艺术教导的普及。那个是专业范畴进修的学生才晓得,一般社会上不晓得。
有些人不晓得怎么评论丰子恺,也欠好把他放在那一个类别里往评,他倒也无所谓,他也习惯孤单,他只要能做本身亲爱的事就行了。
点击图片,购置《丰子恺译文手稿》
通过那些手稿,我们似乎能看到当初的古稀白叟,在那么一个小小的处所,笔耕不辍。
他之前开打趣,说本身翻译的动机“小半是兴趣所在,大半是为稿费和版税”。其实他明明晓得,那时候良多书翻译出来了,也只能他本身看,出书都出书不了,回根结底他仍是喜好那件事。
即使他生病了,也许他晓得本身的大限也快到了,但是他仍是情愿在生命的最初一刻,把本身所有掌握的工具,尽量通过文字留给后人,到达星河界里,到达人世所有的日月普及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