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让非遗之花绽放陕北大地
2012年4月,原文化部正式批准在榆林、延安设立国度级陕北文化生态庇护尝试区。淬尽千炉火,十年磨一剑,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新定名公布了5个国度级文化生态庇护区,陕北文化生态庇护区(榆林市)正式通过验收,榆林市依托生态修复、整体庇护、财产搀扶等行动,创造性转化、立异性开展,让非遗文化“活”下来、火起来、传下往。
榆林位于陕西最北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黄土文化的次要发源地和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11项国度级、59项省级、211项市级、565项县级非遗项目,已建成市级非遗综合展馆1个,国度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陕北民歌专题博物馆1个,综合性非遗展现场馆12个,非遗专题馆23个,县级以上非遗传习所、传承基地94个。同时,根据生态区资本特征,先后建成民歌、剪纸、民俗、石雕、红色文化等70多个文化生态博物馆,将非物量文化遗产、物量文化遗产、人文情况、天然情况停止整体性庇护。
“生态区设立以来,我们秉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庇护理念,以庇护为核心,将生态区建立与经济社会开展相连系。特殊是关于一批濒危项目,明白夺救性庇护时限,造定实在可行的庇护方案,让生态得以修复。”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林茂绿表达,好比,“黄河古渡”因现代交通的日益兴旺而面对传承危机,榆林通过“文化+旅游+体育”的形式,对内容和形式加以革新,付与新时代的内涵和表达体例,激活了生命力,关于赓续黄河文脉、守护和弘扬黄河文化起到了积极感化。
“清涧道情、榆林小曲、陕北民歌、二人台等非遗项目持续展演了8天,都有特色,非遗给咱老苍生带来别致体验,让人听得愉快,看得过瘾。”从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五,家住榆林古城四周的曹老汉天天都要往凯歌楼、钟楼、星明楼等处“听曲”过年。
据悉,榆林市、榆阳区两级文旅部分于2019年在榆林老街创办了“非遗小剧场”,天天组织非遗项目展演,至今表演820多场,成为榆林古城文化旅游的金手刺。“在榆林,全民参与生态区建立的自觉性不竭加强,近万个文化广场和文化舞台,成为非遗传承展现的重要平台。民间自觉成立社团协会上百个,它们扎根人民、办事下层,成为生态区可继续开展不变、活泼、耐久的力量。”林茂绿表达。
开展消费性庇护,促进非遗经济开展,也是榆林一项行之有效的摸索。绥德石雕、三边剪纸、吴堡张家山手工挂面、榆阳柳编成为本地助力村落复兴的范例。此中,绥德石雕从业人员有1000多人,构成完全财产链,年产值达1.5亿元;吴堡县现有手工挂面协做社、农产物公司、家庭挂面做坊525个,开设网店80余家,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为本地经济开展和村落复兴做出了积极奉献。
榆林还以非遗为纽带,将生态区建立与传统古村子庇护、天然庇护区、文物庇护、文化公园建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好比,佳县赤牛坬村依托一座民俗博物馆和一部大型原生态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开展成为一个出名民俗文化旅游村,每年招待数十万旅客,村集体经济年收进数百万元,成为榆林一张新的文旅手刺。
2022岁首年月,榆林市又造定了15条加强生态区建立的工做行动,确定成立榆林市国度级陕北文化生态庇护区建立治理中心,县级建造;在榆林职业手艺学院设立非物量文化遗产学院;市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每人每年增加1.2万元补贴经费。10年来,榆林累计投进资金42.3亿元,为生态区建立供给了坚实保障。
“榆林将以此次获评‘陕北文化生态庇护区’为契机,陆续深进进修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庇护工做重要阐述,以更宽视野、更鼎力度、更强行动,深进发掘陕北文化的时代价值,奋力鞭策陕北文化生态庇护区建立高量量开展,为榆林经济社会转型开展供给坚实的文化支持。”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崔渊表达。(文化艺术报 全媒体记者刘燕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