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拜兄弟”为何越来越少见?是世风变迁,仍是文明演进的一定?
说到“结拜兄弟”,中国人绝不目生,还颇有几分亲热感。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被传为美谈。《隋唐演义》中,秦琼、徐茂公、程咬金等四十六人在贾家楼结拜,演绎出一段灭隋兴唐的英雄传奇。
“结拜兄弟”的故事到处颂扬。譬如《水浒传》的108将,《射雕英雄传》的江南七怪,《天龙八部》的乔峰、段誉与虚竹。连《西游记》里的太宗皇帝与唐僧、镇元大仙与孙悟空,都成告终拜兄弟。
在实在的汗青中,“结拜兄弟”的事例十分多见。
譬如宋太祖赵匡胤,早年就与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等军官结为了异姓兄弟,为日后“黄袍加身”奠基了人脉根底。
曲至晚清民国,以“拜把子兄弟”为核心的各类会社仍然大量存在,如哥老会、小刀会、青帮、洪门等。
能够说,在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中,上至贵爵将相、下至江湖草根,“结拜兄弟”的情形广为时髦。
展开全文
然而到今天,“结拜兄弟”似乎已成传说,越来越稀有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说,是因为社会风气变了。也有人说,是因为政治轨制变了、法造情况变了。
有没有更深入的原因呢?
从秦皇汉武曲到宣统退位,中国社会不断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工贸易文明强烈冲击到古老中国。李鸿章惊唤,那是
“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恰是因为大变局到来,使得“以农为本”的中国社会形态发作了深入改动,传统伦理遭到浩荡冲击而改变,“结拜兄弟”等文化现象也一定随之变迁。
换言之:“结拜兄弟”现象之所以式微,是因为工贸易文明代替了传统的农业文明。何以见得呢?
我们晓得,传统农业社会以血缘家族为根本组织。“
生齿+地盘
”是核心消费力;人丁昌隆、家族成员互助,是通俗家庭生活的关键保障。儒家文化恰是根植于如许的土壤。
古代为什么会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呢?因为,假设一个家庭无后(特指男丁),就没有后续劳动力,就难以保障未来的消费与生活,父母养老、香火传递也成了问题。
所以,古代中国人假设没有生儿子,必然要想办法过继一个,或者认养干儿子。假设一小我没有亲兄弟、或兄弟很少,结拜异姓兄弟就成了一种填补办法。换句话说,
“结拜兄弟”是血缘关系的延伸和放大。
假设赶上生灵涂炭的乱世,强化家族力量、强大类血缘收集,就成了自我庇护的重要办法。“结拜异姓兄弟”也更有需要了。
老话讲:“兵戈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结拜兄弟”虽说不是亲兄弟,但因为相互认同、沥血以誓,也是能够彼此依靠的力量。“桃园结义”的刘关张就是那种关系,瓦岗寨、水泊梁山的结义兄弟也是那种关系。
在“以农为本”的传统社会,家族成员相互依靠、兄弟姊妹互助、结拜兄弟彼此照应,构成了一种相当普及的保存保障机造。
我们读古代小说,常见如许的故事:某位冷门子弟上京赶考,亲戚本家往往要帮助路费。某人漂泊江湖,常会投奔本身的换帖兄弟。
良多时候,“结拜兄弟”比一般亲戚更可靠。为啥呢?因为当初结拜时,他们会焚香立誓:
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刘备、关羽、张飞就是如许,他们被世人看做是“结义兄弟”的表率。
不但是刘备,曹操和孙权的创业,也是大大依靠了本家兄弟和异姓兄弟的撑持。夏侯家兄弟(如夏侯惇、夏侯渊)不断是曹操阵营的核心骨干。而孙权与周瑜的关系,也是典型的“亲戚+异姓兄弟”。
从素质上讲,“结拜兄弟”或“结拜姊妹”,就是家族血缘关系的延伸,是一种“类血缘”关系。而家族血缘关系,恰是传统农业社会之根底。
理解了那一点,你就能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特征,也更能理解儒家伦理的本色。
孔子一生推崇“周造”。周天子与次要诸侯是什么关系呢?就是家族血缘关系。譬如鲁、卫、燕、晋、郑等国的国君,就是周天子的本家兄弟。姜姓齐国、申国是周王室的联婚家族(周武王、周宣王的王妃都来自姜姓部族,周平王的母亲是申侯之女)。
“周造”就是家全国。
西周分封
光武帝刘秀创业的时候,开头依靠兄弟族人起兵,后来依靠一大帮异姓兄弟夺得全国,他们被尊为“云台二十八将”。
东汉建国以后,皇室与功臣家族联婚,昔时配合创业的“把兄弟”成了外戚家族,伙伴关系又叠加了血缘关系。
那种由“类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的例子触目皆是。
譬如,张飞有两个女儿嫁给了刘备之子刘禅。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儿。孙权的儿子孙登娶了周瑜的女儿。
再譬如,我们常在汗青故事中看到如许的情节:两个结拜兄弟交情深挚,于是便指腹为婚,提早结为儿女亲家。良多皇帝为了拉拢人才,常把新科状元或功臣子弟招为驸马。
我们凡是把传统王朝喊做“家全国”。但是请重视:统治全国的可不但是皇帝一家人,而是以皇家为核心的、浩荡的血缘关系网。
两千多年来,王朝几经更迭,但中国社会始末覆盖着一张血缘关系的“大网”。
在统治阶层,皇亲国戚处于中心,公卿贵族是第二圈层,他们的高足故吏将关系网延展扩展。在民间,血亲家族是核心,“结拜兄弟”是关系网的延伸。
传统中国人的保存构造是什么?就是血缘和类血缘关系交错的“关系收集“。
儒家伦理为何持久成为主导?因为它有效维系着传统社会的血缘亲族关系。只要看看其核心概念,你就会一目了然。
在儒学伦理中,“国”与“家”相对应,“君臣”关系对应着“父子”关系,官员俗称为“父母官”。儒家倡议对君次要“忠”,对家长要“孝”;看待兄弟伴侣要“仁义”,绝不倡议“利”字当头。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²。
在传统社会里,帮助亲戚伴侣被认为是善举;假设你要收取利钱,则会被看做是小人。反之,假设受帮助的人未来仕进或失势,也必需回报帮助他的人,不然就是“利令智昏”。
那种帮助与回报构成一种非常复杂社会关系网。于是乎,托亲靠友、礼尚往来、裙带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成为了一定产品。
那种文化连绵两千年,培养了一口难以逃脱的“大酱缸”。
自汉武帝“霸出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伦理深进官方与民间,也被江湖社会承认。凡结拜兄弟,都讲究“忠、孝、仁、义”,
出格是“义”字领先
从“桃园三义”到梁山豪杰,从的“六合会”到义和团,差别时代的“结拜兄弟”抱负差别,但有一条道德原则是不异的,那就是“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假设一小我对利益斤斤计较,与伴侣算得清清晰楚,那就算不得“兄弟”。那与“君子耻言利”的儒家伦理很一致,也与“重农抑商”的王朝国策相契合。
“以农为本”的传统社会很漫长,儒教伦理很悠久,“结拜兄弟”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
然而近代以来,西方商品陪伴着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的国门。“天朝上国”之梦幻灭,儒家礼教走下神坛,工贸易文明起头鼓起。
以农为主、以血缘亲族关系为纽带的传统社会,起头了困难转型。
那就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42年《南京公约》签约场景
大变局的核心是什么?是传统中国的农业文明不成逆转地转向了工贸易文明。
中国传统社会的三个“根底”,正在被工贸易文明突破。那也是“结拜兄弟”不再流行的深层原因。到底是哪三个“根底”呢?
起首突破的是传统社会的血缘关系网。
传统农业靠天食饭,既无金融系统,更无社会保障。假设分开亲族成员的互助,碰着修水利、建新房、婚丧嫁娶等大事,一家人的力量往往不敷,更不要说遭遇天然灾害、兵荒马乱的时候了。
所以,重视血缘家族、重男轻女、结拜异姓兄弟等传统风俗一定会构成,那是保存形态决定的。
近代工贸易文明鼓起,是以社会大消费、开辟大市场为特征。与工业革命相伴而生的,是源自西方的银行业、保险业与股份企业造。那些重生事物,一定要突破血缘关系的羁绊和熟人社会的局限。
想想看,血缘关系再浩荡、结拜兄弟再多,能撑持大规模的航海商业与跨国商业吗?越到现代越不成能。
其次,传统的“义利”看念要被突破。
工贸易以逃求利润为目标,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在贸易运营中,股权就是发言权,利润也是按股权分配。无论你是刘皇叔,仍是宋公明大哥,都不克不及破例。
耻于言利、“义”字领先的时代,早已一往不复返了。如今伴侣聚餐都时髦AA造。“兄弟有难,倾囊相助”,如今有几人能做得到呢?
第三,江湖道义已成往事,法令标准无处不在。
我们看汗青小说或武侠传奇,常为“结拜兄弟”而冲动。他们行走江湖,称心恩怨;是兄弟不分相互,为伴侣两肋插刀。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讲:张飞丢了徐州,失陷了刘备家小,急得要自刎赔罪。刘备赶忙夺剑安抚道:前人云“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那些都是过往的传奇。你若模仿江湖侠客,小心被差人请往。你若学刘备那样说话,小心妻子罚你跪键盘。
既然三个“根底”都被突破了,“结拜兄弟”的文化土壤也就不存在了。但为何我们能看到:某些地域还留存着“结拜”现象呢?
要晓得,文化风俗具有强大的惯性。至今,仍有一些十分重视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地域,本家、同亲之间的协做与互助十分活泼,从中能看到“结拜”文化的延续与演变。
另一方面,为自我庇护而结拜兄弟的地域,往往是贸易文明不兴旺、法造治理不到位、社会保障有欠缺的地域。
想想那些远离故乡、在异乡打工的农人兄弟。他们离开了熟悉的亲朋圈,又难以在目生的城市落户。他们结拜兄弟或参与同亲会,只是为了相互照顾和多一些回宿感。
社会在变化,文化风俗亦将随之而变。追想也罢,迷恋也罢,期看复兴也罢,末回不克不及改动其一定趋向。“结拜兄弟”是如斯,良多传统文化也是如斯。
您认为呢?
注1:出自李鸿章1874年呈给同治皇帝的一份奏疏。
注2:出自《论语·里仁》。
原创文章 头条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