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之水运河美(之四)
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手艺史》归纳综合了最重要的9项原创性水工手艺,有7项是大运河创行的。此中在水源手艺上,运河两岸修建了多个天然塘泊蓄水,处理了枯水期间的河道供水,发扬出较好的调剂功用。如济宁以北水源严峻欠缺,会通河以汶河为水源,通过在汶河上修建一座大坝——戴村坝,把水流引进大运河。至明代万历年间,戴村坝已修建一座长437米,具有壅水、导流、排沙等多功用的拦河大坝。
在大运河漫长的汗青变迁中,始末与治理黄河密切相连。人们通过“借黄行运”、“引黄济运”、综合治理等办法,积极处理黄河对京杭大运河的侵扰,确保运河的通航。不断到清康熙年间,先对黄、淮、运三河同时整治,再开凿皂河和从曲河口至清河县的中河,实现了大运河与黄河的完全别离,包管了京杭大运河的彻底通顺。
碧波荡漾生态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那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对大运河上杭州西湖美景的描写。与此同时,苏轼在《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中的诗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六合之间,物各有主”“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真相大白”“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歌咏被称为“第二条黄金水道”的大运河之美,也不失其范。
从今天北京通州一路南下,经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曲到宁波,一路上,或春、或夏、或秋、或冬,四时流觞、山川一线,南段妖娆、北段雄奇。
千里奔驰中,风声、水声、鸟声、猿啼声,声声不竭;两岸,稻花香、土壤香、瓜果香、茶树香,香香充满;绿树,或高或低、或遮或露、或浓或淡、或连或断、或隐或现;水中,鱼戏虾游、鳖欢蟹闹……好一派活动的水之美,瓜果之美,绿之美,生灵之美。
水进奇怀多姿彩。陶渊明在《和刘柴桑》云:“良辰进奇怀,挈杖还西庐”,表达出山的葱茏、水的潺潺、晴空之晶耀的美景;那美景,曲进襟怀,持杖返回而忘我。
大运河两岸,诗情画意的园林、万千姿势的古桥,无不表现出“良辰进奇怀”的虚涵纳万境。
被誉为世界园林范例的大运河上官私园林、古桥,堪称一大奇看。元明清期间,运河两岸逐渐构成的以水、湖、山而闻名的古城古镇,以及从北到南构成的园林、天井、古桥,展示出“不出城廓而获山川之怡,身居闹市而享林泉之致”、“长桥映月桨碎玉盘水月交辉,扶栏看水粮船不竭甚为壮看”的集天然美、建筑美、艺术美、动态美、形象美、节拍美为一体的运河盛景。
从北京、天津、临清、聊城、济宁,到扬州、苏州、杭州,其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别墅和官亭等园林景看,在楼、台、亭、阁、泉、潭、井等建筑上,意趣盎然,鬼斧神工,妙趣横生。北京的园林,首推皇家园林,如元大都太液池、明故宫的御花园、清大内御园、“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以及颐和园。出格是颐和园占地290公顷,水域面积达3/4,由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园内林木苍郁、湖水碧澄,山光湖色,光景如画,是全国园林之精华。
苏州园林极盛时有220多处,此中以其时号称“四大名园”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最为闻名,表现了宋、元、明、清期间的艺术特色。如今,苏州园林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奇葩。享有“一棹径穿花十里,满城无此好光景”的杭州,更是“以湖山胜”竞相建造园林。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大运河上,从通州的八里桥到杭州的拱宸桥,千里运河上广布规模不等、形式各别的古桥,是大运河上最美的光景之一。据乾隆《南巡盛典》记载,从北京起就有57座之多。除景州、德州间是一座浮桥外,其余均为石拱桥。既为“永通”别名“八里”,被称为通州“八景之一”的“长桥映月”的八里桥,南北走向,横跨通惠河,为石砌三券拱桥,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庇护单元。
被称为“大运河上第一桥”的杭州广济桥,是运河上仅存的七孔石拱桥,桥身上雕琢有许多精巧的石刻浮雕和名家墨宝,工艺精湛,是石拱桥建筑上的一大豪举。大运河上最长、最美、最为壮看的苏州宝带桥,是现存最长的多孔联孔桥,有桥洞53个、全长317米,始建于唐代。整座桥狭长如丝带飘于水面之上,多孔联翩、倒映水中,如长龙浮水,蔚为壮看。
行于善而光亮生。水之德,几于道,唯善是从,行于善,而光亮生。在上善之水的川流不息中,大运河把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紧紧联络,孕育出水文化的千年光线,构成一幅幅超卓纷呈的灿艳画卷,传承着一条活的文化景看长廊,演绎着中华文明的汗青变迁。