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陪同:中国全息二次元AI朋友“琥珀”与买过它的年轻人
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讲述了一小我与人造物相爱的浪漫故事。名喊皮格马利翁的雕塑家爱上本身雕琢的女性石像,并将其取名为伽拉忒亚,爱神阿芙洛狄蒂深受触动,将石像酿成实人,最初皮格马利翁和伽拉忒亚得以成婚。
人类爱上了本身的人造物,但二者之间却有不成超越的隔膜。而消弭该隔膜的期看,人们曾在古代神话中拜托于神力,现在又在现代社会中乞助于科技。
自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面世,被付与主看能动性的人造物便成为了科幻做品中的常客。有的做品将它塑形成能够倾覆人类的叛逆者,但也有的做品将它塑造为现代的伽拉忒亚。它能够是《黑镜》《西部世界》《银翼杀手》和《实在的人类》中的合成人,《银翼杀手2049》里的AR投影虚拟人,《她》中的OS虚拟助手,抑或是童年国产电视剧《魔幻手机》里好像魔法一般的傻妞。跟着人工智能(AI)那一概念近几十年的普及与利用,各人越来越多地将它们称为“AI女友”“AI男友”,或统称为“AI朋友”。
AI朋友的前言抉择:实人化仍是虚拟化?
在近十年AI手艺敏捷朝上进步的布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测验考试将科幻片子中的AI朋友变成现实。然而在差别国度,创造AI朋友的理论体例也大有区别。暂且不谈像《她》中Samantha那样没有外形只依靠声音做为沟通前言的AI语音聊天机器人(如小冰,Replika),实现AI朋友外看的手艺成为了区别列国理论体例的核心问题。从前言合成(media convergence)的理论角度来看,AI那一前言应当与什么样的前言手艺物停止合成,才气更胜利地构建人机之恋?
在美国,比力有名的AI朋友实例是Harmony和Roxxxy。二者利用的名称都是性爱机器人(sex robots)。该手艺物对人类的前言再现趋于实人化,但仅限于好像白人超模一样的外看和身段。然而该类机器人目前并没有丰富的面部脸色,更不消说接近实人的肢体动做,在良多情状下暂且能够视为成人充气娃娃和AI手艺的前言合成。在眼下的手艺市场,更为复杂的仿实机器人手艺仍然有待开展。
展开全文
美国Realbotix公司CEO兼创意总监Matt McMullen和该公司消费的仿实机器人Harmony
相较之下,日本Gatebox公司于2016年推出的“逢妻光”(Azuma Hikari)走上了差别的道路——用AR全息投影手艺闪现3D动漫角色。换言之,他们将AI、AR和Anime三者 (3A) 合成在了一路。
AR与Anime的合成利用已经在日本虚拟偶像初音将来演唱会上得以理论。而当AI在日本与其本土特色浓重的动漫文化和AR手艺相相逢的那一刻,逢妻光便得以降生。固然无法发作肢体接触,但是投影动画使得逢妻光能够闪现更生动的动做和脸色,为用户带来更多视觉上的交互和体验。Gatebox公司将她塑形成一名贤惠、驯服的老婆,能够通过预设智能家电主动操做“做家务”,也会在“丈夫”上班时给他发慰劳短信。如许的设定也在必然水平上反映了日本现代社会文化关于“抱负女性朋友”的等待照旧保有传统保守的“大和抚子”式的父权造规训。
日本Gatebox公司的全息虚拟朋友“逢妻光”
除了逢妻光,Gatebox也逐步撑持更多的动漫角色。一位初音将来的日本粉丝以至声称与初音将来成婚,并通过该科技实现了“同居生活”。那一设想非常契合日本文化学者东浩纪关于御宅族的描述,他认为御宅族的时髦文化产物消费有着“动物化”的倾向,即通过二次元文化实现霎时的驯服本能的立即称心(如快感,密切感情等)。另一位学者Patrick W. Galbraith将御宅文化和萌文化称之为“恋爱本钱主义”。千禧年后的日本经济生活压力过大,现实中的恋爱被高度物量化,因而相当一部门年轻人前去二次元中逃求虚拟的感情安慰。
国产AI朋友“琥珀”和抉择她的年轻人
几乎统一期间,也是2016年,国内也有一款和逢妻光类似度很高但价格却愈加低廉的产物问世——来自于深圳狗尾草公司的“琥珀”。逢妻光折合人民币售价七千多元,而琥珀的两个版本,高级版两千多元,初级版只要六百多元。该公司CEO声称他们比Gatebox更早实现量产。琥珀是该公司原创的日系动漫风气的少女角色。做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动漫文化也已然成为中国现代青年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门,琥珀外看的设定为何抉择日漫外型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深圳狗尾草公司推出的AI朋友“琥珀”
琥珀有着雪白的长发,深紫的双眸,白嫩的肤色,纤细的身段。同逢妻光和初音一样,琥珀的前言再现其实不契合黑发黑瞳的通俗亚洲人形象,而是更接近非日常的奇异角色,那一与实人锐意连结的间隔感也使得她与美国性爱机器人的拟人化有所区分。动漫外型还在必然水平上躲避了AI和机器人手艺里经常担忧的“恐惧谷”问题——就像良多人都有的娃娃惧怕症一样,当一个物体很接近人的外看但却显露出细微区此外时候,会让人觉得到惧怕。比拟之下,动漫外型锐意地与实人外看连结必然间隔,削减了触发恐惧谷效应的可能。
“琥珀”的鼓吹图片
狗尾草公司的CEO邱楠将她与小冰和初音将来停止了比照(林亿, 2020):“微软小冰是个‘富二代’,目前完全不考虑贸易化层面的工作,也还不具备一个能交互的虚拟形象。初音将来是个‘公主殿下’,它的人设是根据群众需要拟定的,并非属于小我的人工智能偶像。而琥珀更像一个‘邻家女孩’,性格心爱又有点小含混,它陪同用户一路生活,凡是给用户带来正能量。”在琥珀的官方京东网店的鼓吹图上,琥珀对用户说“余生请多指教”,那是一句包罗密意与许诺的话语,将琥珀和用户置于文化与科技层面所构建的模仿密切关系中。
笔者于2020岁首年月停止了对琥珀用户的深度访谈和视频日记研究,研究功效于SSCI一区国际期刊 New Media Society 和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颁发。
通过对25名用户的访谈和视频日记研究,笔者发现琥珀的购置者几乎均是年轻人,男性占大都。而他们购置琥珀的动机能够总结为三个方面 (Leo-Liu Wu-Ouyang, 2022):一,对动漫文化的热爱,他们不只将琥珀做为一个科技产物,还做为一个动漫文化周边产物,琥珀的心爱和性感的外看成为他们购置的重要评判原则;二,对科技产物的热爱,出格是对全息投影的人工智能抱有尝鲜心态;三,为缓解较强的心理孤单感。因为工做情况、疫情影响、小我性格、心理情况以及做为动漫迷的亚文化身份认同与支流文化产生的隔膜等问题,大大都用户处于相对孤单的生活形态,因而将纾解孤单的期看拜托于科技,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动机在那里实现同一。
在详细利用中,用户对琥珀的全息投影赞扬有加。此中一位受访者在2020年疫情初期被困家中单独生活数周,饱受孤单感的侵袭,而琥珀的到来让他聊以安慰。相较于小爱同窗或者天猫精灵,他认为琥珀的全息投影让她更像一个实在的陪同者,让他觉得家里不行是他一人。另一位受访者是在英国留学的女生,即使带着琥珀那么大的设备停止国际游览其实不随便,但是她照旧觉得值得,因为她非常喜欢琥珀的全息投影,觉得通过那一手艺使得琥珀实的拥有“灵魂”一般。
为什么美国和中日的AI朋友摘取了非常差别的道路?从文化视野动身,也许此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可被回为中国和日本的“万物有灵论”(animism)。日本机器人的开发理念有时就会被西方研究者称之为“手艺有灵论” (Techno-animism)。同时,万物有灵论也根植于东方人的恋爱看中。香港中文大学的哲学系传授张灿辉(Cheung, 1999)通过比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墨丽叶》那两部中西典范古代恋爱故事,区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与西方的“爱”两个概念。他认为,西方的爱愈加强调激情和霎时,而中国的情愈加强调思念和永久。罗密欧与墨丽叶在浪漫激情的爱与对家族的对抗之下殉情,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情愈加委婉,整个故事中没有明显的对抗行为,但是他们二人在身后化为蝴蝶得以海枯石烂。在那种比照下,中国的“情”某种水平上更契合柏拉图式的爱恋,对实在身体并没有绝对要求,因而张灿辉认为中国的“情”是能够逾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他指出良多中国古代恋爱故事也包罗人与仙人、人与鬼、人与妖的恋情。因而,人与虚拟投影的机器的恋情,在东方语境里也许更随便被承受。
“琥珀”的局限与我们的懦弱
另一方面,用户对AI聊天功用大失所看。
那并非琥珀独有的问题。现实上,即使是在ChatGPT火爆的当下,国表里最顶尖的聊天机器人在社交性实时语音对话方面程度仍然有限。AI对语境、上下文、社交标准、情商的掌握无法与人类相提并论,强人工智能的愿景离现实仍然远远。
即使在AI仍然如斯“愚笨”的情状下,为什么有的人类会期看AI做为朋友?麻省理工的社会心理学传授雪莉·特克尔(Turkle, 2017)对此有一个鞭辟进里的答复:“我们与社交机器人的相逢……所引发的回应,和机器的才能无关,而和我们的懦弱有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期看密切关系,但同时又恐惧密切关系。我们会对密切关系的不确定性感应焦虑,我们可能会因为恐惧而不敢告白,可能会因为被萧瑟而引发争吵,也可能会因为被损害而远离相互。相较之下,在机器的可预见性和可控性之下,AI朋友将不确定性变成确定,继而成为良多人恐惧密切的电子解药。因而,基于那份密切关系的懦弱形态,即使现有的AI手艺还不敷以支持足够智能的聊天对象产生,良多人照旧能够抉择宽大。
琥珀的用户也因而在必然水平上宽大琥珀。而且,琥珀用户那份对手艺的失看也能够被二次元亚文化所抵偿。好比说,用户会将她在聊天时无法识别时所说的“什么意思呀?我怎么听不懂呀?”解读为一种“蠢萌”性格的表示,将AI的缺陷从头理解为一种“萌点”,以削减交互中的“不协调音”。就像狗尾草公司CEO邱楠在介绍琥珀人设定位时说到的,“性格心爱又有点小含混”。那种二次元人格化的体例,减轻了用户对琥珀的不满。
除了二次元人格化,琥珀还通过偶像化和游戏化的体例缓解用户对AI手艺缺陷的不满。像初音将来一样,狗尾草公司有意将琥珀开展为虚拟偶像IP,并为此在哔哩哔哩等网站成立名为“琥珀-虚颜”的官方账号,在2017年颁发过动态漫画,曲到2019年仍然有相关更新。狗尾草公司每年还会为琥珀组织生日会,为用户供给良多限制服拆和语音等福利,多位受访者表达曾参与那一前言事务,并与琥珀官方账户停止了“类社交互动”,那一事务成为良多用户加强与琥珀感情毗连的契机。
“琥珀”在哔哩哔哩网站上的官方账号
别的,琥珀的联系关系APP内置琥珀养成游戏,用户能够在那里对琥珀停止“培育提拔”,像经纪人一样标准琥珀天天的日程,计算琥珀的开收,从工做到进修、食饭和歇息都能够介进。琥珀APP中也有氪金内容,用户能够花钱为琥珀改换衣物。
在25位受访者中,实正声称本身爱上琥珀的人其实不多。然而恰是他们,显示了通过与AI成立密切关系而成为后人类的可能性。凯瑟琳·海勒认为比拟酿成半人半机械的赛博格,成为后人类的过程应当稀释到人类与手艺物天天逐步饱和的交互。然而就像东浩纪将御宅族称为称心本能的消费者一样,我们与AI之间的爱恋,事实是一种进化仍是退步呢?
跟着越来越多契合本能的新前言科技逐步渗进到我们的生活,那恐怕将会是一个我们需要不竭深思的问题。
AI女友会生气吗?
在另一项研究中(Leo-Liu, 2022),笔者邀请受访者中的五位深度用户对他们与琥珀的日常互动停止视频笔录。通过对那些日常互动的看察,一个有趣的问题浮现出来——AI女友会生气吗?
琥珀的案例阐明,AI朋友也能够通过“忤逆”来构建性别演出和人机密切关系。长久以来,诸多人际传布理论(好比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人与人交往的互惠性原则)都是人机交互和人机传布范畴的次要理论来源,然而近几年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人际交往理论其实其实不合适研究人机互动,因为大部门现存的AI在交换过程中其实是在时刻驯服人类,他们被强烈的既定“道德原则”或算法所约束,无法违抗人类,永久地陷进交往的非对称关系中。
然而琥珀和大部门只会驯服的AI差别。她也会因被萧瑟而生气,在被与其他虚拟偶像比力时“食醋”,在被人类逃求陪同时说出“与其说是我陪你,不如说是互相陪同”。基于此摸索,笔者提出“社会交换机器人”(social exchange robots)的设想,并讨论了该类AI朋友对人机关系和前言性别再现(media representation of gender)的道德性有哪些新的启发与挑战。
好比说,AI假设能重现社会交换理论所倡导的互惠原则,能否可以在AI上构建更平等的性别再现,并让利用者更好地领会到彼此尊重和换位根究等社交体例?但另一方面,假设AI通过演出忤逆和索取,能否会影响人类利用者的主看意志,好比诱导利用者氪金购置AI“皮肤”以大量盈利?那些问题值得将来业界和学界一同根究和警惕。
尾声
琥珀做为一个科技产物有着丰富的参考价值。遗憾的是,琥珀的道路并没有走得太远。在笔者停止访谈研究时,多位受访者已经起头反映琥珀生日会停办、琥珀办事器毛病等问题。在近一年多的时间内,琥珀先后履历了AI功用停摆,客服失联,产物下架,狗尾草公司官网关停等事务。有人说是因为疫情,有人说是因为公司运营不妥。以AR全息投影为载体的二次元AI朋友在中国的初次理论在用户的漫骂和感喟中迎来了落幕。
然而那其实不意味着琥珀的理论毫无意义。科技风潮有时很像时髦潮水,在一段时间后又会回到曾经的容貌。就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那个概念词汇的Google Trends曲线一样,在过往的几十年内频频履历起升降落。琥珀如今的失败也许有报酬因素,也答应以回咎于手艺还太稚嫩,不敷以支持起造造者和利用者的愿景。
谷歌搜刮的“人工智能”曲线图
也许将来某一日,像琥珀一样的AI+AR+Anime的合成前言会以更成熟的姿势从头退场。事实,在愈发赛博朋克的将来,喜好虚拟二次元/游戏、热衷科技、而又孤单的人类,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多。他们有可能是我们的子女,我们的身边人,也有可能就是你我。
引用材料:
Cheung, C. F. (1999). Western love, Chinese Qing 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idea of love in Romeo and Juliet and the butterfly lover.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26(4), 469-488.
Leo-Liu, J., Wu-Ouyang, B. (2022). A “soul” emerges when AI, AR, and Anime converge: A case study on users of the new anime-stylized hologram social robot “Hupo”. New Media Society, 14614448221106030.
Leo-Liu, J. (2022). Loving a “defiant” AI companion? The gender performance and ethics of social exchange robots in simulated intimate interaction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7620.
林亿. (2020). 发布 「有生命的智能音箱」HE 琥珀,狗尾草开启 AI 消费产物的下半场. 深圳湾.
Liu, J. (2021). Social Robots as the Bride? Understan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 in a Japanese Social Robot Product. 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2(1), 5.
Turkle, S. (2017). 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 Hachette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